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03-05-2010 全津、半津紧箍咒

又来了!教育部再唸无理的全津、半津紧箍咒,只不过是把老问题再次端上台面。

年初,教育部为了撙节开支,不理会各界反弹,硬生生取消实行3年的中央付款制度。结果,全津华小喊苦,半津华小继续痛不欲生,华社大喊不公。

如今,教育部决定从6月起替全国全津贴学校支付水电、电话及排污费;这回,全国410间全津华小喜迎好消息,884间半津华小再继续苦哈哈,华社对教育部施政偏差积怨更深。

这里有3个问题需要釐清。首先教育部须说明,全津学校须支付水电等费用的措施,如今决定恢復中央付款制度,政策为何急转弯?

第二,俗称的全津或半津学校,或1996年教育法令下称的政府学校或政府资助学校,在教育本质上有何不同?除了名称不同、校地分属国有及私有以外,莫非教育还有贵贱之分?

同样为国家培养人才,同样为国家教育而努力,却因政策而面对偏差待遇,实在太不合理,应当立即修法改正。

当一些人揶揄乌雪叻思华小所获的300万令吉拨款是补选“糖果”时,马华领袖不是挺身背书,政府有制度化拨款华小吗?

確实,单看第一及第二振兴经济配套,合计1亿4500万令吉的华小鉅额拨款,那些暗讽的声浪,不过是酸葡萄心理。

常言道,数据会说话。但仅仅举出一个数据,而不进行比较,或列出所占百分比的话,任举再多的数据都没有意义。

举例而言,在第9大马计划下,华小获逾1亿7000万令吉的拨款。看似很多,实际却不然。

因为华小学生人数占约21%,这逾亿的拨款仅占教育拨款总额的3.6%,比例极度不正常。这证明华小常年拼命喊穷,不是喊爽的;连电费都缴不出来,也不是胡乱挥霍的结果。

因此,第3个须思考的是,如此拨款,是否有助教育部达到公平拨款对待各源流学校的目標?

最后要提醒为人父母官者,教育政策对华小公平与否,你我心里都有数。若还一味为偏差政策背书,这无异於欺瞒民眾,还將赔上个人诚信及政党名声。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陈慧娇‧《星洲日报》高级专题作者‧201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