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31-07-2010 人生箴言(3)






图文来源:互联网

31-07-2010 一程山水一程歌







图文来源:互联网

31-07-2010 大专生真没时间吗?

身为大专生,搞好自己的课业是毕业的前提;每一个学期保持优秀成绩,更是让你前途有所保障的不二法门。大马的大专生,尤其华裔大专生,在这一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甚至有时太过出色,以致最后的大学生涯都绕着课业自转。这时候,他们会冒出熟悉的对白:“我很忙,我没有时间。”

大专生对于所谓的“忙”,绝大部分是自找的。课业要赶快做完,呈堂要快点准备,project也要早点赶出来。其实不难发现,在“忙”的背后,通常都是因为一个字——“快”。

尤其是华裔大专生,看到别人快,自己也不得不加快脚步。最后,学习的初衷却被扭曲成一场竞争,一场比赛。对手,是你的伙伴,你的朋友,他们都变成你的假想敌。

错过有意义的团体活动

这就是典型的华裔大专生。一群以课业为重,一群常把“我很忙”当作口头禅的大专生,他们是一群已经进化了的书呆子,样子不再呆头呆脑,顽固的思想却非常呆板。是哪一个罪魁祸首造就了这一群只会“死读书”,却始终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专生?

需要检讨的,应该是我国的教育制度。而教育制度需要改善的地方,绝不是废除一两个考试就能做到的。

各个国立大专已经开课逾两周,讲师们已经陆陆续续地交代功课。这时候,开始呈现紧张状态,情绪也开始紧绷的,莫过于华裔大专生。大家都开始急着找资料,急着讨论功课;学习的意义只为了完成作业,交上作业。

一个学期结束了,大专生得到的只有课业上的分数。大学里,其他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大专生都一一错过了。这种不良风气,很有可能会感染新进的学弟学妹,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为了课业,为了考试,这一群华裔大专生继续过着“我很忙”的大学生活。只是,当我们正视这个问题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他们会很忙,会比别人更忙?上帝很公平地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天24小时,为什么别人的24小时够用,这一群大专生的24小时却不够他们使用呢?

大专生不应成为牛仔

亲爱的大专生,尤其是华裔大专生,你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你们不善于利用与分配时间。身为大专生的我,真的很希望有大学开设一门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因为这一群大专生,真的很需要学会管理时间。

周杰伦唱的《牛仔很忙》,我们都可以理解。可是,大专生不是牛仔,大专生每一个学期要修的学分也不至于会要人命。亲爱的大专生,你有的是时间,只是要看你怎么使用而已。课业固然重要,可是课业不是你的一切。

人生只有那么一次大学生涯,别把你四年的大学生涯,变成只有课业与成绩。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忠意 20100728

31-07-2010 无情的数据

日前《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揭露,2009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数额猛挫81%。

根据行动党国会议员潘俭伟评议,认为这份由联合国发表的报告,显示这次外资下滑不纯粹是金融风暴的效应,而是外资对大马经济缺乏信心。

大马所吸引的外资,在东南亚国家当中创下跌幅最大的纪录;其次,大马是东南亚国家唯一投资净外流的国家。除了2001年因为经济风暴陷入5.5亿美元外资的低谷之外,2009年是我国20年以来,第一次吸引少过20亿美元的外资。

从资料显示,大马吸引外资方面每下愈况,在1998年第一次输给泰国,2005年第一次输给印尼,2008年第一次输给越南,2009年又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输给菲律宾;去年菲律宾成功吸引19.5亿美元外资,而我国只能吸引13.8亿美元外资。

金融危机不能作借口

虽然去年许多国家外资下滑,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糟糕。“泰国、越南和印尼分别下滑30.4%、44.1%和44.7%,都比我国81.1%的跌幅好得多,况且泰国还面对长达一年的政治危机,而越南面对货币危机。”反观去年新加坡、汶莱、菲律宾和缅甸则成功取得增长。

因此,全球金融风暴虽导致许多国家外资猛挫,特别是本区域相当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投资,但是,政府总不能每次都使用危机作为借口。

更何况,“在区域所有国家当中,大马是2009年唯一投资外流(80.4亿美元)超越流入(13.8亿美元)的国家,其他区域国家都是投资净流入”。这显示我国在区域当中表现是最糟糕的,无形中促使本地和外国投资者都选择宁愿投资在外国,会取得更好的机会。

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我国外来直接投资迅速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新的外资为何不来?原有的外资何以撤走?这种问题不是第一天被人问起,之前还有高官夸下海口,外资来不来没关系,本区域的资金足以应付……。“我国投资从2004年和2005年净流入25.6亿美元和10.9亿美元,变成2006年净外流2000万美元、2007年27亿美元, 2008年76.7亿美元,以及2009年80.4亿美元。”印证了不仅是新的外资不愿进入我国,就连本地投资者,以及以前进入我国的外国投资者,都对我国失去信心。

七大弊病难吸引外资

不过,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财政部副部长林祥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毫不隐瞒地道出了问题所在。他说:“国内工商界一般认为,有七大弊病使外资不看好马来西亚。这七大弊病是官僚、政府部门的繁文缛节、政府部门的小拿破仑、招揽外资的方式无实效、严重缺乏普通和技术员工、治安差和大马工业发展局官员出外招商时面对宗教局限。”

根据过去20年的外资资料,大马没有能力吸引外资,反而邻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则日益增强。这反映我国竞争能力停滞不前,而邻国继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也已连续9年落后泰国,连续两年落后印尼和越南,如今,连菲律宾也不如。

潘俭伟批评得一点也不过分,“正当邻国稳健改善经济水平超越我国时,我们的部长只能继续沉醉在昔日的光辉和成功的白日梦里”,“尽管首相纳吉提出的新经济模式正确提出我国的基本问题,并且建议一些措施来重组我国经济,他却数次退缩”。

这里他所批评的就是,包括第十大马计划重新提出30%土著股权计划,违反根据需要扶弱的承诺;其次,没有公开招标就发放6.28亿令吉最大大马展览中心计划、双溪毛糯3000英亩土地发展计划,以及新街场空军基地重新发展计划;就连备受期待的460亿令吉巴生谷捷运计划,消息流传也将在不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发给金务大和MMC组成的联营机构。

大家高喊“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响彻云霄,声震内外,然而,外资就会来吗?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金发 20100729

31-07-2010 十张“幸福”的照片















文章来源:互联网

30-07-2010 和谐的陷阱

正当大家都以为,不会有人理会大马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极端言论无理取闹时,爱国党的副主席范清渊竟宣称成立非土著权威组织(PERJASA),顿时有当头一棒的眩晕感觉:怎么,华社也要搞一个?

也许,我们不当该党或有关组织代表华社,便能释下不安,然而有关组织的却宣称公开给非土著组织加入…… 我们或许还能假装不知情,当有关“非土著”不意味着华裔。组织甫成立,便口口声声称它有别于土权组织,请外界勿相提并论,把“挑战”和“对立”嫌疑撇得一干二净。

但是,有关组织是否能保证,真的不会有人将之相提并论?特别当这新闻摆在土权组织主席眼前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时事的演变由头到尾都不在当事人控制范围内。当大家正以国民团结为大前提时,最好应对该组织的方式便是忽略它,避重就轻。

媒体,虽逃不开维护读者知情权的责任,但也都在“创造社会和谐”巨大及长远的目标上,竭尽所能地缩小了土权组织的新闻版,避重就轻地处理可能伤害种族感情的言论,但始终无权干预政界一些隐含政治议程的行为,如成立字眼为“非土著” 的维权组织。

“非土著权威组织”是有关组织注册的名字,改不了表面意义,虽然它存在的动机和宗旨,大可日后加以解释或澄清,大可说成那是人们曲解其创建原旨,但人们难免会将它和土权组织联想,因为有关组织在字眼上已经强调了肤色。

有关组织的出现,或许是某些人所期待挑战的,或是某些人乐见其成的,或许也是某些人,准备将两族的感情关系给退回到钢索线上。种种的政治动机,日后或许会借有关组织的出现而借题发挥,届时有关种族课题将纷乱不止。

包庇非理性言论温床

成立一个类似土权组织的维权组织,据说将义不容辞地为非土著仗义执言,然而若有心为族群谋取利益,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具体的做法,不如增强其党的政治力量,透过政党协商,凡事在经过商量和互相承认的方式下出炉的成果,肯定对族群社会有着正面效果。

非土著权威组织,其字眼或成为包庇更多非理性言论的温床。开设网站和创建面子书,是壮大支持者的方式之一,凡有兴趣者皆可参与留言。日后,谁能保证不会有更多非理性的留言出现?谁能确保留言者不会制造假想敌、搞对立?

国内某论坛的网友必会被类似字眼激起留言欲,当过于嚣张和非理性的留言,不经过滤地张贴出来后,或许将引发新一轮的争议,种族课题在我国历史上将没完没了的纷争下去。解决族群权益问题,伸张正义或讲道理,必须透过政治途径,名正言顺的进行谈判时,只能加强政党的谈判筹码,但不宜加强种族色彩的浓度。

土权组织不断发放的言论,其实是一根根的饵。恐怕,非土著权威组织的个中动机与土权组织相去不远,皆为获得众人瞩目;不同的是,前者可能已成为了上钓的鱼,日后或许会理直气壮站出来,拍胸膛称自己首当其冲,但这个逞英雄的动作,却会让这个国家和谐的社会付出一些代价。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健杰 20100729

30-07-2010 摆脱当家不当权的困局

不久前,马华被巫统要员讽喻为乘客,无法掌控方向盘,一切以巫统马首是瞻,只能扮演依附的角色,完全没有决定去向的权力。

当家不当权,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马华的评语,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因为马华的处境依然不变,在无能与无法运用权力的情况下,马华的命运系于巫统身上,尤其与巫统主席息息相关。如果巫统主席能设身处地为马华着想,能聆听马华为华裔请命的心声,能满足华社所求,那马华就能得到华社的赞赏与支持。反之,如果马华为华社请愿的诉求不被巫统接受,那马华就难辞其咎的会被华社迁怪迁怒,有如哑巴吃黄连般有苦难言。

长久以来,马华就是扮演着夹心人的角色,孜孜于为华社的权益与巫统搏奕斡旋,为应对谈判费思量。尤其最忌的是巫统成员中的极端种族主义者,每每看到马华为华社争取“过份”的权益时,就公然呛声抗议,故意与马华过意不去,这样的史实不断重演,长期困扰着历届的马华领导层。

马华祸福看巫统脸色

3·08的政治海啸对马华未来的形势发展起着两极的正反作用,由于反对党势力的崛起,马华大可向巫统直言,如果巫统不改变权力傲慢的态度而一意孤行,马华肯定会被巫统连累,被华社唾弃而被反对党取而代之。反之,如果巫统能痛定思痛,以谦卑务实的态度改革弊政,推行利惠人民的政策,或可使民心回流。只要人民真正感受到巫统或国阵政府的改革诚意,马华在来届大选或许还有可能收复失地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马华的国州议员席位大减,巫统认为马华已丧失代表华人的权利,马华的地位从此被边缘化。

马华做为国阵成员党,马华的浮沉与统领国阵的巫统的施政方针与巫统领袖态度的亲疏密不可分。如果巫统领导层与马华领袖关系密切,巫统领袖能感受马华的难处与困境,可以为马华分忧解难,那将是马华之福和华社之福。如果巫统领袖对马华领袖冷漠相待,那就是马华之难,也是华社之难了。换言之,为了争取华社权益,马华领袖势必要看巫统老大的脸色行事,这种形同要求施舍的“卑躬屈膝”滋味又岂能为外人道?

