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

31-05-2010 公务员的泛政治化

每当提到“请勿把一件事情政治化”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政治人物的丑陋嘴脸。虽然这些政治人物时常还会很傻、很天真地呼吁大家別把问题政治化,但是根深蒂固在大家脑海中的“骯脏政治”,几乎还是属於政治人物的专利品。

问题是,很多人好像忽略了,在大马的特殊国情,另外一股比政治人物的政治圈子还要政治的力量,其实就潜伏在我们的公共服务领域。

原本在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中,公共服务只是依附在作为执法单位的內阁底下,专业地执行內阁的决策。

偏偏在一些执政单位多年来推行的种族政治隱议程底下,公共服务领域已经被培植为另一股特殊且庞大的政治力量。

这股公务员政治,表面上还是专业地执行部门职务,以其部长马首是瞻。然而在私底下,来到关键时刻和议题,却还是以种族议程作为核心原则,对有关议程的共主和领航人唯命是从。

瞭解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的公务员体制时常会出现法外立法的弊病,甚至连堂堂一名部长在內阁所作的决策,都要看公务员的脸色。

问题是,当公务员违抗內阁决策的事情一再重演,这已绝非偶然,而是得到背后更高层人物的撑腰和纵容,使到这股公务员政治力量不断膨胀,乃至失控的地步。

因此,当华总最近配合反贪委员会进行的官员面试活动获得华裔子弟的热烈反应时,我觉得非常讽刺。尤其当一些官员针对此现象感到可喜可贺,並宣称此现象代表华裔不热衷担任公务员的现象已成过去时,感觉上这种交待实在过於表面。正如一些官员所坦承的,当今公务员的起薪比私人界还要优厚,难道一向来注重经济业绩的华裔偏偏却不为所动?

如果有诚意真正改善公共服务缺乏华裔官员的问题,当局必须摒弃过去这种官方的政治应对口吻,真正检討及整顿其体制底下所隱含的问题,尤其针对官员徵聘广告和面试阶段,所出现的种种传统偏差和弊端。

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陆路交通局。官员本身最关键和眾所周知的腐败贪污问题没有大力开刀整顿,却向无辜的人民开刀,提出一系列纸上谈兵的改革大计,包括早前的提高违规罚款,以及日前增加实习期满后的新考试制度等建议。

如果公务员本身无法展现正面的形象,再多正面的措施和改革,来到执行阶段都会被扭曲,更无法取信於民。作为纳税人的我们已经给官员们优厚待遇,我们绝对有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他们证明本身身价的时候。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吴健南‧2010.05.31

31-05-2010 两种马来人

依布拉欣阿里是惟我独尊的马来人。

他指责阿米尔山是马来人的叛徒,因为他擬定新经济模式(NEM),出卖了马来人。

他说,真正的马来人,不会背叛新经济政策(NEP)。

以此类推,要是政府落实新经济模式,有关的领袖也不再是马来人。

到了最后,全世界只有依布拉欣阿里,噢,对了,还有马哈迪等,才是马来人。

他们眼中的马来人,是在一个独立状態的空间,与世隔绝而存在。

这个空间,没有生存的考验,也没有外来的挑战。只要蜗居在这个空间,就是安全,永远幸福。

他们以为社会財富是既定的,而不是创造的;所以,资源应该按照人口来分配,土著佔人口67%,就应该享有67%的財富。

这种分配理论,过去只有共產主义所独有;当共產国家穷得一无所有时,还剩下甚么可以分配?

一旦马来西亚一穷二白时,即使获得分配100%,哪又有多少?

依布拉欣阿里没有想,或者根本拒绝想这个问题。

阿米尔山是国家经济諮询理事会执行主席,他主持新经济模式匯报时,我正好在场。

他也是马来人,只是,他长得比依布拉欣英俊许多,谈吐风度也文明太多。

他说,新经济政策(NEP)实施数十年,导致大马竞爭力薄弱。

他告诉大家,马来西亚除了改革,別无他路。

新经济模式(NEM)没有设定土著配额,因为那是过时的思维,土著配额无法协助马来人成长,它让马来人安於现状,却让非土著气馁;同时,更造成国家资源大量耗损。

只有以绩效为先,提高竞爭力,大马才能成为高所得国家;届时,大部份马来人都能够分享成果,即使是路边卖炸香蕉的马来小贩,收入也能够增加。

阿米尔山不是搞政治出身,他是財经专业,银行家背景,实事求是。

他讲话没有依布拉欣那么煽情动听,但是,他提出种种数据,佐证他的观点。

你可以说,他是为了马来西亚,也是为马来人。

我尊重这种马来人。

阿米尔山將新经济模式呈给首相;他坦白的说,他的权力范围只是到这里。

换句话说,政府是否接纳,会否推行,这在於政府的决定,也要看政府领导人的政治意愿。

而依布拉欣当著纳吉面前说,新经济政策是乃父敦拉萨所制定,不能妥协和放弃。

纳吉面有难色,含糊的说,新经济模式只是经济学家的建议,还不是政府最终立场,目前还是听取马来人意见的时候。

听了心里七上八下,惟恐生变。

纳吉的確该听马来人的意见,但是,究竟是依布拉欣这种马来人,还是阿米尔山如此的马来人?

马来人的意见不可忽视,然而,马来西亚人的意见,更加重要。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5.31

31-05-2010 心理平衡的十一条要诀

1、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得到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

2、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优点、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 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勃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与其是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把愤怒发泄于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上,愤怒情绪自可抛至九霄云外。

4、 偶然亦要屈服。只要大前途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 暂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如运动、睡眠、看电影等,等到心情平静时,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6、 找人倾诉烦恼。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你的知已好友或大学一年级,心情会顿时舒畅。

7、 为别人做点事。助人是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8、 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精神压力太大会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心力俱疲。

9、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人之相处,应该以和为贵,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一定与你为“敌”。

10、 对人表示善意。被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你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爱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11、 娱乐。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办法,娱乐的方式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情舒畅。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30-05-2010 经典的十三句话

1.每个人都想和别人不一样,结果是每个人都一样。

2.老一代人完全不用担心小辈们会在你们的路上跌跤----他们全朝另一条路跑了。

3.生活就像一场球赛,哪怕水平再烂,也要努力踢的精彩。

4.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5.人和动物毕竟不同:动物意见不和了上去就打,人最起码还知道先讲上两句。

6.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存在“卖不出去的房”和“没房子住的人”两种情况时,这个国家

必须检讨!

7.宇宙之所以伟大,不因为它叫宇宙,因为它是宇宙。

8.能改变一个人的因素无非3种:信仰,金钱,真正的爱情。

9.伟人———一个和你一样尿过裤子的人。

10.幕后人物更需要舞台。

11.一夜之间红起来的东西,肯定会在一夜之间暗下去。

12.人生来如风雨,去如微尘。

13.连一张白纸都有它的制造者,那这么一个复杂的世界,你说没有一个造物主存在,太没理由了。

30-05-2010 摆脱平庸

平庸不同于平凡。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平庸中却蕴含着悲哀。平庸的人就象长不高的树,虽然也与众多的树同在一片林中,却永远也无法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摆脱平庸,首先要摆脱自卑。自卑的人总习惯于低头走路,自卑的人总习惯于在人后跟随。自卑会使人的意志衰退,自卑会使生命的花朵枯萎。

摆脱平庸,必须选准目标与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就会虚掷青春。换句话说,你必须选准自己的路。切记:走别人的路,再快也在人后;走自己的路,再慢也在人前。

摆脱平庸,更需要多几分自信。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悲观是悲观者的自缚网。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谁能给你动力?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生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只有你才能打倒你,也只有你才能解救你。别指望别人,也不要蔑视自己,扬起生命的征帆,鼓起乘风破浪的勇气。

对于别人的平庸,尚可原谅。对于自己的平庸绝不可原谅。平庸者开始觉醒,他就不会继续平庸,平庸者平庸尚要装作高明,他将永远平庸。

摆脱平庸,走出人生与生命的低谷。长夜过后,迎接你的定是那灿烂的黎明。

文章来源:互联网

30-05-2010 移民与爱国

俊德出生於沙巴山打根,目前单身,是一名航空技术人员。他在10年前卖掉山打根的房子,移民去了美国,据说在旧金山有一位男朋友,也是马来西亚人。

晓虹是乌雪的居民,她父亲开咖啡店。她之前到澳洲旅行好几次,听说是因为她在那里遇到她的真命天子大卫克布罗,最近准备结婚定居,但谣言说她奉子成婚。

裕辉来自檳城,在吉隆坡工作打拼了几年,两週前,在台湾的大舅打电话给他,问他要不要过去帮他看店?裕辉思考了许久终於答应了大舅,毕竟大舅一直单身到老也没孩子照顾,挺可怜的。

惠婷是砂拉越美里人,是一名孤儿,在新加坡工作了近20年,公司给她的待遇很好,薪金丰厚。她在新加坡成立了一间孤儿所,也常年捐款给美里的孤儿所;其实,她很想念美里。

那天我们全部聚集在泰国曼谷的锡隆街聊天,我问俊德、晓虹、裕辉、惠婷:“你们爱不爱马来西亚?”

他们一阵错愕后,续回答道:“没想过这个问题。”

原来並不是每个人都把移民及爱国放在天平上。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刘正平‧2010.05.28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29-05-2010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文章来源:互联网

29-05-2010 朋友

1 只有深深洞察了你的弱点的人,才可能成为你的忠实朋友。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那位朋友对你的才能钦佩到什么程度,更在于他对你的弱点容忍到什么程度。

2 比你太强的人,成不了你的朋友。比你太弱的人,你又不屑于和他做朋友。只有与你的质量相仿佛的人,最容易成为你的朋友。因此,谁是你的朋友,谁就是你的生命尺度。一旦朋友不幸去世,你会觉得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随之离去。

3 真正的朋友并不常相斯守,浓郁的友情看上去反而十分清淡。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谋面,一朝相会两个人的心灵便立刻对接上,无需任何寒暄与过渡,双方就能融为一体。友情的高低往往和距离成正比──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距离。纠缠在你身边并且需要时时呵护的友情,往往十分脆弱。最珍贵的友情又总是像北极星那样,永恒而又遥远。

4 一个个性强的人在日常他习惯于依靠自己而并不信任他人;在危难时,他宁肯自尊地毁灭也不愿向旁人呼救;在志得意满时,他那锋利的个性常常伤害距他太近的人……他天性中有一股强烈的排他性,使周围人既被他吸引又被他驱开。他的朋友只能是耸立于天边的另一个强者。他们都不愿意相互走近,只要彼此远远地望一眼,双方就能汲取到了对方的力量。

5 朋友越多,你也得越多地为朋友忙碌,也就是将自己的生命细细地剁碎给朋友们分享。而忙碌的结果却是朋友越忙越多,你的朋友总是你日复一日忙碌出来的,不愿忙碌的人,连旧日的朋友也会逐渐失散。不愿将自己剁碎给朋友的人,保持了自身的完整,也陷入无援的孤独。完整本身就意味着孤独。

所谓为朋友忙碌,其实是在为自己忙碌。因为他每次忙碌都包含着一种确信或者一个期待:那位朋友以后会回报自己。在他看来友情是一种储蓄。储蓄着友情的人不但渴望它保值,更渴望它增值。即使他不把储蓄着的友情提取出来使用,也如同拥有一笔招之即来的巨额人生资源,时常接捺不住地在人前炫耀。更有趣的是,适当的炫耀还能够使那储蓄显得更多。

所谓为朋友忙碌,就是将自己分散开储存在朋友那里,把每一个朋友都变成部分的自己,朋友越多他才越发感到强大,没有朋友他也就丧失了自己。这样的人,总以为自己拥有着别人,其实是被别人所拥有。人生就在这种相互牵扯中彼此拉平了。

6 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往往比你自己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更可靠。
告诉我:你所信任的朋友对那事件有什么看法,通常也就是你所信任的看法。
 告诉我:你最钦佩那朋友什么优点,我会明白你的缺点是什么。
告诉我,你讨厌那朋友什么地方,我会知道他实际上是不是你的朋友。

7 使自己强大起来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增加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等;另一种是增加自己的朋友,特别是增加那些有知识、能力的朋友。

前者通过自身力量的增长导致自己强大,后者通过借用周围人的力量使自己强大。一般地讲,强者更加注重前一种,弱者更加喜欢后一种,而智者两种方式都善长。

8 被朋友所伤害,往往格外地痛。因为自己受伤害的地方总是最娇嫩的地方,伤害自己的人又是最不应该的人,自己对这伤害又完全没有防备……被朋友伤害所引起精神的痛楚远多于现实的打击,其中又有相当大部分被受伤的自尊心夸张了。

