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
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2012年11月25日星期日
2012年11月24日星期六
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
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12-11-12 長官,您聽到了嗎?
沒有想到,〈一位母親的哭訴〉一文刊出後,讀者的反應,竟是那麼熱烈,當中,有父親的哭泣,也有老師的哭訴。謹摘錄以下幾則,且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位周先生說:“內人是華小老師,她告訴我目前新的制度(KSSR)下,學生甚至可以在造句時以圖畫來代替不會寫的字。我不得不擔心,我們的下一代,按我們的標準,還算不算是讀過書的人?跟那位哭訴的家長不同的是,我不打算坐以待斃,而打算`自救’。我的學歷算是高的,有能力也願意在工餘給孩子提供另一套教育,算是一種折衷的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吧。不過感覺荒謬的是,怎麼搞了半天,我們還是走回私塾的老路了?"
一位Q老師說:“KSSR兩年前已經實行了,但,久久也沒人大事報導。現在,中學才開始,就鬧得滿城風雨。看來,小學老師太容易被欺負了吧。老師們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這個KSSR肯定是失敗的。每次看到我的學生成為白老鼠,真是覺得他們很可憐。但,我們沒有辦法。只是為了聽從上頭,埋沒良心的在做工。請您登入面子書,`小學標準課程KSSR分享小組’,在哪兒,你會看到老師們的哭訴。希望您能刊登部份的哭訴。"
一位林先生說,“我是老馬時代的教育犧牲品。我是讀國中的,但我女兒這一代,不管如何也得把她送入獨中,不然又會被犧牲掉了。在我那個年代,我的英文科總是能拿A1,當時還以為自己的英文很了不起,但不用說您也知道,我們只是自欺欺人,所有的語文科到後來變得都是半桶水。"
讀者JANE說,那位母親的哭訴,她能深深體會。因她有3名孩子,最年長和年少的只相差6歲。卻在3種不同的教育制度下學習,孩子們都成了試驗品。
曾是本報學生記者的梅麗也有感而發:“政府為甚麼不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而越改越好!如今、老師辛苦,學生無法得到適當的教育,家長憂心,政府又得到甚麼?多少執政掌權的官員們,不都把孩子往國際學校送,這又是為甚麼?"
更有一位老師揭露,由於有家長不滿老師只給她女兒某樣科目band 4,到學校興師問罪,他的校長召開緊急會議,最後為了息事寧人,竟把band4改成band 5。
我不想再多加評論了,我只希望,老師和家長的心聲,我們的教育長官都聽到了!(星洲日報/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華‧
12-11-12 一馬屠妖節
屠妖節前夕,有很多派發援助品給貧窮印裔同胞的活動,但是首相署部長諾莫哈末宣佈的“政府在3個地區展開拯救印裔學生的試驗性計劃",更有意義。
當局不可能永遠援助貧窮的印度人,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是讓一個族群與家庭擺脫貧窮和困境的方案,讓邊緣化的種族能夠進入發展主流。
我曾出席政府部門的匯報會,淡米爾文報章的編輯對官員說,他們對印裔青年涉及罪案的問題也感到無奈,並且贊同警方逮捕涉案者。
相信在大馬半島,印度人是最貧窮的種族,貧窮則衍生輟學及罪案問題。沒有官方數據說明,印度人的平均收入是多少,但諾莫哈末披露,只有40%的印裔學生完成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大多數印裔學生沒有完成中學教育,如何賺錢養家?
