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25-09-10 切勿迷信数字

首相署表现管理及交付单位(PEMANDU)上周公布了经济转型计划的细节,由于方向明确、大纲具体因此大获市场好评,一大串的措施就为了在2020年把年均收入增加至1万5000美元,成功转型为高收入经济。

但是,我们要认知一点,高收入其实和更好的生活,并非划上绝对等号。简单来说,你的收入增加不一定就等于你迈入了优质生活。

收入增加,生活却更苦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牵涉到物价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若物价涨幅快过收入增速,你依然得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A君每个月的收入是3000令吉,供房子需要1500令吉,那么每个月对房子的支出占了收入的一半。

如果10年后,B君收入涨了一倍至6000令吉,但房价却翻两倍,每个月供房子的开销变成4500令吉,对房子的负担将从10年前的一半,变成四分之三。这也意味着,当屋价涨幅高过收入增长速度时,收入即使提高肩膀上的负担反而更沉重。

屋价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若其他物价也高速飞腾,人民肩膀将百上加斤。

人均收入其实不能直接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尺度,除了物价外,其他环节如:住宅环境、经商情况、政府政策、人文环境,也是影响优质生活的元素。

若收入增加,却无法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而必须送孩子出国,那收入即使提高,生活担子还是很重。

若收入增加,却受诸多不平等政策而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那你仍然只能羡慕优质生活。

政府不能单靠人均收入作为衡量人民生活素质的唯一标准,否则将制造盲点,让人忘记了数字背后更重要的讯息,歪离为人民提供更好生活的最初意愿。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刘慧欣 20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