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

31-03-2010 人的心态

俗语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丽。”因此,自己豁达才能感受到生活快乐。

成功和失败,往往仅系于一念之间。

所以,心态很重要,很多时候,心态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

烦恼与喜欢、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

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30-03-2010 静心

所谓“静”,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深寂,物界永远是不会沉寂的。

如果你真正体会静中的奥妙,就会自然而然地发觉这世界的美丽与精彩,体会到从静中油然而来的智慧。

心态的放松就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心无杂念,才能摆脱束缚,才能行动自如、潇洒,才能显尽本色,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也因此而生。

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29-03-2010 虚心

虚心竹有低头叶,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评价的多么高,但你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一山还有一扇高,这就是告诉我们,不可自视过高,夸夸其谈,必须懂得谦虚为怀的做人道理。

一个谦虚恭肃的人,勇于处处向人请教,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杜能获益匪浅。同时,由于他的谦逊,自然容易获得他人的友谊,增加学习的机会,也能练就更多的才能,陶冶更好的品性。

所以,做人一定要虚心,有不懂的地方要多多求教于人,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28-03-2010 爱心

生活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

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当你接受了别人的爱时,请不要忘记,或许你已经无法回报,但是,你可以把爱心传递给需要的人。

如果你还没有接受过别人的爱,那么就从你开始,为朋友、亲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奉献你的爱吧。

爱原自家庭,让我们好好地爱父母、爱子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

27-03-2010 耐心

父母的耐心可能会造就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老师的耐心可能会造就一个天才。

因为你的耐心,可能会给孩子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竹子是一节一节长起来的,功夫是一天一天炼出来的。

做人做事,先比才能,再比智慧。如果身处逆境,才能和智慧都无法得到发挥,那就比耐力吧。

让自己多点耐心,给别人一点希望,也给自己一点机会,你的人生会更好。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26-03-2010 诚心

诚实者既不怕光也不怕黑暗。

诚心的含义很复杂,对科学的诚心,对国家的诚心,对梦想的诚心。。。对一个正直高尚的人来说,诚心是他的道德标准,是他对社会的良心。

可以说,一个人可以有自己个性上的缺点,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必须表现出自己应该有的诚心和立场。

坦率并不苛求人去做办不到的事,它要求人只是按照自己相信的事去行动,要求在每一个思想里都坦率,不欺骗任何人,尤其是在自己相信的事上不欺骗自己。

25-03-2010 专心

不怕事难干,就怕心不专。

一个人做事不专,这样弄一点,那样弄一点,这怎么弄得好呢?

做成一件事情,在工作和学习上要取得成就,三心两意、心猿意马是最大的绊脚石。

每个人之间,在学习、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等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自然是大不相同。

人生路上不设定目标不行,目标选定后没有勇气不行,光有勇气没有专注的精神不行。

世间万事惟有专注地追求,才能使目标实现。所以,专注二字在人们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24-03-2010 恒心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够坚持多久。

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

不论做什么事,如不坚持到底,半途而废,那么再简单的事也不会成功;相反,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再难办的事情也并非不能成功。

即使是失败者,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只要竭尽自己的力量,那也足够了。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23-03-2010 决心

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便要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就得敢想敢作敢为。

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渴望,都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

我们知道敢为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绝对是一个敢为的人。

没有成功的决心,就不会有翻越困难的动力,也不会有现在如此多彩的世界。

我们面对困难这座高墙时,请不要放弃,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希望。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22-03-2010 信心

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林肯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己都认为自己最糟糕最差,那么还会有谁相信你呢?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自己给自己鼓励,在遇到挑战的时候,大声地说:“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一定要记住:自信是自己给的。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

21-03-2010 雄心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悲哀的,没有理想的人摸不清自己的方向,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总是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们一会儿羡慕这个,一会儿羡慕那个,别人已经走了很远了,他们还在原地东张西望。然而,有理想的人,他的内心不仅是充实的,还充满了激情 。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和理想,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即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或许经过全力拼搏后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最重要的是体验奋斗的过程。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20-03-2010 和