在2005年3月,助理警察總監阿瑪星在一個高級警官出席的大會上發表報告,報告指柔佛新邦令金扣留中心,702個扣留者當中,316人是印度人;在285個私會黨中,92個是印裔私會黨。這反映印裔社會罪案問題的嚴重。
2007年11月25日,在興權會的號召下,備受壓抑的印裔同胞終於走上街頭;大集會讓他們的問題受到關注,卻沒有全盤的解決方案。
雖然印度人只佔總人口的6.73%,但是政府應擬定妥善的政策,只是逮捕、監禁,浪費國家資源,也治標不治本。
或許美國政府處理非洲裔的社會問題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鑑。在里根總統大力反毒的20多年之後,美國的販毒和私藏毒品的行徑仍在增加。黑人因毒品罪坐牢的比例是白人的10倍;在一些州,這個比例甚至高達20倍或40倍。
據統計,黑人的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以上;黑人占美國總人口的12%,但在監獄中,黑人罪犯卻佔47%。在成年黑人男子中,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或者正在坐牢。
最新統計顯示,成年黑人女性有高達七成是單身,其中一個原因是男性黑人很多都坐牢了,黑人女性去哪裡找老公?。黑人女性受教育和收入比男性高,因此離婚率也高達三分之二。
美國人權組織認為,黑人把美國的監獄塞滿無助於解決問題,沒有減少毒品的供應,它只會耗費大量的資金,對黑人社區造成破壞性影響。
因此,學者認為,美國政府的反毒策略錯了,教育才是解決美國黑人的貧窮和家庭問題的藥方。
既然納吉提出“一個馬來西亞"理念,就應該根據績效、擬定路線圖,處理少數族群的問題。
希望今年屠妖節,能夠讓大家開始關心少數族群,建立真正的一個馬來西亞。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
12-11-12 撥亂反正
全世界的政治景觀似乎都是一個樣。
經濟景氣不佳,危機四伏,美國站在“經濟懸崖",許多國家也就岌岌可危,搞好經濟,體貼人民的肚皮,必是每個政府的第一個承諾;然而,黨派政治,立場分明,勢必鬥個“你死我亡",結果甚麼政策都推不了。
像這次的美國總統選舉,奧巴馬雖然連任,他只是在選舉人票上占優,普選票只是微差勝出,共和黨雖然輸了總統,卻依然掌控著眾議院,擺在奧巴馬和民主黨跟前的是分裂的國會和社會,連任能讓他持續改革,但是路途和4年前相比,一樣艱辛,甚至更加嶇崎。
類似奧巴馬情況的政治人物可以用頗多來形容;他們討好了部份選民的心,靠著他們支持上位,但是在政治立場日趨鮮明、對立的情況下,各黨依賴民粹,或者製造仇恨之類的手法,過度籠絡民心,只會令社會持續沉淪下去。
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是真正具備領導風範的,即使看起來能鼓舞人心,往往領導能力卻令人失望。很多時候,政治人物就像走江湖賣膏藥的,天天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不是母雞下蛋般咯咯叫,就像個潑婦成天在罵街。
現在的政治人物只是強調親民、討喜,在乎的是選民喜不喜歡,而不在乎有沒有才能與膽識。決定一項政策,擇定時限推動某項計劃,就像煮湯,不是獻出廚藝,端出自己拿手的招牌湯,讓吃者傾心,而是害怕不同人不同口味,瞻前顧後,結果往往順得哥情失嫂意。民主社會就有這種問題,講求平等、協商,一旦拿捏不好,畏首畏尾,準搞砸一鍋湯。
另一個極端卻是,在民主社會領導過度自我,凡事沒得商量,施加高壓手段,也一樣招惹民怨。現在很多政治人物就是怕冒犯選民,最後不知道如何領導。
看到這種政治情勢,尤其處於一個甚麼事物都被冠以政治目的的社會,不只是政治人物在鬧,選民也被分裂成兩個陣營,處在中間的希望冷靜、理智地,撥霧見山,還沒來得及看清,就已經被山裡打架的兩頭大象,推擠到懸崖邊了。
儘管處在懸崖邊了,至少也看清了形勢,樂觀、積極的人會善用選票,鋪一道安全網,自救救人;悲觀、失望的人會黯然離去,選擇眼不見為淨,甚麼都不做。
世界政治如此紊亂,撥亂反正,不能靠政治人物,更多須靠有想法的選民。而提昇人民素質,便是治本之道。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立德‧
12-11-12 劣質管理‧天災變人禍
爾來雨水連連,特別是首都一帶,更幾乎無日無之。溫度下降雖能讓不少居民夜裡睡得更甜,但相對住在低窪地區和山坡旁住宅區的人,反而是夜裡難眠。原因就是大家都不知道這原本應是天災,卻最終變成人禍的災難,會不會在睡夢中突然“降臨",讓美夢頓成噩夢!
