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志因短片《吶》惹来麻烦,结果如何,尚未知晓。
此事所引起的人们对言论自由限制的爭议,不在本文討论范围內。我想谈的是,引发《吶》出现的源头。
事情看来很简单:国中校长失言了,华裔学生被斥“回中国”;对涉及校长採取行动,事情就解决了,一切回復平静。这样的结局合理,但却没有深入问题核心。
“把华裔当成外国人,歧视华裔”並不仅是一种“失言”的表现,这不是单一案例,而是一种潜伏的现象。独立至今,我国从来不乏这些言论。这种言论与其说是“失言”,不如说是反映了某群人的潜在意识。
这种意识的成形与这些年来种族政党为爭取支持,刻意强调肤色差异,以及製造假想敌不无关係。而政府没有採取严厉行动,阻遏种族言论与行为,则进一步纵容了这种意识的蔓延。
犯罪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简单来说,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座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打破,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
这意味,如果政府没有及时阻遏歧视华裔的观点传播,对付涉及人士,那么渐渐就会形成一种纵容的暗示。
持平而论,政府的確有对一些歧视华裔的行为与言论採取行动(尤其是近年),这一点值得赞扬,然而,可惜的是,这种行动並未彻底。
在一边,政府信誓旦旦“不容忍种族歧视言论”,另一边厢,国家干训局却被揭露灌输种族意识,詆譭他族;政府一再高呼,大家都是马来西亚人的时候,某报章却煽动种族情绪,把华人当成假想敌。还有某位公开发表华人“寄居论”的执政党区部领袖,如今也儼然犹如民族英雄。
这一切都在政府眼皮底下发生。而政府没有採取適当行动的结果,就如“破窗理论”所揭示的一样,放任了这些种族意识的存在与伸展。要真正消除种族主义(包括歧视华人),政府要做的是儘快修好每一扇破窗,而不是仅选择性地维修一些受到舆论关注的窗户。毕竟,对几百扇破窗置之不理,只修两三扇,怎可能带来正面效应。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张庆禄‧201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