礼之用和为贵,和气生财

遇事做到和谐恰到好处,切忌暴躁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

19-03-2010 容


海纳百川宽容豁达懂得胸怀

更能彰显个人魅力

令人肃然起敬

容者能纳逆耳忠言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18-03-2010 智


智者千虑

思维的尺度在处于进退间权衡

智者总令人多一份信任

帷幄中运筹一千里外决胜

给人多了几分依靠和钦佩

17-03-2010 诺


意思相同,不谋而合

承受对方的观点

让彼此心理多一份平衡

多一份祝福

人生就多一份希望

生命的清泉就会畅流

友情亲情爱情就会长存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16-03-2010 恒


历久弥新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痛苦磨难中锤炼前进

有恒者专注深入

百折不挠铁棒成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14-03-2010 道


事物如果发展到极点

就要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

就能使事物的发展得以通达

事物发展通达

才能保持长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03-2010 德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

13-03-2010 诚


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处

不以理欺、不以势压

对方也会因此走进你的空间

快乐由此而来

友谊也会由此而成长

真诚是这世间一切的法宝

是世界和平的力量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12-03-2010 礼


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愚

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绫

2010年3月11日星期四

11-03-2010 悟


要想完成金玉般纯洁的品德

定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

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功绩:

必须从那危险境地中闯过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10-03-2010 “面子”的经济学

所谓“面子”,其实就是别人对你的评价。

“面子”的实质是本我人格的外在化表现。当然,人格的外在化形式与其本质并非必然统一。外在化形式有时能反映本质内容,但有时是本质的扭曲反映。

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有两种类型的产品可供选择消费。一类是物质产品;一类是精神产品。相应人生的收益和效用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消费物质产品所产生的效用;一是来自消费精神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来自物质产品的效用除了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外,也能满足人的一些心理需求。财富本身既能为财富所有者提供衣食住行的安全和保证条件,也能使财富所有者感到自尊和富有成就感。来自精神产品的效用则更多体现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方面。

从经济学角度看,“面子”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人们爱“面子”的实质是一个人对精神产品消费效用的偏好。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本质属于一个人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这种评价对个人而言,更多体现为一种心理满足。“面子”不讲究实惠,讲究形象。“面子”直接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收益,而不是物质收益。某人很有钱,有钱本身会带给他“面子”,但这里“面子”是指由其物质财富而衍生的精神收益,并不是指物质财富本身。一个人很要“面子”,从偏好结构的角度看,就是偏好于精神产品的消费,精神产品对其产生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大。

人们为什么喜欢“面子”?首先,因为人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这里的效用最大化是指一个人一生总效用的最大化。而一个人的总效用水平来自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个方面,是消费物质产品效用与消费精神产品效用之和。“面子”本身是精神产品,所以,有了“面子”,也就直接增加了一个人的精神收益,从而也就直接增加了一个人的生活总效用水平。其次,“面子”也会产生间接经济价值。

“面子”是一个人的“品牌”和形象。和一般人相比,人们更乐于和有“面子”的人打交道和进行各种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有“面子”的人就比一般人有着更多的谋利机会,并且交易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从长远看,“面子”本身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是为一个人带来物质收益的重要保证条件。

一般而言,人们喜欢“面子”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这主要取决于其效用偏好结构。有些人更注重物质性收益;有些人更注重精神性收益。有些人更偏好生理需求的满足;而有些人更偏好内心感受的体验。有些人更多考虑个人实际感觉;而有些人更多考虑社会评价。生活在世界中的人,每个人的效用偏好结构都是不同的。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说:生活就像奥林匹克赛会,聚到这里来的人们通常抱有三种目的:有些人摩拳擦掌以折桂,有些人做买卖以赢利,但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做参观者,冷眼静观这一切。这里反映的情况就是效用偏好结构的不同。具有相同目的的人,其效用偏好结构可能大致相同,但绝对的看,这些人肯定会具有不同的效用偏好结构;具有不同目的的人,其效用偏好结构肯定是不同的。

另外,每个人在一生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效用偏好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时间的一个函数。这里虽然一个人一生的效用偏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时间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效用偏好改变结构的实际决定因素。改变一个人效用偏好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1.原有的效用偏好结构。效用偏好结构的改变具有路径依赖性,新的效用偏好结构要受到原有效用偏好结构惯性冲击力的影响。

2.生理因素。一个人生理条件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其效用偏好结构的改变,如有的人得了肝病,则原来饮酒的偏好将会随之改变。

3.职业改变。一个人在一生中,职业的改变是常有的事,有的人一生中可能会改变职业五、六次以上,不同的职业必然具有不同的激励系统,相应一个人的效用偏好结构这时也会一定有所变化,以适应这种新情况。

