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什么是尊师重道,但他(老师)都不尊重我,叫我怎么尊重他!”就读中一的小祥气结地向笔者表示。
从各报章或公共媒体的报道,都可以反映出学生问题已愈来愈复杂,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处理学生问题和教学成效起了一定的帮助。
时代在转变,传统“师生关系要学生顺服老师”的观念已不合时宜,现今社会对师生关系以至尊师重道的概念,似乎随着时代步伐而有了新的诠释。
指陈不足须有理由
人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固然,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但综合小祥的意见,他们著重的是与老师的关系建立,并肯定师生间应当包含尊重、平等及包容。
什么是“尊重”?尊重是指无论学生成绩好与坏、资质优与劣、背景强或弱;在人格上都不被贬低,并得到认同。
此可反映于老师指出学生的不足时,必须有合理而充分的证据,并向学生说明以让他明白、信服,而不能只包含指责、责骂。
师生宜建良好关系
“平等”则是指师生沟通时不以谁为老师、谁为学生作重点或前题,单向地由老师讲、学生听,由老师控制学生,而是老师与学生能互动地沟通,学生能发表其意见。
“包容”是指老师能宽恕、原谅学生过往的错失,不以昔日的过失作为今天责骂的理由,以及体谅各人的不同情况,如小祥的希望老师也能体谅。
尊重、平等及包容等元素并未有违背儒家传统的导师精神,只是让此传统观念更符合现代的需求。
以上观点亦反映现今学生对师生关系所抱持的期望:能与老师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作为老师当因材施救,此概念并非单单应用于知识的传授上(虽然师者,是传道、解惑),亦当应用于关系建立上。
配合学生的需要与之沟通,始有助学生愉快学习、成长。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杨直绳 20110630
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
30-06-11 美国人的宪法精神
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没有人会怀疑。美国为甚么会强大?一般答案是,美国是一个开放、公平的国家,它有健全的制度,任何有才干、够聪明的人,只要他本人愿意,最后都能成为美国人,或为美国服务;美国社会具有包容异己、自由竞爭的风气。
如果再追问,美国为甚么会有这种风气?大部份的美国人都会答:那是因为美国的宪法。
美国宪法,应该是全世界被研究、被討论过最多的宪法,它是世界首部成文宪法,被认为是宪法中的典范。但最近一期的《时代杂誌》的封面大標题打著:“美国的宪法还重要吗?”
文中就拋出了一些受爭议的宪法条文来討论,例如美国宪法很尊重移民的权利,像一位非法入境的外国人,生下的孩子,將自动成为美国公民,这需要修改吗?宪法第二修正案说:“人民拥有和携带鎗支的权利不应受到侵犯。”但在鎗支泛滥的今天,每年超有1万名美国人成了鎗下亡魂,自由拥鎗的条文,真的有必要存在吗?
美国拥鎗的宪法,和它立国的背景有关。身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在立国前备受宗主国不公平的待偶,对他们来说,英国王室就是一个暴政,以华盛顿为首的“叛军”轰轰烈烈和祖国打了一仗,终於爭取到了自治。独立后的美国人,从此对暴政戒慎恐惧,主张人民可以拥鎗、组成民兵团,就为了防备一个可能会再出现的暴政。三国学者易中天在读了美国的宪法后,认为其核心精神就是“防官如防贼”,可谓很有见地。
为了防范一个权力过大的政府,美国宪法在两百多年前,列下了许多关於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的条款,后来成了其他各国家竞相模仿的对像。
对於《时代》提到的那些具有爭议性的条文,美国民眾又怎么看呢?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美国人认为,拥有鎗械的自由和移民第二代成为公民的条款,必须保留,不应刪改。
会不会很惊讶?美国人寧可选择活在一个不时发生鎗击案的社会、或者是让自己的下一代和非法移民的子女竞爭求职,也不愿意削减宪法提到的人权条款。
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宪法是一座天秤,一边是人民权利,另一边是政府职权,天秤两端是相互制衡的,如果人民牺牲某一方面的自由,就会让政府权利变大、变重,政府演变成专政暴政的可能性又大一些,到最后,还是会对人民不利的。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植建成‧20110629
如果再追问,美国为甚么会有这种风气?大部份的美国人都会答:那是因为美国的宪法。
美国宪法,应该是全世界被研究、被討论过最多的宪法,它是世界首部成文宪法,被认为是宪法中的典范。但最近一期的《时代杂誌》的封面大標题打著:“美国的宪法还重要吗?”
文中就拋出了一些受爭议的宪法条文来討论,例如美国宪法很尊重移民的权利,像一位非法入境的外国人,生下的孩子,將自动成为美国公民,这需要修改吗?宪法第二修正案说:“人民拥有和携带鎗支的权利不应受到侵犯。”但在鎗支泛滥的今天,每年超有1万名美国人成了鎗下亡魂,自由拥鎗的条文,真的有必要存在吗?
美国拥鎗的宪法,和它立国的背景有关。身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在立国前备受宗主国不公平的待偶,对他们来说,英国王室就是一个暴政,以华盛顿为首的“叛军”轰轰烈烈和祖国打了一仗,终於爭取到了自治。独立后的美国人,从此对暴政戒慎恐惧,主张人民可以拥鎗、组成民兵团,就为了防备一个可能会再出现的暴政。三国学者易中天在读了美国的宪法后,认为其核心精神就是“防官如防贼”,可谓很有见地。
为了防范一个权力过大的政府,美国宪法在两百多年前,列下了许多关於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的条款,后来成了其他各国家竞相模仿的对像。
对於《时代》提到的那些具有爭议性的条文,美国民眾又怎么看呢?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美国人认为,拥有鎗械的自由和移民第二代成为公民的条款,必须保留,不应刪改。
会不会很惊讶?美国人寧可选择活在一个不时发生鎗击案的社会、或者是让自己的下一代和非法移民的子女竞爭求职,也不愿意削减宪法提到的人权条款。
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宪法是一座天秤,一边是人民权利,另一边是政府职权,天秤两端是相互制衡的,如果人民牺牲某一方面的自由,就会让政府权利变大、变重,政府演变成专政暴政的可能性又大一些,到最后,还是会对人民不利的。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植建成‧20110629
30-06-11 亚航成功启示录
上週是亚航週。从美国国家广播有线电视公司(CNBC)到Bisnis Awani,从Star Biz到《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亚航於巴黎航空展上破纪录的订购量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正当亚洲以庞大的客运量引领廉价航空公司之际,亚航公佈了一项创记录的交易——向空中巴士(Airbus)订购200架“A320Neo”型飞机,交易额高达180亿美元,为期15年——是这家欧洲公司史上接获的第三大订单,仅次於阿联酋航空公司和卡塔尔航空公司。
当然,亚航的认真实在往往被该公司老板东尼费南达斯的玩世不恭所掩饰了。仔细想想看以下数字:在2011年首季,该公司匯报取得了1亿7千190万令吉的凈利润,而且自2004年以来,平均年凈收入已增长了57%。根据《金融时报》报导,这家廉价航空公司的营利已超越业界整整129%。
最近,继在大马、泰国及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功后,该公司宣佈將其最重要的短程业务扩展至菲律宾,与此同时,该公司於2007年设立的长途服务项目亚航X已逐步增长,飞行於全球15个航点之间。
迄今为止,一切都相当顺利,然而,亚航能够给予我们甚么样的启示?每当国民似乎失去了团结一致的目標时,亚航的成功是否能为人民带来更为广泛的借鉴?亚航的適应力和精力泉源为何?再者,这些特质能否转移至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东尼费南达斯的高效率、以社交网络为基础並获得热烈反响的业务,能为大马政府带来宝贵的经验吗?
我们可以从亚航身上学习到以下3个要素:
第一,亚航就像所有的小本生意一样,能够非常迅速地適应和学习。这家航空公司经已能融入它飞行的任何一个地点。的確,亚航努力做到地方化及应对各管辖区域、文化及地理形势上的差异,是该公司的一大成就。
然而,这不是亚航独具的特质,因为大马人也拥有同样的適应能力,並且能在世界各地茁壮成长。事实上,这股出眾的力量(大马人骨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源自於我们多元族群、多元宗教的精神特质——我们丰富有趣、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更自豪地颂扬这一点。
第二,是亚航百分百採纳社交媒体和透明化的经营模式。如此开放的作风使得该公司对於消费者而言,显得格外热情积极。
同样地,要是我国政府能解除对於媒体的监管桎梏,必能受益匪浅。公眾的反馈和监督將有助於打造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
亚航雇用了4千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等级制度统一、决策民主化、劳动大军精干、员工自主权利高。的確,东尼费南达斯顺其自然的处世態度转化为著重成果,而非形式的管理方式——我国政府往往沉迷於形式,若能仿效上述管理方式会更好。
第三,令人著迷的低成本和低花费。乘搭亚航的旅客都知道他们付予的价格,也知道该公司的业务走的是低廉路线,因为整个运作的过程都是透明且负责任的。
不用说,国人在眼见当前因吉隆坡捷运系统扩建合约而引起的爭议时,將会非常认同当局以同样公开的方式善加运用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纳税钱。
因此,总的来说,亚航除了是一家卓越的企业外,也可成为让我国参照学习的绝佳典范。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反应积极、精干的政府——证明它是可以基於成本驱动而严格管理財务的政府。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愿意聆听、有创意、革新的政府,以便能在这个竞爭日益激烈的世界里保持领先的地位。同时,我们需要一个开发人才的政府,正如亚航將空服员变为飞机师,地勤人员变为工程师。
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向亚航看齐,那么,国家的口號將会是“现在,人人都有发言权”。(译:曾慧金)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凯林拉斯兰‧20110630
正当亚洲以庞大的客运量引领廉价航空公司之际,亚航公佈了一项创记录的交易——向空中巴士(Airbus)订购200架“A320Neo”型飞机,交易额高达180亿美元,为期15年——是这家欧洲公司史上接获的第三大订单,仅次於阿联酋航空公司和卡塔尔航空公司。
当然,亚航的认真实在往往被该公司老板东尼费南达斯的玩世不恭所掩饰了。仔细想想看以下数字:在2011年首季,该公司匯报取得了1亿7千190万令吉的凈利润,而且自2004年以来,平均年凈收入已增长了57%。根据《金融时报》报导,这家廉价航空公司的营利已超越业界整整129%。
最近,继在大马、泰国及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功后,该公司宣佈將其最重要的短程业务扩展至菲律宾,与此同时,该公司於2007年设立的长途服务项目亚航X已逐步增长,飞行於全球15个航点之间。
迄今为止,一切都相当顺利,然而,亚航能够给予我们甚么样的启示?每当国民似乎失去了团结一致的目標时,亚航的成功是否能为人民带来更为广泛的借鉴?亚航的適应力和精力泉源为何?再者,这些特质能否转移至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东尼费南达斯的高效率、以社交网络为基础並获得热烈反响的业务,能为大马政府带来宝贵的经验吗?
