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24-01-12 歲末雜感

年末適合整飭情感,適合為一整年的得與失、苦與樂做個總結。大概是人類喜歡整理的天性,又或者整理只是為了忘卻、排列也僅僅為了丟棄?

前幾年在外求學的日子,過年過節並不常回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遇上百年最大雪災在倫敦,與好友在唐人街圍爐過年。街道佈置得繽紛,讓人誤以為走入了香港的某個繁華街巷。紅彤彤的燈籠帶來喜氣,耳邊聽到的卻是不同國家的不同語言。華族是喜歡熱鬧的民族,所以在過年過節總喜歡往熱鬧的地方去。但有時候,在熱鬧的氛圍中寂寞的情緒就更明顯了。

去年和今年我都在家里過年,而今天又比去年更顯得有意義。今年我替任職的學校籌辦了一場春節慶祝會。這整個月基本上都在十分緊湊與繁忙中度過。這忙碌的「年前焦慮感」終於在今天劃上了句點。需要時間來證明一個論點,也需要時間來考驗自己價值的穩定。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搖擺的天平上,衡量著自身所得與整體利益。這兩者的界限有時顯得模糊,而有時,因自己太累也就不去想了。

也不算大型的慶祝會,學生自己準備了不同的表演,第一次享受在鎂光燈下的成就感。我想起自己也曾經多麼享受被大家注目,被全場聆聽的一種虛榮。大概有些人生來就是具群眾魅力,他們自己也從群眾的認同中尋找價值、確定自我。在很多年以後,我才開始知道,其實自己並不是這種人。

我和幾個同事們計劃並練習了許久的傣族傘舞,也在今天完美地呈現在了大家面前。這些日子的汗滴,為了鎂光燈下那亮麗的三分半鐘。在觀眾此起彼落的歡呼聲中,我們都感到一種欣慰的滿足。而這只舞,是否能教導我學生一些比視覺審美更深刻的道理呢?我親愛的學生們是否能在很多年後,依然記得這個大部分時間都很凶的「蘇老師」呢?

歲末,人總會傷感,頗有種「曲終人散」的一種落寞。大概大家都不忍告別吧。所以無論是甜的或苦的,揮手的姿態都有一種決絕的傷感。記得張愛玲寫過一段兒時回憶,說她有一回過年因為睡覺誤了放鞭炮,醒來後看到地上的鞭炮屑子,哭鬧不已,「覺得繁華都已經過去」……大概也是接近這種心態,覺得「都過去了」就怎麼也沒辦法回來,事件可以再重演,那種感覺與氛圍糅合的獨特記憶,是怎麼都回不來了。

新的一年,我開始認識自己。我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蘇蕓若 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