4.社会影响。社会影响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时尚对一个人效用偏好结构的改变所产生的作用。一个中国人,如果转到美国定居,其效用偏好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因为出于生活的需要,他只有在生活方式上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同样,由于社会潮流和时尚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即使一个人处在同一国家中,他也会为了适应形势和潮流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效用偏好结构。从众行为的普遍性为人们随社会环境而改变效用偏好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5.自然环境因素。人也是适应环境的产物。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会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选择菜单。人们选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适应和改变的过程,在这种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人自身的效用偏好结构必然会随所处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面子”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消费也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同消费物质产品一样,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也遵循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久病床前无孝子”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孝”本身是一种精神收益,是一种道德评价,也是一个人的“面子”。当一个人在尽“孝”时,本身就是在消费“孝”这种产品,并享受“孝”所带来的精神收益,如良心受到安慰,受到别人好的评价,并被社会给予较高的地位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孝”这种产品所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所以,必有“久病床前无孝子”。

当然,一个人要想尽“孝”,肯定也有物质的支出,这种物质方面的支出也会进一步加速“孝”产品效用的递减速度。再如,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连续的精神褒奖会使人逐渐对这种奖励产生一种心理厌倦情绪,相反,这时人们就会更看重物质奖励。所以,虽然消费精神产品重点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消费物质产品重点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但二者对人产生的感觉规律是相同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对人产生的刺激效用都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其次,人们在选择消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时,二者存在替代现象。

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看,产生替代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要素的稀缺性,其次是边际要素收益递减规律。由于有稀缺性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所以当某一种要素持续投入时,其投入的边际成本会增大,这时,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理性的决策者肯定会考虑尽可能用便宜的要素替代较为昂贵的要素。

从产品的消费过程看,产生替代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产品的稀缺性,其次是边际消费效用递减规律。对物质产品而言,稀缺性是不言而语的。由于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所以不论是从绝对消费的角度看,还是从相对消费的角度看,物质产品对人而言都具有稀缺性。对精神产品而言,稀缺性命题也是成立的。

从绝对消费的意义看,也许精神产品不存在稀缺性,但精神产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消费的相对性,即人对精神产品的消费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对比较而体现的。“名次”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面子”本身就是相对比较的产物。有相对性就有稀缺性,所以,精神产品本质上也具有稀缺性。

另外,物质产品满足边际消费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结论;本文前面讨论的结果表明:精神产品也满足边际消费效用递减规律。所以,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应当存在替代现象。

从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看,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替代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在贫穷的状态下,会更倾向于以消费精神产品的损失换取消费物质产品的收益。“人穷志短”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穷是罪恶的根源之一。

因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物质收益的边际效用相对较高,而精神收益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少;所以这时人们会倾向于以小的物质收益替代较大的精神损失。但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物质产品带给人的效用就会减少,消费精神产品的效用就会相对较大,这时人们将会更看重精神产品的消费。人们常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誉”,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有些人有了钱之后,会更倾向于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这实质体现的是用精神产品的消费替代物质产品的消费。

另外有这样一种情况,虽然有些人非常偏好消费精神产品所产生的效用,但当物质收益巨大时,物质产品带来的效用就会大于精神产品所产生的效用,这时他就会选择用物质产品替代精神产品。如有些人虽然很爱“面子”,但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这些人也就不再讲究“面子”。有些腐败分子就是这样。当然,如果没有稀缺性,也就不存在替代成本,这时,人们不管是消费物质产品,还是消费精神产品,都会追求“多多益善”。

当然,“人穷志短”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同时“人穷”也并非一定会必然出现“志短”现象,这也是客观存在是一种事实。一般有这样一种情况,人们为了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必然会尽可能多地消费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存在着不同的供给水平和供给难度,这种不同的供给水平和供给难度决定了人们对其消费的成本大小和难易程度。当“人穷”时,虽然消费物质产品带来的边际效用高,消费精神产品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小,但很可能这时“人穷”者要增加消费物质产品数量的难度很大,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人穷”未必“志短”,即“人穷”者转而通过增加消费容易得到的精神产品来增加自己的效用总水平。