我们可以从亚航身上学习到以下3个要素:
第一,亚航就像所有的小本生意一样,能够非常迅速地適应和学习。这家航空公司经已能融入它飞行的任何一个地点。的確,亚航努力做到地方化及应对各管辖区域、文化及地理形势上的差异,是该公司的一大成就。
然而,这不是亚航独具的特质,因为大马人也拥有同样的適应能力,並且能在世界各地茁壮成长。事实上,这股出眾的力量(大马人骨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源自於我们多元族群、多元宗教的精神特质——我们丰富有趣、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更自豪地颂扬这一点。
第二,是亚航百分百採纳社交媒体和透明化的经营模式。如此开放的作风使得该公司对於消费者而言,显得格外热情积极。
同样地,要是我国政府能解除对於媒体的监管桎梏,必能受益匪浅。公眾的反馈和监督將有助於打造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
亚航雇用了4千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等级制度统一、决策民主化、劳动大军精干、员工自主权利高。的確,东尼费南达斯顺其自然的处世態度转化为著重成果,而非形式的管理方式——我国政府往往沉迷於形式,若能仿效上述管理方式会更好。
第三,令人著迷的低成本和低花费。乘搭亚航的旅客都知道他们付予的价格,也知道该公司的业务走的是低廉路线,因为整个运作的过程都是透明且负责任的。
不用说,国人在眼见当前因吉隆坡捷运系统扩建合约而引起的爭议时,將会非常认同当局以同样公开的方式善加运用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纳税钱。
因此,总的来说,亚航除了是一家卓越的企业外,也可成为让我国参照学习的绝佳典范。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反应积极、精干的政府——证明它是可以基於成本驱动而严格管理財务的政府。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愿意聆听、有创意、革新的政府,以便能在这个竞爭日益激烈的世界里保持领先的地位。同时,我们需要一个开发人才的政府,正如亚航將空服员变为飞机师,地勤人员变为工程师。
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向亚航看齐,那么,国家的口號將会是“现在,人人都有发言权”。(译:曾慧金)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凯林拉斯兰‧20110630
30-06-11 从悲剧中吸引教训
雪州加影育华中学一名成绩优异的18岁学生倪豪政,日前从学校的4楼跃下丧生,令社会深感震撼,尤其是育华中学全校师生,震惊之余也为死者的丧命感到悲伤和痛心。死者在跃楼之前,曾因为被投诉碰撞一名女同学而被辅导老师传召,是否因为如此而跃楼,箇中真正原因已隨著死者的逝世而成了谜。不过,此起不幸事件,必须唤醒社会人士尤其是教育界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健康的关注。
我们为这起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扼腕嘆息,然而,只有夸过伤痛,我们才能有前进的力量,殷切希望其他家长和教育界能从这起悲剧中得到启示和教训,在培育孩子过程中更尽责地扮好各自的角色,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死者一时衝动的行为,给家人留下一辈子的哀痛和遗憾,同时也让有关女生和训导、辅导教师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悲剧发生,相信有关教师已尽其职责。值得一提的是,死者家长尤其是倪父强忍丧子之痛,不怨不怒反而处处顾念有关女生与校方的冷静与理智態度,充份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令人钦佩。
无论如何,校方对全校师生的后续心理辅导工作,更为重要,校方在悲剧发生后的危机应对行动,当时若能做得更妥善,相信可以安抚全校师生忐忑不安和惊嚇的情绪,同时也可阻止外界各种不实的流言与揣测。
青少年自杀案例有日益增加的趋势,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甚么社会进步了,青少年的物质生活更好了,学习环境改善了,青少年应对问题的心理能力却反而越来越差了呢?青春时代应是生龙活虎,生活多姿多彩,怎么可能会有自杀念头?为何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面对困难时轻易以死寻求了断?到底是甚么原因使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理变得如此脆弱?这是谁的责任?
这起悲剧务须让家长和教育界正视,现代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必须认真看待这早熟的一代,他们所面对的感情、学业压力,他们鬱闷的情绪、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会出现绝望或衝动的念头。我们不难明白,生活压力的增大,各种竞爭的激烈以及心理教育的缺失,应才是悲剧屡屡上演的主要原因。
现代家庭一般人口简单,经济中上,青少年成长过程若是受到过度呵护,就会如同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风雨的考验,一旦面对逆境或一点挫折,便会不堪一击。有些青少年则是怀有强烈叛逆。
心理,寻求自杀的原因或目的,是因为一时吞不下一口气,为了报復或引起注意,或天真地以为,死亡可以解决问题。他们的无知、自私和缺乏责任感,便是缺乏完善的心理教育所致。
因此,防范青少年自杀,应从多方位著手,如加强灌输生命死亡教育的培训,教导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和责任;学校教育也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性格倾向,生活態度消极者,则须加强灌输生命意义的精神,以提高青少年承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品质。家长则必须多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向,加强沟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瞭解他们想传达的讯息,使他们面对困难时不会有无助失措之感。只有从悲剧中吸取教训,才能阻止悲剧重演。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 20110630
我们为这起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扼腕嘆息,然而,只有夸过伤痛,我们才能有前进的力量,殷切希望其他家长和教育界能从这起悲剧中得到启示和教训,在培育孩子过程中更尽责地扮好各自的角色,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死者一时衝动的行为,给家人留下一辈子的哀痛和遗憾,同时也让有关女生和训导、辅导教师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悲剧发生,相信有关教师已尽其职责。值得一提的是,死者家长尤其是倪父强忍丧子之痛,不怨不怒反而处处顾念有关女生与校方的冷静与理智態度,充份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令人钦佩。
无论如何,校方对全校师生的后续心理辅导工作,更为重要,校方在悲剧发生后的危机应对行动,当时若能做得更妥善,相信可以安抚全校师生忐忑不安和惊嚇的情绪,同时也可阻止外界各种不实的流言与揣测。
青少年自杀案例有日益增加的趋势,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甚么社会进步了,青少年的物质生活更好了,学习环境改善了,青少年应对问题的心理能力却反而越来越差了呢?青春时代应是生龙活虎,生活多姿多彩,怎么可能会有自杀念头?为何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面对困难时轻易以死寻求了断?到底是甚么原因使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理变得如此脆弱?这是谁的责任?
这起悲剧务须让家长和教育界正视,现代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必须认真看待这早熟的一代,他们所面对的感情、学业压力,他们鬱闷的情绪、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会出现绝望或衝动的念头。我们不难明白,生活压力的增大,各种竞爭的激烈以及心理教育的缺失,应才是悲剧屡屡上演的主要原因。
现代家庭一般人口简单,经济中上,青少年成长过程若是受到过度呵护,就会如同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风雨的考验,一旦面对逆境或一点挫折,便会不堪一击。有些青少年则是怀有强烈叛逆。
心理,寻求自杀的原因或目的,是因为一时吞不下一口气,为了报復或引起注意,或天真地以为,死亡可以解决问题。他们的无知、自私和缺乏责任感,便是缺乏完善的心理教育所致。
因此,防范青少年自杀,应从多方位著手,如加强灌输生命死亡教育的培训,教导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和责任;学校教育也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性格倾向,生活態度消极者,则须加强灌输生命意义的精神,以提高青少年承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品质。家长则必须多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向,加强沟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瞭解他们想传达的讯息,使他们面对困难时不会有无助失措之感。只有从悲剧中吸取教训,才能阻止悲剧重演。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 20110630
30-06-11 朋友是来出卖的?
老婆大人︰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齣粤语警匪港片,其中一个“奸人”说了一句令八公为之心疼且一震的重话:“朋友,哈哈,你不知道朋友是来出卖的。”忘记那片子的名字,但每当在报章看到朋友出卖朋友的新闻,就想起这经典“名言”,可真有警世作用呵!
你看,不是吗?前不久,有个老翁木无表情接受记者访问,他的冤情是深陷一个所谓天天一起喝茶谈心好友的圈套,百万家財竟被骗一空。那所谓的“朋友”,显然一早把他当水鱼,备好网子、糖油酱醋、当归八珍把他“燉冬菇”,花了三五年功夫吊大鱼。那“朋友”也够厚黑,够有耐性啦,喝茶讲心,假做慈善掩人耳目,装扮正人君子、充阔气,让他丧失警惕和怀疑心,然后邀投资房地產,说有40依格的便宜地,每依格才3000令吉,信了,付款12万令吉。啊哈,小饵吃了,再加大饵,400依格平价地,又拿到65万令吉。唉,人家天天跟你閒聊,你知人知面不知心,尽拋自己一片赤诚心,让人好计算,结果前前后后据报被“暗算”了100万令吉,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经营生意,收档后想当退休金的老本,还有一部分是向孩子借来的。唉,遇人不淑,此恨绵绵无绝期呵!一轮明月照沟渠,怎不痛彻心扉?
老婆大人,这骗术奇谭也不是独一无二,最近还有一则未见报的真实故事。话说商场有个重情重义的年轻商人,日夜打拼经营,搞批发生意略有小成。一天,一个平时曾来敘旧的中学同学找上门。这小子是富家子弟,他说要在沙巴发展贸易生意,要跟老同学买一个货柜的货,约4万令吉。为取信老同学,富家子先付约2万令吉,之后过了7个月都不还胀,忽然又要多一货柜货。老同学要那有钱仔先还旧账才拿新货,虽然说得婉转,但有钱仔竟借题发挥,恼羞成怒,公然懒账不还,还挑战老同学去报警!
年轻批发商心痛的不是那笔收不回的2万令吉,而是向来当对方是同窗好友,却被当水鱼,真是“狗咬吕洞宾”。那有钱仔据说已是一步步墮落,泡夜店,吃摇头丸,把自己的人格尊严出卖了,也把朋友出卖了。
古龙的真知灼见
也许,他就像那粤语片中的靚仔,对“朋友”的价值观是“朋友是拿来出卖的”!
老婆大人,有些人说,古龙的小说天马行空,比如他说“最危险的敌人,不是你对面的敌人,而是你身边或背后的亲信或朋友。”人老了,过多几条桥,吃多几把盐,八公倒很欣赏他这个“真知灼见”哩!
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中,老实人被人暗算变“憨居”的例子好多好多,看看,想想,你也会增加一点“做人的功力”。
对朋友一片真诚,有错吗?绝对没有错。但今天呵,其实古早时也一样有呵。背后插刀的、设机关害你的、更可怕的,不是自己所谓的“朋友者乎”?回头看看政界、商界,甚至那些什么山盟海誓的情场、友情,有多少是朋友所害的?那些“女毒驴”,被深爱的情郎出卖,痛不欲生,再回头已百年身。
所以我八公善心一动,奉劝天下“有情人”,时代不同啦,价值观走了样呵!朋友,不要一厢情愿,知人知面不知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老爸曾教我:逢人只说三分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呵!你天真浪漫,小心付出惨痛代价。
老婆大人,你说八公这样说“反动人间情”吗?
我想,在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世界,人总该学会点自卫能力吧!好啦!
不说啦,再说就气喘啦。
嘿嘿,友谊万岁!
八公字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阿迪 20110630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齣粤语警匪港片,其中一个“奸人”说了一句令八公为之心疼且一震的重话:“朋友,哈哈,你不知道朋友是来出卖的。”忘记那片子的名字,但每当在报章看到朋友出卖朋友的新闻,就想起这经典“名言”,可真有警世作用呵!
你看,不是吗?前不久,有个老翁木无表情接受记者访问,他的冤情是深陷一个所谓天天一起喝茶谈心好友的圈套,百万家財竟被骗一空。那所谓的“朋友”,显然一早把他当水鱼,备好网子、糖油酱醋、当归八珍把他“燉冬菇”,花了三五年功夫吊大鱼。那“朋友”也够厚黑,够有耐性啦,喝茶讲心,假做慈善掩人耳目,装扮正人君子、充阔气,让他丧失警惕和怀疑心,然后邀投资房地產,说有40依格的便宜地,每依格才3000令吉,信了,付款12万令吉。啊哈,小饵吃了,再加大饵,400依格平价地,又拿到65万令吉。唉,人家天天跟你閒聊,你知人知面不知心,尽拋自己一片赤诚心,让人好计算,结果前前后后据报被“暗算”了100万令吉,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经营生意,收档后想当退休金的老本,还有一部分是向孩子借来的。唉,遇人不淑,此恨绵绵无绝期呵!一轮明月照沟渠,怎不痛彻心扉?
老婆大人,这骗术奇谭也不是独一无二,最近还有一则未见报的真实故事。话说商场有个重情重义的年轻商人,日夜打拼经营,搞批发生意略有小成。一天,一个平时曾来敘旧的中学同学找上门。这小子是富家子弟,他说要在沙巴发展贸易生意,要跟老同学买一个货柜的货,约4万令吉。为取信老同学,富家子先付约2万令吉,之后过了7个月都不还胀,忽然又要多一货柜货。老同学要那有钱仔先还旧账才拿新货,虽然说得婉转,但有钱仔竟借题发挥,恼羞成怒,公然懒账不还,还挑战老同学去报警!
年轻批发商心痛的不是那笔收不回的2万令吉,而是向来当对方是同窗好友,却被当水鱼,真是“狗咬吕洞宾”。那有钱仔据说已是一步步墮落,泡夜店,吃摇头丸,把自己的人格尊严出卖了,也把朋友出卖了。
古龙的真知灼见
也许,他就像那粤语片中的靚仔,对“朋友”的价值观是“朋友是拿来出卖的”!
老婆大人,有些人说,古龙的小说天马行空,比如他说“最危险的敌人,不是你对面的敌人,而是你身边或背后的亲信或朋友。”人老了,过多几条桥,吃多几把盐,八公倒很欣赏他这个“真知灼见”哩!
