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23-02-12 从朝覲到展览

麦加是个充满惊喜的都市,景色或许萧瑟,但当置身於这座穆斯林世界中底蕴丰厚的城市时,无论是敞亮辉煌的清真寺或生气勃勃的街道、露天剧院,都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觉。

10年前,我首次到访这块圣地,紧接数月后我又履行了朝覲,还记得当时我被该次朝覲者惊人的多元性质给吸引住了。朝覲者饱经风霜的面容带著歷史、烂漫和戏剧的气息。

身穿黑袍庄严的波斯神职人员、穿著白袍高大热情的西非经贸商、皮肤黝黑的塔吉克人和成千上万的巴基斯坦村民,还有苏丹富豪、俾路支人和帕坦部落人、傲慢的开罗主妇、黎凡特人店主、爪哇人和偶有的欧洲或美国人。当我环绕卡巴圣殿行走时,剎那间彷彿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我身旁了。

当时,麦加经歷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穆斯林世界的越发繁荣带动了朝覲者数量。道路与隧道迅速建起;建筑物拆除或仓促地兴建,这座城市大杂烩的模样让我对它的原貌很感兴趣。

当我在大英博物馆参观了“朝覲:走进伊斯兰核心的旅程”展览(开放至今年4月中)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上述种种场景。有兴趣瞭解朝覲的人,可透过这个策划讲究的展览大开眼界。

朝覲是伊斯兰信仰五大支柱中的其中一大支柱,若条件允许,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须履行一次。对很多穆斯林而言,那更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一个赦免与奉献的旅程。2011年11月,估计有超过300万个穆斯林为了那5天的仪式聚集在麦加,可说是个全球人类的大型年度聚会。

大英博物馆的展览既全面又能刺激思考,由朝覲的缘起、仪式,到朝覲者前往朝覲的漫长旅程都被展出。確实,展览有很大部份凸显了朝覲者在漫长旅程中面对的危险,以致如何在过程中变得勇敢——穿越沙哈拉沙漠、戈壁沙漠或印度洋。

儘管朝覲者中有很大的差异,但仍有著潜在的共同点,一种难以言喻的一致性。或许这共同点表现於朝覲者的决心和履行朝覲的坚定信念——对目標的执著將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覲者团结起来,无论他们来自马里、阿塞拜疆抑或中国,更別说有何贫富之分了。

展览会中我收穫不浅。离开展厅后,我去了富丽堂皇的何鸿卿展厅,里头在举行亚洲展览,也展出了宗教文物:泰国和高棉的佛教雕刻品、印度南部兴都教寺庙的青铜雕像。

基於某些原因,身为东南亚穆斯林的我置身於这些歷史文物中时,感到非常自在。这会不会是因为它们其实也是与我息息相关的文化遗產和歷史呢?

朝覲和伊斯兰的精神——一个完全降服於阿拉的信仰——如此获得博物馆,这样一个人文启蒙、专注於探討人性的產物所重视,让我印象深刻。

另一想法衝击了我:很明显的,展厅內大部份参观者都是非穆斯林,不同信仰的人热切地想要更认识伊斯兰。但看来我还要等好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有关復活节或兴都教仪式的展览在以穆斯林为主要群体的城市,如开罗、卡拉奇,甚至是吉隆坡的大博物馆举办,而这念头让我感到难过。

因此我在伦敦一角,一个靠近牛津大街和法律学院的地方,与拥有不同信仰、背景的各方人士参与了这展览——嚮往知识的共同想法瞬间將大家连接起来,而博物馆也变成了和谐与和平的地方。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凯林拉斯兰‧译:张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