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12-04-2009 过度期望:教育孩子的最大误区

当前的家教存在着许多误区,例如: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应立即着手教育,家庭应给孩子以温暖,不能像幼儿园、学校那么“严”,以及重智轻德等。但最大的误区却是过度期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过度保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侍候,围着孩子团团转。父母双方的长辈也不甘落后,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孩子想干什么,也要由大人陪着。过多、过分的保护,使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保护墙,使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社会,长大以后就难以适应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过度保护、包办代替,使孩子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单向的爱使他们的行为能力都退化了。

第二是过度干涉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也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步。儿童好动,难免会有一点危险,如果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父母处处担心孩子出乱子,这是父母懦弱胆怯的表现,它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为孩子所继承,所仿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神经过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是很难立足的。过度干涉会培养出一个性格暴烈和软弱混合为一体的孩子,这种孩子在社会上别人骑在他头上,也会一声不吭、忍气吞声;可是在家里却称王称霸,拿父母当出气筒。

第三是过度教育

不少父母对目前流行甚热的“早期教育”有误解。早期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教”而不是“塞”,不是“灌”,这样才不致抹煞儿童的个性差异,或阻碍儿童创造性的发展。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小小年纪又要学外语,又要学打字,学绘画,还要背诵唐诗,学弹钢琴、弹吉他等等,还美其名曰“早期教育”,造成许多孩子还未上学就对学校充满了恐惧。早期开发的应是能力,而不是“硬塞”给知识。

第四是过度营养

幼儿厌食,又名“恶食”。引起幼儿厌食的原因很多,凡能够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厌食。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不良饮食习惯。娇惯使得孩子变成了家中的“小太阳”,过分溺爱,偏食、挑食严重,饮食缺乏规律性,进食不定时,不能一日3餐正常进食,饥饱无度,爱吃零食。夏季吃冷饮过多,喜食甜食或长期以甜食为主,平时不吃或少吃蔬菜,喜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如巧克力、奶糖、奶油蛋糕。不吃或少吃荤菜,喜食酱菜、榨菜等。这些都造成幼儿消化功能紊乱,也影响了儿童发育所需营养的摄入。

第五是过度进补

当今,各种滋补药品如雨后春笋争相上市,其“服务”对象除老年人外,还祸及儿童,已有“儿童专用滋补品”。不少家长爱子心切,也给年幼孩子服用,许多孩子服后食欲增加、生长加速,家长误以为这是滋补的“神奇功效”,以致长期大量给孩子服用。然而,好景不常,有的孩子乳房增大,女孩发生阴道出血。已观察到,不少小儿眼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等补品后导致性早熟,这种情况且有日益增长趋势。这主要是摄入较多外源性雌激素所致。作为家长,切不可好心办坏事,花钱替孩子买罪受。所谓“补”,有缺才有补,孩子不缺,补又从何说起?

第六是过度施爱

“爱的不是地方”。德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父母对孩子过度施爱,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百依百顺,这样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并且有逆反心理,认为父母的爱是很廉价的,是当然的。亲子之爱应当是双向的,父母在施爱的同时,也应让孩子懂得回报。孩子对过爱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父母便很可能转而运用“巴掌教育”,在这里强权与溺爱是可以并存的。强权与溺爱,虽然各走极端,但却是殊途同归,都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调查表明,这样教育下的孩子,有的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更多的孩子最不喜欢的是家庭。许多孩子不把心理话告诉父母,父母的用心并未得到好报。这是为什么呢?父母应该反思了,这是因为你不懂得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