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直绳牧师的文章〈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也许是今天尽孝日渐淡薄给予作儿女的重新提醒。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希望年轻人多读。
隨著时代的变迁,我们不能还把今天跟以前来作比较。当一提到孝道,大多数华人都会先想到奉养父母。但在一个生活水平高的社会里,孩子需要兼顾自己家庭和父母,是很大挑战!
一个年轻人说,他月入2000却还要向父母伸手而感到很羞耻。我国年轻人踏入社会,首先得买车,供上5至10年,接下来得供20至30年的房子,双薪夫妻还喊钱不够用。
如果说中国独生子女因一家一孩政策导致“二养四老”感到吃力的话,大马华裔也好不到哪里。华裔都不愿多生,我们有许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老实说,好的孩子一两个就够,孩子多不等於个个就尽孝,我们看太多孩子把父母当作人球踢来踢去的例子。
有了孩子开销即增加,父母年长照顾不了孙子,若不僱佣的话,就必须把孩子送到费用不菲的保姆照顾。基於这种情况,大马早已经出现日渐严重的“定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双薪无子),他们只想免去养儿育女负担的责任。
倘若父母身体欠佳,孩子总不能放下工作照顾他们。除非请女佣,不然就把他们送到养老院,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养老院的收费其实也不菲。“祭而未,不如养之薄也”,当然我同意父母在世时应尽孝,不过,当孩子自己也养不活,想薄养也成问题!
与其寄望孩子养我们为之尽孝,父母应该改变华人传统的做法。按照圣经的教导,父母为孩子积攒钱財是应该的。华人社会,传统上大多数父母离世都没有留下產业给孩子,孩子必须更辛苦拚搏。难怪受基督教信仰陶冶了2000年的西方人,老年时仍然很独立地写意过活。他们给孩子供应充足之余,还为自己预备充足的养老金。他们瞭解孩子忙於自己的生活,也接受只能偶尔聚集的事实。他们和华人不同之处就是他们享受晚年和同辈吃喝玩乐,或参与社工服务,视为一种情趣。
社会变迁,父母必须思想开通。孩子组织了家庭之后,我们就应该计划晚年的生活形式。晚年我们与同辈的朋友或许变得更频繁接触,彼此分担寂寞。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亚伦‧201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