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23-02-12 情人節之仇,不共戴天!

情人眼中出西施,仇人眼中出東獅。2月14日除了有情人在卿卿我我,還有有心人在河東獅吼。事緣這個據稱含有基督教元素的節日,被舉世同歡,慶祝得氾濫成災,冒犯了伊斯蘭教。於是我們的伊斯蘭黨與巫統某些領袖一再嚴誡,不許教徒參與其盛。

每個宗教都各有禁忌,我等應予尊重。只是小部份伊斯蘭朋友對於情人節禁制令很不以為然。有者還反問,情人節既然是基督教節日,怎麼教堂沒有舉行彌撒,牧師也沒祈禱降福,歐洲美國沒有一個國家放假慶祝?如果所有與基督毫無相干的其他教徒都能同歡共慶情人節,何以唯獨他們伊斯蘭教徒不能一起分享?

同時,作為情人節源始的基督教,卻自我捨棄,冷落節日,讓公眾比自己更熱衷、更瘋狂地歡慶,教會又該當何罪?所以,因聖父、聖子、及聖神之名,我等應該質問羅馬教宗、聖公會或各個基督宗派袞袞諸公,何以如此數典忘祖、離經叛道,竟然忘了自己聖人華倫天奴的節日,而需要別的宗教提醒教訓。

馬來朋友至為熱心。去年、前年就有副首相慕尤丁、馬來西亞伊教發展局(JAKIM)萬莫哈末雪等先後不斷提醒;今年還有伊斯蘭黨青年團團長納斯魯丁一再重複:情人節,穆斯林碰不得。

雀躍的鳥兒找到了伴侶

的確,情人節侵略性太強,四處伸展,長此下去,會令所有其他宗教文化喪失主權、迷失本性。伊教朋友的認真、執著,令人佩服,卻教中華民族汗顏。因為人家護教心切,嚴陣以待;中華文化在自己始創的端午等節被人「剽竊」而失去伸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之後,一再毫無警惕。那個自夏朝就存在的「牛郎、織女七夕會」傳統中華情人節,至今少說也有三千年了,如今獨自憔悴,幾被遺忘,千千萬萬中華兒女捨棄了七月七,卻在2月14送玫瑰、吃燭光晚餐、歌頌華倫天奴。

可是,華倫天奴是誰,恐怕情場男女們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也許伊教的朋友會告訴你,這是為基督教殉身的聖賢,並被「封聖」為聖人。所以,他們禁止穆斯林的摻和,不許信眾顯揚他教,理直氣壯,義正詞嚴。

可是,聖‧華倫天奴怎麼從血淋淋的殉教聖人,變成了天下有情人的「愛情聖人」,則連天主教會也感到莫名其妙。因為,華倫天奴壓根兒就不羅曼蒂克,而且也沒有其事跡之歷史文獻。所以他的故事版本很多,比較「權威」的則可以回溯到羅馬帝國專制時代。

公元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屠殺基督徒,耶教的殉教者多不勝數,就連殉難的聖華倫天奴都有好幾個。後來的教會選了其中一個華倫天奴的逝世日,即2月14日來「統一」紀念所有的殉難華倫天奴,因而將Valentine's Day置入天主教日曆中。

情人節喧賓奪主

天主教日曆,每天都有一個名字,華倫天奴日其實就是一個普通日子而己。偏偏來到中世紀,英國出現了大詩人喬叟,他給國王婚慶這一天吟出好詩:「就在華倫天奴這一天,雀躍的鳥兒找到了伴侶」。好詩傳頌千古,歐洲社會深受感動,漸漸地將這一天視為鸞鳳和鳴之日。而這個美麗的錯誤一直緊貼在後來演化出的羅馬教廷Gregorian calendar之中,並因歐洲多個海洋霸權國家的崛起,殖民全球,使全人類因此共用了這個日曆,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販賣的商品文化。這個歷史的偶然,連天主教會也無法控制。

天主教會或許覺得華倫天奴早被騎劫,情人節喧賓奪主吧。所以,2月14日自1969年起,剔除了其祭祀的宗教涵義,空留名字。於是乎,Valentine's Day從此被靈魂出竅,不復當年作為烈士殉難日而置於基督教日曆中的意義,而是名副其實的商家搞噱頭、賺大錢,青年男女歌頌愛情的日子。

伊斯蘭世界對情人節非常感冒,可以理解。但經過幾個世紀以來眾目睽睽的驗証,它的形式與內涵絕與宗教無關。尤其是對基督教看得金睛火眼的伊斯蘭教學者,他們絕對清楚,華倫天奴日與華倫天奴,風馬牛不相及。

何況,基督與伊斯蘭兩教同源同宗,曾經共享歷史,更有聖人、經文的重疊,很難切割。這種你濃我濃,不分彼此的例子,小如文化節慶,大如土地主權,多不勝數。就說伊斯蘭國家的敘利亞與約旦吧:敘利亞是羅馬帝國時代的省份,兩千多年滄桑變化,最後立國為伊斯蘭國家,但卻無法剔除其拉丁元素,敘利亞至今還是意大利人民的普通名字;約旦取名自約旦河,是希伯來人遷徙到「聖地」時就使用的名字,與猶太人淵源超過四千年,也很基督教。

互相留存對方的因子與元素,是客觀的事實。除了古代與今世因戰爭、仇殺和民族生存權利被剝奪而必須誓不兩立,雙方又必須互相依存。何況情人節無關基督宗教,華倫天奴事跡渺不可考。它只是西方商業手段的可怕結果,進而威脅東方傳統價值,形成「文化侵略」。

這一點,中華民族或許比伊斯蘭信眾更需慎重反省,應對糾正。情人節四處氾濫,拋頭顱、灑熱血的華倫天奴莫名其妙變成「情聖」,中華兒女不問究竟盲目追隨,那不是華人變天奴嗎?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吳彥華 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