9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种对朋友数量的最低要求,恰恰是对朋友质量的最高期待。

10 每人都有些实用性的朋友,比如卖票的朋友,管车的朋友,行医的朋友,玩牌的朋友……对于这些朋友,人们在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亲如手足,而在精神领域则可以与之漠不相关。

很少人拥有心灵上的朋友,可以把对同事不能说、对妻子不能说、对亲人不能说的话向他一吐为快,甚至在诉说之前就已经获得他的理解,在要求之前就已经获得他的帮助。

低层次的朋友满足我们生存需要,高层次的朋友满足我们精神需要。接受前者的帮助需要报答他,因此是有偿的。接受后者的帮助则无需回报,因此是无价的。

11 有的人看重的往往是自己交友的能力和技巧而不是朋友,因而也很容易丧失朋友,不过他对此也并不在乎。有的人却常常把朋友看得高于自己,因而他朋友不多友情却相当深厚,他即使被朋友抛弃也不愿抛弃朋友。

12 这人与那人之间时常会相差万里、陌如路人,这人与那人之间甚至会冰炭相斥、视若仇敌,但他们两个人竟然同时成为你的朋友了,则并不说明你多么宽容大度,反而说明他们任何一人都没有把你当成知心朋友。

13 朋友之间的第一要素是理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没来得及理解对方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成为朋友了。这种友情越深误会也就越深,误会积累到一定程度,友情将反过来伤害双方。甚至受伤之后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受伤。糊涂的友情,比清晰的仇恨更可怕。

朋友之间的第二要素是平等。即使两个人地位悬殊,精神方面却一定得平起平坐。这个朋友再强大也不能俯视那个朋友,那个朋友再渺小也不应该崇拜这个朋友。

14 与朋友相交,最困难的就是保持一定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既不至于冷淡了朋友,也不至于损失了自己的独立。

因而,与朋友相交是心灵的艺术。
距离恰当了,友谊反而会长久。

15 那些自称拥有许多朋友的人,其实只是认识许多熟人。熟人与熟人自诩为朋友时,往往显得比真正的朋友还要夸张,所以他们相互之间喜欢称兄道弟。

文章来源:互联网

29-05-2010 不华丽但很经典的一些话

1,绅士无非就是耐心的狼。

2,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3,女人吻男人是一种幸福,男人吻女人是一种口福。

4,男人:二十岁的时候,是半成品;三十岁的时候,是成品;四十岁的时候,是精品;五十岁的时候,是极
品;六十岁的时候,是样品;七十岁的时候,是纪念品。

5,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

6,结论就是你懒得再想下去的地方。――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7,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我们可以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8,最好的与最坏的创造了历史,平庸之辈则繁衍了种族。

9,在这世上惟一件事比别人议论更糟,那就是无人议论你。

10,一颗将爆的***比一颗已爆的***恐怖得多。

11,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12,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13,人生中有时不去冒险比冒险更危险。

14,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譬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

15,许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

16,使学生丧失信心是教师最大的犯罪。

17,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是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

18,偶然的成功比失败更可怕。

19,才华其实就是把与人相同的聪明用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20,状态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21,道歉是为将来再次冒犯打下伏笔。

22,所谓百依百顺,就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未完成前,所表现的不同寻常的耐心。

23,所谓儿童不宜,其实就是大人们令人感动地把犯错误的危险留给了自己。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24,你想以40km/h的速度开车到80岁,还是以80km/h的速度开车到40岁?

25,在敌人面前,谁先镇定下来,谁就离胜利不远了。

26,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有些人因知道这一点而真正成了平凡的人。

27,乞丐就是一种向你的良心征税的人。

28,所谓大难不死,就是有了灾祸之后,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莫名其妙的祝贺。

29,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30,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1,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32,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33,羞耻心就像人的内衣,必要时脱掉了没什么,关键是为谁脱掉。

34,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35,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36,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37,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38,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39,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40,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41,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我们自己变得强大的人。

42,胆怯的人在危险前被吓住了;懦弱的人在危险中被吓住了;勇敢的人在危险过后被吓住了。

43,反腐败的风险常常大于搞腐败的风险。――人大代表的不平。

44,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45,家庭的幸福需夫妻共同努力,而破坏它,一人就够了。

46,最了解你的人有时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47,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48,看一个人的心术,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49,魅力女人,就是有充分的意志力去抵挡男人的进攻,也有足够多的魅力阻挡男人的撤退。

50,山盟海誓是一种经常让高山和海洋领受尴尬的重量级承诺。

51,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好男人毕业了可留校任教。

5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53,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54,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时很可能是不具备效率和工作能力的表现。

55,做父母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可大部分的父母未经任何培训就上岗了。

56,凡向鳄鱼池内投掷物品者,必须下池自己捡回。――肯尼亚天然动物园告示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57,当你想丢点什么的时候请想想,千万别丢脸。――成都垃圾箱,果皮箱上语

58,凡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是反对的太多,商议的太久,行动的太迟,后悔的太早。

59,做生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怂恿别人放松警惕,而自己保持高度警惕的过程。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60,打工者做工,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你是哪一种?

61,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力。

62,聪明人能洞察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在发洪水之前养鸭,而不是养鸡。360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63,两种人无药可救:一是不服从命令的人,二是惟命是从的人。

64,打算开创新事业时,十人中有一两人赞成时就可开始,以免太迟。

65,买保险――用不上时痛苦,用上时更痛苦。

66,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用人之道

67,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

68,你可以先知先觉地领导产业,后知后觉地苦苦追赶,或不知不觉地被淘汰。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

28-05-2010 蜘蛛与老鼠

他率领残兵败将溃退到一个小岛上,沮丧地呆坐在一个破旧的房间里。墙角有一片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他没好气地挥剑斩断那些网线。随即,他惊奇地看到:一只蜘蛛出现了,它爬到断了的网线前,重新纺织自己的家园。他再次弄断那些网线,蜘蛛又从网线的断头处继续编织。

这位统帅就是拿破仑。在身遭失败的关头,上帝给了他一只蜘蛛,使他顿悟,于是他召集队伍,重返战场驰骋冲杀。多年以后,他留下了“伟大和可笑之间,只差一步”的名言。

另一位是孤独的年轻画家,屡经挫折的他住在废弃的车库里,深夜常常听到一只只小老鼠吱吱的叫声。不久,小老鼠竟爬上他的画板嬉戏。

后来,画家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有关动物的卡通片。一开始,他的工作进度很缓慢,常为画什么而苦思冥想。在一个深夜,他回忆起那只在画板上跳舞的老鼠……

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美国极负盛名的沃特·迪士尼,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他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启示:抓住生活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你将发现太阳的光芒有多么美丽。

文章来源:互联网

28-05-2010 巧问妙答

老师:为何“孔雀东南飞”?
学生:因为“西北有高楼”!

老师:人在何处不得不开心?
学生:手术台上。

食客:牛肉面里怎么没有牛肉啊?
厨师:老婆饼里难道有老婆吗!

女儿:再婚是好事还是坏事?
母亲:再婚是好事,但养成习惯就不好了。

原告:这块地与我同姓,当然是我的。
县令:那么张家湾就是张家的产业了。

腐儒:你丁忧在身,吃红米饭恐非所宜。
乡民:那么,吃白米饭者家里都有丧事吗?

郭林宗:院中有树像“困”字,我想砍掉。
徐孺子:如此说来,院中有人岂不像“囚”字?

学员:跳一次伞10元,如果跳下去伞打不开怎么办?
教官:没关系,我们会把钱退还给你。

医生:要消除你身上多余的脂肪,只有多运动。
病人:我老婆的嘴天天运动不停,为什么下巴还是双层的。

文章来源:互联网

28-05-2010 捕猎需要两只狗

猎人史蒂夫有两只狗,罗斯和汤姆。因为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所以史蒂夫经常奖励它们。罗斯和汤姆平分两只兔子或者两只野鸡。数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史蒂夫的儿子戴维,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是个实干家,为公司出了不少力,可是,公司领导却从来没有多给他一些奖励,他感到气愤。这两天就是因为气愤,才请假回家散心的。当他得知父亲也是这么一个“领导”时,很不理解:难道这两只狗就没有一只更强,一只稍微差一点?有竞争才有进步嘛,何不让它们竞争一下,看谁捕得多,谁得到的奖励也就多。

戴维认真地研究了罗斯和汤姆这两只狗的习性,发现罗斯在捕猎时喜欢一个劲地狂吠,但不敢向前冲,而汤姆则一声不吭,只管往前冲。这不是明摆着的吗,罗斯肯定是一个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家伙,而汤姆才是一个不说话只会做事的实干家。

戴维决定带两只狗出猎,他要对父亲的工作进行改革。他将汤姆放在东边山头上捕猎,而将罗斯放在西边山头上捕猎,这样两只狗捕多捕少不就很清楚了吗?一个小时过去了,两只狗都一无所获;两个小时过去了,当两只狗得到指令气喘吁吁地来到戴维身边时,戴维连只兔子也没看到。

这时史蒂夫才哈哈大笑着站在了他的面前。史蒂夫跟儿子戴维说:孩子,其实我也很清楚罗斯是只会叫的狗,而汤姆则是一只会捕捉猎物的狗,在两只狗的合作中,汤姆有可能多出了一些力气,而罗斯则少出了点力,但当它们一旦分开,则往往一事无成。因为在捕猎时一般都需要一只狗叫唤,当猎物吓得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时,另一只狗则不动声色地绕到猎物的身后将其捕获,两者缺一不可啊。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不个人得失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干出一番成绩。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是这样。戴维终于惭愧得低下了头。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

27-05-2010 让下一代留下来

新加坡的蓝领、熟练与半熟练工人,来自大马的都不少;而马来西亚的外籍工人则多数来自印尼。无论是印尼的国民到我国,还是我国的国民到新加坡工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外劳”。

这些年,不仅蓝领阶级的大马人涌向新加坡,我国的精英选择到新加坡的也大有人在。

这些愿意离乡背井的人,同样只为了一个淘金梦,选择到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工作。

不同的是,翻开歷史,新加坡从不曾因为外劳短缺、外劳问题而和大马展开谈判;大马也从不曾因为国人在新加坡福利不足而向新加坡展开强硬的对话,甚至喊话恫言禁止国人到新加坡淘金。

这样的局面从不曾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上演。但是,同样依赖印尼外劳的我国,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因为种种外劳的问题,和印尼纠缠不清,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逼和印尼展开对话、一步步的让步。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甚么事?

从过去新加坡和我们平起平坐,到今时今日,新加坡已经躋身先进国行列,为何我们还在原地踏步,甚至让东南亚其他国家,如泰国、越南勇追直上,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检討,是我们太慢,还是別人太快?

我们太慢的原因是甚么?

看一看我国从精英级到蓝领阶级到新加坡淘金的人,新加坡的廉政、安全的环境,丰厚的薪金,除了一句新加坡生活太闷之外,几乎找不到让他们离开新加坡的理由。到最后,这一群人,都选择留下来,把他们最有价值的黄金岁月,贡献给了新加坡,协助新加坡经济成长,成为新加坡平稳发展的功臣。

再看一看我国,留不住这一群精英与蓝领阶级,我们只有大量依赖从邻国涌入我国的工人。可悲的是,我们流失的还包括精英,但是从印尼流向我国的只有靠劳力的一群,用脑的,没有来到我国,而是往其他更高福利的国家去了。

更难堪的是,我们还要终日活在印尼的要胁下。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要放低姿態,以免印尼生气不输出外劳到大马,以致大马的各行各业陷入瘫痪的状態。

我们的下一代,在这样萎缩发展的国度里,能够看得到明天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郭秋香‧2010.05.26

27-05-2010 接轨

2018年,第一列轻快铁列车从新加坡开进新山,这代表甚么?

接轨!

