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05-02-12 红包面面观

从数百年前一张张写满祝福语的红字条,到以红纸张裹铜板,再到红包封风行,印证华族的风俗演变。

 红包,也被俗称为“利是”,是一种將金钱放置在红色封套內给人的小礼物。除夕夜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寓意把祝福带给孩子。

 送红包,是华族喜庆节日的传统,不管在新春佳节、婚宴、生辰,大家都流行递个红包,说声:利利是是!

 老妈说小时候拿到的红纸包,里头只有两角钱;可在当时足以吃得起两大碗麵,25仙更能买一张小孩戏票看戏去。

 80后的孩童时代,红包普遍约是2令吉、5令吉不等。隨著年纪增长及纸幣贬值,2令吉红包如今已买少见少。

 步入社会工作后,才惊觉红包已非纯粹討个新年好兆头而已。

 听闻友人因从老板手中接获的收工红包比同事多,遭受嫉妒与白眼……

 还听见朋友在嘀咕,向谁谁谁拜年时,主人家连红包也不懂回礼……

 亲友之中,若今年的红包钱有增加,代表该位亲人事业顺境。亦因如此,令到许多人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红包钱,以免被误为“王小二过年”。

红包大小成议论

 职场中,僱主给予的收工或开工红包;伙伴、主宾关係等派发的红包面额大小,甚至向人贺年时对方有否“识趣”地以利是回敬,皆可形成议论。

 间接中,“有没有红包”与“你到底有没有看到我、看得起我?”划上等號。

 时至今日,红包已经不只是一封“利是”那么简单,已渗入许多复杂人情因素。

 其实,红包只是利是一封,收到固然开心,人家不给倒也不必介怀。毕竟,新年收到的祝福不少,我们不应歪曲红包背后的意义。

 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要爭气,在未来一年勤加奋斗!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董嘉欣 201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