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总会长方天兴近日针对华教课题,发表了两大言论:一是呼吁朝野政党应有“与华教共存亡”的立场和大格局,而非局限於“与华小共存”;二是他率团到中国广州进行文化考察期间,认为“一旦马中互相承认大学学位后,我国有望成为东南亚区域的华文教育发展中心。”
显而易见,以上两种说法立场一致;作为华社大家长的方天兴,表达了一般关爱华教人士数十年来对华教的坚持不懈,並打造了高耸绚丽的愿景。可惜单就目前的政治大环境来看,“与华教共存”尚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境地。看看由企业与媒体联手主办的“Tiger星洲华教义演”,就不难理解个中棘手难解的困境。
於1994年开始举办、规模逐年扩大的“Tiger星洲华教义演”,目前正迈入第18个年头。每天翻开星洲日报娱乐版,看到本地歌手发自肺腑、多年来不计报酬拨冗参与义演的心声,心头免不了一紧!
经已18年了,为华教筹款的活动非但无法停止,甚至已从最初的小型慈善活动,经年演变成年度全国巡迴的重大活动;除了华教义演,还有不计其数的华团和餐饮业者不定时联手举办大大小小的嘉年华。在这些与民共乐的活动中,“为当地华小筹款”似已成为指定重点环节。华社极其善良大方,每回见报的筹款新闻,筹获数额总是高得令人咋舌;难怪华社以外的群体会给予“华社人士都很富有”的刻板印象。
这可不是吗?半津华小欠缴电水费,只要有新闻一见报,必有热心人士倾囊相助;华小建筑老旧或遭白蚁侵蚀,触目惊心的照片在报章刊载后,必有人伸出援手;校园过於拥挤须增闢校地或教室,再或是任何须汰旧更新的硬体设施,官方资源不足不打紧,民间总会有办法自行解决。坦白说,在外在条件极为恶劣的前提下,华教迄今仍能屹立不摇,確实令人宽慰。然而,其中可怕之处在於孟子所言的“习焉不察”。
我们习惯了每一年总要有数百场大大小小的筹款活动,並自掏腰包援助华小;官方习惯了华社自立自强让华小继续生存的模式。我们彼此都陷入这种实际上非常畸形、令人不安的习惯里,彼此更是忘了华小其实是构成国家多元教育的重要支流。
回到方天兴“与华教共存”的愿景。就目前而言,年年增高的財政预算案连最基本的“与华小共存”都无能为力了,要与华教共存,真是何德何能!要是有一年,所有援助华教的筹款活动全都暂停,华小还能继续无压力办学,我们才算是向“东南亚区域华文教育发展中心”迈进了一大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慧娇‧ 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