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1日星期六

21-08-10 这里是我家,你要我去哪里?

八月国庆月,国旗到处飘扬,又是国人回顾艰辛建国歷史,对先辈心怀感恩、心中洋溢爱国情怀的时节。

可是,一句“回去中国吧”,破坏了这种美好的氛围,让人不得不重新检视,我国在独立53年后,各族人民是否已经真正互相“接纳”,又或者继续排斥,直到天仍把半个世纪以来一起努力建国的异族视为外来者。

两所国中校长先后发表“乘客论”,和叫华裔学生“回中国”,证明儘管我国已独立53年,但还有许多人仍有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以及唯我独尊、排外的思维。

两年前,檳州某政客发表的寄居论,掀起了轩然大波。上述两名校长的言论同出一辙,不只证明他们没有记取教训,也反映出他们內心的傲慢。

两个为人师表者,更是掌校者,对学生发表这种具有挑衅、无礼以及不尊重其他种族感受的言论,十分讽刺。若学生都懂得尊重他人,在各种族学生就读的国中里互相尊重和融洽相处,这些为人师表者,岂非连学生都不如。

首相纳吉大力推动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其中一项就是“接纳”。马来西亚各种族人民是在互相“容忍”的情况下生活和共事,走过50多年建国之路,途中有风有雨,也有放晴的时候。现在,国人应该以更成熟的態度,把“容忍”升华到“互相接纳”才是。

但是,迄今仍不断听见有人发表“寄居论”、“回中国”、“乘客论”,可见这些人的公民意识仍然处於十分低的水平。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听到这种言论时心里会有何感受?长久下去,他们对这个国家又怎样会有归宿感?

教育部一直强调要把国民学校塑造为人民的首选,唯有国民学校才能够促进种族和谐及团结。可是,上述两所国中校长的言行,却与教育部的理念背道而驰。

內政部长希山接受报章访问时说,首相推行“一个马来西亚”经常会面对阻力,这些阻力来自部份公务员。相信发表挑拨种族情绪言论的校长,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吧?

虽然处於无疆界的地球村,但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个根,必须对自己的国家有归宿感,甚至打从心里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

而马来西亚独立超过半个世纪,十多岁的少年仍被校长叫他们“回去中国”,这些年轻人,又如何对国家有归宿感?如何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侯雅伦‧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