同样,当一个人很容易增加物质产品的消费量,但精神食粮供给相对贫乏时,这时,他会进一步通过增加物质产品的消费量来增加他的总效用水平。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人穷”未必“志短”与“人富”未必“志长”的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与一个社会的总体制度有关。因为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总体性原因的结果,用单一原因去解释社会现象往往会导致片面性。

再次,同物质产品消费一样,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消费,也存在时间配置问题。人们在消费物质产品时,会有储蓄行为,这是人们为了在将来时间实现更好的消费。人们在消费精神产品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越王勾践在“卧薪尝胆”时是很没有“面子”的,但他实质是在进行“面子”的储蓄,以期将来争回更大的“面子”。

再如我们常讲小不忍则乱大谋,这里面也有个精神产品的时间配置问题,其目的是以失小“面子”为代价,换取将来更大的“面子”。在现实生活中,上述情况更多所表明的是:人们不但获取了更大的精神产品消费效用,而且同时获取了更多物质产品的消费效用。因为人们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效用与对精神产品的消费效用往往是联在一起的。当然,二者分离的情况也是一种常见现象。

如有些人是只图“名”不图“利”,有些人是只图“利”不图“名”。但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如某人的基本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这时他就有可能只图“名”不图“利”;再如在战争条件下,有些战士的英勇牺牲,对其本人而言,就只有“名”没有“利”,即只有精神产品的消费效用,而没有物质产品的消费效用,而且这种精神产品的消费效用主要体现在战士牺牲前的一小段时间内。

再其次,一个理性人在进行其消费效用最大化目标决策时,总是将消费物质产品的效用与消费精神产品的效用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决策。其理性的基本决策原则是:边际物质产品消费收益+边际精神产品消费收益=边际物质产品消费支出+边际精神产品消费支出。

但在现实世界,由于信息不对称、理性有限、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一个人的消费决策很难达到理论上的最优,只能是尽可能向最优靠近。另外,由于不同个人的效用偏好结构不同,所以不同个人的消费最优决策点也将是不同的。再者,由于一个人在生活的不同时期,其效用偏好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消费最优决策点也会不同。

从社会的角度看,“面子”本身有其积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面子”对个体而言毕竟是一种约束,所以也就客观上提高了个体利益向公共利益转化的可能性和渠道。其次,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重视“面子”,社会经济运行会降低许多交易成本。再次,一个人讲“面子”,会带动一部分人讲“面子”,从而产生精神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这将进一步直接和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

当然,“面子”对社会经济运行也有不利作用。“面子”毕竟是“面子”,不是“里子”。“面子”反映的是表面现象,而“里子”才是真实的本质。人面前是一套游戏规则,人背后是另一套游戏规则,这种双重规则会加重社会成员的决策成本和监督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另外,“面子”本身也蕴藏着人的一种机会主义本能。当“面子”与“里子”不统一时,机会主义便会油然而生。而机会主义又会引发诚信缺失等许多问题,并将直接导致社会秩序建设成本的增大。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09-03-2010 如何使你的业余时间更有意义?

你是怎样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的?看电视?上网冲浪?还是阅读Angelived.org的文章?你会有很多种选择。但是在业余时间里你真的有所收获吗?你不仅要使你的业余时间更有效率,而且要使它更加令人愉悦。

消除工作与休闲的差别

我想答案与大多数人所讨论的如何安排业余时间是相反的。从孩童时起,我们就被告知要把一切事物分成两部分:工作与休闲。工作包括所有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而休闲则是剩下的所有事情。

用这种方式来划分世上的事也不一定是错误的。这种划分的潜在规则是工作和休闲不可能彼此类似(或者说要相对立-译者注)。你的工作要具有生产性,有效率且富于挑战,因此休闲需要放松,摆脱所有压力。

为什么这种认知会毁掉业余时间?

