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焕然君感叹目前华文教学僵化。华文教学僵化是事实,问题是:为何会僵化?教师是否没有感觉自己教学的僵化?是否感觉到了但无能为力,只好隨波逐流?还是確实没有跟上时代的专业能力?
华文教师都受过专业训练,都掌握一套教学理论,知道如何设计一堂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每堂课、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標。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被物化成教育工厂的一部份,其工作被量化成给了学生多少次听写、测验,多少篇和多少本会考作业,拿了多少个A和及格率多少,是否完成了各种收费工作,填写完各种教育局和校方要的表格和完成各种报告。教师和校长的升职加薪与会考成绩掛鉤,教师和校长是否优秀也以考试成绩为標准。创意也许受欢迎,但必须跟考试有关,否则会產生不务正业和误人子弟之嫌。
当教师的人格,专业能力,创新精神不被尊重时,当教育的目標是会考成绩时,我们很难期望教师把每堂课设计成以培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完美人格等为目標的活动。因此,要解救华文教育免於僵化,废除小六评估试是刻不容缓的,这也就是为何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公会、校长公会和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都赞成废考的原因。
传统的一堂华文课,大部份时间是教师在讲在教,深怕遗漏了某个词汇没教,某个內容没讲,书本的某一课没上,总之要教得多。因为传统的观念,把好教师定义为勤劳讲课,善於讲课,把一堂课讲得学生如沐春风。然而,教师毕竟不是表演者,在上课时毕竟不是做脱口秀,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参与建构一堂课,也同时建构本身的学习经验,因此,大家对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因时制宜的思考。
要突破传统教学法需要新的条件和环境。教师要有充份的时间和精力好好的设计一堂课。备课或设计一堂课,必须考虑很多问题和准备相关教材,因此备课的时间,其实应该比教学时间更多,必须成为教课时间的一部份。
独中华文教师的教学负担都很重,教学时间从每週960分钟到1千多分钟不等,班级学生人数近50名。单批改作文,每年得批改2000多篇,看超过1百万个字。不谈独中教师的待遇,过重的工作负担,其实很影响教学效率。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黄圣铭‧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