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中,老实人被人暗算变“憨居”的例子好多好多,看看,想想,你也会增加一点“做人的功力”。
对朋友一片真诚,有错吗?绝对没有错。但今天呵,其实古早时也一样有呵。背后插刀的、设机关害你的、更可怕的,不是自己所谓的“朋友者乎”?回头看看政界、商界,甚至那些什么山盟海誓的情场、友情,有多少是朋友所害的?那些“女毒驴”,被深爱的情郎出卖,痛不欲生,再回头已百年身。
所以我八公善心一动,奉劝天下“有情人”,时代不同啦,价值观走了样呵!朋友,不要一厢情愿,知人知面不知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老爸曾教我:逢人只说三分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呵!你天真浪漫,小心付出惨痛代价。
老婆大人,你说八公这样说“反动人间情”吗?
我想,在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世界,人总该学会点自卫能力吧!好啦!
不说啦,再说就气喘啦。
嘿嘿,友谊万岁!
八公字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阿迪 20110630
30-06-11 全国大选,还远吗?
第十三届全国大选究竟会落在什么时候?如今,2011年已经过了一半,还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首相会赶在下半年选举呢或是干脆等到明年呢?反正,距离五年就必须解散国会的法定期限还远得很,如果没有较高的赢面,没有万全的计划,掌握解散国会权利的首相又何必急于一时,仓促的举行全国大选呢?首相不急,老百姓没有急的权利,剩下的就只有朝野政党,有心政治的各人,或许高层也不急,但下面的人会不会皇帝不急,太监急呢?
或许执政成员党领袖之间已经对大选日期有了初步的共识,于是乎,一幕幕总让人觉得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戏码在民众面前上演。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宣布有多少人要求他在下届大选披甲上阵,有的也开始一再放话不会轻易离开本身的选民,免得到头来突然被撤换了选区。
成员党前所未有融洽
看看3·08大选之前,仿如三国的槟州国阵,成员党之间谁也不相让,还隐隐针锋相对,可日前,槟城国阵工作委员会主席丁福南说,槟州国阵已经做好准备应对挑战,包括可能很快就要到来的全国大选,还说,槟城国阵各成员党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只等国阵大家长一声令下,就能上场杀敌了。
是不是真的大团结,这个当然只有内部人知道,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却是没错的,何不先解决了共同的敌人,再来看看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否则,鹬蚌相争,得利还不是别人?
候选人须具最高胜算
国阵主席纳吉也一再强调,要所有党员接受一个概念,那就是来届大选,胜望最高的候选人就是最合适的候选人,还“劝请”国阵领袖们不要霸占选区,言下之意,一切将以胜利为最终目标。如此一来,国阵成员党之间的议席分配会不会有所改变?还会不会如以往般,某个选区理所当然的就由某个政党的候选人上阵?想来,在上届大选中遭遇重挫的成员党,心里必定惶惶不安,如果不乖乖听从安排,一旦输了绝对是千夫所指;但如果乖乖听话,未来还有什么作为呢?
如今,距离3·08那场让人难忘的政治海啸已经过去三年多了,海啸的余波或许早已逐渐消散,但是激起的千层浪却已经改变了一些事情,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十三届全国大选会不会在今年内举行呢?全国大选的良辰吉日,还远吗?我不是首相,说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猜测,倒是期待届时在朝在野的各政党又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选民到时候又会受到什么样的“礼物”?说真的,“礼物”最终是否为选民所喜爱,选民有是否领这份情,这个年代,还真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周秀洋 20110630
或许执政成员党领袖之间已经对大选日期有了初步的共识,于是乎,一幕幕总让人觉得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戏码在民众面前上演。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宣布有多少人要求他在下届大选披甲上阵,有的也开始一再放话不会轻易离开本身的选民,免得到头来突然被撤换了选区。
成员党前所未有融洽
看看3·08大选之前,仿如三国的槟州国阵,成员党之间谁也不相让,还隐隐针锋相对,可日前,槟城国阵工作委员会主席丁福南说,槟州国阵已经做好准备应对挑战,包括可能很快就要到来的全国大选,还说,槟城国阵各成员党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只等国阵大家长一声令下,就能上场杀敌了。
是不是真的大团结,这个当然只有内部人知道,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却是没错的,何不先解决了共同的敌人,再来看看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否则,鹬蚌相争,得利还不是别人?
候选人须具最高胜算
国阵主席纳吉也一再强调,要所有党员接受一个概念,那就是来届大选,胜望最高的候选人就是最合适的候选人,还“劝请”国阵领袖们不要霸占选区,言下之意,一切将以胜利为最终目标。如此一来,国阵成员党之间的议席分配会不会有所改变?还会不会如以往般,某个选区理所当然的就由某个政党的候选人上阵?想来,在上届大选中遭遇重挫的成员党,心里必定惶惶不安,如果不乖乖听从安排,一旦输了绝对是千夫所指;但如果乖乖听话,未来还有什么作为呢?
如今,距离3·08那场让人难忘的政治海啸已经过去三年多了,海啸的余波或许早已逐渐消散,但是激起的千层浪却已经改变了一些事情,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十三届全国大选会不会在今年内举行呢?全国大选的良辰吉日,还远吗?我不是首相,说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猜测,倒是期待届时在朝在野的各政党又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选民到时候又会受到什么样的“礼物”?说真的,“礼物”最终是否为选民所喜爱,选民有是否领这份情,这个年代,还真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周秀洋 20110630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29-06-11 下届大选的看头
第13届全国大选跫音已近,各界人士皆议论纷纷预测大选何时將至,在野党普遍预测大选將会落在今年年底,执政党则估计大选將落在明年年头。
下届大选堪称是马来西亚建国以来最激烈、最有看头的全国大选。皆因一场突如其来的308海啸,让长期执政的国阵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人们从中看到政权轮替的可能。来届大选,基本上人们不会再把国阵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胜军,会以一种观望心態,看国州政权究竟鹿死谁手。
重头戏在华人票
下届全国大选將延续砂州选举的风向走势,重头戏仍然还是在华人票。根据目前的选情看来,马来票和印度票回流国阵已成定局,不会有多大看头;综观华人选情,依然显现排山倒海的反风,到了大选之时,华人选区势必成为全国瞩目重点战场。可以预见,国阵的华基政党如马华民政,下届大选必然凶多吉少。
华人反风强盛,在我国政坛已成为政治传统,主要是因为华社不满政府的种族和宗教政策。如今除了这个主因,还有两大次要因素,把华人的反风推到另一个高峰:新加坡大选反风和行动党的强大。最近新加坡刮起空前的反风,在一定程度上更巩固本地华人求变的决心。
今时今日的行动党,处于创党以来最强大的辉煌时期,不只佔有29国席稳坐民联第一大成员党,还雄踞檳州政权固若金汤,攻陷砂州人联党12州席更是气势凌人。
就是一个如此强大的行动党,让华社看到行动党上台执政的可能。从前的华社也许基于对国阵的愤怒,或对行动党的同情而投行动党一票,如今却要把行动党送入国州政府。
华人选情的压轴好戏,莫过于马华的“不入阁论”。马华在大选前信誓旦旦许诺的“不入阁论”,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下一届大选若马华跨不出15国31州席的底线,“不入阁论”必然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因此,下届大选的看头不只在国州政权谁主王朝,还决定了马华从此以后是否继续留在执政行列。
可以“预见”结果
公正党的最终命运,也是下届大选的看头之一,只是现在就已经可以“预见”结果。公正党不同回教党,没有东海岸和北马一带的回教强区作为根据地,公正党仅仅只是靠混合选区吃糊。如果马来选票和印度选票回流国阵,没有丝毫改善,可以预见下届大选公正党必將惨遭滑铁卢。
综观目前全国选情走势,下一届大选最有可能的成绩是:巫统攻下大部分公正党选区,和一小部分回教党选区;行动党攻下大部分马华民政选区,届时马华的“不入阁论”极有可能成真。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吴启聪 20110629
下届大选堪称是马来西亚建国以来最激烈、最有看头的全国大选。皆因一场突如其来的308海啸,让长期执政的国阵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人们从中看到政权轮替的可能。来届大选,基本上人们不会再把国阵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胜军,会以一种观望心態,看国州政权究竟鹿死谁手。
重头戏在华人票
下届全国大选將延续砂州选举的风向走势,重头戏仍然还是在华人票。根据目前的选情看来,马来票和印度票回流国阵已成定局,不会有多大看头;综观华人选情,依然显现排山倒海的反风,到了大选之时,华人选区势必成为全国瞩目重点战场。可以预见,国阵的华基政党如马华民政,下届大选必然凶多吉少。
华人反风强盛,在我国政坛已成为政治传统,主要是因为华社不满政府的种族和宗教政策。如今除了这个主因,还有两大次要因素,把华人的反风推到另一个高峰:新加坡大选反风和行动党的强大。最近新加坡刮起空前的反风,在一定程度上更巩固本地华人求变的决心。
今时今日的行动党,处于创党以来最强大的辉煌时期,不只佔有29国席稳坐民联第一大成员党,还雄踞檳州政权固若金汤,攻陷砂州人联党12州席更是气势凌人。
就是一个如此强大的行动党,让华社看到行动党上台执政的可能。从前的华社也许基于对国阵的愤怒,或对行动党的同情而投行动党一票,如今却要把行动党送入国州政府。
华人选情的压轴好戏,莫过于马华的“不入阁论”。马华在大选前信誓旦旦许诺的“不入阁论”,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下一届大选若马华跨不出15国31州席的底线,“不入阁论”必然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因此,下届大选的看头不只在国州政权谁主王朝,还决定了马华从此以后是否继续留在执政行列。
可以“预见”结果
公正党的最终命运,也是下届大选的看头之一,只是现在就已经可以“预见”结果。公正党不同回教党,没有东海岸和北马一带的回教强区作为根据地,公正党仅仅只是靠混合选区吃糊。如果马来选票和印度选票回流国阵,没有丝毫改善,可以预见下届大选公正党必將惨遭滑铁卢。
综观目前全国选情走势,下一届大选最有可能的成绩是:巫统攻下大部分公正党选区,和一小部分回教党选区;行动党攻下大部分马华民政选区,届时马华的“不入阁论”极有可能成真。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吴启聪 20110629
29-06-11 馬哈迪:醫生還要當家?
上週談「拉沙里追憶逝水年華」,不免扯到他的老對手──前首相馬哈迪醫生。不料,「好的不靈醜的靈」。病癒不久的馬哈迪居然耐不住寂寞,在上週三表演了一個「不甘心、不放手」段子,大談「媒體自由毀了種族關係」。
「當年,我們不多談種族,免得不尊重人家。今天我們高談種族、宗教,在不同族群中製造紛爭。」
「今天的種族關係,居然比不上『一個雄霸大馬22年的獨裁者』來得好。」
(「Race relations today are not as good as when『a dictator of 22 years』was leading the country,」)
馬哈迪果然懂得自我嘲諷,而且,連消帶打,軟硬兼施。他先批媒體製造種族不安,然後再幽自己一默,先括了媒體一把掌,再笑著臉說:得罪了,我這「老獨裁者」本性難移呀。
曾經叱吒風雲,當了22年首相的馬哈迪,寫了「醫生當家」的回憶錄還不肯休息。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寫部落格文章,到跑碼頭登台做秀,都忙得不可開交,深怕媒體的麥克風、攝影機忘了往台上的面容轉。畢竟要得到掌聲,就得站在台上,不管是主席台、司令台或是電視台。
對馬哈迪醫生來說:「什麼民主都是假的」。(馬哈迪曾經說過,一個「好的獨裁者」,比什麼西方民主更有價值。海峽對岸的李光耀老先生「英雄所見略同」。儘管兩人受的都是西方教育,卻非常強調「亞洲價值觀」。)
想當年他老人家主政時,媒體莫不戰戰兢兢,如坐針氈、如履薄冰。在風起雲湧的八十年代,他關媒體和開媒體的速度都教人嘆為觀止;種族和宗教課題在媒體的報導,更是點到即止。
因此,放下權力的馬哈迪醫生,對眼前政壇演員的小打小鬧看不過眼時,還是會提點後輩如何治國平天下。
對308政治海嘯,他感觸良多。但他恨的不是民聯崛起,而是恨接班人「鐵不成鋼」。
「儘管馬來人因為『黑眼圈』而不悅,但華人卻讓我(國陣)取得三份二多數議席。」(「Chinese support gave me two-thirds majority despite the displeasure of Malays due to the black eye,」)
言下之意,是否等於說「不是華人不愛國(陣),而是馬來人更愛黑(眼圈)」?
