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年都無法解決的華小師資荒的關鍵在哪?若不對症下藥,歷屆馬華副教育部長都難逃千夫所指,馬華被指出賣華裔污辱性帽子也將無法甩掉。
副教育部長魏家祥為華小師資荒搞到焦頭爛額之際,4名內閣同僚(部長)似乎幫不上忙,還須勞駕馬華總會長蔡細歷出面預約首相及教長尋求解決方法。
這一回以「高調問政」為名,蔡總將率領正副部長會見首相及教長,此種大陣仗氣勢,已將蔡總指的「行動黨擅於包裝」比了下去;在全國大選近在眉捷時刻,馬華彷彿贏了一個馬鼻。
馬華擁有4名內閣成員,倘且要黨魁出面預約,更何況董教總始終約不上,聆聽民意或有向一邊傾斜的現象,就算不上是「以民為本」。
大選前夕的訊息總是正面且令人鼓舞的,馬華用上牛刀以解決華小師資荒,或許將捎來好消息;不過,所謂「一勞永逸」,所謂解決華小師資荒的「長期方案」將成為「約會」的焦點,其執行效率考驗馬華的誠信與績效指標。
副教長素來是馬華的官職,馬華竟然無法掌握華小師資短缺的確實數目,難怪魏家祥在處理師資荒的過程中左支右絀,問題出在副教長本身,還是手下「小拿破崙」不予合作?
回到最根本的問題,馬華要求政府根據需求培訓所需的教師人數,以反映華小的實況。這不是馬華第一次提出的要求,更是華社團體長期以來呼籲的「要求」,且看這回「小刀」小試所獲得的成果如何?明年今天再「討教」馬華公會吧!
令人遺憾的,馬華這回「牛刀」上陣,僅是尋求解決華小師資荒而已,華小其他重大事項丟在一旁,例如足以令華小變質的派遣不諳華文老師到華小執教課題,華小食堂、販賣部、董事部的主權等,應廣搜意見擬就詳細備忘錄,作為政府改進華小的依據,馬華則從旁按年監督其進程,並對外公佈成與敗的數據。
首相納吉建議印裔舉辦淡小學者會議,探討淡小教育問題及制定淡小教育大藍圖,規劃淡小未來的教育發展,探討包括師資資格與學校設施的課題。首相或會對馬華作出相同的建議,惟必須讓華裔放心,即政府有意放棄「單一語文」源流政策以及宏願學校的決心,才能彰顯解決華小師資荒的誠意。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林風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