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團結及融合局總監拿督阿茲曼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只給我國國民的團結情況打了4/10分。他表示,政治和經濟問題是打擊國家團結的禍因。政治人物身為領袖,普遍上被視為公眾典範,如果他們經常發表敏感、負面言論,就可以破壞種族和諧。
總監也說,任何族群的落後和貧窮,都會影響和危害到其他族群;只要出現差異,就會引起誤會,甚至引發起如513事件等社會衝突。他很明確的點出破壞團結的禍因。但要如何解決問題,總監也沒很清楚的說法。
我國自獨立以來就實行種族政治。巫統和土著權威組織自稱代表馬來友族,馬華與董教總標榜代表華人族群,國大黨與興權會則宣稱代表印裔友族。他們的責任就是必須捍衛和維護本身族群的利益,更要履行所謂「族群代表」的責任贏取支持。因此,一些偏激政客就會以強硬的言論或方法,制衡友族的發展。
要突破這局面,就如阿茲曼所說,一些政客有必要接受再教育,但單單如此並不足夠。我們應推動政治改革,不再以種族劃分政黨,並壯大多元政黨。目前,公正黨等的黨員就涵蓋了各族民眾。在這樣的政黨中,行動綱領將以捍衛和維護國家與人民利益為基礎,不會走回靠宣稱維護單一群體利益撈取支持的老路。
經濟方面,阿茲曼認為應該縮小族群間的收入差距,以邁向共存共榮。歷任首相都把這列為重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實行新經濟政策,嘗試在20年間縮小族群收入鴻溝。
後來的敦馬哈迪更大幅度通過固打製,協助某些馬來人在經濟上取得突破。其實,一些政策實行多年,依然無法縮小貧富鴻溝;政府早該檢討現有的扶弱政策了,以便更透明、制度化地分發援助給真正需要的人。
顯然,教育才是縮小貧富鴻溝的最有效途徑,但我們必須改變我國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提升整體教育水準,這樣才能加強國民競爭力,更容易在市場生存。唯有改革,消除偏激的種族主義,實行公正透明化的資源分配,才可能增進國民團結。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曾建林 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