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19-05-2010 公鸡为何啼?

公鸡为何啼?

砂州首席部长泰益说:“一只鸡啼,不代表天亮了。”他引述的,是一句马来谚语。

马来谚语源自生活,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当然有其一定的道理。

行动党虽然贏了诗巫补选,但若说就此可以执政砂州,则未免过於乐观。

所以,泰益所言,並非全无根据。

但很显然,泰益把鸡啼的原因和其所產生的结果过於简单化了。

他也许想要淡化这场补选的重要性和所带来的衝

击,才有如此简而化之的“鸡啼论”。

但若因此而失去了警觉性,却並非好事,而且很危险。

我住过农村,印象中,天拂晓前,总是一鸡先啼,然后群鸡齐鸣。

而且,鸡啼不一定在天亮前后,三更半夜、艷阳当空,也有鸡啼。

我家养过一只公鸡,它就不在天亮时啼,而是每更啼叫一次。说也奇怪,它每啼叫一次,“左邻右舍”的公鸡就会受影响,跟著啼叫起来。

所谓一呼百应,就是如此吧。

有研究的朋友说,鸡啼的原因其实很多,未必如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样简单。

据说,野生的雄鸡一大早便大声啼叫,是要警告其他的雄鸡:“这是我的势力范围,请勿侵犯!”

另一作用,是为了求偶。啼叫,是牠们生理上有所需求的表示。

野鸡变成人类饲养的家禽之后,仍然保留著清晨啼叫的习性。也因此意外起了报时的作用。

总之,鸡啼的时间不但因鸡而异,也因时、因地,而有很多不同的含意。

我们要侧耳倾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如果国阵视诗巫补选是一声鸡啼,就不能藐视这一只鸡啼的声音。因为,一只鸡啼,可能引来群鸡响应。

由泰益的“一鸡啼论”,我想起了一个“早叫的公鸡”的中国寓言:话说宋朝时期,有一官员养了一笼公鸡,每天,群鸡报晓时,他便起床作息,天天如此,已成习惯。但有一天,一只公鸡突在半夜里长啼不已,他匆匆起床,睁开惺忪的双眼,却发现天还没亮因此怒不可遏;第二天,也不去追究此鸡为何半夜发疯,便杀了那只“早叫的公鸡”。其它的公鸡见状,从此天亮了都不敢啼叫,不料竟又因此被指“玩忽职守”,而一一被“格杀勿论”。

一只鸡啼,当然不代表天亮;但一鸡夜啼,必然事出有因,可能是一种预警,也许风暴来临,也许海啸將至,也许地震来袭……不当一回事,或者格杀勿论,那才是悲哀的开始!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