所謂「黑眼圈」,當然是指1998「烈火莫熄」時代,前副首相安華在扣留期間,被前警察總長拉欣諾揮拳毆出來的那一記「世紀黑眼圈」。當時,「黑眼圈」成了最有力的政治符號,全球各大媒體,從CNN,BBC到《華爾街日報》,只要提到馬來西亞的大名,「世紀黑眼圈」的鏡頭即浮現,連帶馬哈迪醫生的令譽,也似乎黑了一點。
時代畢竟變了。
「醫生當家」的美好時光和威權主義,早就隨著馬哈迪下台而告終;馬哈迪的接班人,從阿都拉到納吉,都不可能再有馬哈迪的權威和強勢,也就注定了他們必需用和馬哈迪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領導國家,並面對用facebook,Twitter和智能手機瞭解世界、串連世界的新一代大馬人。
就連馬哈迪在海峽對岸的對手李光耀,也在新加坡大選中口出狂言,威脅選民,而使人民行動黨失去了阿裕尼集選區。李光耀也唯有黯然離開內閣,把「資政」的位置空出來,專心去看守獅子城的大金庫。
醫生還要當家?那就看民眾怎麼想了。大馬還有400萬「適齡選民」沒有註冊,這些「早上八九點的太陽」才是未來的主人翁。他們在馬哈迪醫生當家的時候出生、長大,卻不一定記得馬哈迪醫生當家時的經濟狂飆和亢奮,以及政治上的威權獨裁。他們跟本不曉得為什麼醫生還要當家。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黃金城 20110628
「當年,我們不多談種族,免得不尊重人家。今天我們高談種族、宗教,在不同族群中製造紛爭。」
「今天的種族關係,居然比不上『一個雄霸大馬22年的獨裁者』來得好。」
(「Race relations today are not as good as when『a dictator of 22 years』was leading the country,」)
馬哈迪果然懂得自我嘲諷,而且,連消帶打,軟硬兼施。他先批媒體製造種族不安,然後再幽自己一默,先括了媒體一把掌,再笑著臉說:得罪了,我這「老獨裁者」本性難移呀。
曾經叱吒風雲,當了22年首相的馬哈迪,寫了「醫生當家」的回憶錄還不肯休息。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寫部落格文章,到跑碼頭登台做秀,都忙得不可開交,深怕媒體的麥克風、攝影機忘了往台上的面容轉。畢竟要得到掌聲,就得站在台上,不管是主席台、司令台或是電視台。
對馬哈迪醫生來說:「什麼民主都是假的」。(馬哈迪曾經說過,一個「好的獨裁者」,比什麼西方民主更有價值。海峽對岸的李光耀老先生「英雄所見略同」。儘管兩人受的都是西方教育,卻非常強調「亞洲價值觀」。)
想當年他老人家主政時,媒體莫不戰戰兢兢,如坐針氈、如履薄冰。在風起雲湧的八十年代,他關媒體和開媒體的速度都教人嘆為觀止;種族和宗教課題在媒體的報導,更是點到即止。
因此,放下權力的馬哈迪醫生,對眼前政壇演員的小打小鬧看不過眼時,還是會提點後輩如何治國平天下。
對308政治海嘯,他感觸良多。但他恨的不是民聯崛起,而是恨接班人「鐵不成鋼」。
「儘管馬來人因為『黑眼圈』而不悅,但華人卻讓我(國陣)取得三份二多數議席。」(「Chinese support gave me two-thirds majority despite the displeasure of Malays due to the black eye,」)
言下之意,是否等於說「不是華人不愛國(陣),而是馬來人更愛黑(眼圈)」?
所謂「黑眼圈」,當然是指1998「烈火莫熄」時代,前副首相安華在扣留期間,被前警察總長拉欣諾揮拳毆出來的那一記「世紀黑眼圈」。當時,「黑眼圈」成了最有力的政治符號,全球各大媒體,從CNN,BBC到《華爾街日報》,只要提到馬來西亞的大名,「世紀黑眼圈」的鏡頭即浮現,連帶馬哈迪醫生的令譽,也似乎黑了一點。
時代畢竟變了。
「醫生當家」的美好時光和威權主義,早就隨著馬哈迪下台而告終;馬哈迪的接班人,從阿都拉到納吉,都不可能再有馬哈迪的權威和強勢,也就注定了他們必需用和馬哈迪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領導國家,並面對用facebook,Twitter和智能手機瞭解世界、串連世界的新一代大馬人。
就連馬哈迪在海峽對岸的對手李光耀,也在新加坡大選中口出狂言,威脅選民,而使人民行動黨失去了阿裕尼集選區。李光耀也唯有黯然離開內閣,把「資政」的位置空出來,專心去看守獅子城的大金庫。
醫生還要當家?那就看民眾怎麼想了。大馬還有400萬「適齡選民」沒有註冊,這些「早上八九點的太陽」才是未來的主人翁。他們在馬哈迪醫生當家的時候出生、長大,卻不一定記得馬哈迪醫生當家時的經濟狂飆和亢奮,以及政治上的威權獨裁。他們跟本不曉得為什麼醫生還要當家。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黃金城 20110628
29-06-11 未見過大蛇痾尿?
相較起許多城市,我國各個組織或人民顯然不是一個喜歡借助任何理由,就走上街頭示威的群體,但每一次的街頭遊行、示威,都獲得當權者及警方給予「落力警告」,在逆向思考的年代,這相等於是一項「助力」啊!
在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2.0(淨選盟)選擇在7月9日於全馬3地舉行大遊行之際,隨意翻開報章都可閱讀到,官方各單位強烈地呼籲相關單位取消遊行,並奠出各種示威影響治安、商業、旅遊業到國家形象的理由,來強化自己的觀點。
這個現象,不禁叫人想起有「東方之珠」稱號的香港,因這座美麗的城市日均有6起街頭示威或遊行,因此也被西方國家的媒體封為「示威之城」。
中國政府雖嚴管內陸的街頭示威活動,但在「50年不變」的原則下,香港市民就連回歸祖國懷抱的7月1日大日子,也分有上午官方遊行,下午有民間組織為爭取普選、平反六四、消滅貧富懸殊、保護弱勢社群、保護新聞自由等意願的「七一遊行」。
儘管「七一遊行」迄今仍無法達至爭取到普選,但在2003年時以「反對廿三,還政於民」為主題的遊行,卻成功引發「七一效應」,成功促使香港政府收回被視為中國中央政府插手香港事務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文,迄今仍未再提交。
港人一年一度的「七一遊行」,是否影響了香港的旅遊業、國際形象了?答案是否定的;這場遊行反而成為701回歸日的一大特色,也是港人表達集體意願的平臺,更視為香港是中國民主步伐的實踐參考。
我去年7月1日當天人在香港,現場目睹「七一遊行」,親睹香港警察及媒體對「七一遊行」持有的「以民為本」的態度,街頭兩旁的商場照常營業,法輪功組織抨擊中共政府的布條也照樣高掛,但身邊的港人向我們說,參與遊行的人數少了許多,熱誠也大不如前,訴求也僅剩下「爭取普選」較為具體而已。
環顧我國,一年難得幾場大遊行或示威,相隔3年才辦淨選盟2.0集會,就足以讓執法單位如臨大敵,甚至還展開全國性的「掃黃(衣)行動」,巫統控制的《馬來西亞前鋒報》更是怪調不斷,還提及此場集會有「共產主義復興」的背後議程。
實際上,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選委會是否公平執行任務、淨選盟2.0集會是否被民聯所利用,公道自在人心,樹正哪怕日影斜呢?
倒是執法單位宛如驚弓之鳥的舉動,卻令人啼笑皆非,即將在7月1日展開「七一遊行」的香港市民若是得悉,可能會搬上一句粵語俗語「未見過大蛇痾尿」來形容呢!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林淑蕓 20110629
在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2.0(淨選盟)選擇在7月9日於全馬3地舉行大遊行之際,隨意翻開報章都可閱讀到,官方各單位強烈地呼籲相關單位取消遊行,並奠出各種示威影響治安、商業、旅遊業到國家形象的理由,來強化自己的觀點。
這個現象,不禁叫人想起有「東方之珠」稱號的香港,因這座美麗的城市日均有6起街頭示威或遊行,因此也被西方國家的媒體封為「示威之城」。
中國政府雖嚴管內陸的街頭示威活動,但在「50年不變」的原則下,香港市民就連回歸祖國懷抱的7月1日大日子,也分有上午官方遊行,下午有民間組織為爭取普選、平反六四、消滅貧富懸殊、保護弱勢社群、保護新聞自由等意願的「七一遊行」。
儘管「七一遊行」迄今仍無法達至爭取到普選,但在2003年時以「反對廿三,還政於民」為主題的遊行,卻成功引發「七一效應」,成功促使香港政府收回被視為中國中央政府插手香港事務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文,迄今仍未再提交。
港人一年一度的「七一遊行」,是否影響了香港的旅遊業、國際形象了?答案是否定的;這場遊行反而成為701回歸日的一大特色,也是港人表達集體意願的平臺,更視為香港是中國民主步伐的實踐參考。
我去年7月1日當天人在香港,現場目睹「七一遊行」,親睹香港警察及媒體對「七一遊行」持有的「以民為本」的態度,街頭兩旁的商場照常營業,法輪功組織抨擊中共政府的布條也照樣高掛,但身邊的港人向我們說,參與遊行的人數少了許多,熱誠也大不如前,訴求也僅剩下「爭取普選」較為具體而已。
環顧我國,一年難得幾場大遊行或示威,相隔3年才辦淨選盟2.0集會,就足以讓執法單位如臨大敵,甚至還展開全國性的「掃黃(衣)行動」,巫統控制的《馬來西亞前鋒報》更是怪調不斷,還提及此場集會有「共產主義復興」的背後議程。
實際上,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選委會是否公平執行任務、淨選盟2.0集會是否被民聯所利用,公道自在人心,樹正哪怕日影斜呢?
倒是執法單位宛如驚弓之鳥的舉動,卻令人啼笑皆非,即將在7月1日展開「七一遊行」的香港市民若是得悉,可能會搬上一句粵語俗語「未見過大蛇痾尿」來形容呢!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林淑蕓 20110629
29-06-11 妙计阻止游行集会
净选盟的7·09集会游行很引人注意。起初是不注意的,因为政府还没有注意,所以当土权组织叫人囤米的时候,小市民还不以为意而嗤之以鼻。
现在政府脸色越来越凝重,人民也一样脸色越来越凝重,回头想想那个土权的囤米之说,似乎也不可轻忽,因为7·09不能看作是“不过”是一场游行集会而已。
政府向来都不喜欢看到街上有人游行,但不似这次那么重视,发出警告的层级也越来越高,最后连首相也出声了,声色不再那么慈祥,看了叫人心慌,内政部也预防性的采取逮捕行动了,搞得风声鹤唳。
政府处理集会游行的事经验丰富,不过,以前都处理得不很好,只有这次,可说是近乎完美。
以前的处理方法,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万山不许一溪奔”,在集会前好多天就到处设障拦路,这里拦那里拦,拦得车如长龙,怨声载道。
巫青参与耐人寻味
游行之日,市内更是围堵和追击,搞到整个城市像个压力锅,这种“堵城”的手段,虽然也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就是以扰民的方式让人民厌恶游行,但手段粗糙,更有一些刁钻的市民出来一语道破,听了也不是味道。
这次不同了,当净选盟发布消息之后,那个土权就立即躁动,要在同一天集会游行对着干。
土权这么做倒也见怪不怪,毕竟他们是属于体制外的,充其量是义和团之流,他们的神打若被巧妙借用,也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奇怪的是除了土权之外,巫统青年团居然也出来了。虽然内政部长表明不会发出准证给任何一方,集会是非法的,但是巫青团仍然强硬表示,即使非法也要游行。
巫青团系出名门,怎地不顾身分甘愿出此下策,做出违法的事?