问题就在于这个假设:工作与休闲是相对立的,它占用你的休闲时间。认为生活中那些美好时光都是在工作之余的放松享受中产生的想法是不符合现实的。研究表明,生活中最令人享受的时刻往往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

心理学研究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记录了这种现象。他通过一台仪器让被测试者(译者加)随意地发牢骚,然后将他们的感觉,想法和当前的行为记录在表格中。结果发现,人们在工作中比在休闲的业余时间里获得的快乐体验更多。他在书中提到了这个矛盾,具体如下:

“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矛盾情况:人们从工作中可以感知技能性和挑战性,因而感觉更开心、强大、有创造力并且很满足。在业余时间里人们感觉没有太多的事情做,不能发挥各自的技能,因而趋于沮丧、愚钝而且没有满足感。然而人们却愿意少工作多休息。”

答案不是说要成为“工作第一的人”

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一直工作。我想那只会加剧人们被沉重的工作所压制的感觉。即使工作可以使你更具挑战性和富于经验,但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会增加风险(只工作不休闲只能更加危险-译者注)。

相反,要用积极的休闲法度过你的业余时间

积极休闲是指自由选择具有挑战性且适合你的活动。因为这是你内心所期望去做的,你不会感到任何外部的约束。

很多人都找到了将积极休闲融于生活的方式:拾起业余爱好、做运动和学习新的技能即使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因为一周40个标准工作时逐渐延长了,且消极的(任务式的)娱乐方式更容易被接受,所以做到积极休闲变得更加困难了。

休闲是艰辛的工作

提升你的业余时间(效果-译者注)并令人愉悦并不是件易事。这听起来好像反了,因为很多人认为休闲的目的就是使人放松。但是有时候积极休闲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是立即显现的。

怎样养成积极的休闲习惯

改善你的休闲时间有很多种方式,但不像看电视或放松娱乐那样简单,是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它需要规划,而且需要源动力推进。

积极休闲的建议

以下是一些实现积极休闲的方法:

学门手艺-尝试一种新的业余爱好或重新拾起旧的爱好。绘画,木工艺,雕刻,设计或写博客,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开始。买一本指南学习并开始一项业余活动吧。

去运动-寻求一种运动性强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这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保持头脑灵活。

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挑战你自己去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这一直是我的目标。我听说这不但是一项挑战而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也是一种乐趣。

玩游戏-电脑游戏和互动娱乐游戏可以使大脑思路更流畅。尽管你会沉溺于中,但是抽出一少部分时间并规划好来玩游戏可以使你精神愉悦。

启动一个项目-我有一个业余爱好是开始一个新项目。开始一个项目并为之奋斗两个月是令人兴奋的,而且无疑是有回报的。按照你的新奇的想法,开始行动吧!

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08-03-2010 每天只有24小时

每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但是只要愿意,你可以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

第一步:减少浪费

减少花费在以下事情上的时间:

电视

上网

游戏

电子邮件

工作

家务.随时保持整洁,可以减少大清扫的时间.

家庭作业

第二步:利用间隙时间

利用大块时间之间的短间隙,或许做不了什么别的,但是可以试试:

看书.

听有声读物.

考虑问题.

阅读文章.

创新.

排练.

专注.

第三步:协调

有时候你需要选择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可以忽略.做好协调工作,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

电子邮件.哪些需要回,哪些不需要?

阅读.哪些必读,哪些可读可不读.

电视.

锻炼身体.

会议.

人际关系.

最后:为工作安排优先级

2010年3月7日星期日

07-03-2010 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光蛋至少在一个方面是完全一样的:他们一天都只有24小时,1440分钟。但是大部分的人却总是在抱怨他们的时间不够多,事情做不完……

时间的特征:

不可逆转,不会停下来,不能储存等待;

对所有的人公平,有限性,能快能慢;

没有替代品,零弹性,也是无情的。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不懂管理时间的人,不可能是有效的管理者;

一个人连时间都管不了,则什么也管不了;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一切工作管理的基础;

你要么是时间的主人,要么是时间的奴隶。

在什么情况下是浪费时间:

拖延、电话、电视、交通、突然来访、会议、缺乏计划、缺乏先后顺序、想到什么做什么、不懂拒绝、不良的习惯等等。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诸如此类的描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脱口而出。对待时间的方式,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并且显示巨大的不同。我们的手中,握着的可能是失败的种子,也可能是成功的无限潜能,答案需要我们自己选择——随波逐流将一事无成,全力以赴便会前程锦绣,让瞬间创造永恒,成功从我们珍惜时间开始!

对每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时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后再也不会回头,问题是你如何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呢?