长期仰人鼻息被奚落

前马华总会长林良实曾因向时任首相马哈迪有求不果,愤而离国出走;已卸任的民政党主席林敬益也曾爆料谓马华与民政领袖形同高级乞丐,向巫统乞讨华社的权益,这种乞讨文化已演变成积非成是的现像。马华向巫统乞讨华社权益的成功率越高,马华就被华社肯定与认同,因此,马华的地位就系在巫统的施舍与否或多少而定。这种乞讨与施舍文化实为不健康现像,与民主政治中的公平与平等内涵大相迳庭,也印证了马华囿限当家不当权的窘境,没有充份的自主权来发挥政治的权力与影响力,不能主导党本身与华社的命运。长期仰人鼻息,就是今天马华会落至被国阵成员党的巫统要员“奚落”为乘客的原因。

当然,马华之所以成为乘客身分有其现实的因素,也有其历史的因素,而国阵各成员党经过历时半个世纪的合作,马华也确实为华社立下功绩,争取到权益。但是随着时潮的演变,尤其是民主大潮汹涌奔放,时局翻新的今天,现代人不安于现状,意欲求新求变的心态锐不可当,对长期困囿于“当家不当权”,压抑了五十余年的马华而言,是不是有朝一日也能毫无拘束的挥洒政治权力,改变数以百万计的华裔命运?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书香 20100730

30-07-2010 判词

一份判词的功用,是纪录案件内容、争论点,最重要是法官的判决理据。这是一份纪录,也是任何一方面在上诉时的主要依据。

这是判词的普通用途。但如果一份判词创立了新的法律论点,那么这份判词就有保存的价值,日后供其他法律界人士参考,或再加以引伸和发挥,间接是协助我国的法律和司法塑造更稳固、更前进的基础。

联邦法院首席法官敦查基最近指示法官们所写的判词要精简,最多5至10页,一些高庭、地庭及推事的司法人员的判词有时超过100页,而实际重点不及5%。

不过他也声明,上诉案件的判词可以较长。

严格来说,判词长短理应胥赖案件性质、内容、争论点而定。平铺直述,争论点简单易解的,真是不适合太长;但是碰到复杂案情,法律争论多,尤其是不容易找到先前判例作参考,一份较长,但是精心考量撰写出来的判词,也应该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日后会有供参考价值。

时间宝贵,审案速度加快,精简写判词是必然趋势。但是这并非是完全绝对的。

好判词是谨慎“法律作品”

努力去写好一份判词,几乎是每个法官的心愿,也是他们耗尽所学,通过判词展现他们法律知识、文字功力和司法才华的渠道。

过去,我们经常可以读到报章封面头条,大字标题标出法庭作出标志性的立论和裁决,轰动一时。但是这几年来这类立论和裁决已不多见了。要对一项争议作出立论和裁决,法官是要耗费一些时间去阅读、考量。这种情况下撰写出来的判词肯定是比较长篇了,但它有的是深度和广度,还是值得鼓励的。

一份好的判词,它的开头到结尾都是谨慎的“法律作品”,来到上诉庭上诉时,律师会尽所能挑出其中的判决错处和弱点,力求翻案,是真正考验法官法律知识的时候。长长或短短的判词都会被上诉者“撕开来”分析和批评。一份好的判词要经得起那种挑战。

法官撰写判词的手法各异,有人用字深奥无比,也有人文字浅到像1、2、3、4,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和裁决都精湛无比,直到今天还是法律和司法界的典范作品。

这些回顾撩起希望,有更多这类法官出现!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啸天 20100730

30-07-2010 馨香弥漫的禅思







图文来源:互联网

30-07-2010 二公子两则

亲爱的马荷加尼:

我很希望能够像刘德祖一样,和时尚名媛在游艇上晒太阳,在豪华餐厅喝香檳,住月租10万美元的豪宅……,这才算是不虚此生。

请问,我怎样才可以过这种生活?

小强

亲爱的小强:

你羡慕刘二公子,这是步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步,恭喜你,也欢迎你。

如果你是富二代,那么,基本上,这条道路,你已经走了一半。

然而,我相信你並不是,否则,也不必写信给我了。

但是,不要灰心,即使你自己来不及了,也要让下一代完成这个愿望。

要躋身名流社会,其实有一套公式可以跟隨。

首先,要进入贵族学校,譬如二公子的母校哈罗公学,或者是伊顿公学;从小就接受薰陶,改变气质(財力若有不及,至少也要进入本地的国际学校)。

大学要选择美国的华顿商学院,或是哈佛商学院(牛津、剑桥之类的不要也吧,它们培养了太多的学究、反资本主义左派,现在不流行了)。

唸一个MBA之外,最重要的是认识权贵家族,尤其是阿拉伯石油王子,或是中国贪官子弟、共青团留学生等。

在校期间,要努力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没有小组学习没关係,最重要的是每週都要开派对,才会培养革命情感。

毕业后,务必要加入华尔街,汲取基金管理和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窍门。

要多攀关係,经常为特殊朋友订餐厅,买香檳。

结交好莱坞女星和时尚名媛,设法搞一些桃色新闻,刻意让狗仔队偷拍。

只要能够做到这几点,成为名流指日可待。

亲爱的马荷加尼:

刘德祖算是甚么?只不过是有钱的公子哥儿吧了;媒体不需要抬举他。

雷峰

亲爱的雷峰:

我可不这么认为。

刘二公子德祖先生的出现,已经提昇全球华人的形象,也大大改变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地位。

在过去,不管多么出色的华人,在西方国家,永远进入不了主流社会;即使有钱,有学问,也会遭到有意或无意的排斥和歧视。

不管成龙的电影多么成功,他的搭挡都是黑人;不管周润发多么英俊,片中女主角也不可能是金髮碧眼。

这是白人的优越感,也折射了黄种人的自卑感。

因为集体自卑,所以李小龙在《猛龙过江》片中,必须把罗里士打得鼻青脸肿;甄子丹在《霍元甲》把英国人打成猪头炳,全球华人都拍烂手掌。

大家在虚擬世界中找到发泄的管道,通过电影来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事。

然而,当芭莉丝希尔顿娇媚的身躯,躺在刘二公子宽厚的胸膛;她的香唇触及二公子多肉的脸颊时,华人百年来的羞辱、委曲,剎那间,已经获得解放。

你说,我们不正是需要更多的刘二公子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7.29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29-07-2010 该放手时就放手

一些华团工作者一旦爬上了领导宝座后,往往会把权力当成身分,喜欢享受权力。有的领导不相信下属能力,务必把所有权力都牢牢地集中在自已手里,于是出现了集权局面。

凡是属下的青年团、妇女团、福利组、交际组……等等,要办什么活动,都必须获得领导同意外,有需要上台演讲时也必须安排他出场。忽略了这一点,下属难免就会成为他出气的对象。尤其是有记者在场时,下属更要小心翼翼,安排领导站或坐在最抢眼位置;要不,他可又不高兴了。如此一来,他慢慢地养成了事必躬亲的习惯。

应让下属拥有权力

其实,领导就有如坐在大帐中运筹谋划的统帅。下属则有如冲锋陷阵的武将。如果领导事必躬亲,就有如统帅提起机关枪,身先士卒扑向敌阵,扮演着小兵的角色。

美国管理学家史蒂文·希朗也说过: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懂得“领导权力应该用在让下属们拥有权力” 。可见,学会放权、分权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好的领导。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向来被视为聪明和智慧的化身,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缺点,便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军中大小事务都必须经过他批示,诸葛亮无形中就比军中任何人都劳累。他的对手司马懿曾经预言诸葛亮“食少事烦,其命不长。”后来诸葛亮果真病死在五丈原。

妨碍下属发挥能力

后人在推崇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时,也不免对其事必躬亲的作风不胜惋惜。这可能是诸葛亮对自己有太多自信,而不相信他的下属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如果领导者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他怎能指望下属独立呢?事事要依赖领导的下属又岂能成事?当领导不在场时,势必成为一盘散沙。对于独立和能力强的下属来说,领导事必躬亲,会妨碍其工作进展和其能力的发挥。一个有创意、有担当的人才,也绝不希望领导常随左右。

领导不必事无巨细一肩挑,该放手时就放手。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是对大局的判断和掌握,协调团队让下属各尽所能,这样的领导才算是出色的领导。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横眉 20100727

29-07-2010 人生箴言(2)






图文来源:互联网

29-07-2010 那是我们不要的外资

一币有两面,凡事都不可听片面之词,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在法庭上,再糊涂的法官老爷,除了人证物证之外,也要听取原告被告双方的陈词过后,才可下判。

因此,即使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2010年度投资报告书》,指出我们吸引外资的好日子已成往事如烟,也不可跳到结论,视为末日。

此等大损国誉的论断,很容易引发排山倒海的墙倒众人推唱衰的效应。不过,在一犬吠声,百犬吠影之前,大家也应理性客观地听听这个曾经打造大马成为吸金大国的国阵政府,说说这是怎么回事?虽说数据会说话,而联合国的那份报告不是空口说白话,是用许多数据说话。不过,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同一堆数据,这个科学家可以用来支持绝对论,另一个科学家反过来说不定也可以支持相对论了。

论到吸引外资,一个个原先远远落在我们后面的国家,如今一个个却追上我们且超越我们,表面上诚然如此。实际上呢?曾经担任财长的贸工部长慕斯达法说,那类资金,多为基建。基建我们早已“完成”,现在不需要了。正如尿片和奶嘴,那是婴儿时期的必须品;若已成长为少年,需要的是手机、电脑。经济发展也如人体的成长,从婴儿、儿童、少年等,每进入一个阶段,就是一次转型。这过程,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接收。放弃劳力密集低价值的投资,才能吸引到高经济效应的产业。

回教党的马夫兹指责官僚贪腐,吓退外资。贸工部长也反驳,叫他拿出证据──部长似乎没留意,副财长才刚刚公告国人,成功阻止外资流入的七大弊端,官占其五之说。要证据,不是应问林祥才吗?

对外资大跌,听了两面之词,到底对不对、好不好?你能下判吗?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00729

29-07-2010 V 是讽刺

罚款1000,3000令吉,湿湿碎而已嘛!

难怪,下判后,“牛头案”的被告,个个笑逐顏开,有者还出示V字手势。

这是甚么讯息?

只要花少少钱,非常低的成本,就能玩一场危险游戏;而这种游戏,可能引起种族关係紧张,社会不安。

牛头案中,原本他们被控以刑罚较重的警察法令和煽动法令,不知何故,突然改控以非法集会,罪状大大降低。

“非法集会”经常用来控告和平示威的人们;但是,这次用来对付“牛头案”?

这些人拧著血淋淋的牛头,游行到雪州政府大厦;踩牛头、喊口號、拉布条……。

而这仅仅是“非法集会”吗?

老天!这种举动,可能酿成一场大灾难。

这远远超过非法集会。这是对爱好和平的大马人民,做出极大的污辱;对多元种族社会,做了很严重的挑衅。

当他们被控上法庭,大家心里都有期待。

不是要报復他们的作为,而是希望法庭的判决,能够警惕其他类似的危险份子,不要再玩火。

然而,法庭只能够依控状下判,有者罚款1000到3000令吉,有者当庭释放(不等於无罪);就此了事,这又做了怎样的示范?

