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19-10-10 从“饮咖啡”“喝茶”到“饭醉”

我们香港人管叫被廉政公署调查做“饮咖啡”。

说起来,我也饮过一次“廉记的咖啡”,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一个小文艺青年,跑去参选“选举委员会”的文化界代表,有点像近日“八十后文艺青年”参选艺术发展局,只是我搅局的兴趣比较大,没有今天这帮可畏后生的认真,结果自然落选。没想到落选之后竟然还接到廉署的调查邀请,理由是我在参选经费一事上有遗漏。那年头我日子过得苦哈哈,不怎么把钱当回事,由於根本没有甚么竞选开支,也就以为甚么都不用报了。

无论如何,我还是去了趟廉记。甫坐下来,还没等到调查人员开口,我就兴致勃勃地先问:“是不是有咖啡可以喝?”。廉署的成员都是斯文人,客气礼貌,他们一听我这么问,便有点尷尬地笑说:“其实你也可以喝別的”。不,我就想喝咖啡,我喜欢咖啡。然后咖啡就来了,倒在一个厚陶杯里,样子像是普通茶餐厅的货色。而它的味道也实在寻常,几乎就是即溶咖啡。我非常失望,那一刻还猜这是不是因为我的案子太过“碎料”,所以他们就拿最低级的咖啡奉客。假如我是个金融大鱷,又或者干了一票数以亿计的內幕交易,他们又会不会换上一款高级点的现磨咖啡呢?果然,我这案子没有任何下文,律政司决定不理我了。

根据张俊峰的《廉政公署启示录》,“到廉署饮咖啡”一说的由来是:“廉署成立初期,从英国聘请了一批资深警务人员担任廉政先锋,也许是出於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当他们邀请受疑人或证人到廉署录取口供时,大都会顺便问对方要否喝杯咖啡”。渐渐地,这杯咖啡就出名了,甚至远播域外,不只大陆同胞都晓得是怎么回事,就连马来西亚也把涉及政府的问话调查叫做“饮咖啡”。

“饮咖啡”是被廉署调查的委婉说法,“喝茶”则是被大陆“国保”问话的隱喻。大概因为我是“境外人士”,不归“国保”管,所以至今未曾喝过他们这盏茶。可是我一大帮朋友“喝茶”的经歷可就丰富了,说不定能合撰一部《国保茶经》呢。据他们说,有时候“喝茶”不一定是喝茶,而是吃饭。某些地方的“国保”会请你上家有声望有地位的馆子,开间包厢,叫来一大桌好菜,不管你如何解释自己不饿都没用,最后你才发现按桌大嚼的全是他们那伙人。乃至於有人怀疑“喝茶”其实是种公费吃喝的藉口。但另些人有不一样的遭遇,他们也上馆子,却自己点菜,並且不贵不叫,叫得服务人员连连点头称善,“国保”则面面相覷神色尷尬。到后来,还有“国保”要临时跑下楼提款救急。

我很佩服这群朋友,他们喝茶喝出了艺术,不管是喝茶、吃饭,还是乾巴巴凶狠狠的问话,皆能应付自如不动声色。有一阵子,网上甚至开了个叫做《喝茶记》的网站,大家在上头交流经验,很是热闹。又因为近年喝茶的人实在太多(最年轻的听说是个十来岁的中学生,60週年国庆前夕,他在部落格抱怨庆典步操的排练既辛苦又没意义。一个国家如果搞到连十几岁发育尚未完成的孩子都要抓去喝茶的地步,你说它还有甚么出息?

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出来了,从南到北都有人立即召开祝捷会,这种会號称“饭醉”,字面看是“饭饱酒醉”,用粤语唸却有“饭聚”的意思。然后“国保”又出动了,真把“饭醉”当“犯罪”,请去一大批人喝茶。那晚我孤独地无罪可犯,只能在电邮里看朋友喝茶归来报平安,信里头的自在与喜悦看得我倍感寂寥。

“饮咖啡”与“喝茶”都是些比喻性的说法;前者是嫌“被廉署调查”不好听,於是委婉一点;后者则是主动的笑謔,颇有点杯酒论英雄的洒然气概。再加上“饭醉”,这3样东西恰恰皆与饮食相关。何以如此,我百思不得善解,只能说这是国人本色,天下大事莫不尽付杯觥壶飧。

第二天,我终於有了和朋友们聚会的机缘。我这朋友多少年没喝过咖啡了,他昨夜却兴奋地竟夜无眠,还起身冲杯咖啡助兴(网上还有人说自己戒酒数年,昨天也忍不住开禁畅饮)。今晚,我们一起喝朋友自家茶园產的普洱生茶,一人一小盅,举手碰杯,“给晓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梁文道‧2010.10.19