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

22-06-12 馬哈迪發言之後

馬哈迪退位後,不斷有驚人的言論,2010年1月,他就質疑了911恐怖襲擊,是美國人自導自演。

最近他發表的言論,直接批評了納吉的施政。他先是擔憂納吉的開放政策,認為政府處理淨選盟課題過於軟弱,並警告太多的自由是有風險的,猶如在捅種族主義的蜂窩;過後他又反對復辦關丹獨中及承認統考文憑,認為這將阻礙國民的團結。

馬哈迪原本是一個沒有權力的86歲老人,其言論不值得大書特書,但是令人擔憂的是這可能觸動黨內鷹派及黨外保守人士的神經,讓復辦獨中課題節外生枝。

馬哈迪在位時,採用權威領導方式,任內發生許多不光彩事件,包括茅草行動、革除法官、挽救政府企業等等,因此他不同意納吉的轉型計劃是預料中事,但是納吉是他要的首相人選,納吉上任3年多,他沒有像抨擊阿都拉那樣,直接批評個人,最近大發厥詞,是不是已經按捺不住?

馬哈迪反對自由開放,顯示他已經和時代脫節;民主化是大勢所趨,個人、政黨或政府已經無法阻擋。

他說,種族之間的對立比過去更嚴重,皆因開放自由引起,“改變”也將激怒馬來族群。他要讓自由化成為代罪羔羊。種族關係不融洽是因為種族政治對各族分而治之、降低人民之間的互信,他也擺脫不了關係。

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也存在種族問題,但若不是因為民主,可能無法推翻黑奴制,今天的種族問題會更加嚴重。民主體制,讓美國人可以公開辯論、爭取,然後解決敏感課題,避免矛盾的激化,演變成衝突。

所以,自由開放不是造成種族兩極化的禍首。沒有開放,國家無法留住人才及吸引外資,經濟將萎縮;緊縮自由,國家也不可能進步,人們的思維將走向保守及極端。

同樣的,各源流學校不是年輕一代往來及相處的障礙,而是政治引起他們之間的猜疑。

各源流學校代表國家多元的優勢,若為了所謂的國民團結,而壓制母語教育,這是在走回頭路。

納吉的轉型計劃方向正確,不開放,國家不可能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不民主化,國陣和巫統很可能在下屆大選就保不住政權。

即使是緬甸都已經宣佈第二輪的改革,以吸引外資,我們已經沒有條件繼續推行保護政策。

但是,一些人,特別是鄉村的人民會相信馬哈迪的言論,那些為了“大局”而保持緘默的保守組織和鷹派也可能聽到了號令。

希望這些都是杞人憂天,國家不會停下轉型的腳步,否則大選未到,又將陷入多事之秋。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