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学前教育擬定的新架构,已在今年开始逐步实施,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营运者,必须使用政府所开发的“全国標准学前教育课程”纲要(KSKP);不过,在2010年之前设立的私人幼稚园,可在明年开始全面实行上述课程。日前教育部发出了一项通令,指示在“全国標准学前教育课程”纲要下,所有5岁儿童班的上课时间每天不少过4个小时,其中包括休息时间,而且每週上课5天。至於4岁学童的上课时间则须不少过3小时半。
政府为了提昇学前教育的素质,让我国儿童能更早在优质而统一的学前教育制度下起跑,將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主流,並在关键成效领域(NKRA)的目標下,致力提昇4至5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政府希望到了2012年,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能从目前的70.4%,增加到87%。政府也为了这项计划,拨出2亿令吉作为推动学前教育的经费。
在政府推出“全国標准学前教育课程”纲要之前,国內学前教育或称幼儿教育多数由私人开办,规模不一,课程纲要多样化和灵活性,主要是为了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对一些双薪家庭来说,幼教中心有时也成了变相的托儿所,有些家长则是担心独生子女在家太孤独,从3至4岁开始便將他们送进幼稚园,主要目的是希望让孩子学习交朋友,参与团体生活,学习读书写字还是其次,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尤为普遍。
政府管制国內幼教机构,无非是为了提昇学前教育的素质。然而,幼教和正规的小学教育毕竟有很大差异,前者属於启蒙教育,在这个时期,通过灵活而有趣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例如通过游戏活动让他们学习交朋友、表达感情,或认识动物世界的奥妙,增加生活常识等,应该比让他们正襟危坐地听老师讲课还能產生效果。
教育部规定5岁儿童每天须上课4小时,虽然符合目前一般幼儿园的上课时间,不过,强制要求平均分配各语文的媒介教学时间,对4至5岁儿童而言,极容易造成混淆。虽然加强语文掌握能力,能让儿童容易和小学教育衔接,上小学时更容易適应,然而,这种学前教育却会给儿童带来学习上的压力,如果適应不良,弄巧成拙,一些儿童可能会对上学產生排斥和恐惧心理。
学前教育是儿童人生的起步,打好学习基础固然重要,但是,除了认识中英马来文的生字之外,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童的身心发展,依据孩童不同的性格给予个別教导,塑造儿童良好的品德,比教导他们认识1000个英文或马来文生字更重要。一些幼教专家认为,学前教育机构应按照“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的基本原则来订定课程,必须兼顾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创设启发他们多元智能的环境,透过生活经济、感官的接触、各种探索活动和趣味的游戏,让他们身心均衡地发展。
我们的“全国標准学前教育课程”纲要里,学童上课写字的时间和游戏活动的时间如何分配,是我们关心的事。学前教育统一化,倘若缺乏灵活与弹性,让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一样沦为填鸭式;届时,我们的孩子不仅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伤在起跑线上。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