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以一句话概括国会遴委会日前提出的22项选改建议,我会指:远水不能救近火。
就以“比例代表制”取代现有的“单一选区简单多数制”为例,在下届选举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今天才来提呈此建议,即便远见有余,却实际欠奉。
倘若当局真的有诚意推动比例代表制,更务实作法,乃掌握议会简单多数的国阵应跟在野党联合在国会提呈相关的修宪建议,想必要以三分二多数通过简直易如反掌。
另外,先撇开不同选举制的利弊不谈,难道我们所继承自共和联邦的简单多数制,就必需建立在人数不均的选区划分和弊病丛生的选民册基础上吗?显然后者根本无关任何立法原则,而是赤裸裸的行政偏差,也是民眾包括净选盟所迫切期许在下届大选前纠正过来的合理诉求。
反之,若这类行政偏差继续存在,即便进行比例代表制,还是无法客观地通过选票反映民意,让人继续持有民心所向被曲解、操纵的嫌疑。
问题是,为何当各方已多番施压,选委会依然不愿在选民册问题上採取务实解决方案,既通过国民登记局加以审核,立即去除那些已逝世、非公民,以及多名人士登记在同一地址的缺陷名单?
所有国人的报生纸、身份证、结婚证书乃至死亡证,有哪个不是由国民登记局发出的?若说该部门无法鉴定选民身份,你会相信吗?
此外,在这敏感时期,选委会以行政便利为由,持续在不透明的情况下绕过国会,把某选区的选民搬迁到另一选区甚至州属,也让人有滥用选举法令之嫌。
更讽刺的是,相对简单多数制所发扬的少数服从多数精神,比例代表制所彰显的则是多数尊重少数內涵,既確保少数的声音不至於完全被否决,也有跟本身人数比例相称的代表权和话事权。
而纵观有关遴委会报告在国会提呈过程中所引发的少数派报告风波,就是跟本身所倡议的比例代表制精神背道而驰之举。
虽然议长以纽西兰国会不接受少数派报告的例子为理论基础,但环顾各民主国家的国会运作,把少数派的建议纳入国会报告根本就不是甚么罕见之举。
而在我国的司法判决报告中,把少数法官的异议判词记录在案,也是打从建国时代就延续多年的既有传统。
更重要的,倘若一个政权只是掌握简单二分一多数就摆出否定少数的一党独大气势,一旦贏获三分二绝对多数,情况岂非更不堪设想?
除此,有关为政党提供政治基金建议,在反贪会未能贏得人民信任能独立运作的今天,如何能够完善落实?当局又是否真有决心在媒体管制方面鬆绑,让朝野政党拥有平等造势平台?
遴委会报告的另一问题,跟早前赵明福皇委会报告的尷尬定位雷同,既好像一只无牙老虎,表面上凌驾选委会和各执法部门,但恐怕最终將沦为一部无从落实、只供民主橱窗的学术经典。
例如,除了早前的不褪色点墨制以外,当局的其它选改建议,包括让海外公民提早投票,至今並未获得选委会的实质配合和加以落实,令人有相互推卸责任和拖延时间之感。
或者从更宏观角度而言,很多选改其实只要直接获得选委会配合就能落实,而国会遴委会如今也就无需提出那么多如此遥远、华丽的建议了!
格局决定结局。或许从当初遴委会的成立背景,我们就能预见到它最终的方向,和局限。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吴健南‧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