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的中文水平,在英国人听来,跟中国人的水平差不多,在中国人听来,跟没文化基本没区別。”上个月的《星洲日报》有报导说中国的部落客称讚这句话为经典,过后新加坡国大教授表示那是因为新加坡人讲华语的口音和中国人的口音不同,和文化水平没有关係。
笔者却认为,这未必纯粹是口音问题。同样的,马来西亚的中文水平也有退步的趋势。
这里有个例子,大家常常会发现国营中文电台每小时的华语新闻都会出现因为翻译而產生的文法错误。
观看中文资讯节目和娱乐节目时,也常常发现主持人无法运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比如在美食节目,有些主持人从头到尾只用“好吃”,“真好吃”,“太好吃了”来介绍食物。
反观对语言和文字的驾驭能力比较好的台湾主持人,他们在製作的节目里,不但能够传神的表达自己的味觉,如:沁人心肺、甜而不腻、肉质带涩、带来饱足感;也能详细贴切的形容食物,如:表皮略焦里面却非常鲜嫩、既滑润又清甜、辛辣醒神。
词汇的应用往往能够把一个人的內涵表现出来。词汇不够丰富,有时候是因为那个人本来就未达到某种水平,比如小朋友只会说:“我不跟某某人好了”,成年人则有能力详细敘述:“我和某某人冷战”、或者“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这两词汇都具不同意义。
如果语文能力弱,无法准確表达思想,那就更谈不上去注意造句的工整和文章的美感了。到底要如何改善这个现象,还请大家多多动脑筋。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慧霖‧201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