掌门人都说了狠话,弟子们还敢如此逞强,的确耐人寻味。
于是,本来只有净选盟一支队伍,演变到有三支队伍对峙,而且杀气腾腾,紧张的气氛就提起来了,大家真的考虑要囤米了。
逮捕变顺理成章
相较于堵城的烂桥段,出动义和团搞气氛是妙计。如果只有净选盟要游行,禁止就显得不民主,逮捕更会引起反弹;如今有了“三造”,情况大大不同,禁止就有了民意基础,所以就看到社会贤达丹斯里方天兴出来对民众晓以大义,叫大家用和平手段去争取,不要搞游行以免发生不愉快事件,在这情形下,即使进行逮捕也就顺理成章。
以前有三十六计,现在有三十七计,新的一计就是“放狗咬人”,等到气氛营造成功之后,自然有大条道理阻止游行上演。
顺便比一比关丹那边的反稀土集会,起初也有一个不明来历的团伙出来喊打喊杀的,气氛也很紧张,后来这团伙神秘地消失了,反稀土行动变成一片祥和,走海边,上山岗,即使上千人也不过是一场晨运而已,证明天下本无事,鸟人自扰之。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木钦 20110628
现在政府脸色越来越凝重,人民也一样脸色越来越凝重,回头想想那个土权的囤米之说,似乎也不可轻忽,因为7·09不能看作是“不过”是一场游行集会而已。
政府向来都不喜欢看到街上有人游行,但不似这次那么重视,发出警告的层级也越来越高,最后连首相也出声了,声色不再那么慈祥,看了叫人心慌,内政部也预防性的采取逮捕行动了,搞得风声鹤唳。
政府处理集会游行的事经验丰富,不过,以前都处理得不很好,只有这次,可说是近乎完美。
以前的处理方法,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万山不许一溪奔”,在集会前好多天就到处设障拦路,这里拦那里拦,拦得车如长龙,怨声载道。
巫青参与耐人寻味
游行之日,市内更是围堵和追击,搞到整个城市像个压力锅,这种“堵城”的手段,虽然也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就是以扰民的方式让人民厌恶游行,但手段粗糙,更有一些刁钻的市民出来一语道破,听了也不是味道。
这次不同了,当净选盟发布消息之后,那个土权就立即躁动,要在同一天集会游行对着干。
土权这么做倒也见怪不怪,毕竟他们是属于体制外的,充其量是义和团之流,他们的神打若被巧妙借用,也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奇怪的是除了土权之外,巫统青年团居然也出来了。虽然内政部长表明不会发出准证给任何一方,集会是非法的,但是巫青团仍然强硬表示,即使非法也要游行。
巫青团系出名门,怎地不顾身分甘愿出此下策,做出违法的事?
掌门人都说了狠话,弟子们还敢如此逞强,的确耐人寻味。
于是,本来只有净选盟一支队伍,演变到有三支队伍对峙,而且杀气腾腾,紧张的气氛就提起来了,大家真的考虑要囤米了。
逮捕变顺理成章
相较于堵城的烂桥段,出动义和团搞气氛是妙计。如果只有净选盟要游行,禁止就显得不民主,逮捕更会引起反弹;如今有了“三造”,情况大大不同,禁止就有了民意基础,所以就看到社会贤达丹斯里方天兴出来对民众晓以大义,叫大家用和平手段去争取,不要搞游行以免发生不愉快事件,在这情形下,即使进行逮捕也就顺理成章。
以前有三十六计,现在有三十七计,新的一计就是“放狗咬人”,等到气氛营造成功之后,自然有大条道理阻止游行上演。
顺便比一比关丹那边的反稀土集会,起初也有一个不明来历的团伙出来喊打喊杀的,气氛也很紧张,后来这团伙神秘地消失了,反稀土行动变成一片祥和,走海边,上山岗,即使上千人也不过是一场晨运而已,证明天下本无事,鸟人自扰之。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木钦 20110628
29-06-11 漫谈简体字
针对《中国通用规范汉字表》所列规范字,大马锺氏宗亲会指出,作为姓氏,繁体字“鐘”的简体字是锺,目前普遍使用的“钟”是不正确的;但其青年团总团长锺伟贤却说繁体字“锺”与简体字“钟”正确,“鐘”不能作为姓氏。
如此矛盾,可谓都是简体字惹的祸,却不知是不是报道误解了他们的谈话。
这里不谈锺、鐘与钟何者作为姓氏,锺姓人自可解决。这里只想谈谈简体字、规范字/词和异体字(即不再采用的字)。
面粉是吃还是敷脸?
首先谈规范词,据知中国方面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后,以较多人采用的为规范词,如(括号内为异形词)百废俱兴(百废具兴)、本分(本份)、订婚(定婚)、原本(源本、元本)等等。
这种取舍可谓尊重民意,应无甚争议。
不过,说到简体字或规范字,有些简体字简得“太简”,甚至可说简得走火入魔了。比如慾列为异体字,以欲代之,其他如榦幹乾列为异体字,一律以干替代,麵则代之以面,製代以制,后代替了後,閗字不用,代之以斗,註注统作注,錶表统作表,復複统作复……等等。
我觉得这些简体字简得太过分,中文的特殊表达力给抹杀了,中文的形声与会意功能丧失了。
于是乎,鐘錶店和锺先生简化为钟表店和钟先生乃属于简化而已,钟先生是否写错姓则有待锺氏宗亲会厘清,惟麺面不分,吃麺变成吃面,买面粉究竟是买制作糕点的麺粉,还是买敷脸孔的面粉?炒麺变炒面,炒面子么?麺面两字实在不宜统一。
过于简化失汉字神髓
榦、幹、乾(还有一个几为人忘记的亁),原本都有各不相同的意义,如今一律写作干,能幹是它(干),树榦是它,乾燥也是它,幹部也是它,全都是一个干,简固简矣,却总令人觉得中文的神髓已失。
欲与慾两字的意义有很大差别,现在慾字不用,代之以欲,以欲表达慾的神髓,却是令人感到它“力不从心”,欲火焚身远远表达不出慾火焚身的逼切形象,远远不如慾的贴切。
其他如后与後,“后宫”指的是皇后居住之宫或指嫔妃所居之地?再如制与製、註与注、鬦与斗,这些原本各有意义的字不应统一。
简而言之,简化字或规范字应该是把笔画多的字化繁为简,尽量减少笔画,如鬭简化为鬦(或门内斗)、點简化为点、門简化门、龍简化为龙、龍的偏旁部首也为尤、齒简化为齿、偏旁部首也作齿,这样的简体字才不会走火入魔,规范得合理,至少不至于产生鱼鲁豕亥的混淆。
合理规范免走火入魔
又或如药藥原是一物,取药而不用藥;庄原为莊的俗体字,庄字笔画少,于是取庄弃莊,这也无不可,但仍须先听听莊姓人的意见的好。
然而,现在中国推行简体字或规范字却是把一些同音或近似读音的字归并为一个笔画较少的字,如此简化可能是为了省事,易于书写,却没有考虑到这些字各有不同的意义与贴切的表意功能。
强行把这些字归并为一个字实在不恰当,斫(取代斵﹑斲)伤了中文丰富的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629
如此矛盾,可谓都是简体字惹的祸,却不知是不是报道误解了他们的谈话。
这里不谈锺、鐘与钟何者作为姓氏,锺姓人自可解决。这里只想谈谈简体字、规范字/词和异体字(即不再采用的字)。
面粉是吃还是敷脸?
首先谈规范词,据知中国方面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后,以较多人采用的为规范词,如(括号内为异形词)百废俱兴(百废具兴)、本分(本份)、订婚(定婚)、原本(源本、元本)等等。
这种取舍可谓尊重民意,应无甚争议。
不过,说到简体字或规范字,有些简体字简得“太简”,甚至可说简得走火入魔了。比如慾列为异体字,以欲代之,其他如榦幹乾列为异体字,一律以干替代,麵则代之以面,製代以制,后代替了後,閗字不用,代之以斗,註注统作注,錶表统作表,復複统作复……等等。
我觉得这些简体字简得太过分,中文的特殊表达力给抹杀了,中文的形声与会意功能丧失了。
于是乎,鐘錶店和锺先生简化为钟表店和钟先生乃属于简化而已,钟先生是否写错姓则有待锺氏宗亲会厘清,惟麺面不分,吃麺变成吃面,买面粉究竟是买制作糕点的麺粉,还是买敷脸孔的面粉?炒麺变炒面,炒面子么?麺面两字实在不宜统一。
过于简化失汉字神髓
榦、幹、乾(还有一个几为人忘记的亁),原本都有各不相同的意义,如今一律写作干,能幹是它(干),树榦是它,乾燥也是它,幹部也是它,全都是一个干,简固简矣,却总令人觉得中文的神髓已失。
欲与慾两字的意义有很大差别,现在慾字不用,代之以欲,以欲表达慾的神髓,却是令人感到它“力不从心”,欲火焚身远远表达不出慾火焚身的逼切形象,远远不如慾的贴切。
其他如后与後,“后宫”指的是皇后居住之宫或指嫔妃所居之地?再如制与製、註与注、鬦与斗,这些原本各有意义的字不应统一。
简而言之,简化字或规范字应该是把笔画多的字化繁为简,尽量减少笔画,如鬭简化为鬦(或门内斗)、點简化为点、門简化门、龍简化为龙、龍的偏旁部首也为尤、齒简化为齿、偏旁部首也作齿,这样的简体字才不会走火入魔,规范得合理,至少不至于产生鱼鲁豕亥的混淆。
合理规范免走火入魔
又或如药藥原是一物,取药而不用藥;庄原为莊的俗体字,庄字笔画少,于是取庄弃莊,这也无不可,但仍须先听听莊姓人的意见的好。
然而,现在中国推行简体字或规范字却是把一些同音或近似读音的字归并为一个笔画较少的字,如此简化可能是为了省事,易于书写,却没有考虑到这些字各有不同的意义与贴切的表意功能。
强行把这些字归并为一个字实在不恰当,斫(取代斵﹑斲)伤了中文丰富的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629
29-06-11 砂州的土著政策
有关砂拉越州政府表示,他们不会采取与沙巴州同样的政策,即跟土著结婚者的后裔自动列为土著。
砂州首席部长署特别事务部长丹斯里阿德南说,砂州土著非常重视本身的身分地位,而政府的政策则是要保护他们的身分。他进一步说明, 如果孩子的父亲是土著,母亲是非土著,他们可被接受列为土著,所提出的奖励金申请也会获得考虑 ; 若孩子的母亲是土著,父亲是非土著,虽然他们还是可以列为土著,但在提出奖励金申请之前,就必须先对他们土著的地位,作出认证和鉴定。
多国对男女移民一视同仁
砂州政府表示,该州的土著政策是跟随中央的步伐,没有任何问题。对此问题,作为非土著的笔者自然没有任何可议之处,况且相关课题也与笔者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有一点我需要略提的是,现今世界已经是男女平权的时代,上述政策其实仍是有些重男轻女,这对广大的土著女性而言,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据笔者所知,许多国家在上世纪的移民政策,仍是以男性为本位,即A国的男性娶B国的女性,B国的女性可以取得A国的公民地位,但是,A国男性要取得B国的公民并不容易。如今,许多国家已经修正这种偏差的政策,对男女移民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
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内部许多政策是否有必要仍以男性为尊呢?有关土著政策,作为非土著自然是不应该对此多加讨论,不过,有些政策确有向男性倾斜,例如移民政策。
作为男性的笔者,殷切希望我国有必要探讨所有的政策,以使男女平权。政策若能达致男女平权,方能强化我国的竞争力,朝向富国强民的道路迈进。
政府应该清楚明白,国内外的女性在学界、企业界、研发界都有相当亮丽的成就,这些英雌都是许多国家发展的动力,我们在朝向2020宏愿的同时,应该留意我们国家政策存在的许多瑕疵,让国家在未来的经济竞赛中更具竞争力。
永远自我感觉良好,光喊口号而没有认真检讨政策所存在的偏差,这样只会让国家一直存在“有限进步”的窘境之中。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利亮时 20110629
砂州首席部长署特别事务部长丹斯里阿德南说,砂州土著非常重视本身的身分地位,而政府的政策则是要保护他们的身分。他进一步说明, 如果孩子的父亲是土著,母亲是非土著,他们可被接受列为土著,所提出的奖励金申请也会获得考虑 ; 若孩子的母亲是土著,父亲是非土著,虽然他们还是可以列为土著,但在提出奖励金申请之前,就必须先对他们土著的地位,作出认证和鉴定。
多国对男女移民一视同仁
