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24-06-12 何来相煎?

近期的魏家祥,因华教课题不仅成为媒体的焦点,也受华社和舆论追踪,其言行举止被放大检视。

当中最经典的两项是,在未告知董总主席叶新田的情况下,启动扩音功能,將两者之间的电话对谈播放给现场媒体聆听;以及在回应「歷史契约」存在与否时,做了「我爸爸还没认识我妈妈」的比喻。

或许大家有不同感观,但也道出一个情况,华社希望掌权者认真对待华教和实行公平教育的课题。这是老生常谈,谈多了反而觉得没啥进步。独立前到独立后,华教长期自力更生,华裔对华教的財务支援,已成为第二纳税的功课。

我一直都认为,教育,特別是华教课题,根本就是政治课题。华教难以与政治脱鉤,至少目前不可能。那些动輒以「不要政治化」解套的人,不了解实际教育运作和政策制定过程。

魏家祥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勉励所有捍卫华教人士,携手成就大马华教。回头看看,朝野政党和华教团体在华教课题上,有自相残杀吗?答案明显,没有。

彼此的观点不同,处事方式有別,策略一直在变。从董总1982年的倡导三结合,派出「四君子」加盟民政党,打入国阵,纠正国阵。

8年后发现效益不显著,1990年选择「两线制」路线。以董总主席林晃昇为首的27名华团人士集体加入行动党,壮大在野党力量,衝撞一党独大的局面。无奈效果不佳,未能借助当时巫统分裂的契机,闯出一个春天。

1999年大选前,董总主席郭全强率领2098个华团联署的17点《全国华团大选诉求》,在选前和选后面对冰火两极化的对待。诉求工委会最终被迫在压力下,搁置其中7点。

当时施压单位是巫青团,而时任团长的希山慕丁,现已晋升为巫统副主席,官职从青体部长到教育部长,以及目前的內政部长。

华教在单元化主导的政治主流內,寻找生存的狭缝,尝试以各种不同方式爭取权益,从母语教育到公平教育,以及人权角度检视教育课题。

大马的土壤与气候,暂时未能孕育茁壮成长的华教,但我们吸取以往的经验,通过朝野、华团和民间力量,集体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试问相煎的情况又从何来?

早前的政治力量成效有限,华团的备忘录也在政治干预下妥协,如今是公民社会展示集体力量的时刻,跨族群的结盟是下一个重点。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 蓝志锋 201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