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星期三

09-02-11 同化的因素——人口比率

前首相马哈迪说,印尼﹑泰国和菲律宾没有华校,不能用华语,当地华人已被同化。这种情况已属陈年旧事,尤其在泰国和菲律宾,有被称为“一条龙”华文学校,即同时开办幼稚园、小学、中学而大学的华文学校。

印尼政府鼓励学习华文,也有华文报章,峇厘岛有一所“印华学校”的华校,我国华文报章和杂志多有报道这类资讯,马哈迪可能不谙华文而没接收到这些信息,落后而不自知。他不断宣扬这些国家不能用华语,没有华校,却误导了马来社群。

人口比率悬殊必被同化

至于这些国家的华人大多不懂华文华语,主要原因在于人口比率太过悬殊。如在印尼,华人超过1000万,却只占总人口之3%,可想而知那里的华人一出了家门,所接触的尽是印尼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讲印尼语,华语(或方言)派不上用场,两三代人下来,华语就自然“退化”。情形好像我们这里的峇峇,这是生活环境造成的,不需人家“逼”也必然被同化,若以为华人没有华校而被同化,又或被当地政府强迫同化,那是偏颇的见解。

菲律宾华人占总人口2%,比印尼更易被同化;泰国华人超过700万,占总人口的12%,情况较好,所以,泰国有较多华人会讲华语或方言,被同化的程度也比印菲两国轻。

大马华人不致于被迫同化,因为有华校固然是一主因,人口比率大也是另一原因。马来半岛在1950年代,华巫两族人口相差无几,若加上新加坡则华人多于马来人,所以,筹划争取独立时,东姑阿都拉曼不愿让新加坡参与,就是顾虑到人口比例。成立马来西亚时,逼于英国压力才勉强接纳新加坡,惟后来仍千方百计把新加坡踢出去,以减少华人人口率,李光耀日前说便道出此事。不过,大马华人人口比率仍偏高,不至于被同化。

斯国马来人已不谙母语

另一方面,我国峇峇群体也减少了,因为他们的后代已可接触到广大的华人社群,也在华校就读,于是逐渐“脱巫归华”,不再是峇峇了。海外华人是否被当地人同化,人口比率高低是主要因素;欧美第三四代的华人不懂华文华语,也正因为人口比率太低,很自然就给生活环境所同化。

百多年前移居斯里兰卡的一群马来人除了依然信仰回教外,已完全不懂得讲马来话,生活习惯也斯里兰卡化,被同化了,其原因也一样:人口比率太低,无须学马来话。假如大马华人在1950年代只占总人口的几个百分比,今日的华人也必一如印尼与菲律宾华人一样,有华人之名而无华人之实——被同化啦!

是以,马哈迪以为印尼、菲律宾、泰国华人受当地政府强迫同化,不好像大马华人拥有开办华校,可用华文华语之“特权”,所以没有被同化,这是非常表面化的看法,是错误的看法。大马华人人口比率已注定不能被同化,且作为争取到独立的支柱之一的华人,也注定不可能被同化。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