这一天到来,將改变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要和世界接轨,首先必须和新加坡接轨。

人们可以对新加坡不同观感;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它是:

(一)人均所得最高的国家之一;

(二)最清廉的国家之一;

(三)最制度化,绩效化国家之一;

(四)人才和资金最集中国家之一;

(五)经济最开放和透明国家之一;

(六)最国际化和现代化国家之一。

今天的大马,却是一个进入瓶颈的发展中国家,眼前的问题是:

(一)缺乏竞爭力,不求绩效;

(二)政府欠效率,民间无活力;

(三)制度不健全,不透明,贪腐严重;

(四)外资不来,內资不动;

(五)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能力;

(六)族群意识依旧,社会公平不彰。

首相纳吉要推动改革,但是,保守右派挡在前头,既得利益左右包围,官僚系统在后头拉扯,民间则採取怀疑和观望態度。

一句话,改革举步维艰。

我们需要的是强劲的外来推动力;通过內外使力,把老牛推上山。

如果马来西亚改变不了自己,就让新加坡来改变马来西亚。

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是邓小平的政策,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港台和海外华人,以及跨国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以及全新的思维。

没有新加坡的推动,大马难以凭一己之力完成改革。

过去20年,马哈迪採取以邻为壑的政策,以新加坡为假想敌,鼓吹仇新情结,让两国关係冷淡,乃至不时紧张。

这些做法,可以强化他的种族政策,也掩饰朋党政策和金钱政治的弊害。

自欺欺人而已。20年下来,新加坡已经成为高所得的先进国家,大马却依然陷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泥沼,距离愈来愈远。

今天,政府要改革,大马要进步,就必须把旧思维,坏作风,完全丟进柔佛海峡。

纳吉和李显龙签署了马新联合声明,解决火车站和土地问题,去除了两国关係的最主要障碍。

两国也將在新加坡和依斯干达特区,合作土地开发;马新第二通道的收费调低,提昇使用率。

接下来,就是2018年时,轻快铁(地铁)连接新加坡和新山。

期待和列车一起来到的,不仅是旅客,而也包括资金、人才和技术;隨著交流日益频繁,利益与共,也会带入新加坡的全球化、现代化和国际观。

大马和新加坡接轨,就是和世界接轨,向全球化迈出一大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5.26

27-05-2010 三言两语

急事,慢慢的说;

大事,清楚的说;

小事,幽默的说;

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

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

开心的事,看埸合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别人的事,小心的说;

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2010年5月26日星期三

26-05-2010 家教的十大误区

●“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华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华人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个小矛盾就会引爆冲突。

●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华人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文章来源:互联网

26-05-2010 新格言

工作就像爱人,虽然有时跟你闹矛盾,可是天天都要见面。
  
兴趣就像情人,虽然让你激情燃烧,可是不能代替面包。

爱人就像粗布衣,虽然不美丽,可是能遮挡风寒。
  
情人就像时装,感觉很美好,却不能穿出去。
  
亲人就像老棉衣,就是出痱子,依然要捂着你。
  
友人就像晴雨衣,需要了就穿,用过后放一边。
  
社会就像鱼塘,虽然泥沙俱下,可要真是清水一潭也有点可怕。
  
家庭就像鱼缸,需要清洗,需要换气,需要精心护理,不然就生存不下去。
  
老板就像老虎,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屁股,也不宜拍。
  
同事就像戏友,在舞台上打打闹闹,卸了装才知道一切都很可笑。
  
下级就像弹簧,你可以压他,但他也会顶你,你要是拉他,说不定他会退让一下。

文章来源:互联网

26-05-2010 “不信任”的教育

女儿说:“爸爸,报纸上说,要是拿着这个广告去那家商场买东西,就会赠给咱们一套音响。”

我说:“孩子,别信,那是假的。”

女儿说:“爸爸,刚才在街上遇到那个抱孩子的乡下阿姨,说钱包丢了回不去家,我想把我的零花钱给她点,你为什么不让呢?”

我说:“孩子,别信,那是假的。”

女儿说:“爸爸,刚才看见咱家信箱里有一个奖券,我刮开了,中了一辆小轿车。”

我说:“孩子,别信,那是假的。”

女儿说:“爸爸,刚才敲咱家门的那个叔叔说,只要交一百块钱,咱家电话打长途就可以得到优惠,你怎么把他赶跑了?”

我说:“孩子,别信,那是假的。”

女儿说:“爸爸,刚才看见你手机里有一封短信,说你中了二十万大奖。”

我说:“孩子,别信,那是假的。”
  ……

现在我们和社会一道,就这么坚持不懈地对孩子们进行这种强有力的“不信任”教育,到他们成人的那个时代,社会会怎样呢?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25-05-2010 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文章来源:互联网

25-05-2010 给父母的50个忠告

1。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2。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3。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4。寻回教育宝藏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5。爱孩子先要懂孩子: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6。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

7。先觉醒,后唤醒

8。强迫只会换来抵抗

9。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10。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

12。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就的关键

13。大拇指,竖起来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姆指!

14。优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15。豆腐嘴,铁心肠: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

16。把挫折,当存折: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17。把成功,作驿站: 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18。玩是学,学是玩: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19。重过程,轻结果:好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

20。打就好?拔就高 :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

21。称接纳,后升华:一个人越恨自己的缺陷,这个缺陷对你的伤害就越大。

22。融进去,诱出来: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23。解心结,出心牢 :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败笔是:远离生命,不谈人生。

24。抚创伤,疗心病 :很多孩子看起来刁蛮创造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坏孩子”,而是他们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

25。高目标化为低要求 :目标定得太高,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26。够朋友,孩子王: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但一些父母却把孩子变成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不要白见黑,要黑见白。

27。反正是钻牛角尖,为什么不要教孩子钻光明的牛角尖

28。心中有佛,满目是佛 ;心中有屎,满目是屎!

29。好孩子,人中人 :教育要培养与谐,与周围人和谐,与大自然和谐的人,让孩子做人中人

30。不要易变难,要难变易 :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31。为困顿的孩子点一盏灯 :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让点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32。要明包暗,不要暗包明 :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凡事发生往好处想,就是明包暗;凡事发生往坏处想,就是暗包明。

34。把孩子看作小大人 :不要以为孩子小,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不要以为孩子大,要像保护婴儿一样保护他。

35。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孩子是生命之火的儿女,并不属于你

36。好心情,好人生 :与幸福有约的孩子,必然与成功有缘

37。眼睛传神 :父母以眼神告诉孩子一定行,认为孩子不可思议,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可思议。

38。“重点培养”,适得其反 :父母教孩子,要学农民种庄稼的方法--按规律办事。

39。不高兴,没后劲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生存,孩子们愿意为快乐而学习。

40。中听的话最入心 :到底是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讲话不中听?

41。伟人志,平常心 :千万不要嘲笑有梦想的孩子!

42。满分的感觉更重要 :让孩子有满分的感觉,远比孩子得100分更重要。

43。失中落,得中升 :眼朝上,心境暗淡,脚往下滑,不能自拔;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脚往上行,人生光明。 快乐是一种思维方式: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脚往上行,人生光明。

44。善良是智慧之舵 :善良是智慧之舵,是幸福之源,没有善良的智慧会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45。教育孩子是快乐的事 :父母和孩子如果出现了沟通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否则洞小不补,洞大叫苦。

46。心理残疾比生理残疾更可怕 :就每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

47。看清生命长路,不计一时得失 :黑暗最容易让人恐惧。因为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清。一旦看清了,心中便充满了光明,就不会害怕。

48。从播光明之种到结快乐之果 :播放光明之种,发智慧之芽,开理想之花,结快乐之果。

49。播笨种只会结傻瓜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播种笨种,结出傻瓜。

50。多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孩子需要父母多和他们在一起,需要父母给予安全感,需要父母给予赏识。

文章来源:互联网

25-05-2010 最好的父母什么样

●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已知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培养成功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应试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对课业成绩不在乎。但是,孩子在这环境里的压力很大,我们要尽量体谅他们。不要对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和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不要把成绩看太重,打好基础和真的理解远远比成绩重要。

尽量让你的期望合理化。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标,孩子可能会根本放弃了。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成对孩子的建议。尽量不要把孩子和别人比。

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而不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了,要鼓励他马上用到学过的知识,让他知道学这些知识对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才学。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在我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进入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 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

*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

*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钢琴、练跳舞。我认为有一些嗜好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全面发展孩子,但是要适量。有些学习是很苦的,所以我都会用“让孩子有选择”的方法和孩子约法三章。当我的两个孩子都对音乐表示兴趣时,我们对他们说:尽力学三个月,三个月后,他们如果尽了力,他们可以决定要不要再学。结果,他们对音乐都没有兴趣,但是一个画画有兴趣,一个对戏剧有兴趣。于是,我让他们朝他们的兴趣发展。

●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5月24日星期一

24-05-2010 巫统早就知道了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日前主持会长理事会后宣布,马华要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允许独中生,尤其选读理科的就读国立大学、拨3000万令吉给独中、取消全津贴与半津贴学校的区分、在第十大马计划下增建10所华小和搬迁15华小等等。

马华终于知道“华人还要些什么”了吧?虽然这只是华人所要的一部分,但仍是好事一椿,毕竟马华不再讲:我们将深入调查华人有什么不满。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马华领袖都说:我们不好像反对党那样只会在外面呱呱叫,却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在里面协商就可把问题解决。

应在政府里行使权利

惟依现在的情况来看,马华也学起反对党样子,要先在外面呱呱叫一番。但不知道土著权威组织和马来人奋起运动会不会叫马华索性做反对党好了?

其实,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马华作为国阵第二大伙伴党,犹如第二大股东,且一直强调它当家又当权,按理这些“要求”都可在政府里面说了算,倘若不在政府里面行使权利,却在外面公开提“要求”,那与一般的华团如董教总、华总或商联会以至反对党有什么不同?马华却如此自我矮化,放着第二大股东的权利不行使,真令人想不通是什么原因,难道它在国阵里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必须借助外面制造压力才行?

实际上,“华人还要些什么”,巫统早就一清二楚,它早已知道马华所提的“要求”都是华人所“还要的”,无待马华来提,华人在3·08大选为什么支持民联,为什么宁支持回教党却也不肯支标榜中庸的巫统候选人,巫统了然于心是怎么一回事;乌鲁雪兰莪和诗巫的华人为什么收了厚礼之后仍不肯支持国阵,巫统也非常明白,它也知道要怎样做才会令华人回心转意。

但明知道“华人还要些什么”是一回事,它却不能因为知道华人要些什么就给什么,虽然它明知满足华人的要求绝无损马来人权益,也无损马来特权,但由于长久以来,马来社会被灌输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那就是凡有利于其他族群的事就必有损于马来人,在这观念笼罩下,巫统在满足华人要求方面就显得投鼠忌器,唯恐被指出卖马来人,而且既得利益阶层和政客总要横生枝节,找出歪理来加强这观念,使到巫统不敢较为公平地对待华人。

利他族必损马来族

比如发展华小,根本就不会妨碍马来人的教育机会,因为国小到处林立,马来人不怕没有接受母语教育的机会,但政客却说发展华小会使到华人轻视国语,甚至指华人学了华语就不爱国、华人学华语妨碍了国民团结,这些“理由”竟风行了几十年,对巫统开明派形成制肘作用,华文教育的发展就给这些歪理重重围困。

由于“凡有利于其他族群的事就必有损马来人”这观念已深植马来人脑海中,于是“公平对待各族就是对马来人不公平”这观念随即很容易为马来人接受。为什么不能撤销新经济政策,因为这做法对马来人不公平;为什么不能撤销固打制,因为如此则对马来人不公平。

因此,尽管巫统早就知道华人“还要些什么”,在政治道义上,它也知道必须较公平地对待华人,但顾虑到政治利益需求,它就有心无力了。

是以,马华仿效华团,以局外人姿态提出相同的要求,其命运是否也相同?且让华社拭目以待,毕竟巫统的政治利益高于一切。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言不知 2010/05/23

24-05-2010 公僕种族比例为何失衡?

公务员给人的印象,是铁饭碗、福利好、工作轻鬆和终身职等。据22日星洲日报头条標题,庞大的122万公务员大军,华裔只佔区区6%或7万多人,某一种族相对佔大多数,究竟问题何在?