砂州政府表示,该州的土著政策是跟随中央的步伐,没有任何问题。对此问题,作为非土著的笔者自然没有任何可议之处,况且相关课题也与笔者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有一点我需要略提的是,现今世界已经是男女平权的时代,上述政策其实仍是有些重男轻女,这对广大的土著女性而言,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据笔者所知,许多国家在上世纪的移民政策,仍是以男性为本位,即A国的男性娶B国的女性,B国的女性可以取得A国的公民地位,但是,A国男性要取得B国的公民并不容易。如今,许多国家已经修正这种偏差的政策,对男女移民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
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内部许多政策是否有必要仍以男性为尊呢?有关土著政策,作为非土著自然是不应该对此多加讨论,不过,有些政策确有向男性倾斜,例如移民政策。
作为男性的笔者,殷切希望我国有必要探讨所有的政策,以使男女平权。政策若能达致男女平权,方能强化我国的竞争力,朝向富国强民的道路迈进。
政府应该清楚明白,国内外的女性在学界、企业界、研发界都有相当亮丽的成就,这些英雌都是许多国家发展的动力,我们在朝向2020宏愿的同时,应该留意我们国家政策存在的许多瑕疵,让国家在未来的经济竞赛中更具竞争力。
永远自我感觉良好,光喊口号而没有认真检讨政策所存在的偏差,这样只会让国家一直存在“有限进步”的窘境之中。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利亮时 20110629
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28-06-11 一个马来西亚人
在全世界种族主导的民主政治中,种族人口比率是很残酷的事。媒体报道,美国非白人小孩的人数,已超越白人小孩。意思是说,不久的將来,美国白人將成为美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结构,改变政治思维,也改变不同族群的政治方式。那是自由民主体制不可避免的事。
大马的人口种族比例,也在迅速变化。华人捨量取质,少生优养,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直接反应。大马华人,没有本钱多养。要生存,只有优生优养,成为精英。大马华人在艰难不利的逆境下能够提升生活水平和素质,付出的代价是人口的量。
在原始的种族民主政治中,多数者为王。放在大马的政治现实中,大马华人尤感切身。大马华裔人口比例在少生和外移的驱使下迅速下降,不到十年,將从曾经的大多数,降到只有不到两成。
有点头脑的大马华人,都清楚知道在这种趋势下继续搞种族政治,对大马华人是死路一条。如果照著以往的依种族比例分配国家资源的方向走下去,大马华人的政治路只有越走越窄。有点头脑的人都看到的是,大马华人都在自觉性的做群体政治行为转向。
大马华人,拥抱“一个马来西亚”,不是说假的。大马华人拥抱的“一个马来西亚”,是大马人不分种族,人人拥有平等机会,去种族性,没有种族標籤的“一个马来西亚”。大马华人,要做马来西亚人。
强化关注全民课题
也等于说,大马华人在政治上要有前路,就要把华人政治,去华人化,別让別有居心的人把华人钉上华人標籤,而要为走向为国家课题爭斗的马来西亚化政治。
淡化只代表华人族群的狭隘种族分配政治,强化关注全民课题的马来西亚人政治,是华人政治未来的唯一生路。观察近来大马政治现象,可以看出这是大马华人不约而同的共同醒觉,进而驱使政治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呈现在如今的种种社会现象中。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认为大马未来的政治是两极化,那是完全被旧有的种族政治和既得利益覆盖,看不清未来的旧思维。大马政治的未来,是“要做马来西亚人”和“不要做马来西亚人”的连线对抗。只有走马来西亚人的政治,摆脱种族狭隘平台,换上“一个马来西亚人”(注意:不是“一个马来西亚”)平台,华人的政治才有空间,才有未来。大马的华裔政治,要活路,必须从种族(华裔)舞台,转到国家(马来西亚人)舞台。
这种思维的转变,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马华人从对回教党绝对抗拒,渐渐的变成了对回教党友善。这也说明了民主行动党为什么那么逼切要去华人化,成为非华人友善政党。这给马华和民政的被支配性族群政治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一个巨大的挑战。
大马华人集体看清旧政治模式只会把大马华人的未来带上绝路。走上“一个马来西亚人”的政治平台才是大马华裔未来的希望。旧有的政治模式是否还有生存空间?这是一个大问號,大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胡渊 20110628
大马的人口种族比例,也在迅速变化。华人捨量取质,少生优养,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直接反应。大马华人,没有本钱多养。要生存,只有优生优养,成为精英。大马华人在艰难不利的逆境下能够提升生活水平和素质,付出的代价是人口的量。
在原始的种族民主政治中,多数者为王。放在大马的政治现实中,大马华人尤感切身。大马华裔人口比例在少生和外移的驱使下迅速下降,不到十年,將从曾经的大多数,降到只有不到两成。
有点头脑的大马华人,都清楚知道在这种趋势下继续搞种族政治,对大马华人是死路一条。如果照著以往的依种族比例分配国家资源的方向走下去,大马华人的政治路只有越走越窄。有点头脑的人都看到的是,大马华人都在自觉性的做群体政治行为转向。
大马华人,拥抱“一个马来西亚”,不是说假的。大马华人拥抱的“一个马来西亚”,是大马人不分种族,人人拥有平等机会,去种族性,没有种族標籤的“一个马来西亚”。大马华人,要做马来西亚人。
强化关注全民课题
也等于说,大马华人在政治上要有前路,就要把华人政治,去华人化,別让別有居心的人把华人钉上华人標籤,而要为走向为国家课题爭斗的马来西亚化政治。
淡化只代表华人族群的狭隘种族分配政治,强化关注全民课题的马来西亚人政治,是华人政治未来的唯一生路。观察近来大马政治现象,可以看出这是大马华人不约而同的共同醒觉,进而驱使政治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呈现在如今的种种社会现象中。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认为大马未来的政治是两极化,那是完全被旧有的种族政治和既得利益覆盖,看不清未来的旧思维。大马政治的未来,是“要做马来西亚人”和“不要做马来西亚人”的连线对抗。只有走马来西亚人的政治,摆脱种族狭隘平台,换上“一个马来西亚人”(注意:不是“一个马来西亚”)平台,华人的政治才有空间,才有未来。大马的华裔政治,要活路,必须从种族(华裔)舞台,转到国家(马来西亚人)舞台。
这种思维的转变,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马华人从对回教党绝对抗拒,渐渐的变成了对回教党友善。这也说明了民主行动党为什么那么逼切要去华人化,成为非华人友善政党。这给马华和民政的被支配性族群政治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一个巨大的挑战。
大马华人集体看清旧政治模式只会把大马华人的未来带上绝路。走上“一个马来西亚人”的政治平台才是大马华裔未来的希望。旧有的政治模式是否还有生存空间?这是一个大问號,大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胡渊 20110628
28-06-11 生命没有第二次
雪州加影育华中学一名优异生被指骚扰女同学,接受辅导后竟坠楼死亡,此事再次唤醒社会对校园问题的关注。
儘管我们不知道这名学生为何有这样惊人的举动,但这名学生在接受辅导后坠楼,难免会让人好奇有关辅导过程到底发生甚么事,这也是值得探討的问题。
无可否认,一般上,校园內的辅导老师都曾接受辅导培训才能获委为辅导老师,这些老师的对象都是那些面对各种纪律问题的学生,但在面对被指责骚扰的问题上,这些老师是否也有这方面辅导专才,也是另一个须要探討的问题。
孩子们心灵脆弱
毕竟现在新新人类学生想法,不是你我都能够理解,可能问题未必在于辅导老师,而是学生本身的思维。
这已是今年来第5宗校园坠楼案,现代学生心灵脆弱,似乎完全经不起任何考验,而且对生命毫无观念,相信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要负责很大的责任。
家长应明白,老师教导学生能力和时间有限,关心孩子大部分的责任应该在家长身上。
家人是精神支柱
身为家长应关心孩子动向,並要维持一定的亲子关係,当他们的听眾,这样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才会告知,否则当问题发生后,家人还蒙在鼓里。
当问题发生时,家人也不应把问题视为孩子的问题,而是一家人的问题,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寻找解决或应对方案才是良策,这不仅是给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也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家人永远和他们同在。
教师和家长应同时灌输孩子有关生命的可贵,而且犯错是成长过程中必修的课目,即使怎样再错,也不致于把父母所赋予的生命给丟掉。
孩子们,请记住─生命无TAKE 2!
文章来源:中国报社论 20110628
儘管我们不知道这名学生为何有这样惊人的举动,但这名学生在接受辅导后坠楼,难免会让人好奇有关辅导过程到底发生甚么事,这也是值得探討的问题。
无可否认,一般上,校园內的辅导老师都曾接受辅导培训才能获委为辅导老师,这些老师的对象都是那些面对各种纪律问题的学生,但在面对被指责骚扰的问题上,这些老师是否也有这方面辅导专才,也是另一个须要探討的问题。
孩子们心灵脆弱
毕竟现在新新人类学生想法,不是你我都能够理解,可能问题未必在于辅导老师,而是学生本身的思维。
这已是今年来第5宗校园坠楼案,现代学生心灵脆弱,似乎完全经不起任何考验,而且对生命毫无观念,相信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要负责很大的责任。
家长应明白,老师教导学生能力和时间有限,关心孩子大部分的责任应该在家长身上。
家人是精神支柱
身为家长应关心孩子动向,並要维持一定的亲子关係,当他们的听眾,这样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才会告知,否则当问题发生后,家人还蒙在鼓里。
当问题发生时,家人也不应把问题视为孩子的问题,而是一家人的问题,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寻找解决或应对方案才是良策,这不仅是给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也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家人永远和他们同在。
教师和家长应同时灌输孩子有关生命的可贵,而且犯错是成长过程中必修的课目,即使怎样再错,也不致于把父母所赋予的生命给丟掉。
孩子们,请记住─生命无TAKE 2!
文章来源:中国报社论 20110628
28-06-11 空巴?空车?
