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JPA奖学金,不仅搞得公共服务局灰头土脸(局内的人根本不当一回事也说不定),更让高挂发亮的“国阵精神”贞洁牌坊婆娑摇曳,险得过近期捕风捉影看似摇摇欲坠的锋芝恋。
为了一洗颓势,重整官威,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决定由守反攻,把矛头转向曾经获得这批奖学金,最终却又不愿回国服务的学生,希望祭出法律盾牌,确保人才回流。
的确,回首上述政策,美其名是期望人才能回国服务,止住这几年血崩似的人才外泻;不过背后动机,恐怕是趁机想整顿奖学金申请者的“素质”,让申请者在填表时得以三思──除非你是永远都不想回来,否则就乖乖地给我服务几年!
奖学金应必贷学金
若是一般的奖学金,规则怎么定,大多是由校方或籍贯会馆自订,没人会干涉。
只是,这个奖学金是国家颁发的,钱的来源不是慈善家捐款或会员会费,而是全马纳税人的钱。对于申请标准,严谨点还是比较好。
以此论推,新条例惩戒得可是好啊!至少“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不会无止境重演,政府除了能赚回本金外,还能确保更长远的可观利息收入。
若是这样,干脆就把“奖学金”改成“贷学金”好了。
至少名目直接了当,让申请者知道这笔钱有借有还,不用背负“负心”或“跑路”的恶名;否则,拿了光荣的“奖学金”之名,领的却是“贷学金”的实,对哪个单位都不公平。
留住专才答案暧昧
不过,与其不断讨论奖学金奖惩制,倒不如探讨背后的相关意义。
例如,为何这些人不愿回国?是为了逃避还债,还是为了更深远的梦想追求?就算回国后,是否就代表这些人能发挥所长或体现更高的爱国精神?
问题太多,答案无解。一旦涉及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许多问题就变得泥泞浑浊。
就像现在政府究竟希望留住专才还是外劳,答案似乎仍暧昧。
当大马教育制度令人灰心,就连工作环境的多元与包容力也狭隘得无法一展才气,奖学金制度充其量只是一个弊病引爆点,真正核弹中心,才是教育制度的信任与体谅。
说到这,举个例子给你听吧!“这题你不是练了好几遍,笨得喔!”这句话若只要稍微调动几个字,就能变成“你不笨,是这题你得练好几遍喔!”
换个角度,多点包容,教育就能不一样!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郭朝河 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