研究时间管理之道,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小时没有60分钟。事实上,一个小时内只有你利用到的那几分钟而已。那么,你一天要浪费几个小时呢?如果你真想知道,不妨来做一个实验——

首先,你找一份记事历,把每一天划分成3个8小时的区域,然后再把每个小时划成60分钟的小格。在这整个星期里,你随时把你所做的事情记录在你划的表格中,连续做一个星期试试看,再回头来检查你的记事历,你就会发现,由于拖延和管理不良,你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

当你了解到你是如何在使用你的时间之后,再回头重做一次实验。这一次多用点心来计划你的时间,把需要做及想要的事仔细安排进你的时间表,再看你的效率是否会好一点。记住一件事:时间是你唯一可以卖给他人或自己的东西,你对时间的利用率越高,你越可以靠它卖得好价钱。

有人说,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即使不用脑子,也要花费时间。因此,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核心因素。一个没有时间的人不再称之为人,而一个死去的人也无法拥有时间。

时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然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忽视了时间的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时间。我们要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成为时间的奴隶。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岳飞在《满江红》词里大声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000年前孔子的弟子曾子在《论语》中说:“吾每日三省乎己”,这些其实就是最早的时间管理。在人的一生中,时间是最容易流失的,一天数次反省自己,才能很快地进步。而时间也将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及意义的体现不可能脱离有限时间的束缚,而对时间的认知和应用它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管理时间=管理我们自己,成功从珍惜时间开始!

时间管理十法则:

1、做事有计划

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

2、真正把时间看得很宝贵

时间是财富。

3、懂得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

懂得做先做的事。

4、凡事不能拖拉

今天能做的事今天做。

5、重点的事重点对待

懂得关门做事。

6、要为下属形成一些习惯和程序

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不做的后果。

7、懂得分工授权

实际上下属可以帮您处理许多烦琐事务,花很多时间处理小事情是非常不明智的。

8、不要贪大求全和拘泥形式

做事情看效果,而不一定看是否所有的程序都走到。

9、不要去处理重复出现的事情

这样的事您应该总结一下,看看能不能程序化,或者把引起这种事情的原因杜绝掉。

10、善于利用零星时间

利用这些时间来整理思路或看书等。

2010年3月6日星期六

06-03-2010 每天给自己25小时

【摘要】『为了帮助我们每天留给自己一个小时,达拉斯的一个时钟创始人将零碎时间做了一个计算,每分钟57.6秒,将每分钟扣下的2.4秒,累加起来,每天刚好多出一个小时。同做一件事,如果你能更有效地支配时间——你将事半功倍…… 』

当今我国的不少白领人士为了与命运抗争,为了使自己事业有成,为了随时迎接新到来的挑战,他们日常的时间往往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他们工作的间隙时间也安排得满满的,不是去为自己“充电”就是去寻找、猎取新的发展机会,或是为了这一切硬着头皮去参加各种应酬,他们几乎不舍得给自己安排一点享受生活的时间,也不懂得松弛之道对事业发展的作用。

然而世界上一些最忙碌的人却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很会合理地安排家庭生活和休息娱乐活动,并使事业与生活相得益彰。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合理地安排时间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特选录于此供读者借鉴。


●早晨,强迫自己躺在床上消磨几分钟。“前不久,我发现一个窍门,它可以让我每天节省20分钟~50分钟时间。”一个大忙人对我说,“就是等我彻底睡醒后再起床,如果不逗留一会儿起床,那你将得不到良好休息。”

利用最有效的时间解决棘手的工作或者从事创造性思考。在低效率时间范围内,集中精力翻阅报纸、清洗衣物或者整理邮票。配合精力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你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事半功倍。

制定计划。时间管理专家认为你应该在一天中最有效的时间之前订一个计划。仅仅20分钟就能节省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牢记一些必须做的事情。“不要让你的大脑承受过多的生活琐事,”鲁卡·汉尊卡说,“大脑轻松时,记下一些事情,能做出更多的有创造性的消遣。”

应付意外拜访,一个办法是:向他人道歉,说你日程安排得很满,如果有什么不便公开讲的事情可以另选会见时间,或将时间选在低效率阶段。

●与电话相比,没有任何装置更能节省——或更能浪费时间。建议用一些措辞结束聊天,比如“在我们挂电话之间……”如果不接那些频繁的电话,你能节省更多时间。

●想好以后再打电话。如果涉及的项目多,可以简单写下来,依次解决。为了避免在电话里口罗嗦,按照记录次序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麻烦。