华社领袖和华基政党多次呼吁和建议政府吸纳华裔公务员的应对措施,但当局执行起来头重脚轻成效不彰,当课题沉寂下来没人提起,问题却一直存在和发酵,华社有话不能直说,大家却是心知肚明。

罗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敏感课题,公共服务领域的种族比例和权益不容质疑和挑战,都是原因。当下华裔公务员课题尖锐化,有关当局才惊觉情势不妙,公务员种族比例失衡,无法反映一个大马应有的多元种族结构,职场两极化影响种族交融和社会和谐。

政府首席秘书莫哈末西迪指出华裔不热衷担任公务员的现象已成过去,莫哈末的“过去与现在论”有待商榷,因为从非华裔的思维看待华裔担任公务员的趋向,与华裔本身如何看待自己的族群加入公共服务领域,两者之间明显有很大落差。

民眾到政府部门去办事,都会发现从咨询柜台的职员、办公室文员,到高级决策层主管大多数是友族,政教文经和军警领域的公职几乎被清一色的友族同胞所垄断,形成公务员等於非华裔的刻板印象深植百姓脑海中。

目前的问题不是华裔“热不热衷”担任公务员,而是有没有正確的管道宣传公职的招聘启事、公平施展抱负的平台和足够的空缺吸纳华裔公务员安身立命,才是当局必须认真探討的问题。最近反贪委会和华总联办的招聘会,40个空缺的华裔查案官职位,却吸引了400多位华裔青年前来应徵,这已说明华裔非不热衷,而是没有机会。

对华社而言,招聘会如此踊跃是因为公职的招聘启事通过华总的管道成功传到华裔社群中,然而这些不是莫哈末一句“过去与现在论”可以轻易概括的,还原真相的前因后果不能轻鬆一笔带过。

再说,我国最多华裔担任的公务员在教育界,尤其是当国中和小学的教职员。许多拥有SPM文凭和大学文凭的华裔青年申请师训课程,不是申请失败就是上诉石沉大海,全国师训学院面对成千上万的申请者,遴选单位从初步筛选符合资格者参加笔试,再从中挑选笔试及格者进行面试,最后才决定符合资格人选入读师训学院,这样一层往下淘汰一层的甄选方式,加上固打制因素僧多粥少,造成很多华裔子弟无缘加入公共服务领域。

对华裔而言,要成为公务员,必须过五关斩六將,除了具备申请资格,还有考验运气和坚持爭取到底的耐性。从投递申请表格,参加笔试,出席面试,再耐心等待最后的申请结果。华社更关心这个录取过程是否公平透明,没有人为行政偏差的黑箱作业?

那些成功被录取的“准公务员”还要经过一段漫长试用期,政府当局看到了录取结果,也必须看它的申请过程,不能只看到公务员团队硕果仅存的华裔就断言华裔不热衷加入公共服务领域,却忽视因招聘机制缺陷造成为数不少华裔申请者被淘汰的残酷事实。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陈德荣‧2010.05.24

24-05-2010 戴著有色眼镜的猴子

三只猴子表现出三个不同的动作,

一只猴子用爪子遮住了一只眼睛,

另一只猴子用爪子堵住了一面的耳朵,

还有一只猴子用爪子蒙上了嘴。

“三只猴子”告诉人们: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

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23-05-2010 家长的教育思想

前日,与一个搞教育的朋友谈到目前教育学生的阻力,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是家长。

在这个论坛里,常来常往的有两年多了吧。遗憾的是,看到的大都是讨论具体招数的文章。很少能看到有益的教育思想交流。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家长是教育阻力之说。

因为任何一种模式的最终改变,都是先从思想上改变。

教育如果产业化,顾客群体是谁,家长!没人否认吧?孩子只是附加了教育价值的商品。家长如果能理性消费,教育的市场断不能如此繁荣!

别说社会压力什么什么的,社会没有不许你的孩子做厨师、缝纫工、技能工人、农业工作者等等,是你自己不许你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因为压根你就认为你的孩子一定成龙成凤,他们要是这样,你们会没有面子,或者埋怨自己没能给孩子更好的人生。事实上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人生?适合他的就是!

对家长来说,附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去安排孩子的成长之路,远比根据孩子的潜能去帮助孩子成长容易得多。前者只看别人如何就可以,后者需要自孩子诞生之日起,不但投入爱、关心,还要投入时间、与孩子共生共长的智慧、最终发掘什么才是适合他的,这需要投入十七八年的时间呀!大多数家长生养之前是否考虑过?事实上,人生最长的学习阶段该是“家长”这一学位,要拿到,还真不容易!

目前的我国教育,已经活力尽失,形式太过单一。就是有现行教育体制以外的教育形式,我们也没有选择,家长的教育选择权被公然践踏。

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多么令人向往,那些黄金时代,教育形式都不是单一的,可以任你取舍。

但我还是乐观地认为,不可为中有可为。学校里不是讲分数么,家长不讲可以吧;学校里重视绩优生,家长重视孩子的健康快乐可以吧;别的孩子能考马大国大,我的孩子读职业学校可以吧,只要他将来能有获取快乐生活的能力,其他都是次要的。

要家长转变观念,很难!因为很多家长在成为家长之后就不再吸收新东西了,更不用说教育思想这种不能立即见效的玩意儿。只有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能得到一个具体方法的指点就满意了。可是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很多方法是不可以复制的。就是针对同一个孩子,不同成长阶段发生了哪怕同样的问题,其解决方法都是不同的。这全赖家长是否积累了足够的智慧,真正地了解孩子。

文章来源:互联网

23-05-2010 父母最容易忽视九个误区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有一些视而不见的误区。下面这几个方面就很值得做父母的反省:

一、过分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

二、过分民主

幼儿缺乏经验和判断力,需要父母指导,对其过分民主,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当然,当孩子长大一些以后可以晓之以理,并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三、对孩子发脾气

父母向孩子大发雷霆可以震住孩子,但威信却降低了;父母应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回来对孩子严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效果更好。

四、总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总让孩子在墙角罚站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如孩子犯了错误,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或参加室外活动等。有时只要不理睬他的行为,他就会自动放弃。

五、从来不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对他的错误行为毫无印象的话,他是不会记住去改正的。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惩罚有许多方法,如可以让他做家务,打扫卫生等。这里的惩罚并不是指打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得到的是恐惧,而不是自制。

六、对正在做错事的孩子讲话过于温和

有时,父母应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懂得淘气应该有限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过分行为,在不良行为一开始就制止他,然后再解释为什么。

七、滥用奖励

“如果你不再往地上泼水,吃过饭我给你吃冰淇淋”。这种方法只能纵容他下次再犯,用奖励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实际上是贿赂孩子。切记,不能滥用这种奖励。

八、在孩子面前争吵

父母因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因孩子常常会模仿父母。故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见,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他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不起作用。

九、总认为孩子有错误

如果你总是认为孩子是错误的,会使他感觉自己很无能。即使他错了,你可以提醒他,让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到。不要用“你老是这样,从没做好过”这类的话指责他。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在教育孩子时,如果父母错了,不要忘记说:“对不起”。孩子与父母之间应互相尊重,父母这么做也可以教会孩子怎样道歉。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5月22日星期六

22-05-2010 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早起的鸟有虫子吃,这是很多孩子被长辈教诲的话。似乎只要勤奋,不管朝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有虫子吃”。事实上,首先要弄清自已是鸟还是虫子。

如果你是鸟,因为早起,可能丰衣足食。但是如果你是虫子,一旦早起,必将引来杀身之祸。作为虫子,还是睡懒觉比较安全。要么干吗有“懒虫”之说?
  
据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类语言中,最荒谬的一句大概要算得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千姿百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让所有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按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真理”去走人生的路,其结果必然是无数人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众多虫子由于按照鸟的规则去早起,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他人做嫁衣裳果腹。悲哉。
  
学校对一个学生施教十几年,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是分清该学生是鸟还是虫子,然后教给他早起或者睡懒觉。如今的学校只怕是把所有学生不论是鸟还是虫子都按鸟的待遇施教。这是教育?说是吞噬差不多。
  
退一步,就算您是鸟,也应该避开就餐的高峰。所有鸟都早起去找虫子吃,虫子再多,摊到您嘴里能有一只就不错。您晚起,就您自己吃,即便全世界只有五只虫子,也全归了您。您要是吃不了,还可以放在冰箱里防患于未然,万一自然灾害来了,高枕无忧。
  
再退一步,即便您是鸟,为什么非要吃虫子?老子不和同类竞争,改吃苍蝇了。如果您作为鸟真的靠吃苍蝇维持生命,等待您的是什么,就不用我说了。形容您“一夜成名,震惊世界,人类益友”属于词汇贫乏。
  
早起没用。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条件起得恰到好处。

文章来源:互联网

21-05-2010 学学尊重人民的选择

诗巫补选国阵输了,首相纳吉说不怪华裔不支持,咎在国阵竞选策略缺少创意。

这正是民主政治领袖的风范,值得尊敬,虽然他心里可能五味杂陈。在补选期间,他的确很努力与华裔“套近乎”,也派了不少糖果,失望也是常情。

如果选举输了就骂大街,怪这个怪那个,是奉行民选议会制度国家的奇闻。

我们这里就有奇闻,很多政客败选就骂大街,尤其是一般极端分子,专骂不支持国阵的华裔选民不感恩,甚至主张加以惩罚,似乎说不选国阵就有罪。

根据他们的逻辑,选民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支持国阵。若是如此,我们索性改变选举制度。

世界上有一种很安全的制度叫作“等额选举”,就是:你的国会有219席,就只准提名219人,多一个也不行,而且不妨限定只准国阵,这一来就人人中选。

不尊重选民,不只在选举后骂人,也在选举前讲鸟话。他们不是好好端出政策让大家评选,而是谩骂、侮辱和恐吓。

这些人都是政坛老油条,岂有不知什么时候讲什么话才得体?他们怎会不知道这么做会赶走选票?可是他们偏偏就要这么做。有一个部长级的人在补选前重提祖父时代的公民权问题,要华人感恩;有一个官员级的人侮辱华印人来此女的卖淫、男的行乞;有一个非政府组织那么巧在投票前夕搞一个大型的五一三纪念集会,高喊马来人站起来。

事情凑巧得太蹊跷,令人不得不怀疑有人存心布局,要让国阵落败,然后推销他们准备好的货色:“ 看,讨好华人是没有用的,他们不懂感恩,还是争取马来人的支持来得正经。”

把这个道理讲得最透彻的,是国宝敦马哈迪。他俨然已经成了三山五岳各门各派的共主,既为“土著权威组织”开光祝福,也准备为“人民奋起运动”的五一三纪念会灌顶加持。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聋子都听得出是要告诉纳吉首相说:你的“一个马来西亚”没有市场啦,还是我们的“半个马来西亚”走俏。你“一个”比手指,我“半个”比剑,看谁更犀利。

马华老总蔡细历说,土著权威组织是小脚色,不必太过抬举它,免得它翘尾巴。话是不错,只是我们无法分割小脚色与大脚色——国阵,特别是巫统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会尊重人民的选择,也不限于小脚色吧。

谁能忘记过程充满争议的霹雳州变天,那不是赤裸裸的不尊重民意吗?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作者:张木钦 20100520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20-05-2010 再富也要窮孩子

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後我只買了一個"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接著,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料尺,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 curve)了。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為人父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雖然我並不富有)。幾年下來,我漸感難于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布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的兒子的"匿名信",才又深感無論如何得貫徹始終。上述"私函大公開" (是無奈才將私函公開吧?)很有轉述的價值,茲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里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後,心裏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 OK及酒吧…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裏,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做超音波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4胞胎?

難以兩全其美

我執教的學校,有2男2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4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4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4次塞給4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來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 再富也要'窮'孩子 !"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 ,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 "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我們東方家庭" 再窮也要富孩子 "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不同意義的象徵

其實,以上辛酸的父親在信裏提到的不孝兒,恰恰是我們用傳統的"再苦不能苦孩子"模型塑造出來的典型"模"特"兒"。

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只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和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4天就活活餓死了。

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喂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見,一個缺乏起碼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健全的人,都是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含在嘴裡或護在翼下,怕它們遇險夭折;但當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身邊,讓幼兒獨自去經風雨、練本事,甚至不給孩子留回頭路。

唯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絕處逢生。含在嘴裡,護在翼下和趕離身邊(只掛在心上),都是父母愛孩子的不同體現,連動物也深知「溺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將不能參與。

20-05-2010 历史伤痕迟早要平复

原定在登州举行的五一三大型纪念会,最后一刻在首相指示下喊停,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1969年的事件至今,转眼已经换了一代人 。令人没齿难忘的一帮风云人物如敦拉萨、拿督哈伦、丹斯里嘉沙里都一一离去,今天唯有敦马哈迪独领风骚。

在那风云激荡的年代,敦马站在风口浪尖,他一封给东姑的公开信,炮打司令台 ,使得东姑从此做不成最快乐的首相。人们永远记得老年东姑在电视前老泪纵横,苦劝大家不要打架,而街上的打斗不停息。

东姑也远去,敦马依然是犀利哥,信念不改。

五一三虽然已经过了41年,除了学术界之外,在政治上依然是个禁忌的课题,普通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只以“骚乱”含糊过去。

近日来气氛有点不同,似乎有些解冻,可以“摊开来看”了,至少有人要搞大型纪念会,能获得警方准证,获得官方机构登州廉正学院的协办,以及获得身分特殊的敦马哈迪出席成为主宾并发表主题演讲,街上的造势横幅随风飘扬。

5·13可列国民团结日

这个以促进马来人团结为主旨、喊出“马来人,站起来”的口号的所谓纪念会,当然引起激烈反弹,因为其心可诛;但是也有人从正面看待,认为应该厘清真相,把这个日子变成国民团结日, 作为今后的警惕。更有一名部落客建议,给五一三增添欢乐色彩以淡化恐惧和消极心理。

没头没脑的就要添加色彩,太过无厘头,不知五一三有什么好欢乐的,莫非要高唱“血染的风采”?不过,能够换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清醒。我们迟早有必要走出五一三的悲情。这个过程当然不简单,至今我们还不知事件的真相,机密档案虽然过了三十年也没有解密。

在这一刻,可以肯定的是,要抚平创伤,必须先排除这些因素:不能借这个课题来促进单一种族的团结,不能借这个课题来恐吓任何族群的人。

正如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纪念日一样,我们的五一三纪念日如果要做到有意义,就应该也是反省、认错、忏悔、誓言永不再犯。

广岛原爆慰灵碑有一行字说:“安息吧,我们永远不会再犯错。”

五一三纪念碑也可以刻上这行字。

我愿意遵照这个誓言。那些搞纪念会的人愿意吗?