法律有对等判决的原则。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伤害愈大,控状就得和伤害情况成正比,判决也要最严厉,这才能產生警戒作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正义。

这些人在庭上甚至没有悔意,更没有表示要改过。

他们出示V字手势,看在眾人眼里,这不是胜利,而是对法律的讽刺,对社会的污辱。

一个社会是否能够彰显正义和公平,往往在於它对弱势族群,以及少数宗教的態度。

在这起事件中,如果能够有比例原则的惩罚,则弱势族群如印裔人民,会对国家更有信心,兴都教徒也会觉得更加安全。

而居强势的族群,也更加能够理解友族的感受,以及互相尊重的重要。

可惜,机会错过了,伤害却造成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7.28

29-07-2010 另类边缘人

看了《华裔穆斯林》系列报道,我惊觉:原来大马还有另一类边缘或边际人——华裔穆斯林或华裔回教徒,亦即所谓的双少数族群。

在华族看来,他们是“异族”,而马来族则视他们为“异教徒”。结果,他们有如蝙蝠,不为华巫两族群所接受。在多元种族社会中,他们的处境似乎比“惹娘与峇峇”族群更尴尬,面临民族文化认同性的危机。

我觉得他们是中华文化和马来文化相冲击的产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宗教文化只是它一部分领域,而且是为它的主体文化服务的。由于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积淀,中华文化是最“形而下”的现实主义,将宗教当作“人生的手段”,而非“人生的目的”。

宗教是中华文化组成部分

例如华人的民俗节日,新年、清明、端午、中秋及冬至等等,在深层意义上毫无宗教色彩,全是人本主义。因此,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没有一场宗教战争的纪录。吴承恩在其名著《西游记》中,把中国人最高的仙界玉皇大帝,描绘为低能弱智者也不会遭受追杀。

中华文化是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如何在人为或天然条件极恶劣的条件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来保存生命,然后徐图发展和不断地创造附加价值,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先求生存,徐图发展;或中国佛教名言:在天寒地冻的荒漠,佛教徒可把唯有的檀木佛祖雕像烧来取暖。佛教传入中国后,也为中华主体文化所渗透而发生质变。

教徒不能脱离中华文化

要在中国生存和发展,佛教必须融入中华文化。中国的佛教徒往往比普通的华人或海外华人更加“华人”,中国的回教徒也一样。

1992年,我访问中国西安市一座回教堂的回族主持,在建筑风格有如道观和佛寺的教堂内,他告诉我:一个人的姓名是父母给的,真主给一个人教名,是保护他健康成长,生活得到改善和幸福。他不应当丢弃他父母给予的姓名,特别是他生命来源的姓。

至于清真食物问题,他说,当一个人三餐不饱而不知肉味时,对他讲食物的清真和非清真,那完全是没有意义的。真主不会处罚饥不择食的信徒,而会帮助他摆脱饥饿。

可兰经文墨宝受欢迎

这位回族主持的谈话完全符合中华主体文化,即生存文化。他比一般汉人更汉人。

国际回教大学在大马开办后,我曾与少数中国留学生打交道。有位学生从中国宁夏区带来多幅中国书法风格的阿拉伯文(爪夷文)书法艺术图。

据他说,它们是中国回教徒独创的可兰经文书法艺术。中国著名书法家的墨宝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中国书法家的可兰经文墨宝也会成为回教徒的“国宝”,很受马来回教徒的欢迎。

据说,他靠买卖可兰经文墨宝的画卷而赚到不少利润,而在大马安家落户。不过,我还依稀记得他告诉我:在中国很受回教徒喜爱,用可兰经文(阿拉伯文)拼写的中文“福”字,马来回教徒却不要买。

显然地,这位中国回教徒留学生还不了解什么是马来文化?

在位22年的前首相马哈迪医生在退位前,于2002年7月29日马来西亚哈佛俱乐部晚宴上,最后一次对外讲话中曾说,马来人是世界上一些人民中,其种族受到法律界定的。马来西亚宪法明文规定,马来人是习惯讲马来话,信奉伊斯兰教及实践马来风俗的人,但对马来文化却是只字不提的。

马来文化等同回教文化

不过,他却强调,决定一个种族或人民的成就或失败的因素,不是他们的种族、肤色或身世,而是文化,亦即在一定时间内,他们所崇信的价值体系。

5·13事件后,政府曾举办国家文化大会。大会总结是结合宪法赋予马来人的特权和马来人的种族诠释,采用马来语文的国语地位和回教(伊斯兰教)的官方宗教地位,实行新经济政策与民族同化政策。

既然马来人被法定为回教徒,同时马来文化又没有法律界定,因此,马来文化被具有政治目的者等同于回教文化,亦即马来人=回教徒=回教文化。回教文化等于马来民族文化的全部。

用政治手段把马来人圈入回教文化的堡垒,是特权保护的延伸,使马来族群偏离其他宗教或文化,而不受它们影响。同时,在马哈迪执政期间,马来语文也完全成为从国民小学至国立大学的唯一教学媒介语,同时也是传播回教教义的唯一媒介语。

非回教文化被切除?

马来语文虽然是国语,或所有民族共用的官方语文,但不准用来宣传其他民族的宗教教义,如佛教和基督教。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有关当局曾经主张要将“国语”改回“马来语”。这是一种宗教保护主义。在此时此地,回教文化的表达语文已是以马来语文为主要媒介(其次是阿拉伯语文)。

为了加强马来文化等同回教文化,近年来已出现这样的趋势:基于宪法对马来人的种族释义(界定),在1414年,马六甲王拜里米苏剌改信回教前的非回教文化,如兴都教或中国儒家或道家文化,必须与马来文化历史相切割或划除掉。

例如,回教徒不可竖立塑像或偶像。所以,马六甲青云亭不可将在中国订造的回教徒郑和塑像在三保山脚下竖立起来。埋有众多郑和随从和士兵(多是回教徒)尸骨的墓园,三保山也不被鼓励美化为吸引中国游客的文化遗产,让中外华人祭拜凭吊。

然而,有如作为国语的马来文不准作为非回教的宗教传教媒介语一样,竖立在首都湖滨公园的阵亡战士(英雄)纪念碑上,众多马来战士塑像似乎已遭受相同命运。过去前来访问的外国元首多来此献花环的节目,不再在媒体出现。

里外不是人?

今天以回教文化和马来语为核心的马来文化早已形成,并且准备以1414年为切割年的趋势已出现。不彻底放弃中华文化的华裔回教徒,就是不接受融入马来文化,或马来文化的认同性;在马来族群中,当然被视为“异教徒”,因为回教文化已是马来民族文化的全部。

在任何宗教文化只占中华民族文化一小部分的华人族群眼中,华裔回教徒当然是一小撮“异族”。他们设计中华建筑风格的回教堂图样,虽然已分别在马六甲和霹雳州获得官方批准,但它们的建造经费相信很难获得广大华族捐助。他们不但成为“双少数族群”,而且是华巫文化的“夹心人”——两种文化冲击的产物(对不起,恕我用一句歇后语:好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潘兴才 20100728~29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28-07-2010 这样的世界纪录,不要也罢!

有两个年轻人,他们都在国外,最近都成了锋头人物,让“Malaysia boleh”这个“品牌”,再一次在海外创造了传奇。

第一个是腰缠万贯的檳州刘二公子,另一位是在澳洲阿德雷德大学就读科学与法律系的廖艾当。

他们都扬名海外,但用的方式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

刘二公子用的是他仿彿花之不尽的钞票;廖艾当用的是他源源不绝的创意才华。

刘二公子有美国社交圈话题女王芭莉丝希尔顿一路相伴,继联袂到南非展开世界杯之旅后,又从美国一路狂欢到巴黎,並在著名的皇家酒窖夜总会,与美国富豪费希尔展开“东西大战”,斗叫香檳,结果还斗胜了后者,获得芭莉丝献上香吻。这则“八卦消息”,很快就成为醉生梦死的上流社交圈子里的“头条新闻”,让刘二公子出尽了锋头,也让马来西亚这个小国的名字,再次红透了互联网,传遍全世界。

据外电报导,刘二公子和他的美国对手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听好,是世界纪录――叫香檳最多的世界纪录!两人共花费了逾200万欧元,相等於825万令吉,那是我们绝大多数马来西亚人穷一辈子也赚不回来的数目,让我们马来西亚的这些穷人不知是应该与有荣焉,还是引以为耻。

31岁的廖艾当同样让人惊讶,他在澳洲大厨大奖赛中,以他卓越的厨艺击败对手,登上了冠军宝座。这项获得澳洲电视台播放的非体育赛事,也是澳洲歷来收视率最高的现场节目。这项胜利,也为廖艾当贏得了10万澳元(约马幣28万令吉)。

虽然这28万奖金还不及刘二公子和其对手一晚开香檳的钱的29分之1,但它带给马来西亚的荣誉,却不是可以用金钱可以衡量。

廖艾当说,他是从他的婆婆那里,获得他做菜的灵感泉源。就不知刘二公子一掷千金的灵感泉源,又是来自哪里?

浮夸,是马来西亚一直为人所詬病的一种文化。我们建立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楼,我们不惜代价借搭別人的太空船一圆大马太空人之梦,我们用天文数字来推动拐杖政策,我们还沉迷在大大小小世界第一的无聊游戏之中……刘二公子今天表露出来的浮夸,难道不正是这种浮夸文化的另一具体表现?

“Malaysia boleh”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但它的伟大,不应靠浮夸来堆砌,与其仰望高空炫耀,还不如实际一点,像廖艾当那样,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意,把马来西亚的名声,提昇到世界的高度。类似刘二公子开香檳的世界纪录,不要也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0.07.27

28-07-2010 朱门酒肉臭

週二(7月27日)星洲日报有两则新闻,令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胜慨嘆。

怡保69岁阿婆,本应在家安享晚年,含飴弄孙,却因为独子弱智,必须每天辛苦替人洗碗,每日赚取13令吉来养活自己和弱智儿。

像这样每日在生活线上苦苦挣扎,赚取微薄工资的赤贫家庭,在全国各角落比比皆是。

但是,另一种人却在另一个“世界”,过著极端奢华的生活。

檳城刘姓公子近日与美国社交圈话题女王芭莉丝到巴黎狂欢,在夜总会与美国富豪斗豪气开香檳,一掷“万”金,两人一个晚上共砸了825万令吉。

如果均分,刘公子和美国富豪应是各掷了412万令吉;不过,刘公子既是胜利者,所掷出的金额必然更多,没有500万,至少也有450万吧。

刘公子出手阔绰,一夜之间砸500万而面不改色,东方压倒西方,在西方国家社交圈一“掷”而举世闻名,想必也为马来西亚爭光了。

名作家张爱玲有句经典名言:“出名要趁早”,刘公子尚未到而立之年,看来还有大把时间和金钱可以挥霍。

500万令吉,对刘公子仅是弹指之间的小额消费,但在国內,这笔巨款不仅可造福人群,培育国家英才,甚至可救活多条宝贵人命。

500万令吉,对独中或华小来说,至少可建一座富丽堂皇的礼堂、或两三间实验室、或几个球场或三层楼高的教室。

500万令吉,可让至少10名申请不到JPA奖学金的优秀生出国深造,或让数百名清寒学生在国內顺利升学,改变许多人未来的人生。

500万令吉,可以给孤儿院数千甚至数万名孩子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弥补他们人生的缺憾;更可以协助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老人度过温情而有尊严的晚年,让这个社会更圆满。