●等待中工作。生活中等待是难免的,你可以在手边放些阅读资料,一只公文包或文件夹能存放信函、报道、期刊、文摘。

●忙里偷闲。将每一刻发挥到最大效率,并不意味着要将自己搞得十分紧张。打破常规会使你工作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如果在正中午时分休息一会儿,会使你精力充沛。锻炼也能使你头脑清晰、身体健康。周期性娱乐十分钟以及做深呼吸,既能让你情绪高昂,也能使你心静如水。建议你每周休假一整天。

为了帮助我们每天留给自己一个小时,达拉斯的一个时钟创始人将零碎时间做了一个计算,每分钟57.6秒,将每分钟扣下的2.4秒,累加起来,每天刚好多出一个小时。同做一件事,如果你能更有效地支配时间——你将事半功倍。

2010年3月5日星期五

05-03-2010 成功需要多少年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

大师回答说:“至少十年。”

少年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师回答说:“20年。”

少年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

大师回答说:“30年。”

少年灰心了,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我每次说更加努力,你反而告诉我需要更长的时间呢?”

大师说:“当你一只眼睛只顾盯着目标时,那么就只剩下一只眼睛去寻找道路了。”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是说美国一个叫瓦伦达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之前,不停地向他妻子说:“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结果,瓦伦达在那次重大表演中失足身亡。

只顾着朝目标奔去,反而会减缓成功的步伐,甚至离成功越来越远。

2010年3月4日星期四

04-03-2010 “看见”大象

在大山的深处,有一个被遗弃的采石场。采石场的附近住着一个老人,他能够用石头雕刻出最精美的大象。人们花钱购买老人的大象,博物馆将他的作品列为珍品展示。

很多雕刻家都试图雕刻出与之媲美的大象,但是都没有成功,因为老人的大象非常强健,而且同时显得非常温和、智慧、庄严而又快乐。

一个年轻人找到了老人:“能不能让我看看您是怎样雕刻大象的?”

老人说道:“我无法教你怎样雕刻大象,只能告诉你怎样雕刻石头。”

年轻人非常失望,因为他对雕刻石头早就非常熟练了。因为远道而来,他只好勉为其难地说:“太好了,您就教我怎样雕刻石头吧。”

时间慢慢地流逝,年轻人学会了很多过去闻所未闻的石雕手艺。在一个清爽的夜晚,秋天的落叶在微风中起舞,老人对年轻人说:“你已经学得很好,我没有什么技艺还能教给你了。”

年轻人仍然不会雕刻精美的大象,所以他说:“让我再跟您学一个季节吧。”

年轻人又跟着老人在工棚里继续工作。这天,老人凝视着石头,但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您在做什么?”年轻人问道。

“我在寻找大象。这里有一头,这里有一头,另外这里也有一头。”老人用手指着那三块石料。

“大象在哪儿?”年轻人问,他只看到了石头。

“它们就在石头中。我不会雕刻大象,只会雕刻石头。我在石头中发现了大象。我雕刻石头,就是将大象解放出来,然后每个人都能看见大象。你真的什么都看不见?”

年轻人再一次审视那三块石头,“不,”他最后回答:“我什么也没发现。但是,我在你放在门旁的那块石头中发现了一些东西。”

“你确信?”老人悲伤地摇着头:“那块石头里没有大象。”

年轻人笑了:“我的确没有从中发现大象,但是我看见了一只老虎。”说罢,年轻人拿起雕刻工具,走向了那只“老虎”……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03-03-2010 形形色色的尺

短尺

家中有一把短尺和一把长尺,短尺特听话,揣在兜里不伸出来,用起来也特方便,所以主人很宠爱它,每天都把它揣在书包里,短尺因此很得意,总是跑前跑后地忙个不停。短尺很劳累,没多久就弄得满身伤痛。有了伤痛,主人用起它来就不顺手了,用的效果也越来越差,于是顺手把它往垃圾篓里一扔,换了一把新尺。

过于受宠不一定是好事,受宠若惊往往会迷失自我,葬送自我。

长尺

长尺宁折不弯,备受主人冷落。长尺少有用武之地,整天呆在家里,满身都是灰尘,一肚子都是怨气。有一天,长尺出去散心,来到一处公共场所,看见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心想:“我不如给人们量量身高,也使我的生命多些价值呀。”它便跟上那些人,一个一个量,可是总也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它干脆找了个显眼的地方,靠着墙壁站在那儿。人们发现了它,就纷纷站到它跟前去量身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总是默默地站在那儿为人们服务,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当别人不用你的时候,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自己把自己用好,也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卷尺

