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01-02-12 華教初喜長憂

儘管國家教育政策仍未放棄以馬來語文為終極目標,時現時隱的單一源流的宏願學校可能在華裔族群內部分化的情況下「橫空而出」,甚至落實;但華裔社群普遍上為華文教育如日中天的景觀感到驕傲,尤其是提供新紀元學院學生來源的華文獨中新生創新高。

這的確是全國獨中的喜訊,董總主席葉新田(新紀元學院董事部主席)雀躍萬分,一是董總統領之下的華文獨中生機蓬勃,作為最高領導人與有榮焉,二是華文獨大「化身」的新紀元學院不必愁國民型中學畢業生「止步」,獨中畢業生(7萬人)的龐大「生源」將是新院的主要資產。

葉總欣慰之餘,為6000名因教室不足被拒於門外的學子向政府陳情,考慮增建獨中,不管是建分校還是新的獨中,早是華裔的心聲,惟希望渺茫,可從屬於政府政策下的國民型華文中學的處境坎坷得到註腳,何況是私人民辦的華文獨中?近年獲得一些撥款,或提供土地予獨中「以地養校」,乃政治生態「演變」帶來的小小突破,要政府增建獨中與建分校,談何容易?

葉氏話鋒一轉,說「獨中不需要政府撥款興建及辦校,為何不批准興建?」。全國60所獨中經濟拮据有目共睹,必須依靠華裔在「熱心、愛護華教」的情況下解囊襄助。各地獨中董事部必須應付每增加一名學生,就須增加一筆補貼的撥款。因此,建校(獨中)容易,養校(辦校)難,何況還須給予華小、國中、大專院校伸出援手,華裔謔稱為「第二所得稅」可見一斑。

華裔族群對教育的承擔與付出的責任,已與其他族群同為國家公民的地位不成比例;易言之,應歸咎於政策或行政措施造成,還是華裔本身自我流放?堅持「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幌子,放棄爭議而自願在華教發展上邊緣化,無視於國家最大納稅群體應享有納稅人的平等權利,將目前華裔承擔本身的教育開銷,與非華裔族群不必自行籌款兩種不對等的現象加以消弭,才真正做到以民為本,不分種族的平等目標。

董總為華教的最高機構,更應該公平看待所有華校源流,不應祇為獨中增建新校、分校,反之與其他華團配合,全力爭取國民型中學的發展,成為華小畢業生的首選,而非增建獨中收容因教室不足被拒門外的6000名學生。國民型中學被邊緣化的情況日益嚴重,由華人社會取代政府在華教的投入非常不智,也有自我放棄和矮化之嫌。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林風 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