那位“吾道一以贯之”的敦马愿意吗?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木钦 20100513

20-05-2010 “欧猪四国”笨猪跳

迪拜沙城倒塌记忆犹新,“欧猪风暴”又捲起滚滚沙尘。

由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及西班牙(PIGS)组成的“欧猪四国”深陷赤字泥沼(若再加入债台高筑的爱尔兰,则成“欧猪五国”)。

问题最严重的希腊,国债佔国內生產总值(GDP)比重今年將达112.6%,债券评级沦为垃圾,並引发多次万人大罢工。

若根据国际评价財政风险的標准:国债佔GDP比重不得超过60%,意大利简直是危如累卵,因它的国债比重已达120%。“欧元之父”孟岱尔曾警告,意大利才是欧元区最大的威胁。

葡萄牙与西班牙亦同病相怜。换言之,“欧猪四国”无一可独善其身,多重问题更暴露了欧元区最大的弊端:財税系统不但不统一,还存在多元矛盾。

为何这样说呢?欧元承载太重,既受某个单一国家的財税政策影响,又受欧盟整体经济状况左右。

而欧元区南部成员国经济其实相当脆弱,惟一直在欧盟旗帜下得到掩护。一旦公债高企,失业率上升,问题也就一一浮上台面。

加上各国財政虽然自主,但无法自行发行货幣及调低利率,更无法令欧元贬值,提昇出口竞爭力,终於病入膏肓,欧债危机一触即发,全球股匯齐坐过山车。

有人认为,“欧猪四国”和全球经济接轨的程度远逊美国,在欧元区也只属於小角色,经济规模不及德、法,杀伤力不可与次贷风暴相提並论。最多是將这些国家请出欧元区,摆脱欧元。

但“债券天王”格罗斯不这么看。他认为欧洲正步入主权评级危机,市况调整未结束,恐引发系统风险。

的確,全球经济环环相扣。不管哪一国出事,不只殃及邻里,也可能祸延千里。

冷眼旁观,当全球经济力求復甦之际,却往往发生一方在復甦,另一方却在沉沦的失衡现象。如何筑起全面的防火墙,短期恐怕是天方夜谭。

正如“欧猪四国”之前玩“笨猪跳”玩得太投入,欧元区却忘了在它们下面拉起安全网。如今一不留神摔了下来,虽不至於粉身碎骨,但对不完善的经济制度大动手术,是免不了的。

负责开刀的狠角色呢,则非欧盟莫属。至於会否连累到欧元区就此解体,那恐怕是欧元区当前最大的考验。

星洲日报/六日谭‧作者:杨丽琴‧2010.05.19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19-05-2010 要赚钱,去印尼

有一种理论说,一个国家元首或首长的面相,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运势。

胡锦涛主席气宇昂轩,中国一路火红;奥巴马骨突肉少,美国国运崎嶇;布朗满脸风霜,眉头深锁,英国走下波;萨科奇尖嘴猴腮,法国成不了气候。

印尼总统苏西洛到访吉隆坡,我特別注意他的样子面相。

这位苏先生身材魁梧,面阔鼻直,神采飞扬,一点都不像我们满街看到的印尼人。

他步出飞机,目视前方,昂头阔步,脚步踏实,信心满满,也不像是过去几任的印尼领导人。

这种气势,带出印尼国势;他来到吉隆坡谈马印双边课题,看来,大马想要佔便宜,休想!

不要再期望月薪350令吉,全年工作365天的印尼女佣;也不要因哪一个小岛主权,和印尼拗手瓜。

苏西洛不是以前的哈比比或梅嘉瓦蒂,印尼也不是过去的印尼。

苏西洛是美国军校毕业,拥有民意支持的强势总统;印尼是东盟的老大,G20大国的成员国,金砖四加一的新兴崛起大国。

1997年的金融危机,1998年的暴动,2002年的峇里岛恐袭,2004年的大海啸,都让很多人以为印尼病入膏肓,积重难返,药石罔效。

但是,这个国家走过厄运,渐入佳境。

苏西洛上任,擬定3大策略:释放经济潜力,打击贪污腐败,改善国內安全。

目標简单,但是,没有多少人看好可以做到。

但是,他交出了成绩,尤其是振兴印尼经济。

油棕业的朋友告诉我,印尼的棕油出口早已超越大马,成为全球第一;现在如果还想在油棕业找到钱,只能到印尼去投资。

电脑手机业的朋友说,在雅加达的电子城开店,顾客要的是最新款的电脑和手机,价钱可以不在乎;许多中盘商一出手,就是数百、数千台,然后卖到其它二线城市。

东南亚的汽车重镇已经不是大马,全球各大汽车厂兴趣转到印尼,不管是內销或外销,印尼都有庞大潜力。

苏哈多时代,金融危机几乎让印尼破產,结果向IMF借贷,饱受马哈迪讥笑。

今天,印尼的IMF债务已经还清,经济体质也因此脱胎换骨,健全结实;坚决不向IMF低头的大马,经济结构未能整顿,成长步伐缓慢,债务比率远远超过印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印尼的族群和解,以及全民平等政策,不但释放了经济能量,也带动了社会活力。

这是马来西亚要向印尼学习的关键一课。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2010.05.19

19-05-2010 两场补选,一种趋势

刚刚落幕的诗巫补选,人联党的刘会耀以398票饮恨,败给了行动党的黄和联。这场补选对於民联的意义非凡,民联第一次在东马的补选中胜出,终於打破了国阵在东马的政治神话。

不久前刚落幕的乌雪补选,跟这场诗巫补选相比之下,虽然这两场补选的胜利者皆属於不同的阵线,然而两者之间却显示出同一种趋势,即华人选票一面倒向民联,而非华裔选票则有回流国阵的跡象。

虽然乌雪和诗巫补选显示出同一种趋势,然而实际的补选结果却取决於华人选票的巴仙率。乌雪的华人选票巴仙率偏低,国阵因此能在乌雪补选胜出;然而诗巫的华人选票巴仙率却偏高,国阵则因此而惨遭滑铁卢。

除了种族性的选票倾向之外,乌雪和诗巫补选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国阵的糖果策略已经证实失灵。之前的乌雪补选,国阵虽然给予了当地华社不少份量的补选糖果,然而当地的华社显然並不领情,接近八成的华人选票依然投向了民联。如今的诗巫补选,国阵还是一如既往地重施故计,向当地华社大派特派补选糖果,然而当地华社也显然不肯卖国阵的账,民联依然囊括了超过七成的华人选票。

乌雪和诗巫补选带出来了一个很明显的讯息,那就是东西马两地的大多数华人都不愿意支持国阵,而且他们坚定不移的票向,不是补选糖果可以轻易左右的。

如果国阵能够早一点领悟到这点,或许国阵也无须大费周章地钓取华人的选票;临时抱佛脚的派糖果,反而还会引起华人的反感,结果更加得不偿失。然而问题的重点,其实是在於国阵长期以来的执政成绩,明显不能令华社感到满意,尤其是在种族政策方面。

国阵对於现今华人的思维,明显做出了过时的判断,以致国阵始终都未能真正捕捉到华人的心理。以前旧时代的华人,教育尚未普及,三餐不得温饱,对於政府偶尔的小施小惠,仿如久旱逢甘露一般,自然而然会对政府感恩戴德。如今新时代的华人,普遍受过高等的教育,懂得身为纳税人的权利,也十分清楚政府的拨款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政府若是谦虚恭敬地拿出拨款还不大要紧,但如果是趾高气扬地要人们向他“感恩”,那就实在令人汗顏了。

社会会改变,政府也一样要改变。当华社开始唾弃政府,政府就应该检討现有的政策,以便能够迎合所有民族的需要。

如果政府选择继续无视民情,那么人民的不满也一样会持续下去,在接下来的每一场全国大选、大小补选,通过选票而显现出来。到时就切勿再问“华人到底要甚么?”,除非你已经彻底放弃了华人的选票。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吴启聪‧2010.05.18

19-05-2010 公鸡为何啼?

公鸡为何啼?

砂州首席部长泰益说:“一只鸡啼,不代表天亮了。”他引述的,是一句马来谚语。

马来谚语源自生活,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当然有其一定的道理。

行动党虽然贏了诗巫补选,但若说就此可以执政砂州,则未免过於乐观。

所以,泰益所言,並非全无根据。

但很显然,泰益把鸡啼的原因和其所產生的结果过於简单化了。

他也许想要淡化这场补选的重要性和所带来的衝

击,才有如此简而化之的“鸡啼论”。

但若因此而失去了警觉性,却並非好事,而且很危险。

我住过农村,印象中,天拂晓前,总是一鸡先啼,然后群鸡齐鸣。

而且,鸡啼不一定在天亮前后,三更半夜、艷阳当空,也有鸡啼。

我家养过一只公鸡,它就不在天亮时啼,而是每更啼叫一次。说也奇怪,它每啼叫一次,“左邻右舍”的公鸡就会受影响,跟著啼叫起来。

所谓一呼百应,就是如此吧。

有研究的朋友说,鸡啼的原因其实很多,未必如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样简单。

据说,野生的雄鸡一大早便大声啼叫,是要警告其他的雄鸡:“这是我的势力范围,请勿侵犯!”

另一作用,是为了求偶。啼叫,是牠们生理上有所需求的表示。

野鸡变成人类饲养的家禽之后,仍然保留著清晨啼叫的习性。也因此意外起了报时的作用。

总之,鸡啼的时间不但因鸡而异,也因时、因地,而有很多不同的含意。

我们要侧耳倾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如果国阵视诗巫补选是一声鸡啼,就不能藐视这一只鸡啼的声音。因为,一只鸡啼,可能引来群鸡响应。

由泰益的“一鸡啼论”,我想起了一个“早叫的公鸡”的中国寓言:话说宋朝时期,有一官员养了一笼公鸡,每天,群鸡报晓时,他便起床作息,天天如此,已成习惯。但有一天,一只公鸡突在半夜里长啼不已,他匆匆起床,睁开惺忪的双眼,却发现天还没亮因此怒不可遏;第二天,也不去追究此鸡为何半夜发疯,便杀了那只“早叫的公鸡”。其它的公鸡见状,从此天亮了都不敢啼叫,不料竟又因此被指“玩忽职守”,而一一被“格杀勿论”。

一只鸡啼,当然不代表天亮;但一鸡夜啼,必然事出有因,可能是一种预警,也许风暴来临,也许海啸將至,也许地震来袭……不当一回事,或者格杀勿论,那才是悲哀的开始!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2010.05.18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18-05-2010 別给孩子太多功课了

每天看著孩子拉著一个“千金重”的书包上学,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每天孩子回来,我总不忍心问:今天有功课吗?太多作业与功课造成书包过重的课题,不知道谈了多少年,依然无法有效解决。

上学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们却强迫孩子拖著一块石头去读书。

或许长时间如此,已让孩子们感到“麻木”,没有觉得不妥。

根据美国脊医会的报告,书包重量不可超过学生体重15%。是故,为了减轻孩子书包的重量,理想的书包连同书本的重量,最好不要超过孩子本身体重的10至15%。如果这个標准无法实现,加上重量未能平均分佈,长期以往,將导致孩子的颈及肩膊病態性收缩,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会对孩子的健康带来深刻影响。

在本国,谈到华小生,第一个印象就是功课多。繁多的功课来自繁多的作业。我看孩子每天拉书包拉到身体倾斜,似乎有失去重心之感。

更甚的是,我们喜欢替孩子“分门別类”,然后不管是精英班还是放牛班,全部机械化去把它们在指定时间完成;做不完?打!

