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22-07-2010 英国5岁入学有害无益

第10大馬計劃將在5年期限里,落實5歲兒童就讀一年級的目標。
其實小孩子究竟幾歲才適合上小學?其他國家的孩子是幾歲開始上小學?他們在學校學些什麼?


英國孩童幾乎是全球最早進小學的孩子,不過他們長大后的學習表現,卻不如其他遲入學的歐洲小孩。
我國1996年教育法令闡明,年滿6歲的孩童,必須在隔年學年1月1日登記入讀小學,並完成小學義務教育。

現在,教育部將在第10大馬計劃期限內,落實提前一年入學新措施,也就是孩童年滿5歲,就必須在隔年1月1日入讀小學。

教育部認為,提早讓孩子入學,可以提前一年畢業,有利國家生產力。

問題是,5歲的孩童適合上小學嗎?如果非上學不可,應該採用何種教學方法?

放眼全球,多數國家的孩子是年滿6歲入讀小學,一些北歐國家延至年滿7歲才上小學。

只有少數國家如英國,推行5歲進小學,一些英國孩子進小學時甚至未到5歲。

英國1870年《小學教育法》就已規定孩童5歲入學,沿襲至今已經一百四十多年。

當初制定這套教育法,是根據維多利亞時代老板的需求,讓孩子提早入學以便提早出來就業,沒考慮到孩童身心智力發展的需求。

去年10月中旬,英國劍橋大學公佈長達608頁的《劍橋初等教育調查》結果,指稱孩童6歲之前就接受正規教育,非但沒有好處,反而遺害長遠,建議延后英國孩童目前的入學年齡。

強迫學習影響就學意願

英國孩子上課相當自由,但英國教育專家還是認為該國孩童太早接受正規教育。
反正,罐頭保鮮期極長,即使囤上一個時期,還是可以開來吃,不必擔心過期。

為人父母后,他的孩子同樣喜歡罐頭食物,雖然不常吃,但廚房內總有一兩樣罐頭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十多年前,李秀貞開始接觸一些直銷演說,甚至遇上某些營養師,皆提及罐頭不宜多食,因為有防腐劑。

這改變了她購買罐頭的慾望,雖不是完全停止食用,但不會大量購買。

這種改變不只發生在她身上,許多大馬人食用罐頭的習慣開始改變;對于罐頭食品,消費人有了新的詮釋。

對于罐頭食品業者而言,這種改變對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近15至20年,不能說是大馬消費人誤解罐頭食品,而是沒有足夠資料讓他們明白罐裝食品的新鮮、益處和保存方式。”馬來西亞罐裝食品公會主席林華恩表示。

最廣為人知的罐頭食品非沙丁魚莫屬,至今依然是“名牌”選擇,林華恩就以它比對罐頭食品和新鮮食物的差異之處。

去巴剎買魚,魚販如何保存魚的新鮮?一般上消費人看見的程序,不外是魚販當天將魚解凍;若賣不出又冰凍起來,隔日再解凍擺在擋口,直到發臭才會丟棄。

家長為孩子選就學方式

英國教育界認為,英國學校為了讓孩子應付考試,過于注重算術和英語,忽視其他不需要考試的科目。
英國法律規定,孩童5歲就必須接受義務基礎教育。

一般而言,5歲孩童會進入“幼兒學校”(Infant School),7歲時進入“初級學校”(Junior School)。

也有許多英國公立學校,結合“幼兒學校”及“初級學校”,組成“Primary School”,就是我們的小學。

最近英國政府制定一項新措施,從2010年9月起,允許家長為家里的小朋友自由選擇就學方式。

家長可以決定年滿4歲的小朋友,直接進入小學或托兒所就讀。

如果選擇托育方法,小朋友會接受以遊戲為主的課程;要是直接上小學,就必須接受讀、寫、算的正式課程。

儘管如此,《劍橋初等教育調查》委員會堅持,孩童還是在6歲之后才適合入學,對英國孩童目前5歲就接受義務教育,深表遺憾,認為政客沒傾聽民間的聲音。

教育界冀取消考試

《劍橋初等教育調查》建議,未滿6歲的孩童,不適合識字和學數學,應該接受以遊戲為主的學習方式。

《劍橋初等教育調查》也指出,英國小學教育課程面太窄,教學大綱只注重算術、英語和考試,忽視地理、歷史和藝術的教學。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學院,曾經對英國5歲及6歲小學生做過隨機抽樣調查,結果有50%學生認為英文課非常無聊和枯燥,希望可以不上英文課。

