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宣佈,目前正在著手处理3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教育制度检討行动,並將在4月起举办对话会,向各界徵求意见,以制定未来的教育大蓝图。
此事攸关著未来教育制度的大方向,然而,当局在这一次的改革计划中,是否有能力打破现有教育体系的种种弊端,还是让人十分怀疑。
我国教育界现象最为引人詬病的其中一个地方,是政治决定影响教育政策。许多教育方针通常不是由专业的教育界人士或学者来制定,而是由政治人物说了算。
就以英语教数理政策来说,当年前首相敦马哈迪一声令下,就仓促实行,並未諮询专业意见,以及考虑现有资源是否足以有效地落实此政策。时移世迁,隨著新领导层的更替,当局又是在未广徵各方意见的情况下,仓促地取消此政策,又是一个政治决定。
至於扰攘数十年的华小各种问题悬而未解,更是逃脱不了政治牵制的因素。华小的困境,若官员拋开政治,若纯粹从教育资源分配欠妥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实很容易获得解决。当局常抨击华教人士將此问题「政治化」,孰不知华小的问题本来就是政治因素在作怪。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我国的教育方针向来以为国家的劳力市场栽培人力资源为主导。诚然,为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著想,在擬定教育政策的时候,不能不將此因素考虑在內。然而,不应一味著重技术性知识的灌输与开发,而忽略了人格教育的养成。
大马目前的教育体制仍以应试为主轴,从小学到中学,若完成整个政府教育体系,学生总共要面对4项政府考试。这样的制度造成学校教师在编排课程与授课 时,过於偏重於灌输知识,而忽略缺乏人文素养的栽培。笔者曾在小学担任过一段时期的代课老师,发现到学校老师对美术、音乐、体育等课都不重视,甚至有老师 把这些课当作「补习班」,给学生上考试科目的课,让他们做练习。培育一个个只有知识,但不懂欣赏「美」的学生,能算是成功教育吗?
政府一直高喊要朝先进国的宏愿前进,不断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因此,目前的趋势是重点发展理科,轻视文科。在中学阶段,成绩最优秀的学生都会 安插在理科班,其次是商科班,文科班则常常被视为放牛班。造成许多人一窝蜂念理、商科。一个只注重物质建设,忽略精神文明的国家,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百年树人,要办教育,不能见林不见树。国家是由无数的个体所组成的,有了无数独立优秀的个人,才能造就伟大的国家。教育所应首先著重的应该是人,而不能只是把人当国家发蓝图里的工具或机械配件。要办好教育,应有这个觉悟。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林慧欣 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