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青少年很出風頭,十三歲、十五歲的少女打劫的士,十三歲、十五歲的少男打劫的士,十三歲的中學女生「相約」在沙灘索K。
這些學生就讀的學校自然灰頭土臉,從校長到老師都要出來解釋一番,煩不勝煩。
世事是愈變愈奇怪。現在只要有青少年犯了事,人們的焦點馬上就會集中到他們就讀的學校。讀的是甚麼學校呀?Band 3難怪啦!Band 1 ?那就大新聞啦!
從前可不是這樣的。
從前,有青少年犯了事,人們第一個問題就是:那是誰家的孩子?
從前我們中國人都知道孩子是父母養的,但今天,孩子好像都是學校養的,無爹無娘一般。
孩子出了事,為甚麼只會追究學校,而不追究父母?
身為父母者,把孩子生出來之後,就沒有責任了?就沒有家教了?
為甚麼人們看見一個人像不像樣子,會說他「家教」好不好?而不會說他「校教」好不好?那是因為,真正令一個人長成甚麼德性的,是家教。沒有家教的人,讀多少書也很難像樣;反之,即使沒上過學、讀過書,走出來也受人讚揚。
學校是教知識的地方,家庭才是教品性的重地。現在本末倒置,又是學校又是社工,家長都跑哪裏去了?難道那些犯事的少年,全是父母雙亡的孤兒?
文章来源:李純恩 。香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