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27-04-12 教育不是数字游戏

在马哈迪掌权之前,我国经济正处低迷阶段,国家能投放的教育资源也有限,所以在那时期,我们较多强调入学的机会。随着社会经济逐年改善,卓越教育是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家必备条件之一,入学机会的均等已是次要问题了,国家教育更关注的反而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与需要。

不管世界经济论坛近期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是否属于权威性研究报告,但其中还是有值得我国教育部借鉴的地方,即报告的第29页指出:“……马来西亚必须加强教育与科技领域的表现。高教与培训部分是全球排名第38,尤其必须继续提高中学入学率,目前只有69%(全球排名第101),以及大专升学率36%(排名第66)。”所以,我国教育真的“超英、赶美、追德”了吗?

隐恶扬善固然是好,值得推崇,但在面对国家教育未来发展的课题时,能否取得真正漂亮成绩单时,我们应该正视问题与缺点的所在,而不是选择性公布让人引以为骄的小成就。

应追求教育实质需求

教育部长KPI要达标之余,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也要达“国家关键成效领域”(NKRA)的所有指标。教育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自然成为国家教育政策与学生之间的中介人,也是每一项目的“推销员”,他们的确劳苦功高。

教师如何“被确保”其教学是有一定的质量?很简单,凡是教师教授下的学生,确定每项科目考试中,学生总体成绩表现必须是超越之前的考试,也就是说,学生所考取分数只允许逐次考试增加,不得下滑;只有呈现增长率,没有负增长这回事。所以,现今教师可以开始被美誉为——“教育推销员”。

可是,教育不是数字游戏!

降低批改要求反效果

若要看到总体学生成绩呈增长率时怎么办?简单得很,准备考题时,水平比起之前略低一筹,不就行了。那么县或区域统一考试时怎么办?更简单,“放水”式批改,意思是降低批改要求,不就行了。不是有批改标准答案吗?有没有跟从谁知道,“一视同仁”地“放水”,不就行了!
这都是为了达标而达标,所制造出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反效果。类似这种教育机制还有素质可言吗?

盲目地把外界的行销策略,硬套在教育领域里,显得特别逞强。一味地关注教育表面上的表现之余,更不应留余力地照顾教育内部和实质上的需要。简单而言,少量多质。

教育工作不是不可以设有数据性的指标,因为有了目标,才会有了方向和目的,供大家追求和实现,只因教育是有一定教育学理论和基础在支撑着它。

所以,教育并不是数字游戏,请回归教育本质和其自然面貌!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郭关  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