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朝野最关注的是来届大选的良辰吉日,首相日前接受一家中文电台访问时更不排除大选落在5或6月,大选继续成为城中受人热议的课题。
对执政党而言,民心走向是判定选举日期的重要指标,只要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执政党胜算虽不至于绝对,但机会肯定比较浓厚,这是政府一贯的大选经济逻辑。
通过开销刺激内需是政府推动经济的传统政策,在大选的非常时期则须多加一层有关通胀率的考虑。
通胀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呈现,也是物价和国民生活条件的折射。政府去年展开转型计划和干预统制品价格,已让通胀率从1月的2.4%飙升至6月最高的3.5%,虽然7月后通胀率开始下滑,但当时物价高涨已惹出民怨。
政府抑制通胀走势
然而,政府已在适当的时机冷却通胀走势,虽然去年的平均通胀率为3.2%,但一个大马援助金、政府暂停削减补贴等因素,让通胀率回降至今年2月的2.2%,这数据已达2010年12月的水平。随着一马援助金的顺利派发、政府各项工程的拨款到位等因素,3月和接着下来数月的通胀率预料也会继续下降或维持,这就是大选良机。
国家银行在今年3月初举行的第二次货币政策会议(MPC)也宣布维持3%隔夜利率(OPR),这已是国行第五度宣布维持利率,显示政府仍需要市场维持现有的内需条件,令通胀率更容易被预测,且国行也认为这个利率能平衡国内经济成长和通胀率,不至于因政府激增的开销而影响赤字和经济成长。
不过,国行在当时的文告中表示,今年的通胀率因存在供应中断或原产业价格高企等风险,而随时会回升,让政府对大选的经济政策更加谨慎。
让民间生活有改善
前首相敦阿都拉执政期间,在补贴合理化政策中走得太快,让所有效应落在2008年,推高当年通胀率至5.4%,物价高企、民怨高涨,国阵因此面对史无前例的惨败。
纳吉迟迟未宣布大选,也鉴于去年通胀率仍偏高,政府也因经济能力有限和308后复杂的内外政局,只能按部就班,通过长期效应逐渐压低通胀率,让民间的生活条件有更大的改善。
政府的大选经济逻辑,自然有其可行性。早前有政治观察学者对比阿都拉政府选情和通胀率的关系,国阵2004年大选中大胜时的通胀率为1.3%,而在失去国会三分二优势的2008年大选则是5.4%;1998年发生金融风暴,当年的通胀率从1997年的2.7%飙至5.3%,但在1999年减至2.8%,此时虽有烈火莫熄运动的影响,但仍动摇不了国阵的三分二优势。
因此,何时大选?赢家是谁?确实还要看通胀率的数据。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惟诚 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