為甚麼國人會有這種擔憂?我們看新聞見到美國東岸颶風,如此翻天大災,最終所帶來的破壞在大部份情況下仍是受控制的,而以我國如此得天獨厚的大環境,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天災"的。下了幾天的滂沱大雨,卻就已經人人自危了。是政府沒有救災能力?還是我國基本建設落後不濟?
答案大家都知道。所謂防患於未然,是一個永遠“講比做容易"的事。可是我們看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是雨水來了,才來做防洪疏溝的工作。已經下大雨了,才來檢查溝渠有沒有堵?甚至有者是溝渠受埋,水淹滿路才來氣急敗壞地排水。
這是根本性的劣質管理。當然情況非我國獨有。很多城市由於發展過快,原有預算10萬人使用的基建,卻住了30萬人,我們單是想那些垃圾的處理,就能預估情況會有多麼惡劣了。我在北京就曾碰上過一雨成災的狀況。僅是夏天傍晚的一場大雨,二環就滿地是水,毫無疑問是地下排水道出了問題。當時北京城內工程處處,我們唯有自嘲不巧碰上“工程施工中",只好涉水而行。
可是北京是近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吉隆坡只有300萬不到,我們在管理上是不能,也不應該以此相提並論的。身在大馬的國人都很清楚,很多天災或許不可避免發生,可是更多的情況卻是監管不力,有條例卻無人執行的情況下發生的。就像靠近山坡住宅區面對山泥坍方的威脅,從住宅區管理方到政府監督方(不知有這樣的單位嗎),鮮少有未雨綢繆者,總是到大坍塌後才來亡羊補牢。
今之水災亦然。雨季過後大家就當沒回事,總是要等到下一個雨季才來匆匆忙忙做準備。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今人治災,坐在舒服有空調辦公室,卻是舒服過了頭,完全失去了危機意識。有人戲謔稱管理方是“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所幸者是我國本無巨大天災,也自然不釀重大死亡。可是隨著國家發展,人口增加,這樣的樂天已非樂天了。這是劣質管理,放在企業裡必虧本倒閉,放在危機處理上,那就是天災變人禍,不該發生的災難也會發生。面對如此,大家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余則成
12-11-12 副標出口轉強‧大馬經濟添動力
大馬最新公佈的工業生產和出口數據適度紓解了市場對大馬經濟前景的憂慮。這兩大經濟數據都意外呈現反彈,表現超越市場預期,反映了大馬經濟正伴隨區域經濟復甦的步代增添動力。
上週四出爐的9月工業生產指數增長4.9%,而經濟學家平均預期僅為增長0.6%,週五公佈的貿易數據繼續令經濟學家大跌眼鏡,大馬出口在連續下跌兩個月之後,於9月份強勢回揚,共成長2.6%至602億令吉,遠超市場預測的2.1%跌幅。
工業生產和出口數據在8月份雙雙萎縮,其中出口下跌了4.5%,寫下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令市場擔心經濟動力開始消散,如今證實只是虛驚一場,8月份適逢開齋節,影響了生產活動,如今開始恢復正常。
東盟內部貿易活動頻繁,是扭轉出口劣勢的最大推手,大馬在9月份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增長了18.9%至163億令吉,佔總出口額的27.1%。新加坡繼續為大馬最大的出口市場,泰國則為第五大出口目的地。
大馬經濟也受惠於美國持續興旺的需求,對美國的出口連續5個月增長,9月揚升6.3%。
但是大馬對中國的出口急挫10.8%,主要是棕油和橡膠產品出口銳減。對日本出口則受微挫2.2%,因液化天然氣出口減少。另外,大馬對歐盟出口下跌12.5%至51.4億令吉,反映了歐債危機的衝擊仍然揮之不去。
由於歐美經濟近年萎靡不振,衝擊大馬出口,大馬近年來的成長全靠內需支撐,政府經濟轉型執行方案下推行的多項重大基建計劃,帶動國內建築和投資活動蓬勃發展,穩住了經濟表現,但是全國大選遲遲未公佈,企業都在觀望,暫緩投資步伐,終將影響經濟活動,大馬出口若能繼續回彈,將可為逐漸降溫的經濟重新升火開爐。
大馬出口和工業生產回暖,也是追隨本區域經濟回升的趨勢,近期中國及其它亞洲國家的採購經理指數都呈改善跡象,而中國出口也連績兩個月上漲,該國經濟溫和反彈的跡象日益明顯,此外韓國和泰國出口近期都告回升。
儘管大馬9月份經濟向好,但由於受前兩月表現不濟拖累,因此第三季大馬經濟成長仍然低於上一季的5.4%,經濟學家普遍預估成長率為4.8%,跌破5%關口。
