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03-07-2009 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以饭碗为导向的白领、专业技术人员之路。另一条路是:以大师、大家、企业家为导向的成功人士之路。

第一条路:

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财力,也足够重视,孩子又偏巧听话。几乎100%能够成功。除了音乐等需要从小培养的特长外,其他技能,什么时候开始培养都不算晚。新东方的俞敏洪长在农村,小学时根本不知道英语是何物,后来成了北大英语教师。很多学小语种如日语的也一样,很多人高中之前根本没有学过这个语言,考入大学后才学,但没有一个老师认为他们就学不好这种语言。否则的话,大学就不该开办这类专业,而应该放在高中。学外语最重要的不是读课本而是环境。

一些开设小语种的学校一般在大三给学生提供一年到国外学习的机会。我认识一个大学生,出国前说得很差,一年回来后流利的很。当然,如果有的是闲时间,从小开始学外语也没问题。只是这种学习可能属于事倍功半的那种,可能你花了20年学了半天,人家三年就超过你了。语言只是一种技能而已。我们不会花一年时间去学开车,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技能顶多3个月即可。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普通聪明的孩子,如果家庭条件尚可,如果家长不贪心,想让孩子做个普通技术人员有口饭吃,简直易如反掌。比如,可以从小培养他考一所重点大学,这个目标并不难。中国高考有很大弊病,就是越来越成为一种熟练工种,智力含量越来越差。理工科智力含量还行。文科基本上就是熟练熟练再熟练。如果家长从小就瞄着这个目标,我认为这个孩子并不难达到这个目标。

有了一个重点大学,学了财务什么的。或者考研,考博士毕业当老师。不管竞争怎么激烈,走上这条路基本上饭碗会有的。如果家里有关系,那就更加保险了。

不过这条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家长和孩子心态一定要好。就是一定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认为自己就是打工的命,赚点小钱,当个小白领生活很不错。老板的脸色,同事间的倾轧都无所谓。活着就行。

说白了,就是让孩子走这条路的时候一定同时加强孩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培养孩子乐天知命的心态。我见过很多家长不这样做。他说,你好好学习,考上重点,名牌你就什么都有了。黄金屋颜如玉什么的。去年11月有个新闻,一个理科高考状元听了这话,也信了这话,后来找工作不顺利就自杀了。

第二条路是培养孩子做大师、大家的。

这条路培养难度大,风险比较大。但回报也大。走这条路需要家长有点慧眼,能发现孩子的特长并执着去培养。姚明不典型,那个台球冠军小丁比较典型。

几乎每个家长在内心里都想把孩子往这个方向培养。但是,他们的培养手段却是把孩子往第一条路上培养。比如强调对孩子的灌输,人为安排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削弱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创造力等。而且,由于他们为了迎合高考这个最简捷的白领之路,屈从于应试教育,孩子在进大学前基本是废才一个。进了大学,乃至大学毕业后,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开窍的话,这辈子的前途也就基本成定局。

现在问题争论最多的是,大师、杰出人物是天生的还是培养出来的?我认为这得看大师的级别如何了。如果是顶极如爱因斯坦之类。那绝对是天赋作用起很大作用。而一般的大师,比一般人稍微聪明即可。

但是,一般聪明只是大师的原料。大师要想出来,比如得有火种。这个火种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识。他能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兴趣,自发的专注于某项事情。同时意志坚定,自学能力强。如果大师恰好遇到好的环境,能够加速
大师成长,而逆境似乎也没关系,大师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去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条大师之路不见得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如当个小白领起码能够温饱,大师有时候会很困顿,尤其文科的,还会得罪权威。而且,这条路要想成功还往往需要运气垂青,没有好运气,才华再
大可能也无处施展。所以把孩子引向大师之路之前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到。每个家长在培养孩子之前请自问一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个虫豸一样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大师。这种家庭之所以能够出大师多半是孩子抗争成功的结果。比如毛的老爸让毛当帐房先生,比尔盖茨的老爸让他当律师。穷爸爸则想让罗伯特象他一样,找个稳定的饭碗。

中国教育的复杂性就在这里。每个家长渴望培养大师,让孩子做人上人,但往往屈从现实,或者不敢冒险,不得不逼迫孩子早早走上白领之路。

总之,两条路摆在面前,其实也是一个两难问题摆在面前。冒险,高回报?还是保守,低回报?

不冒险而取得高回报之路,除了运气极好天赋极高之人,我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