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终於宣佈调升,大家要逐渐“习惯”。
看来,人们必须先自我调整,先习惯少电的日子;多看书少看电视,多吹风扇少吹冷气,多冲冷水少冲热水。
用一个很现代的名词来说,叫做“绿色生活”。
唔,绿色也是赏心悦目的顏色;减少用电,也是造福地球。
活在物价都起,只有收入不起的年代,要有一点阿Q精神。
幸好,95汽油没涨;当局宣称,只要国际油价不再起,要坚守95汽油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是,还会久吗?
油价稳企100美元线上,乐不知返,久久不愿下来,反而还跃跃欲试,再攀高峰。
刚读到一则分析,控制国际油价的沙地阿拉伯,为了抵消茉莉花的效应,大量增加国內开支,要让人民乐不思蜀,就不会冒著辛苦和风险,搞甚么革命了。
增加的庞大开支,当然是从原油里搾取;油价愈高,沙地政府收入增加,沙地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就愈高。
要让沙地人民继续高兴,原油价格就要节节高升。
重点是,电费起了之后,刺激市场价格机制,各种商品虎视眈眈;跟著电费之后调涨,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其它商品,包括林林总总的统制品,从白糖、麵粉、食用油、自来水,到街上的零售用品、路边的小摊口、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都在找寻一个涨价的切入点。
经济学上的价格理论说,当市场价格不稳定时,商品的生產商,会选择离场,或减少供应,等待价格上升,或是製造价格上涨。
生產商会等到价格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刻,才进入市场,取得最高的回酬。
近两年的房屋飆涨,就是建立在这种预期。
当首相纳吉最近在伦敦演说,把津贴形容为鸦片,习惯了就会上癮;其实,也间接暗示津贴会逐渐减少,人民要接受更高的痛苦指数。
面对现实,这是一个涨价的年代。
目前,正是考验政府管理痛苦指数的能力的时刻了。
一些商品涨价,是受到国际市场所带动,尚称情有可原。
然而,民眾最不能接受的是国內市场供需扭曲,製造了既得利益者控制和垄断的机会,导致物价被哄抬上涨。
另一方面,供需管道出现太多的缺口(leakage),让官商中饱私囊,也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电费和一些统制品涨价,固然有符合经济原理的理由。
然而,改善市场管道,杜绝供需缺口,提昇生產力,增加人民收入;这一切降低原本的措施,政府没有逃避和推搪的理由。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