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11-08-10 满汉全席的意义

满清入主中原,少数族群一统神州大地,康雍乾三朝创造大清王朝盛世。满清是继蒙古,以少数族群统治中原人数占大多数的汉民社会。

蒙古族入主中原时,把社会各阶层分为十等级,汉人被视为贱民。文人儒士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级,沦为第九等,蒙古人却高高在上,其他民族地位都高于汉人。他们统治的地方却是以汉人占多数的土地,养育他们的又是汉人,这已注定蒙古人失败的命运。

鉴于蒙古族统治汉民族的错误政策,努尔哈赤为满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是从他开始,大清帝王从小即以汉文化的教育被栽培,他们的使命即在未来接大位时能了解汉人的文化与习俗,方便统治和促进各民族同化的机缘。

康雍乾的汉语文化程度之高,尤在明朝各个帝王之上。清朝王宫、市肆出现满汉并用的局面,可见得大清帝王是有统治神州大地千秋万代的准备。

康熙用汉人当厨师

满人的先祖自古便有游猎的习惯,在定居从事农耕后仍不忘此习俗,惯用烧、烤、煮、涮等烹调手法。入主中原后,其生活习性也随之传入中国,与汉人的饮食生活相互融合。

清朝建立后,宫廷一直沿用满族人烹调传统菜肴,直至康熙帝时才开始起用汉人做厨师。汉人厨师于是把大江南北的美味佳肴带到宫里。满、汉厨师经过长时期的相互学习、交流,从而创造了新的膳食口味。由此而衍生出“满汉全席”宴。

“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作的一种全席。1713年,康熙在宫中设千叟宴,招待65岁以上的满汉官员等2800人,康熙并即席在宴上写“满汉全席”四字。到了后来满汉全席就成了“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等六种筵席的总称。

满汉全席可吃3天

依《扬州画舫录》一书详细记载了乾隆帝下江南时食用的菜谱,满汉全席共计134道,后因文件散佚,经文史考古学家及厨师的多年明查暗访,如今定为108道菜肴为主。满汉全席是清代满室贵族、官府才能并举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

满汉全席取材广泛,用料精细是中华文化当中的高度文明的表现,没有如此的文明,是无法创办出这种饮食文化。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擅于烧烤、火锅、涮锅,又显示汉族烹调特色,扒、炸、炒、溜、烧等皆备,菜品口味也极丰富。

满汉全席宴开始入席时,大小官员一律顶戴朝珠,身着公服就座。筵席的场面、规模、等级、陪宴人员的职位、供应筵席用的烹饪原料及果、酒的品种和数量等等都有严格规定。

官府中举办满汉全席时首先要奏乐、鸣炮,行礼恭迎宾客入座。客人入座后由待者上进门点心。进门点心有甜、咸两种,并有干、稀之别。进门点心之后是三道茶,如清茶、香茶、炒米茶,然后才正式入席。满汉全席上菜公冷菜、头菜、炒菜、饭菜、甜菜、点心和水果等。“满菜多烧烤,汉菜多羹汤”,一般起码108种,分3天享用完。

各族和谐国家稳定

满汉全席不只是饮食文化的高度文明表现,也为此而定下制度,但是,它只代表国家高层的饮食文化,只限宫廷享用,民间根本无法接触。大清被推翻之后,宫廷御厨流落民间,为求谋生而把这个风气传回社会。

满汉全席的创举,全赖康熙不计较他族的饮食文化,不单要求各族群融洽相处,自己也以身作则,从学习汉文化到重用汉儒一并接纳,显见他的胸襟开阔。

当然,对异族的宗教、习俗等,他并不加以阻止,也不勒令限制,零星的抗争自不在话下,但,终其一朝满汉相处都算稳定。

民国创立之后,汉满蒙回藏五大族,加上各地区的少数民族统称中华民族,互相尊重,文化交融日深,彼此相处融洽,传为佳话!

从历史角度分析,一个国家之兴亡,有赖于各族的融洽相处,施政公平对待各族,以人人平等作出发点,政治又何愁不清明。

满汉全席能促进两族饮食文化交流,也促进其他族群和睦相处,异中求同,取长补短,引导了一个身负“大国”的重任,其意义非凡!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金发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