如果问何故买那么多作业?口吻就像电影《小孩不笨》里的母亲常掛嘴边的一句话:这一切都是为你好。
这全拜应试教育与功利思维所赐,结果是:孩子们成了追逐私利与虚荣的牺牲品。为了考试为了面子,孩子“惨”被“筛选过滤”,这造成孩子產生两极化现象:一则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一则自卑心理而可能產生暴力倾向。

我常在想:是否给越多功课的老师,就表示他的教学越有价值?越多的功课,就对学生越有帮助?越有创意?还是为了爭取个人“表现”,討上司欢心?各位亲爱的大人,不断地做课业,除了考试以外,到底有甚么实际作用?能否佐证之?

甚么时候,孩子能背著一个轻鬆书包,怀著轻鬆心情上学?甚么时候,孩子不必面对那么多烦人功课的“轰炸”?让学习成为一个开心的旅程,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我们也恳切盼望,当孩子无法完成课业,老师们啊,请別急著处罚孩子,请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谢阳声‧2010.05.18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17-05-2010 奇蹟何时到来?

汤尤杯出现了奇蹟,创造奇蹟的不是马来西亚,而是韩国。

有国家作为后盾的大马汤杯队,无法重演18年前的奇蹟,止步半决赛,韩国球员却缔造歷史,击败强大的中国,第一次捧起尤杯。这绝非偶然。

1970年代,大马的足球水平亚洲数一数二,今天世界排名147。曾经打进世界杯4强的韩国队,排名47。

1980年,韩国的人均GDP是1645美元,比大马的2022美元还低。1991年,前首相马哈迪提出先进国宏愿;1997年年底,韩国向IMF借贷,大马却採取管制资金的“锁国”政策。

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积极改革,10年內的人均收入增长104.3%;大马只取得68.4%增长率,大马处於中收入国家水平已15年。今天韩国的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而纳吉在新经济模式下,定下2020年人均收入1万5340美元的目標,10年后的收入还远不如目前的韩国。

两国的发展起伏跌盪,但侥倖的成份非常低。决定目前韩国与大马高下地位的是国家的软实力、人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政府的管理、国家的教育。

韩国羽毛球员有“打不死”的团队精神,大马球员却没有斗志,这正好是韩国人和大马人精神的缩影。

大马非常幸运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相对的,这也是不幸。因为国家富有,致使政府没有加紧的发展人力资源、加强国民的教育。大马人养成依赖政府的价值观和工作文化,这是远因。

目前国家面对种种问题,但基於担忧失去选票和人民的支持,当局继续採取宽容的政策。譬如,在国立大学排名持续下跌的当儿,教育部还宣佈减少教师工作量、提供现金奖励,这如何改革教育?

此外,政府是否会採取坚定的行动,追討逾1500万张交警传票的罚款,也令人怀疑。大学生拖欠高等教育基金贷款是最好的例子。

国家要实现高收入的先进国宏愿,政府和人民都需要改变。

如果政府害怕撤除保护网,人民如何进步?不加紧改革,民眾如何有危机感?

政治人物也应搁置“种族特权”;与其夸夸而谈“马来人崛起”,不如把焦点放在提高人民的拼斗精神、吃苦的能力,从精神层面,来改善民族的素质。

政治领袖要顾忌太多的东西,他们首要任务是拼政权;提昇人民素质,不会是第一个考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何时才能盼到奇蹟?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一心不乱‧作者:林瑞源‧2010.05.16

17-05-2010 我们输了,但我们快乐!

那一夜,我们输了。

但是,我们快乐。

快乐,就在514那晚。

那一夜,或在体育馆內,或在麻麻茶档,或在客厅里,我们不分种族,不分阶层,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政治立场,都为马来西亚的汤杯国手欢呼、打气。

是的,在技术上,我们输了,而且是0比3惨败。

但在心灵上,我们胜了,而且3比0大胜,胜得酣畅无比。

林丹、道菲、李宗伟之间的较量,中国、印尼、马来西亚之间的交锋,胜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和谐和团结的呼唤。

快乐,不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幸福吗?

菲律宾人曾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民族,他们乐天知命,穷也开心,400多年来,面对天灾人祸、兵变连连,官商勾结,贪腐无度,他们依然高歌狂舞,为每一次暴力频繁中產生的新政权而举杯畅饮,相信明天会更好。

然而,这是快乐吗?他们还能快乐多久?

泰国人也曾经是亚洲最快乐的国民,他们友善率性,他们好客热情,他们乐天隨缘,他们很容易就开怀大笑。

然而,连年的政治风暴,黄衫军和红衫军的无法无天,今天的泰国人,儘管表面上笑容依旧,但他们的內心世界里,却装满了苦涩、忧虑与哀愁。

同样曾经快乐的台湾人,经歷了两次政权变天之后,人民被迫选边而站,顏色立场不同,口水战不休,快乐的指数反而降低了。

看別人,想自己,308之后,我们更加快乐了吗?

我们没有菲律宾的乐天知命,也没有泰国人的率性隨缘,却和台湾人一样,对政治投注了莫大的热情。我们的格局很小,小到甚么都可以政治化,甚么都沿著政治立场和界线划分。

在政治恶斗中,快乐,也好像和我们渐行渐远了。

但514那一夜,我们曾经拥有的快乐,竟一下子涌了回来。

快乐,原来可以这样简单,那就是没有主义,没有政治,只有共同的期待。

可惜,快乐之后,面对政治,我们又回到了不快乐的现实。

真正的快乐是甚么?

丹麦不是世界最富裕国家,但这个海盗后裔建立的国家,近年来却因为它所奉行的自由与平等政策,而一直被评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

所以,快乐不一定是富裕,而是更多民主,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团结、更多的宽容,以及让人们有更大的自由去选择如何过自己的生活。

这也是小小的羽毛球,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2010.05.16

17-05-2010 森那美的教训

企业界很难相信这个龙头老大,竟然投资失利而亏损9亿6400万令吉。

证券界难以承担这个巨无霸遭遇滑铁卢,信心大跌以至市值蒸发24亿令吉。

它是森那美,国內最大的掛牌公司,也是政府相关企业的佼佼者。

它被视为一艘航空母舰,推动大马商业和经济发展,也带领大马航向国际。

任务触礁。首先,它在卡塔尔的油气投资亏损5亿2600万令吉;接下来,它

在峇贡水坝计划超支4亿5000万令吉。

正当政府致力於改革政府相关企业,推动这些机构盈利和活力的当儿,森那美的严重亏损,是改革计划的一项挫折,也会影响到国內外市场对这些机构的信心。

卡塔尔和峇贡的亏损,有待进一步厘清;与此同时,也可看出森那美和一些政府相关企业的问题。

首先,森那美的扩充太过迅速,通过合併,它一跃成为最大企业,业务极为多元,从种植业、製造业、服务业、汽车业、油气业、公共设施等等,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有它的踪跡。

同时,它以国內为基地,快速走向国际,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这种步伐,固然符合国际化的目標,但是,过於扩张造成公司失去焦距,资源分佈太散,也衝击管理能力。

卡塔尔的投资遭遇,反映了它在国际油气业的经验和能力之薄弱,因而造成大亏损。

至於在峇贡超支亏损,显示森那美作为政府相关企业的矛盾之处,一方面它必须寻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也要配合政府政策。

当政府的政策,譬如兴建峇贡水坝计划,是以政治考量为主,而缺乏周密的经济计算时,森那美作为投资经营者,就面对重大的投资风险。

航空母舰出现问题,舰长也被令辞职。森那美的首席执行员朱比,为公司的亏损负责,辞职下台。

朱比在业界的名声並不差,能力获得相当的肯定,但是,他本身的专长是在种植领域,如果要领导一家跨国的多元企业,可能就显得捉襟见肘。

这种情况之下,他必须拥有一支专业能力非常强,管理素质很高的队伍来支援他的弱点,但是,他並没有这方面的后盾,以致公司的整体发展失去平衡。

这是政府相关企业长期的问题,企业的封闭,使它们不愿意吸引外界的人才;尤其是非马来人的管理精英,很难进入政府相关企业服务。

这也突显了大马的人才培养和应用的困境。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2010.05.16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16-05-2010 教师变成杂工




以下这篇不是我写的,但句句都让我有共鸣。

无论如何,愿各位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教師變成雜工

教師,猶如辛勤的園丁一樣,用愛心、智慧和汗水澆灌,培育,並呵護著園子裡的每一株幼苗,盼望他們能夠茁壯成長。回想當年母親還是一位華小教師時,教育學生對她來說是一種熱忱,是一種興趣。不管多麼勞累,她每一天總願意花上許多時間在家備課,以讓課堂教學更多姿多彩,學生能更容易吸取知識。母親在課堂上,總會認真專心的教導與監督學生,也特別關心呵護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生。那個時候的教師,能夠毫無掛慮,不必為其他瑣碎無謂的雜事煩惱,並能認真的教育學生;那才是真正的教師。

教師的工作是教育學生,使學生們在品行,人格,智慧,思想方面都有全人的發展。將教師這一行業歸類為“最神聖的職業”應該不為過。

而近年來,教師的工作已逐漸變質。身邊許多剛踏入杏壇的朋友,在就讀師訓學院時,本是抱著一顆願意貢獻自己的心。然而,他們正式成為教育工作者後,卻彷彿上了賊船,有許多抱怨。教師們的工作已不只局限於教育學生;更有無數份寫不完的報告,開不完的會議,甚至有者連夜間或週末都得到校加班。

撇開每一天課堂教學,教學計劃以及批改作業不談,如今教育部更規定教師們需要完成各樣報告。每一次考試後,教師們需要針對學生考試成績的進度書寫檢討報告;更需要針對每一科目裡的每一提考試試題進行分析,記錄每一題答對與答錯的學生人數,並將數據記錄起來進行分析與檢討;帶隊到校外參加比賽後也得書寫檢討報告;每個月總有數天需要留校參與開不完的校務會議;週末除了補課以外,也需要時常參與各種不同的研習營。

教師每天平均工作時間從早上7點開始直到下午1點,接著又需留校教補習或負責課外活動,回到家後已近傍晚時分。

當教師被這些既瑣碎又無謂的繁雜事物纏繞時,早已精疲力倦。試問,他們又如何有多餘的精神與時間批改學生作業及備課呢?如今的教師,似乎更應該被稱為“打雜書記”。

不僅如此,現今家長個個都“愛子心切”。倘若孩子在學校受到處罰,便立即到校興師問罪。如此一來,當學生犯錯,教師們擔心受到家長們的為難,不敢再處罰學生,學生們屢勸不聽,教師也只能任憑他們。如此惡性循環,學生素質自然降低。如此吃力不討好的變質工作,也難怪原本滿懷理想抱負的年輕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忱,也已漸漸的不復存在。

教師節,我想教師們所期盼的並非甚麼慶祝儀式或禮物,他們期盼的莫過於能夠毫無顧慮的專注於教育下一代,履行教師真正的責任。

他們希望自己辛勞的付出,能夠獲得學生們,甚至家長們的理解與認同,並把學生們教育成才,將來能夠勤儉正直,能夠服務社會,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回報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吳奕品‧2010.05.16

16-05-2010 教师不满当清洁工人




教部指示教师节大扫除‧教师不满当清洁工人

教育部规定全国学校须在5月15日进行大扫除,作为庆祝教师节的活动,但这项指示却引起教师的不满。

一名执教鞭多年的陈老师对星洲日报说,5月16日是全国教师节,教育部在教师节前夕要求老师进行大扫除的居心何在?

感觉教师已没地位

“以大扫除的方式庆祝教师节实际吗?教师工作已经是非常忙了,除了教书还要当‘书记’,现在还要当清洁工人,感觉上现今的教师已经没有地位了。”

她说,5月中是学校忙考试的日子,学生为了准备考试无法协助教师一起大扫除,到最后一切工作还是由教师做完。

“若在年终假期前师生总动员一起大扫除,我们並不反对,但为甚么要定在教师节前夕,而且是考试期间呢?”

须付费庆祝教师节

另外,她也非议县教育局每年向学校徵收费用办教师节活动,但每所学校只派数名代表出席参与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曾经执教的一所学校认为由教师付费庆祝教师节有点过意不去,就动用家协款项缴交给县教育局。”

雪华校督学:大扫除很有意义
雪州华校督学游雅伦说,在教师节进行大扫除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以把学校打扫得整洁美观。

针对教育部以大扫除的方式庆祝教师节是否实际,他认为,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的。

他认为,这种情况雷同母亲节时,母亲不要孩子买礼物,而要亲自下厨煮一餐欢庆。

“就如在教师节以捐血的方式庆祝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以大扫除活动庆祝教师节,为学校做出贡献也是有意义的。”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2010.05.09

16-05-2010 教师节大扫除意义何在?