有一把尺看见了短尺的长处和短处,也看见了长尺的长处和短处,便想:“我如果集中了它们的长处,摒弃了它们的短处,岂不就是最优秀,用途最广的尺了?”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案:它将身体变薄变软,易弯易卷,然后弄一个盒子把自己装起来。它这样一变,既有了便于携带的优点,又具有能量短量长的优点。它自称为卷尺。它刚走出家门,就大受欢迎,创造了不错的业绩。

吸收别人所长,克服自己所短,方能成为优秀人才。

三角尺

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时的三角板没有刻度,不能当尺用。学生们的文具盒里既有直尺,也有三角板,占地方不说,用起来也很不方便。有个小学生文具盒里的一块尺想:“要是我跟三角板能组合在一起,那么三角板岂不变成了三角尺,既能当三角板用,又能当直尺用,既能画角又能标明长度?”尺找到三角板商量,两个一拍即合,成了三角尺。这回,那个小学生只带三角尺,就可以既当三角板用,又当直尺用了,特方便。其他小朋友的三角板和直尺也纷纷效仿,于是三角尺遍地开花。

组合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往往显露出它独有的魅力。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02-03-2010 狐狸的辩护

法庭突然一片静寂,

大肚皮的法官质问:“你是不是骗吃了乌鸦的肉?”

瘦小的狐狸眼珠骨碌一转,“那不是乌鸦肉。”

“混账”。

“您应当讲文明,法官先生。”

“你要捣乱吗!?”

“不敢,法官先生。”

“还不从实招来。”

“我第一次只是赞美乌鸦漂亮唱歌嗓子好听,谁知她送我一块腐肉。腐肉啊法官先生。所以,当她第二次叼着肉在我头顶上炫耀时,我批评她无信义,是世界上最坏的黑乌鸦,连心都黑透了,结果她还口,肉就掉下来了。我总不能让肉掉在地上吧,法官先生。”

“原告,你对被告的辩护有何异议?”

乌鸦开始呀呀的哭。

法官最受不了女人的啼哭,心一软嘴就硬了,冲着狐狸怒吼:“大胆的狐狸。你的狡猾路人皆知,面对公堂仍执迷不悟,你……你眼珠子为什么老转?”

众人大吃一惊。

狐狸忙澄清道:“天啊,我生来瘦小单薄,哪能与狼虎为伴一争天下,我只不过是凭自己的智慧吃饭,苟且求生罢了,难道这也有错吗?我请求我的证人出庭……”

“啊、啊。”法官先生犹豫了一下允许了。

证人传上法庭,大家没有不认识和敬仰的。

达尔文先生很严肃地说:“大家常常用狡猾概括狐狸的聪明是有失公平的,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对狐狸聪明的嫉妒。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狐狸吃到乌鸦叼回的两片肉,没有一片是抢的或偷的,而是乌鸦自己放弃的。大家应当也想想乌鸦口里的肉,怎么就掉下来了。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和劣的选择问题。从物种的发展规律来讲,狐狸才是求生的楷模,法律应当给予支持。”

乌鸦又呀呀的开始哭了……

法官先生一头雾水,看了看左右的脸,似乎谁的上面都写有答案。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01-03-2010 另类语录

电梯:心中能容人,自然会受到上上下下的欢迎。

地铁:为了人们出行方便,甘愿做地下工作。

电动车:只有经常充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自行车:自身条件差不要紧,只要肯出力,就不会停滞不前。

飞机:只因舒适、快捷,才让人有机可乘。

MP3:敢于让别人倾听自己的心声,自然受人爱戴。

天文望远镜:只因看得远,才成了“追星族”。

手机:就因能和不在身边的人说上话,不得不忍受天天挨打的非人生活。

出租车:俺天生是挨打的料,想舒服点就打俺吧。

手术台:让别人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不是因为我横,而是治病救人的需要。

医用氧气瓶:憋了一肚子的气,不是对谁心存不满,而是与人同呼吸共命运。

自动取款机:只要有人和我对上了暗号,我就有大把大把的钞票相送。

记分牌:在大庭广众面前公开别人的成绩,是我最大的乐趣。

太阳能热水器:不沐浴阳光,就不会有一腔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