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和平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日台韓馬等的最大經貿夥伴,中國的發展趨勢與動向,自也難免引起各方注目。其中,會否發生阿拉伯之春類的劇變,也成了熱點話題。
已故知名政治發展學者亨丁頓的學生,法蘭西福山(Francis Fukuyama),也對此發表了他的看法,按福山的說法,一國的政治秩序,基本上建立在三個基礎上;強而有力的政府,一視同仁的法治精神,以及對統治或治理者的究責(Accountability)(也譯當責,問責或課責)機制。
在這三項條件中,中國無疑具有強勢的政府與官僚體制,只是,其他二項則有所不足。儘管如此,現階段的中國尚不至於變天,之所以在於:中國的中產階級與下層民眾間有隔閡,中產甚至害怕過激的收入與財富重分配;中共傾向於安撫和給予不滿者一定程度的滿足,而非動不動就用武力鎮壓;黨對軍隊的控制堪稱鞏固;以及中國有一套權力和平轉移的交棒與接班機制。
對於這幾項,也可略為伸述,如隔離農民與城鎮居民間的戶籍制;有錢人害怕仇富心理而移民;間歇性的高調反腐,如江澤民時逮捕北京強人陳希同,或胡錦濤時逮捕上海強人陳良宇,之所以有這膽量,也與黨領軍,黨控制軍或黨軍政集於一身的三位一體的主席制有一定相關性(如胡江,胡便是集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與國家軍委主席於一身的制度設計)。同理,鄧小平設計的有一定任期的集體領導和交班制,自也對權力的約束和防腐產生一定的作用。當然,這都是程度的事宜。
就北非中東來說,那些獨裁專制者或集團,就缺乏這一定期交班制及權力和平轉移的機制,而現中共(至少在中央)則是頗重視民心向背的回應性威權體制(responsive authoritarianism)。這個回應性,是中東北非所缺的。此外,中國也是個頗具經濟成就的糧食自足國,而北非中東則是淨糧食進口國,當世界糧價突漲,如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這些本已民窮財盡的國家,就會發生動亂。有道是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敵不富,中東與北非的非油氣盛產國,就面對著這個根本的結構性困境。由於人口增長率高,年輕人占比高,及年輕人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即便換了新政權,中短期內,也無法有效克服這些結構性問題。可以預知,這些國家尚充滿變數。
至於中國,它不但具有回應性,也因其經濟成就而強化了其政績正當性,甚至使不少人因此而產生自豪感。這個自豪感,也是北非中東所缺的。至於這個經濟成就能維繫多久,則不易預測,畢竟,當代經濟的基本特徵是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對中國這類出口取向國,其受製程度自也更高。
知識分子扮演重要角色
現階段,有不少人擔心中國的房地產、地方債務與民間不受監控的借貸,會否成為引起大規模動盪的潛在因素。就房地產來說,由於中國的購買制度是,首付款(Downpayment)高,通常高達50%,且對房地 產的需求高,當房價下降到一定幅度後,應有足夠的購買者入場。換言之,應不至於崩潰。地方政府債務則是,據知,至少有10.7兆人民幣,GDP占比近30%,由於中央債務占比僅佔約20%,加總起來則是50%上下,比大馬的54%(僅是中央債務)或印度、德國、法國等為低,這幾個國家的中央債務,在GDP占比均高達約80%。在中國較難把握的反而是非正規的民間供貸,只是,只要這是地區性,而非全國性的,其殺傷力就會頗有限。
長期來看,中國的最大挑戰,恐怕是知識青年的失業,這環節治理不好,很易引發難以預測的不測之事。畢竟,就業為民生之本,也涉及了個人尊嚴,而不是單純的民生問題。就此點言,盲目擴大大專招生,恐非明智之舉。教育政策理應與發展階段與市場互配,而非盲目發展。歷史地看,高教失業(Educated Unemployment),向來是動亂的關鍵觸媒。
一般來說,社會政治劇變的發生,首先是有其結構性因素就如同有人說的成功的革命,猶如踢倒一扇朽門,是體制本身已腐朽到不堪一擊;其次是有識之士的思想啟蒙、行動與領導,而現階段中國的一個特點是,自1990年代以來,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暴漲,且這些不論是左還是右傾的知識精英中,有很大比例把重點放在富國強民上,也就是把振興中國,復興中華民族與文化當作重中之重,以至於會出現民族先於民主,或提升國力先於一切的偏向,與漸進改革的路向。
實則,由於中國曾是半殖民地,自五四運動以來,知識分子便有很重的救亡圖存與強國強民的心態,如高喊民主與科學,也是從功利的救國保種出發,這就使得知識精英,容易與有作為的政權結合。此點,也可從1990年代崛起的新左派的思想傾向中一窺究竟,他們一邊高喊民主,一邊又突出集中權力辦大事,最終反而變了國家本位的民族主義者,這恐怕也是異議分子多是單打獨鬥的起因之一。這種民族主義情結,也清楚的見之於《中國不高興》、《中國可以說不》焚燒《南方週刊》或孔慶東的言論中(如中國人有義務講普通話),這也應是中國難出現劇變的主因之一。
更耐人深思的是,這些知識精英中,有許多竟然還是喝了很多洋水的海內外學人,如甘陽、汪輝、王紹光、崔之元等。看來,只要不能去除強國強民的歷史包袱,中國的知識精英還真不易組織起來投身入改朝換代──至少在現階段。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知識精英被收編了,依我之見,恐怕更多的是「情結」在起作用。
進而言之,若美國等試圖圍堵中國,只會起反作用,進一步激化國家膜拜與民族主義,而非催化內部的和平演變。畢竟,中國尚非一個成熟的大國。
最後,應指出的,儘管短期內大概不會發生劇變,畢竟,中國也是個問題叢生的人口大國,若不貫徹一視同仁的法治精神,究責與糾錯機制,即便有振興中華的良好意願,也難保日後不會發生難以意料的劇變。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孫和聲 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