在偏僻的乡区,500万令吉可以建筑多座坚固的桥樑,方便乡民和学生渡河,避免因为木桥坍塌或舢舨翻覆而酿成人命。

500万令吉,可以协助许许多多病患寻求良医,解除精神和肉体的痛苦……。

500万令吉,用在有意义的事,可让一个人名留青史,彰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500万令吉用来斗香檳,不过反映个人的肤浅和庸俗,並让人嗅到朱门的酒肉臭味而已。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宝卿‧2010.07.27

28-07-2010 重質不重量

嗨,我有一個建議。

眼看大馬的外來投資乾涸,而政府似乎沒有甚麼對策,唔,不如我們找劉二公子幫幫忙。

劉二公子可以打入美國最時尚的社交圈子,還能夠一親名媛芭莉絲希爾頓的芳澤,人面那麼廣,社交手腕那麼強,他肯定有辦法。

二公子忙於泡妞之外,或許還可以抽空回饋祖國。

借用他的專長和人面,可以邀請微軟、蘋果、波音等大企業的頭頭們,來馬來西亞做投資考察。

如果好萊塢名媛要曬太陽,二公子可以組織名媛特攻隊,以芭莉絲、蓮茜羅涵、布蘭尼和妮可(不管是美國或台灣的妮可均可)為賣點,在浮羅交怡或刁曼島乘遊艇曬日光浴。

只要和狗仔隊事先溝通,稍微露點肉,就可以讓馬來西亞登上全球各大媒體,這種行銷手法,絕對比高價聘請國際公關公司有效多了。

委任二公子“大馬投資大使”,肯定他可以引進很多高素質的投資。

回到外資大跌81%的現實,貿工部長慕斯達法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國引進外資是“重質不重量”,所以,才讓很多外資流到其它國家去了。

好個重質不重量。

這個邏輯很好用,譬如:

――芭莉絲的胸部不是很有份量,但是,卻很有素質,所以,深得劉二公子喜愛(啊,好有品味)。

――國內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因為本國重視工作素質,不在乎就業數量(啊,好有骨氣)。

――大馬人均收入不高,但沒關係,因為我們在乎收入的素質,而不是收入的數量(啊,好偉大)。

――大馬重視公務員的素質,不在乎數量,所以,本國的公務員全球比率最低(唔,好像相反了)。

――大馬內閣的部長人數最少,但是,素質全球最高(唔,好像又錯了)。

雖然重質不重量很正確,不過,沒有量就不會有質,是更正確的。

貿工部長怎麼鑑定其它國家吸引的外資,只有數量,而缺乏素質?泰國汽車工業的外資,印尼金融業的外資,難道素質欠奉?

新加坡吸收了160億美元的外資,是否是低技術,低增值的投資?或者它們會污染了島國環境,或是專門製造黑心產品?

除非大馬已經發展到瑞士的水平,國家富到不行,人民忙著休閒度假,已經沒有時間工作了,那麼,到時貿工部長的工作,就是精挑細選外國投資。

如果不是的話,還是捲起袖子,打起精神,努力去克服外資不來的問題吧。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0.07.27

28-07-2010 大马缩小了

老天,怎么可能这样子?

打开最新的地图,查看东南亚地区,新加坡变大了,还有印尼、越南、泰国……,它们都扩大了;惟独马来西亚,小了好几號。

我不是指地理上的地图;地理上,大马3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不会改变。

我说的是投资者的地图;这是一种经济地图,比一般的地理地图重要得多。

新的概念,一个国家的大小,是和它的经济地位成正比。

譬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面积排名世界前十大,但没有外资在乎,因为它的经济可能是全球后十大;而新加坡的面积,摊开地图,只是一个点,但是,在经济地图上,它是泱泱大国之一。

在投资者眼中,愈有经济竞爭力,以及经济成长潜能的国家,它的比例就愈大。

联合国的《2010年全球投资报告》指出,马来西亚2009年的外来投资(FDI),只有区区的13亿8000万美元。

这个数目,比之前一年跌了81%。

换句话说,在投资者眼中,马来西亚变小了。

新加坡这个“小红点”同期的外来投资,是160亿美元。

泰国、印尼、越南,还有菲律宾,外资都超过了大马。

大马是一个依靠出口和贸易的国家,过去的经济成长,尤其是80和90年代初期,很大程度是外资所带动。

为甚么现在投资者迴避大马?

因为这个国家缺乏竞爭力,少了吸引力;投资者缺乏信心,少有兴趣。

他们在投资地图上,看不到大马;他们来到亚洲,绕过了大马。

少了外来投资,就少了资金流入,少了技术引入,少了经济活动,少了就业机会。

接下来,也没有6%的经济成长,也不会成为高所入国家。

如果这还不算糟糕,那还有更坏的。

同期间,国內流出的资金是80亿美元。换句话说,国內和原有外资也把资金转移到外国去。

如此,不能寄望国內资金带动內需和成长。

纳吉上任之后的政策,从NKRA到NEM,从KPI到RMK10,到底有没有落实,有没有效果?

负责招商揽资的贸工部,尤其是它属下的工业发展局,到底又做了甚么?

看看外资眼中的大马:

──政府缺乏创意,官僚不愿努力;

──政策不够开放,程序繁杂冗长;

──贪污依然风行,繁文縟节盛行;

──普通劳力短缺,专业人力欠缺;

──缺乏竞爭优势,只有口號强势。

政府、政党和政治人物是否真的意识到,大马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再不醒觉和改革,就是沉沦和消失。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726

28-07-2010 失败的教育制度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論UPSR應不應該廢除?看來,大部分人都無法逃離考試枷鎖,認為廢除考試就無法公正評估一個學生的學術表現。
考試制度從祖先一直留傳到今日,幾千年來沒有多少人敢對它有所質疑。廢除考試,真的影響深遠啊!至少大部分父母不會再為“分數”,把孩子往補習班送。反正都沒有政府考試了,還花錢補習幹嘛?你知道補習這行業帶來多少就業機會嗎?很多教師都靠補習來增加收入啊!

考試和補習,似乎劃上等號,也引發很多負面問題。比如怎樣選擇補習老師?怎樣的補習老師才能在考試中給予最大的“幫忙”?最好的是補習了立刻有效的老師,肯定受到家長歡迎。

曾經聽過家長說:“某某老師教得很好,每次考試之前都幫忙學生‘溫習’,考出來的成績肯定好!”也許,這是大部分人都對校內考試沒信心的緣故吧。

與其廢除UPSR和PMR考試,倒不如反省一下我們的教育制度。我們似乎以考試來主導教育,沒有了考試,教育就變得沒意義?難怪我們的教育制度只注重考試表現,學生的行為和道德操守都被忽略。

讀書主要目的

為了現實問題,父母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孩子考取特優成績,沒有一紙文憑,在社會怎會有容身之處?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在這種“你爭我奪”的環境中成長。日后踏入社會工作,更變本加厲求存,一個弱肉強吃的社會,很自然地產生了。

讓我們教孩子怎樣做一個好人吧,即使這條路很難走,可是總要有人帶頭做啊。求學不只是為考取文憑,有文憑沒有工作的熱誠,只為餬口,人生有什么意義?

很多中學生告訴我,他們想當醫生,主要是地位高,收入豐厚。到底有多少人為了想幫助別人而選擇工作?考試、文憑、收入與地位,變成讀書的主要目的,實在可悲啊!

看見身邊不少人,平時滿口仁義道德,私底下做的事又有誰知道?直到有一天,這些人的假面具被撕下來,大家才“哇”一聲:“他是受過高深教育的啊,怎會幹出這樣的事情?”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過于功利化,缺乏“教化”人類,引人向善的功能?

讀書無非讓我們知書識禮,懂得什么是禮義廉恥。可悲的是,人們往往把所學的知識,化作害人的工具,或成為找好處的本錢。只要有人求助,就要多多回酬,比如窮人根本不敢奢望看專科醫生、找大律師打官司,或登門拜訪達官貴人。窮人與富人的距離越來越懸殊,社會鴻溝也越來越大,人心愈加不可能融洽。這樣的教育是不是很失敗,值得大家省思。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琼琼 20100728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27-07-2010 绝招修理小拿破仑

小拿破仑令州官林冠英很恼火,也可能令京里的相爷纳吉心烦,但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论小拿破仑人数之多,按人口比例当推中国。中国不是有句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么?那当然是小拿破仑的杰作。中央的大政策到了地方上就变成了小政策,中央的指示也常常成了一纸空文。

在形形色色的小拿破仑中,经常成为舆论焦点的是管理矿场那斑人 ,因为矿场惨案接二连三发生,每次都死伤惨重。

为了整治矿场的安全,中国使出绝妙的一招,就是规定矿场领导必须与工人一起下井作业,并且逗留到下班时间,与工人一起升井。

这一招犹如武林高手过招,攻其所必救,用来对付足智多谋的小拿破仑真是妙到绝,越看越佩服,越想越好笑。原来劝人“设身处地想一想”是没有用的,因为看别人挑担不吃力,看别人下井不危险,叫他自己下去才有震撼作用。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落实安全措施,地方领导就是忽悠忽悠,不把矿工生命放在心里,甚至有些贪官与黑心煤老板勾结,在已封闭的矿井非法开采,出事也没受到严惩。如果规定领导带班下井,看你还敢不敢忽悠。

结果也没什么效果。本月初下达了指示, 月中就发生了五、六起事故,死伤五、六十人,每次发生事故,领导都不在场!

作秀一下却没共甘苦

原来一如既往,有政策就有对策,你要我下井我就下井,但下了井立即上来,因为事忙嘛。网民们对这种情况咬牙切齿,说应该立法把那班人拉去枪毙。

于是,日前国务院重申此令,要领导带班下井。

中国领导不怕选民,不怕人民,要做的是很少做不到,领导带班下井的指示终会落实。以后说不定还会要求那些承建堤坝工程的主管人已及验收的官员必须把家搬到堤坝下定居,看你还敢不敢造出豆腐渣工程来。

这不禁就想到我们的领导,你要我关心民瘼我就关心民瘼,亲身去体验小市民挤公车的痛苦,搭一趟巴士或轻快铁,可惜他们就只搭了一趟就改乘冷气房车回府,而不是与小市民一样天天挤巴士。 虽有带班下井秀一下,却没有共甘苦。

但我对这绝招还是极为推崇,也抱着厚望,希望它的精神成为“普世价值”,在全世界推广,最重要的是在我们这里也采用,而且加以大用,不止要对付小拿破仑,也要对付大拿破仑。

我最希望看到国家领导,特别是有权力批准提高物价或收费的领导们,轮流下来与我们过平民的日子至少三个月。在这三个月内,取消一切官费享受,月入只限三千,要缴公积金、所得税、房贷、车贷、打油、toll、水火电话网络费用、学费杂费补习费、柴米油盐酱……

三个月后看你还会不会说出“提高物价并不增加人民的负担”这种鸟话,看你还会不会欣赏动辄推行亿亿声的伟大却没有需要的计划, 会不会赞同公家给管理很烂的公司担保几十亿债券,然后用纳税钱替他赎回来。

以上的话当然是痴人说梦,我们“大拿”不会打“小拿”,小拿靠大拿的庇护,大拿靠小拿的力挺,他们是命运共同体,而且,大拿可能比较怕小拿。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木钦 20100726

27-07-2010 大马经济,很有病!

