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28-06-11 人才数据库

2001年的某一天,写著“回到德国”標语的横幅,由飞机拉开,出现在纽约和加州海岸两地的上空。

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

不要讶异,这是德国政府向那些流失到美国的德国人才,发出的柔性呼唤。

过去半个世纪来,美国成了全世界人才眼中的天堂,因此吸纳了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德国人。

根据资料,单是在2005年,就有超过14万名德国人离开德国;当中,84%是医生、工程师、建筑师和科学家。

要知道,德国可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实力为全欧第一、全球第四。德国还是个全球国民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其人民不只享有生育、育儿、住房等福利,还可享有从小学至大学的免费教育,以及免费的医疗和养老金保障。但一个这样好的国家,却也因为政策上的一些缺失,而造成人才纷纷离去。

据《人才战爭》一书的资料,“二战”之前,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其人数是美国的3倍;但在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超过70%的诺贝尔將得主,却被美国所聘用,並在美国工作,造就了美国当今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国地位。

儘管德国今天仍是全球最发达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高素质的人才的大量出走,长远来说,对国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警號,所以才会展开上述如此牵动人心但又无可奈何的举动。

如果像德国这样高科技、高福利、高收入的国家尚且无法留住它的所有人才,小国如马来西亚,就更加不得不面对“学歷越高,越有国际竞爭力的人才,就越是不可能回来”的现实了。所以,大马人才机构首席执行员佐汉才会说,政府的焦点不局限於吸引人才回流,而是同时也探討身在国外的大马专才可以如何在他们的所在地为我国作出贡献。

与其高唱爱国主义,或者模仿德国那样发出“回国吧”的无奈呼唤,佐汉所言,当然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务实说法。但如何才能和那些外流到国外的我国人才保持长期的联繫和关注,让他们永远都心系祖国,却是一个说易行难,却不得不做的长期“跟踪”工作。

台湾在海外建有“海外人才数据库”,新加坡也在世界各大城市设立了类似的“联繫新加坡”联络处,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这种与人才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係的做法,是不是除了政治和体制上的改革之外,另一很值得我国借镜的策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