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29-03-12 顾得了华小,国中呢?

我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国中毕业生;更贴切的说,我是华小毕业生,6年的中学生涯,则是在英文源流中学度过。

所以,我必须承认,与现在的国中生比,我的国文並不好;与当年的纯英校生比,我的英文也不好;与独中生比,我的华文水平,更是不过尔尔。

但我仍然很感恩,感谢我中学时期的印裔校长迈克彼礼先生,因为他的开明,我的6年中学生涯,一直都有华文好唸,高中时还加了一科中国文学,而且全属正课。

我是幸运的,因为並不是每位国中校长都肯开办华文班。在一些地区,例如新山和八打灵再也,华团须发挥“民间力量”,自费开设週末华文班,那些在没有华文班的国中就读的华裔生,才有机会学习华文,並报考华文。

但国中华文班就永远只能靠“校长开明”或“民间力量”,才得以为继吗?

事实上,国中华文班现在还存在著一颗计时炸弹,即师资来源几乎枯竭,不容华社掉以轻心。

过去,马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只要多唸一年的教育系课程,就可获派到国中教导华文科。但自从马大在多年前停办教育系课程之后,这些马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就再也无法如此“顺理成章”的成为国中华文教师了。

据瞭解,在马大停办教育系之后,要成为国中华文教师,必须拥有大学学位、並在师训唸过一年KPLI课程。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新的国中教师,未必是中文系的本科生,他们有的只是拥有SPM或STPM的中文资格而已。

至於那些大学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如果他们想要成为华文教师,如今似乎只剩当临教一途了,即他们必须先成为某所华小的临教,然后以临教的身份申请进入师训KPLI班。问题是,即便如此,他们毕业之后,也不能担保会被派去国中执教。师资短缺,也因此成了一些校长拒开华文班的藉口。

在“解决”华小师资问题的8大措施出炉后,不少国中华文教师纷纷向督学询问调往华小的资讯,国中华文教师不足加剧可能成为新的隱忧,也跟著浮出台面。

国中华文教师要求转教华小,原因並不复杂。毕竟,在华小教书,要比留在国中较有归属感;更何况,他们当中,很多本来就不是中文本科生,要他们教导中学的华文,確实难以胜任。

国中华文班是师训华文组的摇篮,也是华小未来师资的最大来源,国中华文班面对的师资不足问题,也与华小师资问题一样严重,別顾此失彼啊!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