由於持有亚洲航空的股票,我非常留意此上市公司的新闻。不久前该公司总裁东尼费南达斯表示亚航有意购买200架新型客机,於是就上网搜寻相关资料。
我在谷歌输入“a320neo”和“airasia”两个关键字。所得的链接,以英文网页居多,但也有一些中文网页。我被其中一个网页的题目吸引:“巴黎航展:空车或得200架A320订购大单”
英文的“bus”,香港人称为巴士;台湾人称为公车;在中国大陆则是汽车。欧洲飞机制造商“Airbus”,中国译为空中客车,简称“空车”。但大马华人看了可能会满头雾水。
过去数十年来,大马华人在文化上长期向北看。中国以北京话为普通话,大马华社也提出“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口號;中国全面使用简体字,大马华人也同样弃用繁体字;中国人用汉语拼音,本地华人也追隨;李光耀心目中的“最伟大发明”不再是“冷气机”而是“空调”;“大哥大”不再是“手提电话”而是“手机”;公共交通也已简写成“公交”,儘管香港著名作家陶杰猛烈抨击这种写法。
或许在不久的將来,我们会恭恭敬敬的如此称呼首相:纳吉爷爷。
其实大陆人民也不见得都讲標准普通话。例如在山东,“四”是唸做第二声,“十”是第四声。(如果你將来去山东,问价时建议你打手势以免產生误会。两手食指交叉代表“十”。)许多年前我在广州市看到一座行人天桥,两旁各有一个指示牌。右边一个写著“上”,左边那个可能你会想:有上必有下。但我见到的却是个“落”字。
或许你会感到惊奇,“电脑”一词严格来说不是“纯正”大陆中文,“计算机”才是。至於那种小小的,有加减乘除功能的仪器是“计算器”。“电脑”最初广泛使用於港台和东南亚,但渐渐的大陆人也接受了。
世事难料,“空巴”也可能会压倒“空车”,成为主流。我们无需为大马式中文感到羞耻。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周庆祥 20110628
我在谷歌输入“a320neo”和“airasia”两个关键字。所得的链接,以英文网页居多,但也有一些中文网页。我被其中一个网页的题目吸引:“巴黎航展:空车或得200架A320订购大单”
英文的“bus”,香港人称为巴士;台湾人称为公车;在中国大陆则是汽车。欧洲飞机制造商“Airbus”,中国译为空中客车,简称“空车”。但大马华人看了可能会满头雾水。
过去数十年来,大马华人在文化上长期向北看。中国以北京话为普通话,大马华社也提出“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口號;中国全面使用简体字,大马华人也同样弃用繁体字;中国人用汉语拼音,本地华人也追隨;李光耀心目中的“最伟大发明”不再是“冷气机”而是“空调”;“大哥大”不再是“手提电话”而是“手机”;公共交通也已简写成“公交”,儘管香港著名作家陶杰猛烈抨击这种写法。
或许在不久的將来,我们会恭恭敬敬的如此称呼首相:纳吉爷爷。
其实大陆人民也不见得都讲標准普通话。例如在山东,“四”是唸做第二声,“十”是第四声。(如果你將来去山东,问价时建议你打手势以免產生误会。两手食指交叉代表“十”。)许多年前我在广州市看到一座行人天桥,两旁各有一个指示牌。右边一个写著“上”,左边那个可能你会想:有上必有下。但我见到的却是个“落”字。
或许你会感到惊奇,“电脑”一词严格来说不是“纯正”大陆中文,“计算机”才是。至於那种小小的,有加减乘除功能的仪器是“计算器”。“电脑”最初广泛使用於港台和东南亚,但渐渐的大陆人也接受了。
世事难料,“空巴”也可能会压倒“空车”,成为主流。我们无需为大马式中文感到羞耻。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周庆祥 20110628
28-06-11 人才数据库
2001年的某一天,写著“回到德国”標语的横幅,由飞机拉开,出现在纽约和加州海岸两地的上空。
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
不要讶异,这是德国政府向那些流失到美国的德国人才,发出的柔性呼唤。
过去半个世纪来,美国成了全世界人才眼中的天堂,因此吸纳了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德国人。
根据资料,单是在2005年,就有超过14万名德国人离开德国;当中,84%是医生、工程师、建筑师和科学家。
要知道,德国可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实力为全欧第一、全球第四。德国还是个全球国民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人民不只享有生育、育儿、住房等福利,还可享有从小学至大学的免费教育,以及免费的医疗和养老金保障。但一个这样好的国家,却也因为政策上的一些缺失,而造成人才纷纷离去。
据《人才战爭》一书的资料,“二战”之前,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其人数是美国的3倍;但在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超过70%的诺贝尔將得主,却被美国所聘用,並在美国工作,造就了美国当今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国地位。
儘管德国今天仍是全球最发达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高素质的人才的大量出走,长远来说,对国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警號,所以才会展开上述如此牵动人心但又无可奈何的举动。
如果像德国这样高科技、高福利、高收入的国家尚且无法留住它的所有人才,小国如马来西亚,就更加不得不面对“学歷越高,越有国际竞爭力的人才,就越是不可能回来”的现实了。所以,大马人才机构首席执行员佐汉才会说,政府的焦点不局限於吸引人才回流,而是同时也探討身在国外的大马专才可以如何在他们的所在地为我国作出贡献。
与其高唱爱国主义,或者模仿德国那样发出“回国吧”的无奈呼唤,佐汉所言,当然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务实说法。但如何才能和那些外流到国外的我国人才保持长期的联繫和关注,让他们永远都心系祖国,却是一个说易行难,却不得不做的长期“跟踪”工作。
台湾在海外建有“海外人才数据库”,新加坡也在世界各大城市设立了类似的“联繫新加坡”联络处,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这种与人才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係的做法,是不是除了政治和体制上的改革之外,另一很值得我国借镜的策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628
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
不要讶异,这是德国政府向那些流失到美国的德国人才,发出的柔性呼唤。
过去半个世纪来,美国成了全世界人才眼中的天堂,因此吸纳了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德国人。
根据资料,单是在2005年,就有超过14万名德国人离开德国;当中,84%是医生、工程师、建筑师和科学家。
要知道,德国可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实力为全欧第一、全球第四。德国还是个全球国民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人民不只享有生育、育儿、住房等福利,还可享有从小学至大学的免费教育,以及免费的医疗和养老金保障。但一个这样好的国家,却也因为政策上的一些缺失,而造成人才纷纷离去。
据《人才战爭》一书的资料,“二战”之前,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其人数是美国的3倍;但在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超过70%的诺贝尔將得主,却被美国所聘用,並在美国工作,造就了美国当今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国地位。
儘管德国今天仍是全球最发达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高素质的人才的大量出走,长远来说,对国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警號,所以才会展开上述如此牵动人心但又无可奈何的举动。
如果像德国这样高科技、高福利、高收入的国家尚且无法留住它的所有人才,小国如马来西亚,就更加不得不面对“学歷越高,越有国际竞爭力的人才,就越是不可能回来”的现实了。所以,大马人才机构首席执行员佐汉才会说,政府的焦点不局限於吸引人才回流,而是同时也探討身在国外的大马专才可以如何在他们的所在地为我国作出贡献。
与其高唱爱国主义,或者模仿德国那样发出“回国吧”的无奈呼唤,佐汉所言,当然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务实说法。但如何才能和那些外流到国外的我国人才保持长期的联繫和关注,让他们永远都心系祖国,却是一个说易行难,却不得不做的长期“跟踪”工作。
台湾在海外建有“海外人才数据库”,新加坡也在世界各大城市设立了类似的“联繫新加坡”联络处,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这种与人才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係的做法,是不是除了政治和体制上的改革之外,另一很值得我国借镜的策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628
28-06-11 朝野政治角力
709大集会不再是单纯表达诉求的活动,已经变成朝野的角力。
从反对党的动向来看,他们对这次集会有充足的准备,试图动员更多的人参与。
譬如,净选盟先举行大集会推介仪式,过后通过手机短讯,號召支持者在6月25日及7月2日穿上黄衣,为大游行热身。净选盟的黄色T恤也已公开出售;网络上的造势更是舖天盖地。
雪州回教党则下令总动员,参与大游行,预料將派出至少5万名党员参与其盛。主办集会者也教导支持者如何集合及应对警方驱散的场面。
另一方面,民联领袖到全国各地演说时,也宣传709大集会。其中,社会主义党从本月24日开始,就到各城镇派发传单,其中有7人在柔佛居鑾及新邦令金因分发传单,被警方扣留问话。
本月25日,檳州警方扣留一辆旅游巴士上的30人,起获600本大集会的小册子。同一天,东甲警方也截停一辆巴士和一辆四轮驱动车,並起获1千435张传单。如果未早有策划,如何在短时间內印刷传单和小册子?
相信巫统领袖也一早收到情报,因此不敢等閒视之,先是巫青团號召成员在同一天举行另一场挺政府的集会,过后获得国大党青年团的支持,而“一个马来西亚布特拉”俱乐部也成立“爱国者”委员会,以对抗净选盟。
看来,巫统不想重蹈2007年净选盟、黄潮集会的覆辙,他们要在当天和净选盟分庭抗礼,不让民联佔尽宣传空间。
在纳吉发出警告后,警方肯定会再採取逮捕行动及加紧防范,阻止外坡民眾前来吉隆坡参与集会,但净选盟支持者化整为零,难以阻遏。
民联的策略是,以“709大集会”为名,接触各地民眾,为大选热身,並製造政治压力。
如果警方的行动,如设立路障,为民眾带来不便,也对民联有利。若大集会成为课题,则影响国阵筹备大选的计划;大选拖至明年,对民联也有利无弊,因为明年世界经济不明朗。
纵观朝野对峙形势,主要是由巫统和民联及反当权的非政府组织抗衡,其他国阵成员党已经被边缘化或无法跟上。
当蔡细歷说,马华必须策略性地反击行动党的攻势时,行动党已经利用大集会课题,取得广大政治宣传。
民联还是擅长於宣传及玩弄课题,国阵只靠巫统来支撑,略嫌不足;若国阵不儘早落实直属党员制,民间网络將迟早被民联渗透,使国阵落入被动局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 20110628
从反对党的动向来看,他们对这次集会有充足的准备,试图动员更多的人参与。
譬如,净选盟先举行大集会推介仪式,过后通过手机短讯,號召支持者在6月25日及7月2日穿上黄衣,为大游行热身。净选盟的黄色T恤也已公开出售;网络上的造势更是舖天盖地。
雪州回教党则下令总动员,参与大游行,预料將派出至少5万名党员参与其盛。主办集会者也教导支持者如何集合及应对警方驱散的场面。
另一方面,民联领袖到全国各地演说时,也宣传709大集会。其中,社会主义党从本月24日开始,就到各城镇派发传单,其中有7人在柔佛居鑾及新邦令金因分发传单,被警方扣留问话。
本月25日,檳州警方扣留一辆旅游巴士上的30人,起获600本大集会的小册子。同一天,东甲警方也截停一辆巴士和一辆四轮驱动车,並起获1千435张传单。如果未早有策划,如何在短时间內印刷传单和小册子?
相信巫统领袖也一早收到情报,因此不敢等閒视之,先是巫青团號召成员在同一天举行另一场挺政府的集会,过后获得国大党青年团的支持,而“一个马来西亚布特拉”俱乐部也成立“爱国者”委员会,以对抗净选盟。
看来,巫统不想重蹈2007年净选盟、黄潮集会的覆辙,他们要在当天和净选盟分庭抗礼,不让民联佔尽宣传空间。
在纳吉发出警告后,警方肯定会再採取逮捕行动及加紧防范,阻止外坡民眾前来吉隆坡参与集会,但净选盟支持者化整为零,难以阻遏。
民联的策略是,以“709大集会”为名,接触各地民眾,为大选热身,並製造政治压力。
如果警方的行动,如设立路障,为民眾带来不便,也对民联有利。若大集会成为课题,则影响国阵筹备大选的计划;大选拖至明年,对民联也有利无弊,因为明年世界经济不明朗。
纵观朝野对峙形势,主要是由巫统和民联及反当权的非政府组织抗衡,其他国阵成员党已经被边缘化或无法跟上。
当蔡细歷说,马华必须策略性地反击行动党的攻势时,行动党已经利用大集会课题,取得广大政治宣传。
民联还是擅长於宣传及玩弄课题,国阵只靠巫统来支撑,略嫌不足;若国阵不儘早落实直属党员制,民间网络將迟早被民联渗透,使国阵落入被动局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 20110628
28-06-11 30%‧玻璃屋顶‧沙地女司机
5年內,会有更多大马女性坐上董事、首席执行员、经理等高位;唔,至少30%。
我身边的女性友人,听到首相的宣佈后,精神莫不为之一振;头上的玻璃屋顶,似乎隨时开启,让她们可以探出头去。
的確值得她们高兴。大马可能是全球第一个国家,对女性提供如此的保障固打。
当然,很多男性(甚至部份女性)会置疑,为何要有固打?为甚么是30%?为何不能凭实力和努力?
这种政策,是否反而对男性不公平?
这些问题,涉及玻璃屋顶的理论。
玻璃屋顶是透明的,阳光可以照射下来,眼睛也可以看出去,表面上,似乎並不存在。
然而,就在你以为它不存在,而准备伸出头去时,就会撞得你满天星斗;原来,它已经挡住了去路。
换言之,女性沿著事业阶梯攀升,到了一个程度,就会撞到玻璃屋顶,再也攀不上去;反观她的男性同僚,头上却没有这道屋顶阻拦。
表面上,没有任何法律或规定,阻挡女性的事业前途,不过,社会上有许多无形的限制和歧视,就像是玻璃屋顶,不让女性出头。
这些限制和歧视,有时不须要理由,只要一句“她只不过是女人”,或是“她是女人,做得来吗?”
这让我连想起沙地阿拉伯女人爭取开汽车的权利。
几天前,一群沙地女人,挑战这个国家不准女性开车的禁令,公然开车上路。
没走多远,她们就被警察挡下,接到交通传票。
这个结果,比20年前好很多。1990年同样的行动,那些参与开车的沙地女性,不但被逮捕,也失去了工作,还被认定是坏女人。
问题是,沙地法律並没有禁止女性开车,宗教上也没有这种指示;沙地前国王阿都拉重视女权,让女性受教育,还曾经告诉美国媒体说:“总有一天,这个国家的女人可以开车。”
但是,保守的宗教力量,把女性开车视为禁忌,认为女性开车就是“学坏”,会涉及不道德活动,背弃女性的贞洁和责任。
这股庞大的力量,连国王和政府都无可奈何。
这道玻璃屋顶,也太低太厚了。
回到大马的30%女性高层固打,我想,出发点是要塑造公平,而非製造不公平。
如果今天有很多优秀、认真的女性,只因为她们是女人而失去晋升机会,那么,这30%的保障额,可以让她们有一个公平的平台。
一旦社会进步到没有性別歧视,拆除了玻璃屋顶,就再也不须要30%固打。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628
我身边的女性友人,听到首相的宣佈后,精神莫不为之一振;头上的玻璃屋顶,似乎隨时开启,让她们可以探出头去。
的確值得她们高兴。大马可能是全球第一个国家,对女性提供如此的保障固打。
当然,很多男性(甚至部份女性)会置疑,为何要有固打?为甚么是30%?为何不能凭实力和努力?
这种政策,是否反而对男性不公平?
这些问题,涉及玻璃屋顶的理论。
玻璃屋顶是透明的,阳光可以照射下来,眼睛也可以看出去,表面上,似乎並不存在。
然而,就在你以为它不存在,而准备伸出头去时,就会撞得你满天星斗;原来,它已经挡住了去路。
换言之,女性沿著事业阶梯攀升,到了一个程度,就会撞到玻璃屋顶,再也攀不上去;反观她的男性同僚,头上却没有这道屋顶阻拦。
表面上,没有任何法律或规定,阻挡女性的事业前途,不过,社会上有许多无形的限制和歧视,就像是玻璃屋顶,不让女性出头。
这些限制和歧视,有时不须要理由,只要一句“她只不过是女人”,或是“她是女人,做得来吗?”