大马经济很有“病”,有些病是积累多年的,至今仍未除,有些则是最近几年患上的病,同样还没有痊愈。

病例一:外来直接投资不断下跌,外资大量流入的黄金年代不复返;

病例二:国内资金不断出走,造成资金净外流;

病例三:各种主客观因素,国内人才不断外流;

病例四:各种主客观因素,越来越多国人移民海外;

病例五:没有发现新油田,2014年后料成石油净入口国;

每天41青年破产

病例六:中小企业贷款分配不公平,华裔中小企所得偏低;

病例七:青年破产问题日益严重,每天41青年破产;

病例八:信用卡持有人刷卡无节制,30%以下青年占信用卡破产者50%;

病例九:政府禁止月薪过万的高薪人士,不可通过法庭挑战见习期间被雇主革职的对待;

病例十、十一、十二……

够了!想不起大马经济还有什么“病症”,也不忍心再继续列出其他“病症”了,否则搞不好会因为不断挑出和数落国家经济弊端,而被当局冠上不爱国、甚至叛国的罪名!

对于以上种种“病症”,政府和经济专家可以辩称:

资金外流何错之有?

“大马外资不断下滑,没有起色?这早已不是新鲜课题,所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国内资金不断出走,去年共有256亿大马企业资金出走,使大马成为区域10大外资来源国,大马经济及本地企业实力强大,加上国内市场太小,成长空间有限,本地资金大举外流何错之有?

“国内人才不断外流?这显示大马人才辈出,各国争相拉拢,这应该是我国的荣幸才对!

“越来越多国人移民海外?那是因为他们不爱国,盲目的崇洋媚外!

华资获贷款额偏低

“没有发现新油田,大马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没关系啊,最多不是国人买贵油,一来反正大马将成为高收入国家,国人又不是买不起,二来政府正在削减石油补贴,将来也不会拨出更多钱来补贴贵油!

“华资中小企业获得中小企业银行的贷款额偏低?那可能是华商对贷款申请的程序了解不够,或者申请文件不完整,而且也没有向中小企业银行反映此事。没关系,政府会正视这件事。

“青年破产问题严重?没关系,他们可以找国家银行属下的信贷辅导与债务管理机构,它们可提供免费的咨询与债务重组服务,只是没有借钱给你!

“信用卡破产人数大增,尤其30岁以下年轻人占半数?没关系,顶多政府在来届财政预算案再调高信用卡服务税,以鼓励更多人剪掉信用卡!

久病不容一拖再拖

“禁止月薪过万人士通过法庭挑战被裁掉的决定?哦,那只是政府的建议,政府会搜集民意,如果发现大多数反对,最多收回成命便是。”

以上经济问答题,问题是真的,答案当然是假设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大马经济真的很有病,上述各种病症,一天不除,搞不好迟点会变成严重疾病,甚至绝症。政府除了要正视以上问题,还要快刀斩乱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有些病已经拖延很久了,我们不能再等了,再拖下去,后果严重,自己保重!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李志雄 20100727

27-07-2010 北极熊、青蛙和保罗

有两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第一个,是爱斯基摩人如何猎捕北极熊。

爱斯基摩人会杀一只海豹,用海豹血打成一块大大的冰块,在冰块中放一把锋利的匕首。当北极熊嗅到血的味道赶来,就大口大口的用舌头舔着冰血块。由于冰冷的冰块把它的舌头冻的麻木失去了知觉,即使它舌头舔到刀锋上,划出一道道的伤口,它却一点也感觉不到自己舌头受的伤,只是闻到越来越浓的血腥味,也不知道那是自己流的血,更加贪婪地舔呀舔。

最后,北极熊因失血过多而死。

另一个,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据说,这是19世纪美国康乃尔大学有名的“青蛙试验”,实验者把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立即窜了出去,安然落地。

后来,人们再把青蛙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到后来难忍热度时,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青蛙活活煮死在沸水里。

有朋友用科学角度挑毛病,然后论证:这两个故事,都是假的!假故事,就没有寓意存在了吗?

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用“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提醒马华党员,提高警觉不要对周遭水深火热的问题视而不见,最后变成“田鸡汤”。

下一次,他在国会里遇见土著权威组织主席依布拉欣阿里先生,不妨也告诉他,北极熊舔血冰棒的故事。当然,说这故事时,最好也把那些喜欢叫嚣,满脑子种族主义的巫统议员,一起拉了坐下来听。

不过很可能他的故事还没说完,京那巴登岸议员邦莫达就会哈哈大笑说:“熊和青蛙没有用啦,还是养一只会在天秤打叉叉的保罗吧!”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许国伟 20100726

27-07-2010 我们还能拿啥争外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0年度投资报告》一针见血揭露,马来西亚吸引直接外资的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

根据这份权威报告,大马吸引外资的黄金时代是于1980年代,而1990年代开始放缓,到了新的21世纪年代渐趋没落,目前更是本区域外资出走排在首五名的国家。

本栏刚在上周二提醒那些大玩种族“权威”牌的政客,不要在资金净外流时刻大耍“权威”,挑战国家的投资能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这份报告,证实了我们当前的处境。

防恶性循环

我们目前可以为着今年首季双位数增长沾沾自喜,更可以为着我们还能进一步刺激的国内需求而宽慰,但是,缺乏国内外投资推动,我们的经济走不了多远。

其实,直接资金净外流现象早已可从统计局的国际收支数据中反映,上周本栏也提到过去3年净外流现象,即2007年净外流逾93亿,2008年近261亿,去年再净外流逾229亿。只不过统计局的数字只能让我们知道,从我国往海外投资的资金多过海外流入国内资金,却无从知道这些到底是国内企业扩展至海外,或是直接外资外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年度投资报告却暴露外流的资金绝大部分是直接外资。这恐怕会形成恶性循环,因为国内不少中小型工业是靠支援直接外资厂商生存,直接外资外流会连带影响这些中小型工业的生存。

多次接触到国内中小型业者,都听到他们叹生意越来越难做,想到海外临近国家如印尼“求存”,当时不明白个中情况,还一直劝说海外国情不同风险高。现在开始明白,他们的客户大厂正往外移,不得不做好打算。

优势变劣势

直接外资外流,国内资金也出走,恶性循环,缺乏投资支援,最终,我们不但无法支持庞大的制造业出口,恐怕连国内市场都不能支持。这当然是极端想法,但是,仍然不容忽视。

《南洋商报》上周末访问工商界和副财政部长林祥才,列出了令外资却步的7大弊病。当中有5个是和政府有关,包括官僚、繁文缛节、“小拿破仑”、无实效招资手法、招资受宗教限制,另两个和投资环境有关,即人力缺乏和社会治安问题。

官僚与繁文缛节等问题由来已久,在外资蓬勃时期也早已存在,只是1980年代我国正经历经济低潮,当时官员还颇循规蹈矩,没有像后期和政客挂钩这么猖獗,更不会像今日“小拿破仑”到处立山头。

在列出了这些阻碍外资流入的问题后,当局更该问的是,我们还有什么条件或本钱可以拿来吸引外资,或者更恰当的说,如何和其他国家竞争引进外资。

过去,我们可以对外说我国三大民族和谐共处,多元文化,各有所长,又懂得尊重忍耐,对于外资来马,绝对是优势。这情况并没有改变,但是目前已不能再被诠释为“优势”。

天才白痴只一线之差,这优势遭白痴政客为了私利耍弄所谓的“权威”后,马上就变成了劣势,外资有太多选择,不会浪费时间听政府解释,更不会冒风险来投资。

政府与政客都需要认真思想,我们还能拿啥去和其他国家争外资!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杨名万 20100726
---------------------------------------------------------------
少一元也是少

根据联合国数据,马来西亚外来直接投资(FDI)已经连续4年净流出,一如往常,只有反对党会高喊经济警钟已经响起,官方及政府却视若无睹。

首先,我们要厘清“净流出”的含义,即有资金流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也有资金流出,流出的金额大于流入,就称为净流出。

在政府尚未“发声”之际,联昌国际总执行长拿督斯里纳西尔却提出“独到”见解,他说,不能单靠数字大小来论定我国FDI的表现,此外,资金净流出也并非坏事。

针对首个观点,纳西尔认为我们必须重视FDI素质,只要能带来增值,即使金额不大的FDI,也会带来巨大贡献。

言下之意,我国所吸引的FDI都是高素质的?都已导向高增值领域?都会带来巨大经济贡献?

实际上,我国缺乏高增值的行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仍然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在FDI急剧下跌之际,抬出“FDI素质”的说辞,不是寻找下台阶,就是自我安慰。

至于净流出未必是坏事的看法,纳西尔指大马企业走向海外,未来将会把海外业务的盈利遣返国内。

大马企业进军海外,很多时候是因为本地市场已经饱和(例如金融与电讯领域),至于能不能赚取大笔钞票拿回来,就各凭本事。

然而,资金流出寻找更好回酬打造更好展望,不能掩盖资金流入大幅下跌的窘境,少了一元,就是少了一元,更何况我们是少了很多元。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夏国文 20100727

27-07-2010 小拿破仑的制约

小拿破仑是什么?

翻开报章,几乎天天都与小拿破仑碰面相见,不想与它对看,它也不避嫌,总会映入读者的视线眼帘。 问了几个朋友,有商贾、有讲师、有艺人、有学生,每一次给我的答案,都各有不同。可幸,都绕在小欺大,大压小的层面上。

还犹如马吏扮官威

假如去了小字,问拿破仑是谁?我想这个答案很多人都说得准:他不就是法国200年前那个矮子小兵吗?后来做了将军, 还当了皇帝的!

对啦,这就不需要累赘了,他由低到高,由小到大,最后踞万人之上,当然,拿破仑最后被圈在一个小孤岛里,还被人慢性毒死,我们就别论述了。到底这是政治,是法国和英国爷儿俩的事了。

小拿破仑这个名词要挪到华人堆里来谈,是有些不着边际,但换个形式就大不相同了,简便又明了。

马吏扮官威该听过吧?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机智又有辩才,无独有偶,他身高与法国人尊为英雄的拿破仑相仿,都是五短身材。晏婴出入办事都雇了一个马车夫。一天,这车夫载着晏子经过繁忙街道,刚巧车夫的妻子看见了,从人群里望去,自己的丈夫提着马鞭子,神情跋扈,再瞧瞧宰相晏子,坐在马车里,望向民众,和蔼谦逊。

地位轻重不成对比

当车夫的丈夫下班回家,老婆老实不客气地训了他:你是什么东西?一个小小的马车夫,神气十足,看起来要比人家宰相还威风哩!说得丈夫一脸通红。

这样打了一个比方,小拿破仑和马吏扮官威,总可来个对等了吧?

话转回头,槟城首长,一州之尊,州元首之下,全州民之上;政府公务员聂阿里,中央指派与槟州政府的联络人,身分的高低、地位轻重对比显见。

在林、聂因槟州事务,包括拱门歪斜、不法偷沙等争拗时,常被引用的就是这小拿破仑了。

撇开他们两人的争端,也不管谁是谁非,只想说说联络官和槟州首长是否相等。

最上不能力指最下

铨叙局也即是公共服务局,在其辖下的职员,也便是人们说的公务员;公务员仅听命于政府,属那个部门听那个长官的话,长官之中还分层次,最接近的是顶头上司,顶头上司才可以直接与之关连,部门长官有事亦不可直接指示。

现在看到报章图文并茂,林冠英和聂阿里两人互数对方,公务员守则有下不可犯上,最上不能力指最下,任谁都不可干涉别人的部门。冠英是否有权直陈聂阿里,聂阿里是否可以驳斥林冠英?冠英是否应该绕个圈,向政府秘书长莫哈默西迪作出对聂阿里的投诉?