英國學生在7歲、11歲、14歲、16歲及大學入學前,都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標準考試。

教育界認為,在爭取學校排名壓力下,老師不得不把時間花在準備考試上,擾亂教學秩序,不利學生的全面發展。

家長和學生也表示,考試剝奪他們的課余時間,部分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影響學習熱誠和信心。

英國已經在去年取消針對14歲孩子的全國統一標準考試,不過教育界認為,應該連同其他統一考試也一並取消。

以成績評估不客觀

多年來,英國國內要求取消考試,及減輕學校排名壓力的呼聲不絕于耳,今年英國教育界終于以行動表明他們長期的不滿。

今年5月,英格蘭如常舉辦10歲和11歲小學生的標準成績考試(Standard Attainment Tests,簡稱Sats),將近2000所小學抵制這項考試。

這項標準考試只在英格蘭進行,只考英語和數學兩科,成千上萬小學生為了應付這項考試,必須做大量複習和準備功夫。

跟我國、中國等亞洲國家比起來,英國小學生面對的考試壓力其實“小兒科”,甚少學生會為考試緊張,反正他們的老師和家長多數對考試排名很反感,不會以排名評定他們的價值。

不過,很多校長和老師還是認為,應該廢除這種以成績評估學生學習成果的制度,因為這種決定學生前途的打分方式,未必客觀可靠。

英國小學生輕鬆學習

《劍橋初等教育調查》研究顧問委員會主席皮尤表示,要4歲或5歲的小孩靜靜坐著聽課,得到的成果往往“事與願違”。

跟亞洲教育比較,英國注重個別教育,小學每個班級只有十多位到廿位學生,上課方式比我們的學校靈活多了。

學生上課時非常自由,沒有固定位置,隨意圍坐在地板或桌子周圍,可以不經老師同意自由進出廁所。

英國小學第一年的課程,已經有科學、地理、數學等科目,聽起來跟我們的小學生差不多。

不過,跟我們的小學生比較起來,英國小學生的學習生涯相當輕鬆,因為英國基礎教育推崇寓教于樂,及啟發教學的方式。

孩童學科學和地理,都是從身邊環境學起,好像刮風、下雨、晴天、花草樹木等等。

數學則是以遊戲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授課,比如引用“蛇和梯子”的遊戲,學生每天可把這些數學遊戲帶回家,跟兄弟姐妹或父母玩。

然而,跟其他歐洲國家比起來,英國孩童最早接受正規教育,要知道,德國、芬蘭,挪威等國家的孩童,6歲或7歲之前幾乎完全不學認字和算術。

老師被迫處理屎尿

越來越多英國孩童穿著紙尿褲上小學。
最近,英國《每日郵報》一篇報導指出,英國小學近年面對一種尷尬、棘手,又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

過去父母在孩子兩、三歲時,會訓練他們上廁所,不過近年小學老師發現,越來越多孩童穿紙尿褲上學。

老師有時還必須為這些學生處理屎尿,一些學校和托兒所為避免加重老師的工作量,已經拒絕接收那些仍然穿紙尿褲的孩童。在英國,這種做法觸犯英國的殘障歧視法。

不過,英國教師認為他們的職責是教書,不是替學生“把屎把尿”,助教也認為這不是他們的責任。

教育界人士指責,現代孩童上學了還穿紙尿褲,是因為父母每天忙于工作,忽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文章来源:http://fw123.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