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教授倡议把“捞鱼生”列入世界遗產,结果如海南鸡饭、肉骨茶、辣椒螃蟹等美食一样,又在马新引发了一场谁才是真正的原创者、哪里才是货真价实的发源地的口舌之爭。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马新美食界爭得面红耳赤的很多美食,追溯源头,往往发现,它既不是新加坡原创,源头也不在马来西亚,而是在老祖宗的原乡,不是中国,就是印度,不然就是来自印尼。
“捞鱼生”这东西也一样,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它发源於中国广东顺德、南海一带,约莫在上世纪40年代传入马新,並由马新两地的厨师创新改进,加入了本地色彩,演变成农历新年期间本地各大小餐馆的招牌年菜,甚至走入千家万户,在一片“捞”声中,成为马新华人过年的一大特色。
所以,爭来爭去,不过是爭个面子,既伤了和气,也坏了过年的美好气氛,太没意思了,也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还是面对事实吧,马来西亚也好,新加坡也好,都不过是“捞鱼生”的改良者。开创者只有一个,改良者则可以有很多,新加坡可以,马来西亚也可以,如此而已。
当然,这不等於说,改良者的贡献不如开创者。事实上,改良者在“鱼生”的色香味3大方面,都花了不少心思去创新,马新两地今天的“鱼生”,五顏六色,色香味俱全,大家先“捞”后吃,不但和原创地的“鱼生”有很大的不同,即便和10年前的本土“鱼生”比起来,也是大异其趣。
如果你问我“鱼生”好不好吃,对不起,我虽然不排斥“捞鱼生”,而且有时候还和亲朋戚友们乐在其中,边“捞”边喊“兴啊”、“发啊”(据说,“兴啊”、“发啊”源自新山柔佛古庙游神活动的口號,但如果我这么说,恐怕又要引发另一场无谓的爭论了),但我对没有煮熟的鱼肉,始终心存恐惧,因也对“鱼生”这道佳餚,只敢浅嚐即止。
说回爭论这回事。马新曾是一家亲,血缘如此,习俗如此,美食这东西更是如此,鸡饭也好,椰浆饭也好,Kambing Soup(羊肉汤)也好,哪一道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
管它甚么遗產,管它甚么专利,管它来自何方,最重要的,是吃得好吃,吃得开心,吃得“兴啊”、“发啊”。独乐乐不如眾乐乐,何苦爭来爭去,伤了感情,让自己食不知味?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