以聂阿里公务员的身分,有权向外对个人公事放话吗?况且更有从政者相陪,这是否已经抵触公务员行为守则?公务员纪律委员会是否应当出面处置聂阿里?

林冠英高姿态斥责属一个公务员的联络官,是不是自降尊贵,做了与其身分不符的举动?

吃哪家茶说哪家话

谁是真正的拿破仑,谁又是冒充的小拿破仑?谁是气焰嚣张的马吏,谁才是与地位身分皆相符的一品?

是小拿破仑嘴脸也好,是假扮官威的马吏也好;谁能讳言,世界上那里都充斥着这种人。

曾经与友人共车,有人提醒别超速,司机友人说,别怕,看刚闪过的车不是更快吗?后座的另位友人回应:别傻气,就算抄了他的车牌,也抄了你的,别忘了,他舅舅就在警局里服务的!

哈,这是一则漫天的笑话,但,请问众多的公务员当中,谁能排除其本身便是某政党的党员,俗话说:吃哪家茶礼,替哪家说话,这不也是理所当然吗?

如何制约小拿破仑和假扮官威的马吏?恐怕还得考考大家的脑力了。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蒙润荣 20100727

27-07-2010 国阵抛不开包袱

佛教与基督教团体投诉,好几个州的国民中学禁止学生设立非回教学会。针对这投诉,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郑重声明,教育部没有下令国民中学禁止非回教学会,只不过,2000年12月16日以后,学生如要设立非回教学会,就须得到教育局的批准,之前已设立的则不受影响。

副揆慕尤丁所言当然属实,姑不论为什么2000年设非回教学会就须向教育局申请,回教学会则不须申请这点差别,但按照我们已成了传统的官僚作风,部长没有下令,官僚却可下令,甚至还可自订政策,订立一些连部长和内阁都不知道的政策,那就是我们大马独有法外立法行为。

外国把这种行为视滥用权力,涉及的官员必会受到纪律处分,在我国则否,滥权者不但安然无恙,还可获得擢升,继续干法外立法之事。

小拿破仑不会受惩

是以,即使教育部没有禁止设立非回教学会的政策,部长也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但教育局官员却可订立这样的政策,也可下达这样的命令,连校长也可下禁止令。

现在教育部长已说明教育部没有这样的政策,那显然已是教育局官员或校长滥权了,但我们可以保证,这些被我们称为小拿破仑滥权官僚,绝对不会受到纪律的处分。

可不是吗?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已迫不可待地为他们解脱了,魏副长说这不过是教育局官员错误解读教育部旧通令而已,既是错误解读,不是蓄意为难非回教徒,当然无须动用纪律去对付。

就算教育部长已声明教育部不禁止设立非回教学会,但教育局官员不一定会遵守,他们仍可继续禁止,今年不禁,明年或后年可禁,这种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小拿破仑敢于把抗命当作家常便饭,因为他们知道不会受到纪律对付,此乃姑息的后果。

在过去,政府把法外立法、滥用权力等行为形容是行政偏差,意思是说官员走到旁边的歧路去了,差了一点了,情有可原。

如今魏副长再出新猷,创造新的免罪牌,把法外立法事说成只不过是官员错误解读、错误诠释政策而已,完全是无心之失,罪又轻一等了,小拿破仑的护身盾牌更多了,可预见此后当会有更多小拿破仑涌现。

小拿破仑祸害国家

犹忆3·08大选前,媒体已提醒国阵须防小拿破仑式的公务员坏了国阵之大事,惟国阵听之藐藐。

3·08大选过后,国阵本身分析受挫原因也包含了人民对公务员很不满,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在国阵身上。

马华副总会长颜炳寿刚刚说人民不该把对公务员的不满怪在国阵身上,这是很奇怪的逻辑,国阵是公务员的老板,顾客对伙计不满,不怪老板怪谁?老板有管好伙计的责任呀!

然而国阵似乎没有痛定思痛,没有厉行整饬吏治,依然极力包庇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官员,政府首席秘书莫哈末西迪公开力挺槟州发展官聂阿里是最新的代表作。

实际上,聂阿里公然违反公务员守则,与林冠英在传媒上对骂,原是政府乘机整治官吏的好时机,谁知莫哈末西迪却出面维护聂阿里,林冠英确也无可奈何。

全国小拿破仑尽都感得意洋洋,惟就整宗事件来说,中央政府是赢得一座城池,却输了整个国家。

小拿破仑势必继续成为国阵沉重的包袱,人民依然会把对小拿破仑的不满发泄在国阵身上,下届大选自见真章。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作者:言不知 20100727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26-07-2010 网瘾难抗如何是好?

現代孩童頻繁使用網絡,一旦過度沉迷,就會影響到身體與心理發展。專家認為,家長必須在生活中多創造有趣的事物讓孩子參與,不要讓孩子認為“只有上網是最重要的事”!
現 代孩童在網絡世界裡交朋友,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但網絡畢竟不能取代真實的生活,否則將導致孩童社交禮儀弱化、情緒易受干擾。 

如果孩童沒有建立向外的人際關係,老是與電腦獨處,不但網絡成癮症上身,也恐怕影響現實生活的行為表現。現實生活中,就出現了不少這樣的案例,值得家長們留意。 

【寵物情緣】等你點閱!線上看最新寵物情緣。

獨生子阿華(化名)是個從小學升中一的小朋友,因為假期整天在家無所事事,也沒有和小學同學或中學同學有互動。在雙薪家庭成長的他,平時爸媽都出門工作不在家,經常忙到晚上9時才回來,讓阿華在家不知不覺養成了長時間上網的習慣,打發學校假期。 

等到爸媽發現他的異狀,他根本無法離開電腦,連睡覺或吃飯時間都拿來上網,爸媽強迫他關機,卻因此和家人天天上演爭取“開機權”的激烈家庭革命。 

另一個案例,唸完中學的小葉(化名)情況更嚴重;他在初中三上學期因為成績優異,可直升高中,父母親送一部個人筆記電腦當作獎勵,但小葉卻也因此整天關在房間裡上網,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如果你本身有網癮,又或家有網癮童,是否曾為上網而鬧革命呢?

琬婷: 我從網癮中走出來…

兩年前,我是一名很活躍的部落客,平均每天的上網時間為六個小時。網癮后,我發覺我的表達能力受到很嚴重的影響。以前我很愛說,也特別會說。網癮后,接受訪問的過程說得斷斷續續,而且不愛說出口,比較喜歡思考,再組句。 

直到我遇到一位好朋友,他讓我從網絡中走了出來。現在的我,一個月不上網也不覺得彆扭。上網都是下載電子書、尋找課業資料、回覆教授系友、報館或營業代表的電郵。積極地在課堂上尋找發言機會,努力克服沉默。 

不過,我還是會通過網絡這個途徑,在網絡上尋覓各行業奇才,真心跟他們交朋友,讓他們的想法建議把我帶到另一個級別上,關鍵時刻還可以適時地助我一臂之力。 

我的第一名妹妹最近也開啟了她的面子書,我只給她存量非常有限的小電腦。我相信家庭就像企業的管理,每個人都必須在自己領域裡充分發揮,而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鞏固個人品格的基礎,大量吸收新知識、適量的玩耍空間。 

突然想到一件事,畢業后我可以開一所兒童遊戲中心,在兒童心理學家的建議下,設計一些玩樂性質的課程或遊戲,幫助孩童們走出網癮,因為我相信這是接下來的新趨勢。


雪莉: 母親回歸家庭陪孩子…

人們都說喝了某某牌子奶粉的小孩,腦部發育非常快,會更加聰明,所以大家一窩蜂灌小孩喝奶粉。大家說學音樂、學電腦的小孩不會變壞,所以一窩蜂讓小孩學音樂、學電腦。 

現在的小孩子,個個都聰明絕頂,當然也是走在潮流的先鋒,很多事情,大人都不知道,孩子早前已經傳得天花亂墜了。

對此,我們該歸功于電腦和網絡的功勞嗎?但是現在卻說電腦危害小孩,會變成網癮童,所以要限制孩子上網、玩電腦,你說,孩子怎么接受得了大人強迫地將親愛的電腦給搬走?畢竟電腦也是陪著孩子長大的“玩伴”。 

我想,那都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結果,在大家你有我也要有;你的孩子學了,我的孩子也要學的心態下,再加上雙薪父母都為了生活而忙碌,大家都忽略了孩子的正確成長方式。 

如果孩童時已經與電腦為伍,那么到了青少年時就更加難以管治。所以,很多政府都鼓吹母親回歸家庭,給予孩子家庭教育,和關注他們的身心發展。

如果還是為了生活而逼不得已的話,那么就要安排好時間,例如一個星期一次的家庭日,至少不要讓孩子沉迷于電腦世界。如果太遲了,那就后悔莫及了。

文鋒起吾: 10歲后才學電腦也不遲!
 
現代小孩,尤其是小男生,好像與生俱來就會電腦,學習能力之快,令人咋舌。

我家中4歲小孩初碰電腦,給他玩一些應該是七八歲以上才會玩得好的遊戲,本以為玩多幾次就會不懂得而作罷。未料,他竟在短時間內上手,玩得比他老爸還厲害,后生可畏。 

七字輩(70后)的我,中學才接觸電腦,但學習起來並不難,男生就像是天生有這方面的能力,對于科技電子的東西,只要有興趣,肯去摸索,實在難有不迅速掌握基本竅門的事。 

現代小孩更是不得了,兩三歲就碰電腦者大有人在,但這對兒童而言,並非是好事。與其讓他們過早接觸電腦,不如讓他們先學會與人溝通和相處,並且利用生活為孩子塑造人格。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怕輸心態),剝奪他們從玩樂中學習的機會,要孩子上許多課程,讓他們活在大人的生活壓力模式中,過早學習電腦就是其一。也許,讓孩子10歲后才學電腦和其他(所謂的)知識也不遲。 
贏在起跑點,半路乏力,可能輸在終點;笨鳥慢飛,一步一步來,贏在終點,會不會更好呢?


