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已不动声色造成一个人的财富贬值, 账面上看上去财富有增加或至少保留在原位的资产,其价值实际上已缩小。
我们的可供消费收入, 能够买到的商品逐年贬值,明显已说明这一点。
房屋、车子、日用品、奢侈品的价格,几乎都在上涨的轨道上,稍微不察觉,再回头看口袋里的钱又减少了。
就说房屋吧,在巴生河流域,30年前一间3万令吉的房屋,今天已经30万令吉,甚至更高, 车子的情况也一样,国产车刚推出市场时,还不到2万令吉,今天也翻了数倍,钱真的是小了很多。
再说每日的三餐吧, 如果要吃得饱, 一天的早、午、晚经济餐, 已经来到15令吉左右,30年前,5令吉基本足以应付三餐的温饱。
薪金尽管有增加,但并不足以应付每日的衣、食、住、行基本开销,应付了食与住,就没有多余的钱应付行与衣这两项,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个人购买了房屋,除非收入丰厚,要不然,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车子及添购衣物,如果他选择拥有车子, 经常要更换新衣, 他可能没有能力购买房屋。
更糟的是, 价格上涨了、份量也慢慢缩减,或者说质量也褪色,许多长辈会跟你说,今天你买的新车,可能比他当年购买的价格增长了一倍或两倍,但质量未必比他的理想,这才是关键。
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在今天的商业社会,看来也不是绝对的,这都是因为通膨的关系。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碧娥‧201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