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和政府部门各级官员日程表中,行程和节目相信以出席各重要或不重要活动佔多数,而出席的指定动作就是致词,或者主持剪彩和鸣锣仪式。
有时难免会怀疑,他们亮相这些活动,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某些主办单位邀请政治人物或者官员出席活动,就非得请他们上台不可,致词也好、颁发纪念品也罢,就是希望有当官的来为活动加持。
而一些当官的心態是出席活动就要上台,否则就会觉得本身不受重视。主办单位邀请他出席,哪怕是观赏一场文艺表演或讲座,不邀请他上台致词就是不尊重他;不上台,只在台下当个观眾,这种活动不去也罢。
他们认为一站上台,就有机会佔一席报章版面或者亮相电视画面,读者和观眾看了自然会认得他,甚至会认为他是亲民的、有口才的领袖。
有当官的上台说一堆跟活动不相干的话,脱稿谈话被媒体引述,之后又反口否认,指媒体错误詮释,或者硬称自己根本没有说过。事实上,当媒体稍后针对他在台上的致词內容向他求证,他却往往不欲说明和证实,待惹起爭议,就会归咎媒体。
有者则跟另一位不同阵营的嘉宾一来一往,佔用活动空间和浪费其他出席时间互相呛声。结果,活动本身没有得到媒体太大的关注,反而是政治人物在台上的“口水战”成为了头条。
如果有关活动是一场精致的文化表演,或者是经过一番苦心和精心策划筹备的演出、演讲或比赛,当官者喧宾夺主,不相干地去“插花”,对於台上的真正主角极不尊重。
即使活动只是一般如纪念餐会、表扬会,还是產品推介,当官的上台说一些不相干的话,或者照本宣科照著讲稿唸一些听起来和活动有关,但不著边际的客套话,对於主办单位、出席者和官员本身又有何意义?
政治人物和官员与其到处致词、剪彩,不如实在地走入民间,认真地与民对话,瞭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欲,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谓的活动上,也无须幕僚为了这些没有实质意义的致词伤神。
有太多的事情等著官员去解决,到处致词只是官员自己“爽”。唯有积极办事的官员,才称得上是真正亲民和有才干的领袖。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张立德‧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