大馬今年料可取得5%成長,但明年的表現會有較大變數。歐債危機的陰霾未消,而美國的財政懸崖日益逼近,一旦此問題無法解決,美國經濟將在明年上半年陷入衰退,並拖累全球經濟。在這緊要關頭,我們期望美國的政治人物有足夠智慧達成共識,化解這場潛在的危機和浩劫,則大馬和全球經濟將可在明年重見曙光。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社論
12-11-12 提昇學前教育師資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改變,學前教育愈發重要。在政府轉型計劃中,目標國內高達87%的孩子接受學前教育。即便如此,我國學前教育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
教師素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學前教育的品質。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表示,目前僅有約3%的私人幼兒園教師,持有學前教育文憑或學士資格,絕大部份教師都是從工作中學習,或參加沒有被國家學術資格鑒定機構認可的課程。
教師在發展學前教育事業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在教師發展問題上有不可或缺且無法推卸的重要職責。《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初步報告建議,截至2015年,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中,30%的人要至少持有相關文憑資格。政府希望提昇教師的素質和資格,以便帶來有品質的教學。筆者建議政府通過立法大力提高對學前教師的資質要求,提昇學前教育師資水準,並且重視對學前教師的教育與培訓。
教師是促進學前兒童發展的指導者,也是塑造學前兒童心靈的工程師。任何教育改革的最終成效都要歸結到幼兒園及中小學課室內擁有優秀的教師。雖然學前教育處在整個教育系統的起始階段,但,對其師資的要求不能因此降低。政府應不斷加強對學前教師的培訓和在職培訓,努力提高學前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雖然各幼兒園對教師的資質要求不盡相同,但不同中也要有共同的趨勢,並不斷提高對學前教師資質的要求。眾所周知,一旦教師的素質低落,將可能導致孩童思維健康發展受阻,或甚至引發幼兒園發生意外事故,這都是家長及社會人士不願意見到的。
學前教育重在基礎,雖然先進的設備有利於加快學習的步伐,但終究不是主導,教師才是重點。擁有經驗豐富、高素質的師資,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他們正向的學習態度。筆者認為,政府對幼兒教師的要求應更加嚴格,同時,對教師的各項責任、權利也應更加明確、合理,對教師資格認證標準的制定以及幼兒師資整體水平的提昇應負起應有的責任。
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現狀良莠不齊,在城市、鄉村、不同地區的發展也很不均衡。學前教育的規模與質量、教師素質、教學環境、收費在不同地區有明顯差異。虐童案與孩童疏忽照顧的案件時有所聞,令人擔憂。
目前,教育部已開辦為期3個星期的課程供所有私人幼兒園教師參與,並讓有意修讀學前教育課程的教師申請就學貸款。筆者認為,這還是不足夠的。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意義如此重大,政府應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總體規劃、組織、管理、監督、評估、系統發展等項目投入更多資源,尤其著重提昇師資水平,以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穩健發展。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方美英
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
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
2012年11月9日星期五
2012年11月8日星期四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