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15-09-10 马来西亚是如何组合的

马来西亚是一个很特別的国家,歷史课本没有说明它的特点。

譬如,多数国家是自然形成,譬如中国、日本、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

只有极少数国家,譬如马来西亚,是组合而成;另一个是美利坚合眾国。

1963年之前,没有马来西亚;而只有马来亚、新加坡、砂拉越、沙巴、汶莱。

英国人撤出亚洲之前,有一个构思,要把它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香港除外),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国家。

英国毕竟是老牌帝国,它不像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那么短视;这些二流小帝国,只会把海外殖民地搾乾丟了就溜走,留下一堆烂摊子。

英国人深谋远虑,它有一套符合它本身利益,也能配合它的国际策略的谋略。

60年代,印支半岛已经是半壁赤焰,共產主义也烧到了东南亚。

新加坡工潮不断,左派运动活跃,而共產党也已经渗透;形势险峻,英国担心新加坡会成为小古巴。

在南中国海另一边,砂拉越、汶莱和沙巴缺乏屏障,暴露在共產主义的扩张力量之下。

英国衡量整个地缘政治,发觉若要化解危机,可以用马来亚作为缓衝。

而在英国人眼中,马来亚的东姑阿都拉曼是一个对內温和,对外反共,而且具有西方政治思维,能够被接受的人物。

而在新加坡,李光耀面对亲共力量的压力,可能失去政权,因此响应马来西亚的概念。

东姑和李光耀都积极拉拢砂汶沙加入;有趣的是,双方都有各自的目的,而且是相互矛盾的。

东姑要以砂汶沙的人口,来平衡新加坡加入之后遽增的130万华人人口;李光耀则要以砂汶沙的多元政治生態,来平衡巫统的力量。

不过,砂拉越、汶莱和北婆罗洲(沙巴)兴致缺缺,害怕失去它们的自主权,不想改变原有地位。

但是,英国人和东姑积极游说,提出了种种条件,包括20点自主条约,经济援助,以及给予远远超过人口比率的国会议席,而成功的拉进了砂沙。

这样的组合,成立了马来西亚。

当年,印尼和菲律宾反对这个组合,苏联老大哥更把马来西亚形容为“伦敦的狡滑產品”。

回首47年,这个组合国家,成功抗拒共產主义的侵入,完成它的初衷;它也成功的维持了和平,以及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

不过,在资源分配和族群融合两个重要部份,却走了一段崎嶇路程。前者造成砂沙的失衡,后者导致新加坡脱离。

这个组合未来要更加成功,就必须坚持它原来的多元、包容和平等精神。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