这让我连想起沙地阿拉伯女人爭取开汽车的权利。
几天前,一群沙地女人,挑战这个国家不准女性开车的禁令,公然开车上路。
没走多远,她们就被警察挡下,接到交通传票。
这个结果,比20年前好很多。1990年同样的行动,那些参与开车的沙地女性,不但被逮捕,也失去了工作,还被认定是坏女人。
问题是,沙地法律並没有禁止女性开车,宗教上也没有这种指示;沙地前国王阿都拉重视女权,让女性受教育,还曾经告诉美国媒体说:“总有一天,这个国家的女人可以开车。”
但是,保守的宗教力量,把女性开车视为禁忌,认为女性开车就是“学坏”,会涉及不道德活动,背弃女性的贞洁和责任。
这股庞大的力量,连国王和政府都无可奈何。
这道玻璃屋顶,也太低太厚了。
回到大马的30%女性高层固打,我想,出发点是要塑造公平,而非製造不公平。
如果今天有很多优秀、认真的女性,只因为她们是女人而失去晋升机会,那么,这30%的保障额,可以让她们有一个公平的平台。
一旦社会进步到没有性別歧视,拆除了玻璃屋顶,就再也不须要30%固打。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628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27-06-11 招揽人才回国才是重点
大马人才机构首席执行员佐汉在政企举办的“大马职场:机会与心態”论坛上,与国內数名政商界专家针对职场一般现象及国家需要专业人才问题,发表了精闢见解,同时亦提出不少积极建议。诚如佐汉所言,政府成立人才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经济转型计划所亟需的专业人才,论坛主讲者无论是来自政界或私人商界,相信都对国家亟需人才参与建设问题,抱持关注的心態。
鑑於我国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政府於今年1月设立人才机构,目的是要招揽滯留在海外的大马人回国及吸引外国人来大马,参与政府的经济转型计划,协助重振国家经济。人才机构当时曾声明推出两个方案,一个是向外国人和前公民提供长期居留证;第二是吸引海外专家回流计划,特別是通过类似低税率等奖掖措施,吸引海外大马专业人士回流。
然而,半年后的今天,人才机构不仅未说明政府已招揽多少大马专才回国,佐汉却又在论坛上声称,政府的焦点不局限於吸引人才回流,也探討如何让在国外的大马专才为国家作出贡献,因为政府不可能招揽所有专才回国等等言论,似与上述方案有所矛盾,让人顿生疑竇。吸引大马专才回国及善用在国內的外国人才之余,再借助国外大马人才的力量,三管齐下共同建设国家固然有利无弊,然而,招揽大马人才回国服务,才是治本之道。
在地球村时代,虽然世界各国皆面对人才流失问题,然而,根据世界银行不久前宣佈的数据,有近百万名大马人在海外居留和工作,单是新加坡,就有57%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马人在那里工作,其余则是散居澳洲、汶莱、英国、美国、加拿大和纽西兰等国。我国政府虽尝试以各种优惠和奖掖吸引他们回国效力,但在过去10年內,只成功吸引到750名海外专业人士回流,而这些回流人才目前还有多少人继续留在国內,尚待查证。
去年6月,首相纳吉宣佈设立人才机构时,曾声明要吸引海外70万名大马人返马工作,並希望这个为期5年的人才回流计划,能协助大马成为先进国。换句话说,国家最迫切需要的,不仅是让大马人才回来落地生根,为祖国作出贡献,更要以一系列吸引专才投入服务的就职机会,留住国內的人才。旅居外国的大马人固然可以通过人脉关係协助大马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外商到大马投资,但对我国整体经济转型计划的效用,毕竟有限。
大马人才流失的因素有多种,一般原因有三:一是在高收入先进国家就职,可赚取比本地更高的收入,生活素质较佳;二是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容易在外国找到发挥的机会,专业地位受到重视;三是年轻一代在国外深造,追求民主自由和公平原则,无法接受返国后受到差別待遇的职场弊端。人才机构即使无法招揽所有70万名人才回流,最低限度也务须探索人才外流的原因,对症下药,为他们舖设回国之路。政府若有诚心改革意愿,我们不相信不能吸引海外人才回来填补经济转型计划所创造的330万个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改善国內社会治安,建立公平政策原则,相信也能吸引海外人才回流。国內政坛近来乱象丛生,对经济转型计划的推动必然形成障碍,政府必须给予正视。一些政客动輒发表煽动性种族主义和宗教性言论的行为,不仅会影响海外精英回流的意愿,更可能促使现有人才萌生离国他去的念头。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 20110627
鑑於我国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政府於今年1月设立人才机构,目的是要招揽滯留在海外的大马人回国及吸引外国人来大马,参与政府的经济转型计划,协助重振国家经济。人才机构当时曾声明推出两个方案,一个是向外国人和前公民提供长期居留证;第二是吸引海外专家回流计划,特別是通过类似低税率等奖掖措施,吸引海外大马专业人士回流。
然而,半年后的今天,人才机构不仅未说明政府已招揽多少大马专才回国,佐汉却又在论坛上声称,政府的焦点不局限於吸引人才回流,也探討如何让在国外的大马专才为国家作出贡献,因为政府不可能招揽所有专才回国等等言论,似与上述方案有所矛盾,让人顿生疑竇。吸引大马专才回国及善用在国內的外国人才之余,再借助国外大马人才的力量,三管齐下共同建设国家固然有利无弊,然而,招揽大马人才回国服务,才是治本之道。
在地球村时代,虽然世界各国皆面对人才流失问题,然而,根据世界银行不久前宣佈的数据,有近百万名大马人在海外居留和工作,单是新加坡,就有57%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马人在那里工作,其余则是散居澳洲、汶莱、英国、美国、加拿大和纽西兰等国。我国政府虽尝试以各种优惠和奖掖吸引他们回国效力,但在过去10年內,只成功吸引到750名海外专业人士回流,而这些回流人才目前还有多少人继续留在国內,尚待查证。
去年6月,首相纳吉宣佈设立人才机构时,曾声明要吸引海外70万名大马人返马工作,並希望这个为期5年的人才回流计划,能协助大马成为先进国。换句话说,国家最迫切需要的,不仅是让大马人才回来落地生根,为祖国作出贡献,更要以一系列吸引专才投入服务的就职机会,留住国內的人才。旅居外国的大马人固然可以通过人脉关係协助大马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外商到大马投资,但对我国整体经济转型计划的效用,毕竟有限。
大马人才流失的因素有多种,一般原因有三:一是在高收入先进国家就职,可赚取比本地更高的收入,生活素质较佳;二是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容易在外国找到发挥的机会,专业地位受到重视;三是年轻一代在国外深造,追求民主自由和公平原则,无法接受返国后受到差別待遇的职场弊端。人才机构即使无法招揽所有70万名人才回流,最低限度也务须探索人才外流的原因,对症下药,为他们舖设回国之路。政府若有诚心改革意愿,我们不相信不能吸引海外人才回来填补经济转型计划所创造的330万个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改善国內社会治安,建立公平政策原则,相信也能吸引海外人才回流。国內政坛近来乱象丛生,对经济转型计划的推动必然形成障碍,政府必须给予正视。一些政客动輒发表煽动性种族主义和宗教性言论的行为,不仅会影响海外精英回流的意愿,更可能促使现有人才萌生离国他去的念头。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 20110627
27-06-11 美女帅哥大作战
泰国实在是美丽泛滥的国家。
有没有发觉,许多国际品牌用品,从香皂、护肤品到卫生绵,愈来愈多由漂亮的泰国宝贝代言。
泰国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是由真美女和中性美女撑起,不在话下;据说,泰国帅哥也很受落,尤其对寻找东方风情的洋妞和洋婆而言。
连泰国的鬼片,女鬼特別淒美,男鬼额外痴情;难怪泰国鬼片可以在国际上异军突起,大受欢迎。
如今,吹捧美丽的泰国人,还可以选出最英俊,或是最漂亮的下一位首相。
下星期就是泰国大选。人们对红军和黄军的大作战,兴趣似乎已经淡下(大马的顏色大战,则是方兴未艾),取而代之的,是最美丽首相的选举。
黄派的现代首相阿比希,儘管这两年泰国乱局使他焦头烂额,憔悴不少,不过,依然是国际公认的政坛第一美男子。
红派则派出前首相塔辛的妹妹英叻,率领反对阵营的为泰党竞选。
芳龄44的英叻,亮丽標致,像是女星巩俐;身材虽然不如巩俐標青,不过,远比巩俐可爱许多。
塔辛安排英叻领军,开始时嚇坏眾人,不敢相信;英叻从来未涉足政治,怎么可能领导政党,更何况是首相人选。
然而,不得不佩服塔辛的眼光,以及他对泰国民情的掌握。
英叻懂得应用本身的条件,和民间的期望结合。
她对选民作出种种承诺,包括恢復当年的经济盛景,以及塑造社会和谐,甚至要提供免费平板电脑给学生。
这些承诺,如果出自老政客嘴里,只不过是陈腔烂调;但是,由英叻道出,是出自一位成熟感性的美女心底,感动不少人。
英叻的美丽大方,以及对政治的纯真,是一种奇特的结合体,產生极大的化学作用。
它激发了很多泰国人民的內心渴望,希望把国家交给一位公主式的领袖,带领他们回归简单的政治。
有点无厘头,但是,经过几年的政治纷乱,泰国人已经厌倦政爭,而期望一个梦幻式的结局。
反观帅哥阿比希,缺乏政治手腕和亲和力,再努力也无法深入人心,头上的牛津皇冠也帮不了大忙。
有点像是早暮的法国明星亚伦迪龙,曾经叫人惊艷,然而,却永远都是冷调,无法接近,支持者也会散去。
几个星期下来,英叻的支持率,已经超过阿比希;如果选情没有突变,泰国又要改朝换代,由美女取代帅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627
有没有发觉,许多国际品牌用品,从香皂、护肤品到卫生绵,愈来愈多由漂亮的泰国宝贝代言。
泰国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是由真美女和中性美女撑起,不在话下;据说,泰国帅哥也很受落,尤其对寻找东方风情的洋妞和洋婆而言。
连泰国的鬼片,女鬼特別淒美,男鬼额外痴情;难怪泰国鬼片可以在国际上异军突起,大受欢迎。
如今,吹捧美丽的泰国人,还可以选出最英俊,或是最漂亮的下一位首相。
下星期就是泰国大选。人们对红军和黄军的大作战,兴趣似乎已经淡下(大马的顏色大战,则是方兴未艾),取而代之的,是最美丽首相的选举。
黄派的现代首相阿比希,儘管这两年泰国乱局使他焦头烂额,憔悴不少,不过,依然是国际公认的政坛第一美男子。
红派则派出前首相塔辛的妹妹英叻,率领反对阵营的为泰党竞选。
芳龄44的英叻,亮丽標致,像是女星巩俐;身材虽然不如巩俐標青,不过,远比巩俐可爱许多。
塔辛安排英叻领军,开始时嚇坏眾人,不敢相信;英叻从来未涉足政治,怎么可能领导政党,更何况是首相人选。
然而,不得不佩服塔辛的眼光,以及他对泰国民情的掌握。
英叻懂得应用本身的条件,和民间的期望结合。
她对选民作出种种承诺,包括恢復当年的经济盛景,以及塑造社会和谐,甚至要提供免费平板电脑给学生。
这些承诺,如果出自老政客嘴里,只不过是陈腔烂调;但是,由英叻道出,是出自一位成熟感性的美女心底,感动不少人。
英叻的美丽大方,以及对政治的纯真,是一种奇特的结合体,產生极大的化学作用。
它激发了很多泰国人民的內心渴望,希望把国家交给一位公主式的领袖,带领他们回归简单的政治。
有点无厘头,但是,经过几年的政治纷乱,泰国人已经厌倦政爭,而期望一个梦幻式的结局。
反观帅哥阿比希,缺乏政治手腕和亲和力,再努力也无法深入人心,头上的牛津皇冠也帮不了大忙。
有点像是早暮的法国明星亚伦迪龙,曾经叫人惊艷,然而,却永远都是冷调,无法接近,支持者也会散去。
几个星期下来,英叻的支持率,已经超过阿比希;如果选情没有突变,泰国又要改朝换代,由美女取代帅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627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