記者結語:李毓康
 
如果家有網癮童,家長需要創造多元發展的活動,積極讓孩子參與。當孩童放假空閒時,或者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時,不要讓他只看電視,或從網絡等媒體取得解決方法。身為父母者要想想可以做些什么,找一找能與孩子互動的訓練,培養孩子管理情緒與時間。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失為轉移孩童沉浸電腦世界的好辦法。


文章来源:中國報/i遞.整理:李毓康.2010.07.25

26-07-2010 官僚应该被骂

几个月前我到台北市议会参观,当时刚好碰到市议员针对学校纪律问题而向教育局官员“质询”的时段。看著那些西装笔挺的官员一个一个被叫上台,然后被议员骂到狗血淋头的场景,我相信一般小市民看了都过癮。

后来和某执政党议员交流时,他坦言他能连续当选的主要政绩就是“骂官员”。他骂人的狠劲在台湾政坛是出了名的,很多官员看到他都害怕。即使面对同党籍的官员,他也不会口下留情,在议会骂了之后出去开记者会继续骂。在台湾这种立法和行政明確分开的政治环境里,朝野政党的议员可以一起骂官员:“闭嘴!”、“你有没有脸!”、“不瞭解就滚回去换一个人回答!”,这种猛烈措辞已经是司空见惯。

在民主的台湾社会,骂官员已见怪不怪。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威权统治之下的中国社会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后来我到杭州走一趟后就改观了。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官员贪污腐败的新闻佔据显眼版位,评论版也大篇幅刊登痛骂贪腐现象的文章。有趣的是,我在车上收听电台的民生投诉时段,某局官员要交待拨款风波而上电台解释。很多市民当场“叩应”去破口大骂,搞到他口拙词穷。更好玩的是,连电台主持人也不给官老爷面子,不断地说:“你在狡辩!”、“正面回答!不要闪避!”、“甚么时候解决?快给期限!”、“为甚么反映多次都不能解决?是不是有猫腻?”,语气激烈程度超乎我想像之外。

最近大马政治人物公开向公务员开炮,议会里也开始有公务员被叫去问话,但火药味程度和中台相比就只属小儿科。我们这里的官僚肯定不喜欢面对这种改变,但如果不让这些躲在冷气房的官老爷被叫去“质询”,让他们尝试一下“如坐针毡”、“满头大汗”、“无地自容”的刻骨铭心感觉,他们可能丝毫不会感受到底下的怨气。这种民眾对官僚的怨恨,是不分种族和背景的,古今中外皆然。

我们有些官员实在太养尊处优了,官当得太容易了,只习惯下指令,不习惯被批评质问。由於平常缺乏民主锻炼,行政绩效很难提昇。官员的权力应时时处於被民意拷问的环境之中,这样权力才不会腐败,政府才能维持公共属性,官员才会被民意所驯服。

当今民眾要看到问责。中国政府除了允许民眾在媒体上骂官员,在执行上也时常看到失责官员真的被捉去坐牢鎗毙。只要民怨有一个適当的疏解管道,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就可以维持,从这一点上来看,大马应该向中国学习。

在三权分立界限模糊的马来西亚,民眾往往把公务员体系和执政党掛鉤。其实,骂官员不是在野党的专利,执政党议员也应该有相当程度的问政能力,尤其是骂那些无能的官僚。

若民眾对官僚的怨气不能及时抒解,累积下来的能量非常大。大马庞大臃肿的公务员体系应儘快改革,若等到怨气都发泄在选票上时,那就太迟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甘德政‧2010.07.25

26-07-2010 人生箴言(1)






图文来源:互联网

26-07-2010 宗教学会引导学生向善

巴生某中学佛学会早前被校长以未得到州教育局批准为由指示解散,经家长投诉后,遭到多方非议,教育总监在两週內即指示復办,並表示是州教育局长和校长误解教育部课外活动指南而犯错。教育部快速解决问题让人称许,不过隨后有多个国內佛教和基督教团体指出,巴生中学佛学会被禁並不是单一个案,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校方关闭或不批准设立非回教宗教学会的个案。这带出一项课题,即到底有多少间学校的非回教宗教学会面对同样命运,又有哪些官员或校长没有遵从教育部指示,矫枉过正,刁难並阻挠学生成立非回教宗教学会?

根据教育总监办公室在志期2000年12月16日发出的通令,校长可以批准成立5类学会:在学校教导的科目、兴趣与休閒、体育与运动、制服团体,以及任何注册官批准的其他学会。根据通令非回教宗教学会並不在校长可以批准成立的范围內,唯一旦相关宗教学会经过州教育局长(註册官)同意,校长就必须让学会在校园內成立。通令並强调在志期之前成立的学会可以继续活动。

在回应巴生中学事件和佛教及基督教团体投诉时,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和教育总监阿里慕丁都一致重申通令的精神继续存在,没有任何的修改,或有任何新的指示,立场也很明確,教育局官员和校长必须遵守指示执行任务。

教育部长的保证固然能够消除一切误会,让民眾得以对政府恢復信心,但是教育部仍必须彻查在通令发出之后,有多少间学校的非回教宗教学会因为官员或校长对指南作出错误詮释和解读,而下令关闭在通令发出前已经成立的学会,或者不批准新学会的成立,若有应该立刻指示予以纠正,並必须给予犯错的官员或校长告诫或规劝,以免继续发生同样问题。教育部若没有对犯错官员採取適当处分,看在人民眼里,就等於包庇和默许属下官员的错误行为。

值得进一步討论的是,宗教信仰属於心灵与精神层面,具有稳定社会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针对成立各宗教学会的立场应该重新调整,即修改教育法令明文规定允许学校成立任何正信宗教学会;凡有获得正式注册的正信宗教组织为母体的宗教学会,只须得到校方同意,不必另外由教育局批准即可成立,教育局和校方只须扮演监督及引导学生运作会务的角色。有明文规定,可以减少各种人为的行政偏差问题。

社会愈趋复杂,浮现各种社会问题,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下,容易误入歧途,这是无法单靠意识形態或者道德教育的理性教条来处理和解决的。涉及青少年的罪案时有所闻,可以发现学校纪律问题已经到了严重败坏程度,教育部是时候通过其他方式来辅助道德教育引导及规范学生行为,宗教教育即是最佳的管道,因此政府应该让宗教组织在学校有充份的发挥空间。

目前学校只有回教被列为正式科目,其他宗教信仰的学生都没有机会在校园学习本身的宗教课,联邦宪法赋予国民宗教自由权利,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理应有权利在校园接受宗教教育。然而,现在非回教学生非但没有机会上宗教课,成立宗教学会的权利同样被约束,这並不符合“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必须被纠正。正信宗教导人向善,让学生接受宗教熏陶,能够塑造良好的品格,让他们拥有更强大的意志力,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因此教育部不仅要保证在行政上不阻挠学校设立宗教学会,更要鼓励各校都成立各宗教学会。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0.07.25

26-07-2010 大小拿破仑

在一群小拿破崙的背后,往往有大拿破崙的影子。

不准国民中学设立非回教学会,说是小拿破崙们的主意。

小拿破崙们手持一纸通令(Circular)说,设立非回教学会,必须得到州教育局批准。

没有批准,就是违规;违规的话,就要关闭。

於是,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出面澄清,那项通令,是2000年12月16日发出的;在这个日期之前设立的非回教学会,不受影响。

“相信我说的话。”这是慕尤丁的保证。

是的,巴生高级中学的佛教学会、兴都教学会和基督教学会,可以重见天日。

一件歷史问题获得解决。

但是,现在和未来的问题,又怎么办?

譬如说,现在要在国中成立非回教学会,可以吗?

现在,当然是指2000年12月16日之后。

还有,过去10年来,各间国民中学,是否都不准成立新的非回教学会?

对不起,问错对象,这可能不关慕尤丁的事;因为那项通令说,要成立这些学会,必须获得州教育局的批准。

“关闭”是不可以的;但是,“不准成立”应该是可以的。

因为“不批准”是州教育局的权力。

这就怪了。为甚么2000年之前的非回教学会,可以被接受;2000年之后,就必须特別批准?

难道2000年之前的非回教学会,比较符合大马的多元国情,能够促进社会的善良风气,可以灌输学生正確的价值?

而2000年之后设立这种学会,可能破坏多元国情,戕害社会风气,灌输学生不当的价值观?

或许小拿破崙是这么认为的,而这种讯息,可能是大拿破崙提供的。

我所谓的“大拿破崙”,他可能是发出这项通令的主导者,也可能是执行这项通令的州教育局负责人,或者,它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態,用一种狭隘的眼光,来看待任何非回教的活动。

有了大拿破崙,才有小拿破崙。

今天,大家都在骂小拿破崙;他们搞风搞雨,惹事生非,惹人討厌,反对党攻之,连执政党也在怪他们。

然而,大家却容忍、默许大拿破崙的存在;发生了问题,都推给小拿破崙来担当。

200年前,英国人害怕拿破崙,所以把他流放到圣海伦那(St Helena)孤岛上;这个孤岛,位在大西洋中间,距离两边大陆,各2000里之远。

拿破崙生命的最后6年,除了看海鸟,就没有其他作为。

看来,我们的大拿破崙,也该遭到隔离流放。当然,我们没有圣海伦那这种小岛,不过,留给他们一间冷气小办公室,让他们閒閒度日,也是好的!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7.25

26-07-2010 应废除小六和初中会考

是否应该废除UPSR和PMR会考,就得先从什么是教育谈起。

教育是什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的看法是:创造条件,让个人顺其自然的成长。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所强调的成长也不同。例如现今的教育所强调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各种素质的提升,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同步提升。

社会个体有共性和差异性。有共性,因此能聚而教之,在同一间课室教导同样的东西;因为有差异性,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按其能力助其发展,使大家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后,可以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成长,从而产生各方面人才,丰富和多元化我们的社会。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学生因内在的需要(包括好奇心的满足、情感的满足等)和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在培养各种能力中提升人品。学语文、学人文、学数理、学音乐美术、参与课外活动等,除了使他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外,也能提升其思考能力、沟通能力、鉴赏能力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问题,在克服这些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好的人品,包括懂得尊重和遵守、能自强不息、能豁达和包容、能自我调适等。

考试,包括各种评估方式,目的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效果良好,达到预设目标,就可以让学生学习下一阶段的课程,直到完成学业为止;如果学生学习情况不好,教的这一方就得调整内容和方法,学习的那一方也要调整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因此,考试应该是老师的教学工具或措施,针对的是自己教的学生。在这意义上,老师给自己教的学生评估或考试当然不能废除。也就是说,校内的评估或考试肯定是不能废除的。

小学和初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让他们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应该揠苗助长,不应该偏狭窄化,也不应该像培养盆栽那样按大人的意愿扭曲其成长。因此,这一学习阶段应该废除公共考试。

公共考试弊病严重

公共考试发展至今,大家应该已发现其严重的弊病。由于公共考试的先天不足,它评估的范围,包括评估知识和能力的范围都有限,而且也没有评估出人格及非会考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为了排名、为了名气,为了避免教育局因会考成绩不佳的责难,就把重心放在会考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并衍生了许多不应当实行的措施如大办补习班(假期也不放过)应考激励营,大量的应用应考作业簿等。为了应考,家长也把孩子送去收费不便宜的校外补习班,增添了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压力。在这种氛围和压力下,孩子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被压制了,多方面的潜能被埋没,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功利主义外力,限制了天资的发挥。有些方面反对废除公共考试,是因为担心教育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大学阶段并没有实行公共考试,大学教育水平是否因此下降了?教育水平高的国家,早已废除小学及初中会考,这有否影响他们教育素质的继续提升?孔子也没给弟子统一考试,却培养出那么多出色的学生。

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如果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就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不需要有很多负面影响的公共考试作为动力。

把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交回给老师,相信老师的专业精神,让老师们根据课程纲要及其各单元的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估,能更全面的评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能因人制宜的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习进度有快有慢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各有所长的个体,以及各有特色的学校。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作者:黄圣铭 20100726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25-07-2010 国家的损失!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说,独中生前往新加坡深造是一个不爭的事实。

这当然是事实。只要独中统考文凭一天不受承认,独中人才不断外流的事实,將仍然无法改变。

半个世纪来,越战结束了,苏联解体了,柏林围墙倒了,中国改革开放了,马共放下武器了……可是啊,我们的国家教育政策,却仍然把华文独中排斥在外。

但独中是压不扁的玫瑰,独中生远走他乡,本是不得已的自我突破,却意外地走向了世界,在更广阔的天空吐露芬芳。

新加坡大学在80年代末开始试探地允许大马独中生参加入学考试,1998年起更开始直接根据统考成绩录取独中生。根据非正式的资料,在2000年前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每年录取的独中生,人数高达500多名。以新山宽柔中学为例,2000年被录取的学生有148位。(资料来源:《新新关係》)

庆幸的是,近年来国立私立大专纷纷向独中生招手,特別是拉曼大学的开办,为国家“留”住了不少独中生。《宽柔中学2006年毕业特刊》刊出的“2005年高三毕业调查”反映了这一现象,该届毕业生中,进入国內大学或学院深造的有506位,佔了该届995名毕业生一半以上。

不过,同年出国深造的宽中生仍然不少,共有269位。当中,又以选择前往新加坡的人数最多,达155位,下来依序是台湾(60)、澳洲(26)、中国(13)。其余则选择了纽西兰、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和瑞士。

显然,新加坡已经取代台湾,成为出国深造的宽中生的第一选择。箇中原因,除了新加坡大学的水平更受国际肯定之外,也因为新加坡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免息的升学贷款(毕业后才偿还)。成绩特优者,还可获取数目不菲的奖学金,使他们在经济上全无后顾之忧。

台湾则在侨教政策下,为大马独中生提供低廉的学杂费优惠,並设各种奖助学金让他们受惠。今年开始,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独中生赴台深造,更设立了菁英侨生奖学金,独中生只要在统考中华文、英文、数学、科学和化学科皆考获A1,就可以每年获颁约3万令吉的奖学金。

看台、新都以种种奖励爭夺大马独中生,我只能无奈地说,国家不承认他们,是国家的损失!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0.07.22

25-07-2010 又是小拿破崙?

