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星期一

24-05-2010 公僕种族比例为何失衡?

公务员给人的印象,是铁饭碗、福利好、工作轻鬆和终身职等。据22日星洲日报头条標题,庞大的122万公务员大军,华裔只佔区区6%或7万多人,某一种族相对佔大多数,究竟问题何在?

华社领袖和华基政党多次呼吁和建议政府吸纳华裔公务员的应对措施,但当局执行起来头重脚轻成效不彰,当课题沉寂下来没人提起,问题却一直存在和发酵,华社有话不能直说,大家却是心知肚明。

罗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敏感课题,公共服务领域的种族比例和权益不容质疑和挑战,都是原因。当下华裔公务员课题尖锐化,有关当局才惊觉情势不妙,公务员种族比例失衡,无法反映一个大马应有的多元种族结构,职场两极化影响种族交融和社会和谐。

政府首席秘书莫哈末西迪指出华裔不热衷担任公务员的现象已成过去,莫哈末的“过去与现在论”有待商榷,因为从非华裔的思维看待华裔担任公务员的趋向,与华裔本身如何看待自己的族群加入公共服务领域,两者之间明显有很大落差。

民眾到政府部门去办事,都会发现从咨询柜台的职员、办公室文员,到高级决策层主管大多数是友族,政教文经和军警领域的公职几乎被清一色的友族同胞所垄断,形成公务员等於非华裔的刻板印象深植百姓脑海中。

目前的问题不是华裔“热不热衷”担任公务员,而是有没有正確的管道宣传公职的招聘启事、公平施展抱负的平台和足够的空缺吸纳华裔公务员安身立命,才是当局必须认真探討的问题。最近反贪委会和华总联办的招聘会,40个空缺的华裔查案官职位,却吸引了400多位华裔青年前来应徵,这已说明华裔非不热衷,而是没有机会。

对华社而言,招聘会如此踊跃是因为公职的招聘启事通过华总的管道成功传到华裔社群中,然而这些不是莫哈末一句“过去与现在论”可以轻易概括的,还原真相的前因后果不能轻鬆一笔带过。

再说,我国最多华裔担任的公务员在教育界,尤其是当国中和小学的教职员。许多拥有SPM文凭和大学文凭的华裔青年申请师训课程,不是申请失败就是上诉石沉大海,全国师训学院面对成千上万的申请者,遴选单位从初步筛选符合资格者参加笔试,再从中挑选笔试及格者进行面试,最后才决定符合资格人选入读师训学院,这样一层往下淘汰一层的甄选方式,加上固打制因素僧多粥少,造成很多华裔子弟无缘加入公共服务领域。

对华裔而言,要成为公务员,必须过五关斩六將,除了具备申请资格,还有考验运气和坚持爭取到底的耐性。从投递申请表格,参加笔试,出席面试,再耐心等待最后的申请结果。华社更关心这个录取过程是否公平透明,没有人为行政偏差的黑箱作业?

那些成功被录取的“准公务员”还要经过一段漫长试用期,政府当局看到了录取结果,也必须看它的申请过程,不能只看到公务员团队硕果仅存的华裔就断言华裔不热衷加入公共服务领域,却忽视因招聘机制缺陷造成为数不少华裔申请者被淘汰的残酷事实。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陈德荣‧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