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13-09-10 1975年的交叉曲线

黄英贤出任澳洲第一位华裔財政部长。

她是大马的华人移民,在1975年左右到达澳洲。

这一年,澳洲政府正式废除了恶名昭彰的“白澳政策”;澳洲的大门打开,迎接黄英贤这位8岁小女孩。

在此之前的“白澳政策”之下,澳洲被定义为白种人的国家。从1901年开始,它的国门关起来,不接受亚洲移民,尤其排拒华人移民。

华人在当时被视为“黄祸”。澳洲白人种族主义者担心,如果不阻止华人移民,澳洲將变成一片黄色世界。

澳洲第一任总理埃德蒙巴顿宣称:“人类平等的原则只適用於白人之间,白人与华人之间则不遵循这条原则。”

幸运的是,澳洲接受文明洗礼,人权意识抬头;白人自身的醒觉,以及有色人种的奋起,终於把埃德蒙这种白人主义政客扫进歷史垃圾堆。

黄英贤担任財政部长,应该感谢惠特兰(Gough Whitlam)领导的工党政府,在1975年制定反种族歧视法,结束了白澳政策。

歷史可以產生对比。

同样是共和联邦国家,马来西亚在上世纪初没有类似澳洲当时的“褐马政策”。

早期的华人移民到马来亚,没有重大的人为阻拦,也没有特別的政策限制。

从30到50年代,华人人口超过马来人,是最大族群;这些数字,在英国殖民地政府文献中有记载。

独立之后,財政部长的职位,捨华人取谁?从李孝式到陈修信,都是华人出任財政部长。

陈修信担任財政部长,更长达15年之久,创下共和联邦国家任期最长的財长。

姑且不评陈修信在政坛上的功过,而只看他在財长位子上的表现,他算是立下一个典范。

陈修信財长任內的严谨、效率和廉洁,为国家財政打下稳健的基础,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当年的马幣,更是区域內最坚挺的货幣。

陈修信的財长职位,在1974年结束;从此,马来西亚再也没有华人出任財长。

並不是陈修信表现不佳而遭换人,也不是华人之中缺乏金融財政能人,而是政治权力的转变,使华人的政治代表力量江河日下,进而失去了这个重要的政府职位。

从移民政策到財政部长,澳洲和大马是两条相反的曲线。

澳洲是开低走高,从上世纪初的极度保守封闭,到后来的自由开放。

大马是开高走低,从原本的相当自由开放,到后期趋於保守。

两条线的交叉点,大约是在1975年。

財长位子难以回来,但是,希望至少大马这条曲线,能够从谷底回弹,走回自由开放。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