大马的文官制度,源自英殖民地时代。

谈起英殖民地政府,我们是批判多於认同。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殖民地时代留传下来的文官制度和法律,特別是“三权分立”宪法体系下所体现的行政、立法与司法既独立而又彼此监督的制衡精神,確实有其美好的一面,它们对推动我们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民主,可谓贡献良多。

只是,任何制度和法律,都有其局限性。世界在进步,国家在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制度和法律一样必须有所修订,有所改变;否则,反而可能变成作茧自缚,成为国家进步的绊脚石和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一个累赘。

我们庞大的文官制度和某些法律条文是否陷入了如此境地,值得我们认真检討和反思。

这阵子,“小拿破崙”彷彿无处不在,否则,首相纳吉不会有“公务员不要成为对创新毫无概念的小拿破崙”的“提醒”,檳州首长林冠英也不会和一个芝麻绿豆官隔空对骂,引发一场全国关注的风波。

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学校禁设非回教学会”课题,看在民眾眼里,也不过是另一“小拿破崙”矫枉过正的案例而已,不是见怪不怪,而是没眼看了。

如果国民型小学“津贴”和“半津贴”之分是“小拿破崙”法外立法的违宪之作,那教育总监办公室於2000年12月16日发出“学校设非回教学会须州教育局长批准”的通令,又算是甚么?

儘管教育部长慕尤丁已经郑重澄清,只要学校之前已设立的兴都教学会或佛教学会,都可以继续活动,但民眾更关法的是,在上述通令发出之后,有多少成立兴都教学会或佛教学会的申请,在提呈州教育局时,就被“小拿破崙”断然拒绝了?甚或还未呈上州教育局,就已经在校长那里“胎死腹中”了?

民眾也想知道,在標榜宗教和信仰自由的马来西亚,为甚么会出现如此双重標准並违反公平原则的通令?

这恐怕不是採取甚么纪律处分行动就可以一了百了的问题,因为一个“小拿破崙”被处罚革职了,还有千百个“小拿破崙”在伺机而动,我们又可以奈何他们多少?

问题在於观念和思维,只要滋长僵化观念和狭隘思维的大环境一日存在,“小拿破崙”就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甚至无所不在,继续张牙舞爪,侵蚀我们曾经引以为傲但已危机四伏的文官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宪法精神!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0.07.25

25-07-2010 独中教科书是时候修改了

独中统考有没有价值,学生的统考程度有没有亮红灯,不是一两个人站出来喊话就能说得明,重点在於此人有没有亲身参与教学工作,或愿意亲自听取各独中教师的心声和意见。另一方面,如果统考的评估过程及成绩透明化,肯定就不会被有心人破坏。

身为独中生又是独中教师,在此说句公道话,现有的独中课程真的要改革了,统一课本及统一考试己有30多年的歷史,但在这30多年里並没有多大的突破,尤其是那套老旧过时的教科书,让现代的教师及学生来使用真的很为难。因为统考考纲没有改,教师也知道有些知识已不合適,但为了学生能应付统考,只能用应试的方法教学生死记。有时令人纳闷的是明明不在考纲范围,但考试时却出来了,所以教师都不敢精简课程,因此年年都在赶课,学生有没有追上来教师也无暇兼顾。

再看看中国、台湾及新加坡的教科书,不到几年就加以改革,除了符合不同时代的需求,也配合不同年代的学生素质为依据而编写。我们也知道要编写一本教科书不容易,除了要有足够的人手,经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独中教师都抱著期待、忍耐及体谅的心情在等待,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全新面貌及符合学生未来社会需求的统一教科书。可是,左等右等,董教总发出的调查意见填了又填,会议也开了不少回,不少教师將要退休了,手上的教科书还是同一本。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標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和主要课程资源,高品质的教科书是提高教学品质的重要条件。教科书应做到语言简练清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便於学生阅读;教科书应图文並茂,便於学生理解;插图应能明確表达要说明的问题;教科书还应有一定的阅读材料,並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

以上的种种要求,好像难於在独中的统一课本中找到,只能用难与繁来形容独中的统一课本,尤其是数理教科书。.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黄燕娣‧2010.07.25

25-07-2010 三個工程師的笑話

有一組人,包括牧師、醫師、工程師,在打高爾夫,由於前一組人進度實在太慢,頻頻受阻。

他們忍不住問桿弟:「前面一組都是些什麼人?」桿弟答:「全都是瞎子。」

牧師聽了,油然生出悲憫之心,道:「我將時時刻刻為他們祈禱,請求上帝讓他們重見光明。」

醫師亦不甘後人,接著道:「我要召集世界一流的眼科醫師,設法治好他們的目盲。」

工程師則不疾不徐道:「既然他們是瞎子,為何不利用夜晚來打球?」

有一天,牧師問一些教徒:「假設諸位上了天堂,在葬禮時,你希望親朋好友如何看待你的遺體?」

一位官員道:「我希望大家會說『他真是奉公守法,功在國家』。」

一位主婦道:「我希望每個人都稱讚『他真是持家有道的賢妻良母』。」

一位工程師道:「我只希望有人發現大喊『他的身體還在動!還在動!』」

一夥人去登山,結果遇到大熊。

大家怔立不知所措時,工程師從容地時脫下笨重的登山鞋,換上輕便的運動鞋;旁邊的夥伴不解的地問:「換上運動鞋難道可跑得比熊快?」

工程師答:「只要跑得比你們快就可以。」

文章来源:互联网

25-07-2010 四種人

從前在一個島上有四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為:【每個人】、【某個人】、【其他人】和【沒有人】。

現在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要【每個人】去做

但【每個人】以為【某個人】一定會去做

雖然【每個人】可以做的很好

但到最後是【沒有人】去做這件工作

【某個人】後來很生氣

因為那原本是【每個人】的工作

但【每個人】卻想【其他人】會去做

而【沒有人】知道【每個人】都沒去做

事情的結局是

【每個人】都在責怪【某個人】。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24-07-2010 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不仅接受你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还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你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是思维方法,他们会去观察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将它化为己有。一滴水,一粒沙,一朵鲜花,在我们眼里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却变成了一个个具有无穷奥秘的魔法球。所以每当宝宝满脸稚气地向我提问时,我经常会想,到底是谁启发了谁的智慧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之所以没有我们想像中那样聪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自身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当孩子乘着想像的翅膀越飞越远时,我们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兴趣的大门,带他们去领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与奥秘呢?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几年,孩子的成长一天相当于一年,他们就像海绵,给予多少就会吸收多少。当我们自身的蕴藏很贫瘠,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孩子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远超于我们的想像,他知道怎样才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出来。

作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首先我们就要先拥有很高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上的完备,还有传达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有观念上的自觉。拿骐骐来说,他现在不到四岁,大字不识几个,算术也不是太好,英语懂得也不多,但是他们班的许多孩子已是非常“厉害”,三字经,九九表,艺术表演,说话处事,连我这个大人有时也觉得自愧不如,但我们并不在意,因为比起背诗、认字、算算术,我更关注的是他是否能够适应集体生活,是否能对各科知识培养起一个最初的兴趣,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各种事物求知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骐骐是一个很爱提问的孩子,谁也不知道他那精灵古怪的小脑瓜里随时会蹦出来些什么奇思怪想,而我的原则就是认真对待他的每一个问题,尽量客观地回答并随时准备同他一起去查书、查资料。我有时非常感谢孩子,因为是他给了我再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知道自己拥有的知识是多么地浅显,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提问,恐怕很多问题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深究。因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书籍,去学一些东西,去想一些问题,才有了诸多感想和文字。在与孩子不断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使我在知识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忽略了的缺点和不足。

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带孩子绝不仅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 还需要我们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尽相同的,记得我曾经为骐骐的睡觉问题大伤脑筋,妄图找出一个通用法宝,可后来发现在睡觉上他缺少普遍性。包括在以后的成长中,他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特质,只能根据他的喜好、性格特点等因势利导。

所以说只要我们肯用心,通过父母间的交流、通过与孩子的玩耍,通过报刊杂志等,父母的智慧便会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滋生出来,很多东西懂得了叫知识,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文章来源:互联网

24-07-2010 人生淡淡,茶水清清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
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曰那慵懒的阳光。
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
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
曰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
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
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如是,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
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
无茶的曰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
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
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
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
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痴如醉,不胜神往:
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炉火,闲闲地一捧香茗,
一卷诗书。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哉!

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啊。

文章来源:互联网

24-07-2010 孩子胆小怎么办

在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她)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那么对胆小的孩子应该如何帮助教育呢?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2.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3.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她)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4.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5.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胆小不是病,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只要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纠正孩子的胆小,并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来。

文章来源:互联网

24-07-2010 静,是一种品格







静,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

教室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学习,潜心思考,刻苦钻研,你获得的将是心灵的丰富和快乐。

楼道中,不喧哗打闹,不纵声说笑,轻轻地来,悄悄地走,是对他人的尊重,对学校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更是一种修养。

课堂上,静是听到老师精彩讲解时露出会心的微笑,静是看到同学解决疑难时投以赞许的目光,会场上,静是为师生的出色表演抱以热烈的掌声。静,是欣赏,是尊严,内敛。平和。

生活中,静能帮我们处理好周围的一些事情,静是调节人的精神的法宝。静,可以沉淀浮躁,过滤浅薄。静,是善良,美好。理智。

静,是思维的序曲,是解读新生的安宁,它澎湃在心灵深处,无声地鼓舞着人的高尚。静,有时是大喜大悲的思考,有时是抒发激情的感悟。静,真的很好。

静,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它如春日骄阳,夏日清风,秋日枫叶,冬日白雪,时时展示着生命的激情,却从不肆意张扬。

静,是微笑,是一处流动的风景,是一抹淡淡的云彩,是一束幽幽的清音,是美的极致。

静,是一种修炼,是人生的彻悟,是一种智慧的清明。拥有了然于心的平静,或许能拥有高贵的人生。

静,是心的豁达与智慧。静,是松树一般傲立于世的品格。

朋友们,改正不良习惯,收起喧嚣思想,取消纷扰意念,静下心来,投入学习吧,我宁静,是为了让思想更活跃;我活泼,是为了让精神更宁静;尊重他人是自尊的体现,我努力,我成功。

静,是一种境界;静,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图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