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23-06-11 父亲节的反讽

五六十年代移民美国的欧洲人,若无专业资格,只要身体健壮,能在工厂干活,一家之主工作,一家七八口,就能过上舒适的日子:一屋一车,孩子教育都不成问题;每周的烧烤会还可广邀请同乡新移民来众乐乐。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工厂,开始机械化、电脑化,或寻找廉价劳工或因污染必须外移到第三世界如槟城、韩台港和新加坡等国家。

美国工作机会少了,移民孩子长大,收入增加了――但夫妻两人都必须工作才够开销,而且不敢生孩子,负担不起,万一一人失业,供屋供车立刻出现问题。

美国普罗大众的好日子,渐渐过了。近百年的宗教文化大变革,美国人已废弃养儿防老这传统了,白人世界有社会福利制度取代。

西方父母育儿费低

马来西亚还未有过美国人的好日子。一人工作养大十个八个孩子,却是平常事;但,老来退休没有收入,十个八个孩子长大,却未必能反哺奉养父母。

父亲节刚刚过去,一则新闻报道,两个父亲过了最难过的父亲节:莫哈末沙哈有14个孩子,法兹尔有8个孩子,却没人给他们生活费,以致他们长期拖欠政府廉价组屋一笔“巨款”。他们感叹,若是每个孩子每月给50令吉,就不会不足,反而有余了。

孩子们每月50令吉,是真的不能,还是不愿呢?没有标准答案。

唯一令人感叹的是,西方人的父母养育孩子,所付上的远比我们少;我们被榨干最后一滴血之后,也许还得了一身病,没有政府的福利照顾,却有儿女的弃而不顾。

父亲节是西方人感念父亲的伟大亲恩,但这节日会不会全面沦为父亲难过痛苦、虚伪反讽的象征呢?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