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伊始,独中学生爆增,呈现一片荣景。全国60+1所独中、今年学生总人数达7万,是1970年代独中低潮时期的2倍。今年尚有7千人因为学额所限,被独中拒於门外。这前所未有的可喜现象,確实令人兴奋。但深加思考,又有许多令人迷惘之处。
首先,学生增加,並不是所有独中都如是;只有大型及特大型独中才如此。全国有十余所中小型独中,学生並未显著增加,仍然处於停滯状態。
其次,为了应付学生大增,许多独中大兴土木,增加硬体设备。是不是整体独中,都有足够的的资源因应呢?这带出一个问题:一所独中的学生人数,应该多少,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呢?独中收生,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第三,独中学生增加,必然需要增职教师。目前只有36%独中教师曾获得专业培训。另有64%(约2千440人)亟需培训。现有本国的师资培训资源,足以因应新教师的增加吗?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资素质又如何提昇呢?
第四,马中及马台学位互认协议,即將落实,独中生深造管道,直接与两岸数百家大专掛鉤;也將独中生导入中国13亿人口大市场经济;同时,又將有机会回归国內公务机构服务。这將使独中生的升学与就业能力,受到严竣考验。独中今后要因应的,已不是传统的市场经济,而是全球化连动的劳动市场。何况我国也已进行经济转型计划(TPF),人力资本需求素质必然与以往大有不同。
第五,独中传统办学,一向偏重於学术课程,並以应试及升学为主要目標。26年前培风中学率先办理技职科,带动了廿余所独中连动。但办理到今天,只剩下十余独中还在勉强维持。不意,目前情势已大大转变。华团行动方略委员会大力鼓吹全民重视技职教育,马华也与台湾合作,推展技职科。政府中学明年也將正式列入技职科目。独中又如何重新出发办理技职科?进一步说,独中要走纯学术中学的路,还是技职中学的路?或走综合中学型的方向?抑或逐渐走向贵族精英学校?
第六,全球民主思潮汹涌澎湃,阿拉伯之春,风靡全球。独中要如何在思想教育上因应?除了二项基本办学任务,办好中等教育与发扬中华文化及维护母语教育之外,又如何应对民主改革大潮的涌动呢?
独中曾经进行二次大教改。第一次,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在1973年发表《独中建议书》,发动独中復兴运动,那是独中求存的时期,现在应是独中发展时期。第二次教改,工委会在2005年发佈《独中教改纲领》。文件有许多新建议,以加强独中的发展势头。但缺乏执行的策略。以今天的局势来衡量,已有些建议,赶不上当前的需求了。
全球化经政及资讯势头,发展太快;升学与就业市场连动也不同以往,独中必须与时並进,应试教育已不是因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步伐。独中在成人成才的教育理想中,要如何转型,以与国际接轨?面对思想大潮的变迁,以及新时代的召唤,独中有必要求变求新,但教育本身也有其发展规律,不能隨波逐流,因此,独中有必要先行自我定位,设置大方向与大目標。並集思广益,整体规划,而后才能顺利转型,迈向前路。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邓日才 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