我们大部份人都上过学,在学校里得到过老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得到过老师的关爱、鼓励和帮助,因此毕业后一般对老师都心存感激,感激老师的教诲和爱心,使自己成长,成为一个有为和有能力谋取个人、家庭和社会幸福的独立个体。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教师这项职业不是社会上的一般职业,不是简单的以劳动或服务换取回酬的工作。教育是良心工作,包含了无私的付出,爱的流露。

教师所得到的薪金和福利,往往超越其所付出的辛劳。一般教师所在意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回酬,也就是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看到其成长,家长的尊敬和社会的认同。

因此,教师节的意义应该是唤醒社会的尊师重教(尊敬老师,重视教育),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以及鼓励老师的自我提昇,更积极的教学。以大扫除来庆祝教师节有甚么意义?要知道,进行大扫除,特別是在小学,老师除了分配和监督,最重的工作和善后工作最终落在自己身上。这样的活动,学校是清洁了许多,校工的工作往后是减轻了许多,但对鼓励老师提昇教学能力、工作信心和献身教育的决心是否有助益?当然,高官们会说有:可以提醒老师要牺牲,甚么都要做,除了做书记,做杂役、做保姆,校工也要当!

叫老师掏出心血钱,让教育长官举办隆重只让学校行政人员出席的庆典和宴会,对老师有甚么鼓励作用?好比劳动节时,叫员工出钱,让经理和管理成员举办庆祝会一样,对员工会有甚么鼓励作用?

也好比母亲节时还让母亲忙著煮大餐招待回家的孩子享用,这有甚么感恩的意义?

华校有比较好的传统,即便老师已成为公务员,已经不是董事会的员工,但董事会一般都会联閤家教协会或校友会举办谢师宴会,以传达尊师重教的意义。有时董事会、家教协会及一些有成就的校友还会赠送礼物给全体老师以表感恩。这是非常值得传承下去的传统。

教师最大的快乐和安慰,相信不是学生的礼物和教师节庆典上的学生表演。在学生日愈难教、纪律每况愈下、学习意志明显薄弱的今时,老师更希望的是学生会自我检討,改善学习態度,配合老师的教学,使老师的教学顺利,自己也取得好的学习成果。教师节时,给老师在卡片上送上祝福和向上向善承诺,比甚么礼物都有意义。

独中的教师是董事会的僱员,董事会如果在教师节当天能宣佈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压力,让教师有充足休息来提昇教学效率,相信也是独中教师所期待的。华人社团或文教团体,若能举办和教学有关的徵文比赛、文学或其他类型的创作比赛、课件製作比赛等,可以让更多老师参与和自我提昇,相信也会是有意义的教师节庆祝活动。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黄圣铭‧2010.05.11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15-05-2010 易vs难

进入他人通讯录容易,进入其心难。

指出别人错误容易,认识自己错误难。

伤害爱自己的人容易,医治创伤难。

请求别人原谅容易,原谅别人难。

做梦容易,圆梦难。

被石头绊倒容易,爬起来难。

向别人许诺容易,兑现诺言难。

得到容易,给予难。

14-05-2010 脑子vs心

心是个口袋,东西装得少时叫心灵,多一点儿时叫心眼,较多时叫心计,很多时叫心机。而脑子这个口袋装的则是智慧。

有趣的是,有的人脑子复杂心简单,有的人心复杂脑子简单。

当然,有的人心复杂脑子也复杂,有的人心简单脑子也简单。

我喜欢脑子复杂心简单的人,因为他们既性情又有内涵。

我甚至也会喜欢脑子简单心也简单的人,因为他们虽无多少内涵却毕竟性情。

我厌恶脑子简单心却复杂的人,因为他们既愚蠢又邪恶。

我拒绝脑子复杂心也复杂的人,因为他们既邪恶又狡猾。

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

13-05-2010 纪念513的另类方式

亲爱的马荷加尼:

这个月,带號码的日子又来了。

你觉得该提它吗?还是把它埋葬?

还有,那个檳城政客阿查哈,为甚么总是有这种人?

阿飘

亲爱的阿飘:

你是说513?

如果不是檳城那个政客阿查哈,很多人可能还会忘记呢!

他说了甚么?

对了,引用某些人的谈话可能是危险的事;记得阿末依斯迈先生吗?

其实,这些人的谈话,不需要重述和转述,反正都是废话。

但是,唉!又是发生在檳城。看来,有些人还是不能接受现实,他们不知道手上傲慢的权力已经不再,而且是被人民收回,作为对他们所作所为的制裁。

所以,就剩下那张嘴巴,呱噪的重覆513,513……。

看过黑色幽默大师提姆波顿(Tim Burton)的恐怖喜剧《Beetlejuice,哗鬼家族》吗?

喜剧怎么会恐怖?

鬼怪之所以恐怖,有时是人们自己想像出来,自己嚇自己。

譬如,Beetlejuice这个鬼怪张牙舞爪,到处搞破坏,人们被他搞得神经兮兮,疲於奔命。

最后,大家受不了而反击,把他打得五官肢体分离,剩下一张嘴巴拚命在叫。

这时,只要举起脚,用踢12码罚球的力道,狠狠踢出去,就平静了。

不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说不让这些人提513,就一切OK。

我要很清楚的说,513的话语权,不要由这些人主导,或是操控。

一旦话语权落在他们手上,就不断利用513,製造恐嚇威胁的氛围。

他们利用人们对513的无知和害怕,来达致控制群眾的目的。

一般人民如果就此受了咒,只好乖乖听话,如同beetljuice上了身,被玩到残为止。

然而,如果大家清醒一些,可以不接受这种咒语,甚至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

我们可以对513有更正確的瞭解,並且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如何去认识513,需要更透明的环境,以及更开明的心理。

这一天,终究会到来,不及於一时。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心態接受513的到来。

譬如,我们可以办一场和平演唱会,请不同族群的歌手来一起唱歌;我们可以办一次烛光晚会,哀悼的同时,也要前瞻。

埋葬恐怖,告別仇恨,这才是纪念513的方式。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2010.05.10

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

12-05-2010 儒家是什么?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的起源——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衡·原儒》)。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

儒家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儒家的发展

儒家在先秦时,和诸子地位平等。而且,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再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这三代中原文化正是儒家六经,孔子以继承华夏民族文化著称,因而儒学本身便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 孔子作古,"儒分为八"(《韩非子》),其中主要有两派,一是孟子出子思一系传道,二是荀子出子夏一系传经,这便是先秦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先有今文经学为官方经学。《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怀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此后,便有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古文经学家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我注六经",以文字训诂、名物考释等为手段来阐释文本的意义,这种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考据学,到乾嘉时代盛极一时。今文经学家也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六经注我",借助经典来阐述时代精神或者发挥自已的新见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便是沿着这一路数下来的。

之后古文经学一代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纳今文经学,结束了相争两百年的今古文之争,"郑学"而后延绵。除汉代今古文经学外,魏晋南北朝时有"南学"与"北学";唐朝又有融"南学"和"北学"于一炉的义疏之学,这便是汉唐经学……

至北宋,儒家学者为应付佛老的挑战,便抛开了汉唐儒家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形式。以直接了当的形式来阐述经典中的义理,讨论人性、人心、天命、理气等等形而上的哲学命题。这便是"理学"。但理学也包括了明清两代的理学和心学,所以又称"宋明理学",其派别很多,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二程"洛学"、张载"关学",朱熹"闽学",陆王"心学"等……

到五四时期,虽然儒学遭到空前大难,但现代新儒家已经萌发。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在儒学受到空前挫折的背景下,梁漱溟挺身而出,为孔子辩护,揭举儒学复兴的旗帜,成为新儒家的前驱。

广泛意义上的新儒家有:第一期主要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张君劢、钱穆、冯友兰,第二期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方东美,第三期杜维明、刘述先,第四期也已出现,但还未经学术界定论。从那时到现在的80多年中,以此为志业者大有人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现代新儒学已成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重要思潮之一(另一是马克思主义派,一是自由主义的西化派)。

现代新儒家有"儒家资本主义"的说法,而且预言二十一世纪,儒家将在继秦汉儒学、宋明理学后,经过创造性的转化,迎来第三次辉煌的大发展。

儒家在近代的没落

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们时,近代便开始了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潮、资产阶级革派的民主思潮,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九十多年前,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诟龟呼天。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以胡适、陈独秀为主将,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运动"。运动员们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姿态,否定了作为中华两千多年文化主流的儒学。

众所周知,在"五四运动"发起后至今,其间又遭"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劫,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亿万人民(其中不乏文育)高喊"打倒孔老二"的噪音充斥在中国的大地上,就这样使孔孟儒学乃至孔孟本人蒙上了不白之冤。至此,历五四,经文革后的儒家所有学说,似乎全是恶名昭著,不屑一提。甚至于一些人一听说是"儒学"、"孔孟之道",就怒斥为"腐儒"、"孔老二",神经紧张地象似拉上弓弦的箭矢,不分青天红皂白大加诋毁。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儒家思想鉴借

如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已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已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等等等。

儒家余话

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儒学有二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饮冰室书话》〈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任公所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这话或者稍过了点,但中国几千年文化史是以儒学为主流则无庸置疑。"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是以儒家做主的一个生命方向与形态"(《从儒家的当代使命说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牟宗三)。

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主体这问题,本来可以不提。但五四运动以来,今人对儒家已是疏远地厉害,且有着一种莫名的反感,一些偏激谬论充斥于世并混淆视听,在社会上也渐趋形成了一种影响。

事实上,肯定儒家是国学主体,决不是只凭现代新儒家、某些学者的主观情感,而是有着客观依据的。儒家之所以是为国学主体,是由儒学的基本精神、广博范围、历史发展客观地确定的,而不是我们一厢情愿。

因此,再兴国学,可以说便是重振儒学。而重振儒学却绝不是某些人所误解的"复古",更不是什么开倒车,而是本着马克思主义对待古代学说"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去理性地解剖它,应用它。儒学在现代化过程中完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扬弃、赋予新解。中国现代化还需要儒学,之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它之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有它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干;其次,我们今天要实现的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这个中国特色,当然少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色彩。

一般来说,儒学既将复兴或是时势所然,但儒学复兴恐也已很难再成为今日中国“唯一的”文化信仰,今日国人“唯一的”精神支柱。
搜狐文化频道

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

11-05-2010 孔子的补习费


有教無類,孔子的補習費

由於考試制度使然,補習教育成為中國平常求學的過程。 如果回到歷史,將會發現,至聖先師孔子其實是世界第一個開補習班的人。

他不僅有教無類,連補習費怎麼算,學生可享受什麼福利,都有明確的規定。

孔子的補習收費如下:

[三十而立]:繳三十兩者,只能站著能聽課。

[四十而不惑]:繳四十兩者可以發問,直到你沒有疑問為止。

[五十而知天命]:繳五十兩者,可以知道明天小考命題的題目。

[六十而耳順]:繳六十兩者,考試時,老師可以在你耳邊提醒答案,直到考順手為止。

[七十而從心所欲]:繳七十兩者,上課要躺、要坐,或來、或不來上課,隨便你。

原來我們朗朗上口的文章是孔子的收費標準^^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10-05-2010 “木桶原理”的启示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

一只木桶好比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否则就会变成一个看上去能装满水实际上确是一只会不断漏水、渗水的木桶。

木板长度一样,木板与木板之间结合很好的木桶如同一支强有力的战斗团队,但在一个团队当中总会有能力不同、水平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大家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如果身为这支团队的领导者只看到最短的那一块却忽略了团队整体协作能力,为失败找一个借口则是万万不行的。

短木板与木桶是个体与团队的关系,作为领导者有三个选择:

一、换一块长的木板,使木桶看上去很坚固能力很强;但要注意新木板与原有木板之间的缝隙和融合度,适时引导和检测;

二、提升原有木板的长度,在保证原有木桶原有装水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容积;注意新增加长度的那一段木板与木桶的需要一致;

三、制作一个新的木桶;注意在木桶能真正装水之前,定出标准(整体)和要求(每一块木板);能否使用以装好水不漏为宜;

木桶原理让我们既看到个人不足,也要从全局考虑;侧重点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启示:成功是靠大家的努力而不是个别很有能力的人。

资料来源:网路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09-05-2010 论语新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主持人曾子墨说:我的身体一天走了三个省。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我父母在的时候,我不敢游泳游得太远。如果游泳,必须要有方向盘。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因为约会导致失身,听着都新鲜。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德国在二战后并没有被孤立,必然还有邻国。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上不能放比较珍贵的雕塑(容易摔坏)。

子曰:吾未见刚者。
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郭德纲这样的人。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高兴的时候就湿,立起来的时候像行礼,事成之后都挺快乐。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
子贡说:有块美玉在俄罗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去四川吃火锅的时候说:死去的人就像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我还从来没见过喜欢德国像喜欢以色列那样的人。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80后的人挺可怕的,但你也不敢说他们就不如现在的人可怕,四五十岁还没觉得他们可怕,那看来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孔子说:冬天到的时候,你就知道林海雪原里面的座山雕藏在哪儿了。

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孔子说:你跟旁边的人说悄悄话,远处的人肯定会凑过来听。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
孔子说:立邦漆刷完后,上面还有道道的话,你说话和走路都很危险(估计是栋危楼)。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墨说:好人总是想自己怎么不搏出位。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生病的人不知道,生了病才知道自己性无能。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孔子说:呦,你还知道以德治国,真新鲜!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如果不为自己的远视眼考虑,必然会为自己的近视眼担忧。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性爱的姿势大都近似,性爱的习惯大都相差很远。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只有让上面的人知道让下面的人被愚弄这件事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改变。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说:人们都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好人有勇气而不坚持马列主义的,肯定喜欢倒乱;坏人有勇气而不坚持马列主义的,肯定贪污腐败。

逗大家一乐。事实上我们的国学教育差不多就是这样。

资料来源:网路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08-05-2010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你的孩子是在何种环境下长大的呢?

