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推行了将近40年,仍然是种族敏感度的一块试金石。土著固然约定俗成的赞美及支持它,与此同时,批评也是意料中事,特别是无法照本行事的华人,更可能因此面对谴责。
最近举行的华人经济大会,两名总执行长对于新经济政策秉持与众有别的立场。
实达集团总执行长丹斯里刘启盛认同,华人在新经济政策下境况不赖。他举福布斯数据为证,指首100家挂牌马来西亚公司的市场资金当中,由华人控制者占了37%,而土著股权仅达7%。
不容否认,新经济政策间接造惠全体大马人。尽管非土著及外国人不太情愿接受它,直到1997年7月爆发亚洲金融风暴之前,这项政策并没有妨碍这个国家经济成长。
三分一受薪者处贫穷线
从1990年至1997年,马来西亚经济平均每年成长9.1%,在10个东亚国家当中高踞第二位,不包括中国。然而,从2000年至2008年,马来西亚的增长率只有差强人意的5.5%。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来西亚早期的频密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大手笔开销及美国经济蓬勃造成。今天,在吉隆坡及华盛顿财政赤字的牵绊下,马来西亚政府无法在美国经济持续贫血的情况下,继续推行签发巨大面额支票的政策。
又有一些人辩称,随着政府动员庞大资源以实现新经济政策两大目标,所取得的利益及受惠人数应该更大、更多。
批判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直接受惠者,不管他们是土著或非土著,只有寥寥几名被鉴定可藉政府过度强调经济重组所制造的机会发迹者;重组经济便是新经济政策的两大主旨之一。
尤有进者,人力资源部数据显示,34%的劳力,或大约130万名工人每月收入少于700令吉。如果这些工人来自单一收入家庭,则意味着他们的每月收入低于720令吉的贫穷线。
由于新经济政策的第二项目标是不分种族、消灭贫穷,这些数据显示,政府无法达到确保逾三分一受薪者享有贫穷线以上工资的目标。
成功关键奉行绩效文化
另一名对新经济政策独排众议者是联昌集团总执行长拿督斯里纳西尔敦拉萨。他在演词中辩称,马来西亚的多元国情,以及大马人缔造跨文化价值观的能力,一直是联昌集团的成功要键。
他宣称联昌集团极力奉行绩效文化,并预见新经济模式必可支援马来西亚公司取得区域性的扩充成就。
他指出:“对联昌集团、亚通、杨忠礼集团及亚航有效的方针,也应该可以造惠整个马来西亚。”
可惜的是,纳西尔精心草拟的讲稿,却被他针对一道有关新经济政策提问报以的尖刻回应抢了风头。纳西尔形容新经济政策已被滥用,并呼吁政府停止发出供土著把外国汽车引进国内的入口准证(AP)。
他说:“如果你只要一小撮人赚钱,倒不如直接把钱分给他们。”纳西尔说,新经济政策已在每一个层面根深蒂固,包括政府及商业领域的每一个部分,从而成为一项问题。
纳西尔的见解引发一项课题:如何最有效的帮助土著?哲理上,以下的箴言蕴藏着两项选择:(1)给一个人一条鱼,在当天喂饱他。(2)教导一个人如何捕鱼,让他终生不愁吃。
分发像入口准证那样的好处、分配土著股权及政府合约,其实与派鱼予土著无异。至于教导这个族群如何捕鱼,则需要实施适当的教育与雇用政策。
越南工人不再兴趣来马
第二个方法显然更高明。问题是尽管政府在教育领域拨款甚巨,大马人力资本当中,只有23%属高度熟练人力。第十马来西亚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在2015年,把这个比率提高至37%。
华人经济大会上,除了其他几分值得一提的工作报告书,马来西亚顶层决策者也应关注最近的一则新闻。
《越南青年报》报道,越南工人不再有兴趣前往海外中等收入国家,如马来西亚就业。尽管我国渴求数十万名工人,河内在今年上半年只让2500名工人前来大马。
如果这项趋势延续下去,马来西亚为本地人及客工制定低工资政策的错误印象便将就此定论。它也显示外国投资者及客工目前认为这个国家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它也是一记警钟,说明马来西亚必须马上采取严厉补救行动,以扭转中等收入的逆势。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淑珠 201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