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11-04-12 钱先花很爽,后面怎么还?

记得小时候,老祖母很喜欢在下午3时叫孙儿孙女们聚集在她的房间,然后讲故事。

当时每天都很期待这个「亲子娱乐时段」,因为严肃的祖母在「话当年」时会变得比较温柔,而且各式各样的小故事对整天被关在家中不能出去玩的孩子来说,是很珍贵的「养分」!

印象中,祖母讲的大多数是年轻时如何跟著爷爷,带著5岁的爸爸从「唐山」来马打拼的故事;还有许多是长辈们在大马的发跡故事。老人家擅长从各种穷人家打拼的故事,点出许多可贵的品格,如不可贪心、不可佔人便宜、要努力工作、偷懒的下场就是「饭都没得吃」等等。

还记得「很会算」的老人家常提及几句话:「可以不借钱,就別借人家的,还钱容易,人情难还哪!」、「別以为借钱先花掉很爽,后面得还的,出了什么情况的话,要拿什么来还债呢?」

那时,记得常来和老祖母聊天的老人家们,虽然都是女流之辈,可却全强调「靠自己」、「不拖不欠」、「不偷不抢」的「正人君子」,她们的正直个性,至今依然令大家敬佩不已。

如今这一代,或许不多不少都受到长辈的观念薰陶,虽然未必都是正人君子,可是做生意时小心翼翼,在借贷款项时细细计算,都是华裔商家的「传统习惯」。

说到借贷,传统看的不只是「得到什么」,还得算一算「以后要还什么」,如果没有把握,就寧愿不借。

早前和一名传统杂货店东主谈起政府推行的「转型计划贷款」时,他就直言不会去申请,因为「不划算」。

「如今我自己经营小小店面,两夫妻就可以应付,而且90%以上是熟客,人流完全不复杂,並且赚到一家子的生活费,虽然不至於发大財,可也无忧无虑。」

「可是,如果贷款来转型,花了大笔错来的钱扩充店面,生意额却未必会上升,店面大了自然得花更多钱来进更多货,可这些货是否卖得出去,却是未知数;店面大了,自然得花钱请工人,收入未必增加,支出已多出一大截。」

「所谓欠债还钱,向银行借贷后自然得逐月算利息摊还,如果生意没有比以前好,或收入只比之前多一些,但支出却多出一大截,岂非比之前更辛苦?」

这名中老年阿伯指出,子女在大学毕业后,都没有意愿继承父业,所以也没有必要「搞那么多东西让自己更辛苦」。

他更说,有同业在確定子女愿意继承杂货店后,也寧愿自己拿钱出来装潢,不想贷款以免「绑手绑脚」。

或许大家会以为华裔杂货业者思想太保守,太不愿意冒险,可是用另一种角度看来,这就是「不拖不欠」、「凡事靠自己」及「不做没把握的事」的美德,在今时今日,確实也越来越少人能做到了。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蔡凤洁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