资料来源:网路

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07-05-2010 乐学、好学、苦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
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
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
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 “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赏析】

《论语》中的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二,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其实孔子的谈话也涉及到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第三,从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孔子所讲授的学习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学习不能知难而退,应该在自己的思想上得到充分的重视,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拓展•感知】
  
中华民族是具有聪明才智,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无论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它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无不为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感到无比自豪,为有智慧超群的伟大民族而骄傲。
  
在学习《论语》时,有些教师和学生往往沉醉于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光荣,忽视了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发扬并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强大呢?我觉得在介绍古代灿烂的文化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资料来源:网路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06-05-2010 交友与距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赏析】

  
朋友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真正的朋友之间用不了太多的客套,但并不是那么亲密无间。

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

从个体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认同,两个人总还是不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两个人挨得越近矛盾就会越大,好象挤公共汽车一样,我们都需要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从朋友间交往来看稍微疏远一点给双方留出了余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距离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利用这种空间交更多类型的朋友,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质量。有的人只有泛泛的交友,却没有知心的朋友。

有的人只有少数几个知心朋友,交友却很少,他们都没有处理好交友的距离感。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拓展•感知】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时间和精力都显得不够支付,要使友谊达到最高的境界并非一件易事,朋友也需要用心经营,朋友间的交往同样要讲求一定的艺术性。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太近了,关系会变得复杂;太远了就会失去了联系,不远不近刚好。教学本课,旨在使学生意识到朋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认为朋友间距离越近越好,越能证明友谊可以永存。
资料来源:网路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05-05-2010 向日本教育界取经

首相纳吉访日,再度掀起向日本人学习的课题。

陆培春於4月29日为文<另类“向日本学习”>,呼吁国人既然我们学人家精华学了30年也学不好,倒不如来个逆向构思,向日本人的“失败学”请教一下,也许学得更快更有效。

依笔者之浅见,日本人的“失败学”固然要学,日本人的办学理念更是非学不可!

教育乃兴国之大业,而日本於20世纪末在经济方面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当然与教育之成功息息相关。大马前首相马哈迪自1982年10月正式推行“向东学习”政策,学习多年成效不大,我大胆断言我们在教育及办学方面肯定有学习上的“漏网大鱼”。

据闻,日本教育部派遣留学生出国攻读某项学位,强调不求文凭,只要习得实际知识並吸取他人之所长即可返国。此外,该国长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將外国之料技出版物在第一时间內译成日文,以让国际最新资讯迅速传遍全国。

日本教育部高官深知学位及文凭都是可以花钱弄到手的,故並不会过份崇尚一纸文凭。反观大马,教育部订下大订,即届2010年,超过半数的小学教师须持有大学学位资格。

处在今日文凭至上的社会,有一句西谚尤能收当头棒喝之效:“教授不一定是学者;学者也不一定是教授。”一个人只要能教书,能把你教会教懂,就是一位好老师;若果一位学者,有学位,满腹经纶,但他只擅长写作著论,自己懂却不善於启迪学生,则称不上一名好老师。爱因斯坦的“相討论”据说世上只有12人真正明白,故爱因斯坦只能称得上是学者及物理权威,而不能算是一名好老师。

环顾世界各国,日本是少数將“教授”和“学者”划分清楚的国家。就教育角度分析之,前者是教书先生,后者较適於教育之行政与学术研究工作,可悲的是,今日的实际情况是:大马教育部只承认有学位的教育工作者为教授──说得白一些,是“认纸(文凭)不认人”。这种趋势导致“课前补习,课后辅导”的风气盛行,各补习中心的广告泛滥,聘请拥硕士资格师资的补习中心“客似云来”,其声势远远超过正规学校,造成学生的学习以补习为主,学校为辅,补习中心的讲师与学生的关係只是各取所需,尊师重道之美德已不復见。

据笔者观察所得,在大马,有许多教了二、三十年作文的学校老师,多年来未曾写过文章,有者更是除了为应付升级考试啃书外,闲暇完全没有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有些老师甚至没有阅报习惯,这在人手一报的日本是不可思议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完美主义行得通的话,我们当然希望每一位学者都一定是教授,而所有的教授也同时是学者。

即使不能十全十美,与其制定若干年后若干巴仙的教师必须持有若干张文凭,不如仿效日本教育局明文规定全体教师每年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之数量並作阅读报告来得实际。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言路‧作者:柯世力‧2010.05.04

2010年5月4日星期二

04-05-2010 中庸不是平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赏析】
  
《论语》中直接提及“中庸”一词的,仅有一句。仅仅从这句话好像看不出它的明确含义。

不过,孔子通过不同的形式多次表述过它的意思。除上面列举的几则外,再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意思是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表达情感恰到好处。这是就人表达感情的度而言的。

又如“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意思是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主张德治、礼治。这是就他施政的度而言的。后人根据文献中记述的孔子相关的言行,对它的含义做出了较为明晰的解释:“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选取或者把握一个中道,无过无不及。
  
这一思想后来又由孔子的孙子子思阐发为儒家经典著作《中庸》,它是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首先,中庸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内外之道的理想境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

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语言,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其次,中庸也是做人处事的方法。宋代学者朱熹认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也就是说:“中”就是不要太过分,也不要达不到,而“庸”,就是指一种平平常常的状态。

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不走极端。列宁也曾说过:哪怕是仅仅多走一小步,真理也会变为谬误。所以说,中庸所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是一个火候的问题。所谓中庸的状态就是那个火候最佳的状态。这是很符合辩证法的。
  
中庸也有折中调和的意思。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 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也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拓展•感知】
  
中庸思想要求人民循规蹈矩,守礼法、守纪律,在当代一些国人法律、规则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庸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我们的主流文化思想,在文化的演变中,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运用中庸思想呢?

当代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认为中庸就是自甘平庸,不思进取(别忘了孔子本人就是德与才的大家),与时代提倡的拼搏竞争不符;或者只看到中庸折中的一面,认为中庸就是在是非善恶间搞折中,和稀泥,充好人。这些认识有失片面与肤浅。

在《论语》被当今一些西方国家日益看重的今天,中国人更有重新认识《论语》及中庸思想的必要。

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商品经济大潮波翻浪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如何把握好各方面的尺度、火候,不使自己掉进金钱富足感情贫乏道德沦丧的谷底?

怎样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避免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既要发展进取,又要尽量降低职场商场人际关系的拼杀成本?——这是现实中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的课题。

不是有人惊呼中国人已没有道德底线了吗。也许,中庸的内涵可以给我们的人生实践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些成功人士提出了“双赢”“共享”的原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在社会管理中行中庸之道,则全体成员都能够得到发展,而不相互损害;全体成员都行中庸之道,则整个社会和谐文明,其乐融融。

这与现代的做大蛋糕理论是相通的。大量社会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行的。利己、利他,感情上才会有知心朋友,事业上才会有合作伙伴;利当今、利后世,思想才可以流传,名字自然也就不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逐渐积累起“德” ,“德”小的时候,则独善其身,不断地发展;“德”大的时候,“敦化”社会, 造福一方。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现代版!


资料来源:网路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02-05-2010 狗和鼠鹿的历史

亲爱的马荷加尼:

最近有歷史学者说,马六甲王朝创立於1278年,而不是1400年?
这有甚么不同?

韩丽宝

亲爱的丽宝:
我唸中学时,书上说,马六甲王朝成立於1400年。

当时,来自印尼的王子拜里米苏拉,从苏门答腊的巨港,逃到淡马锡(今新加坡);后来,在当地杀了人,又往北逃。结果,在一棵树下,见到一只鼠鹿被狗追逐,逃生无路,情急之下,一脚把狗给踹到河里去。

可能他感怀一只鼠鹿尚且能够反击,自己又何必苟且偷生,所以,就敢敢的在这里开始建国大业。

当年的我想说,如果那只鼠鹿被狗吃掉了,或者拜里米苏拉逃得太累了,矇起眼睛睡觉,没看到这一幕;那么,可能就没有马六甲王朝,既然没有马六甲,我就不会生长在那里……。

或者,故事是拜里米苏拉自己编的,因为他逃得太累了,找个藉口,让大家在那里定居下来;600年来,大家都信以为真。

他定居建国,后来又脱离兴都教,改信回教;然后,这个王朝成形,成为后世马来人歷史的正统。

但是,如今有一批歷史学者引据《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指出,马六甲的歷史早在1278年创立;也有考古学家找出古陶瓷和货幣,指称1400之前,就有国家存在。

问题来了。如果1278年正確的话,那么,拜里米苏拉就不是建国者,马六甲王朝也不是第一个王国,马来人的政治道统也要改变,歷史书也可能要重写。

接下来,另一个王国是谁创立?

他是哪里来的人(有可能来自印尼、泰国、印度、中国……)?他是甚么宗教?

最终的问题,甚么是正统?甚么是歷史定论?甚么是政治正確?甚么是土生土长?

其实,在全马各地,都发现过马六甲王朝之前的遗蹟,乃至古国的遗址和残留文物。从兴都教到佛教色彩,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子;但是,这些发现都没有得到重视,任其荒芜消失。

或者,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建立,有更加多元的背景,更加真实的歷史沉淀。

国內歷史学者已经呈交一份研究报告,马六甲州当局也准备召开研討会,探討歷史的真相。

或许,狗和鼠鹿的追逐过程,是寓言多过於歷史。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2010.05.02

03-05-2010 全津、半津紧箍咒

又来了!教育部再唸无理的全津、半津紧箍咒,只不过是把老问题再次端上台面。

年初,教育部为了撙节开支,不理会各界反弹,硬生生取消实行3年的中央付款制度。结果,全津华小喊苦,半津华小继续痛不欲生,华社大喊不公。

如今,教育部决定从6月起替全国全津贴学校支付水电、电话及排污费;这回,全国410间全津华小喜迎好消息,884间半津华小再继续苦哈哈,华社对教育部施政偏差积怨更深。

这里有3个问题需要釐清。首先教育部须说明,全津学校须支付水电等费用的措施,如今决定恢復中央付款制度,政策为何急转弯?

第二,俗称的全津或半津学校,或1996年教育法令下称的政府学校或政府资助学校,在教育本质上有何不同?除了名称不同、校地分属国有及私有以外,莫非教育还有贵贱之分?

同样为国家培养人才,同样为国家教育而努力,却因政策而面对偏差待遇,实在太不合理,应当立即修法改正。

当一些人揶揄乌雪叻思华小所获的300万令吉拨款是补选“糖果”时,马华领袖不是挺身背书,政府有制度化拨款华小吗?

確实,单看第一及第二振兴经济配套,合计1亿4500万令吉的华小鉅额拨款,那些暗讽的声浪,不过是酸葡萄心理。

常言道,数据会说话。但仅仅举出一个数据,而不进行比较,或列出所占百分比的话,任举再多的数据都没有意义。

举例而言,在第9大马计划下,华小获逾1亿7000万令吉的拨款。看似很多,实际却不然。

因为华小学生人数占约21%,这逾亿的拨款仅占教育拨款总额的3.6%,比例极度不正常。这证明华小常年拼命喊穷,不是喊爽的;连电费都缴不出来,也不是胡乱挥霍的结果。

因此,第3个须思考的是,如此拨款,是否有助教育部达到公平拨款对待各源流学校的目標?

最后要提醒为人父母官者,教育政策对华小公平与否,你我心里都有数。若还一味为偏差政策背书,这无异於欺瞒民眾,还將赔上个人诚信及政党名声。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慧娇‧《星洲日报》高级专题作者‧2010.05.03

2010年5月1日星期六

01-05-2010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资料来源: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